首頁>Club>
如果是的話,氧氣濃度不是跟植物覆蓋率有關?
11
回覆列表
  • 1 # 尋找慧眼撥迷霧

    宇宙中的所有元素,一開始都是由氫氣聚變而來,所以宇宙中的氧元素當然也來自於恆星的核聚變。45億多年前,地球最初由漂浮在太空裡的塵埃彙集而成,這些塵埃源自於巨大古老的恆星在壽命終止時的大爆炸,這些塵埃是現在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元素的來源。地球上氧元素同樣如此,如岩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土壤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矽等儲存了大量的氧元素。後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只是將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還原成氧氣釋放出來,而不是真正的製造氧元素。

    那大氣層中存在的氧氣又是從何而來?

    地球上最早的原始大氣只有極少量的氧氣。氧氣來自太陽紫外線分解水,而水的來源可能是地球剛穩定時期富含水的隕石及小行星。現在大氣中的氧氣來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個主要來源,這點毫無爭議,但是否有其他來源,目前還沒有定論。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氧氣有三分之一來自植物,三分之二來自地球內部。

    俄羅斯的科學家步加托夫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發現氧氣的含量和海水的深度成正比,越靠近海底,氧氣的含量就越高。而且海底的氧氣和大氣中的氧氣同位素種類和含量不同,海底的組成氧氣的同位素是重氧。因此,這位科學家認為,或許海底的大部分氧氣來自於地核。並且用海底氧氣與植物產生的氧氣按2比1混合得到與大氣層中氧氣相同的同位素分佈,於是有了上面提到三分之二的氧氣來源於地球內部的結論。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遺蹟被發現在格陵蘭島的古老岩石中,距今大約38.5億年。35億年前進化出能光合作用的單細胞生物藍藻,以後,氧氣的含量開始增加,生命逐漸向複雜的方向演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陸地上也開始出現了植物,在之後的幾十億年內,植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在不斷變多,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漸漸達到了最大值。大約在三億年前,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達到了35%,也正是因為氧氣含量的增加,地球上的生物體型變得越來越大,出現了恐龍等巨大的爬行動物和各種巨型的海洋動物。地球上分佈茂密的巨型蕨類植物,這些植物一般認為是煤炭和石油的主要來源。此後由於地質運動,發生了幾次巨大的災難,地球上的氧氣開始減少,基本穩定在目前的大氣含量21%。

    所以說氧元素來源於恆星爆炸,大氣氧氣來源雖有爭議,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主要途徑之一。因此,人類應保護森林,像2019年號稱地球之肺的巴西原始森林火災對地球生命是一個災難。海洋中的藻類比陸地植物光合作用佔比大的多,保護海洋環境也是重中之重。

  • 2 # 臉上褶子很迷人

    這個問題採用極限推理法就能得到答案了,地球在植物出來之前,深水中的初生生命有出現了氧介酶(太陽遠紫外輻射能穿透上層大氣到達低空把水汽分解為氫、氧兩種元素。其中氧元素促使了初始生命產生氧介酶),它隨著生命的移動而移動供氧,實現了生命往淺水區的轉移。在那裡利用已被淺水過濾掉有害的紫外輻射的日光和溶入水中的二氧化碳來進行光合作用以增長軀體,從而發展了有葉綠體的綠色植物.於是光合作用結合水汽的光解作用使大氣中的氧增加起來。大氣中氧的組分較多時,在高空就可能形成臭氧層。

    所以氧氣的產生應該是高空尚無臭氧層存在的時候,太陽遠紫外輻射能穿透上層大氣到達低空,把水汽分解為氫、氧兩種元素。當一部分氫逸出大氣後,多餘的氧就留存在大氣中。這部分氧氣與後期植物產生的氧氣相加形成了原始大氣環境中的氧氣。

    希望答案能解君惑。

  • 3 # 單身1106666119萬地球

    氧氣誕生與地球誕生同時產生!

    兩種元素組成氧化物:水也是氧化物氫氧構成+多種元素組成含氧化合物=地球主要重量構成=水與石頭與各種礦石=氧化物+含氧化合物=都是化合物=氧原子滲透進各種元素組成化合物=地球誕生大撞擊形成空氣的釋放各種元素分子!

    氧氣含量從沒有光合作用地球誕生=依然老二位置!可以當空氣老大的氧氣=主動與地球七大元素結合=各種氧化物+含氧化物=化合物=活性氧元素屬下氧分子當了空氣老二,惰性氣體氮氣當了老大!燃燒助燃的空氣中是含氧氣而不是惰性氣體!

    地球誕生初期=依然有氧氣=地球引力圈無繩無網無蓋蓋依然吸住撞擊產生的空氣+物理風化熱脹冷縮地殼形成空氣+火山噴發帶出地球內部岩漿釋放高溫高壓氣體=空氣形成,其中也有物理風化地殼的氧氣!地球誕生初期=撞擊產生溫室氣體=沒有生物光合作用分解溫室氣體!

    兼併小星體岩石圈碰撞=形成塵埃+空氣+高溫+互熔+火山+物理風化的熱脹冷縮+太陽風暴粒子+太Sunny紫外線極微光解+地球誕生初期反覆N千萬年N億年紫外線+太陽風暴粒子N千萬年N億年撲向地球+太Sunny熱物理風化的熱脹冷縮N千萬年N億年重複+地球誕生初期兼併小星體N千萬年N億年反覆互熔又熱脹冷縮又噴發出氣體=火山形成也猛烈又衝出岩石圈高溫氣體+內部高壓氣體+分解隕石撞擊之塵埃與氣體=以上綜合作用=空氣含量多樣化形成=岩石圈被分化的高溫氣體高壓氣體+Sunny紫外線光解與太陽風粒子+與太Sunny熱之熱脹冷縮微量分解岩石圈塵埃的氣體+地球自轉時速約1700公里大攪拌+公轉時速10萬多公里大攪拌=各種氣體形成,氧氣依然排老二以上位置=地球誕生初期+沒有光合作用=氧氣依然是老二!

    地球前8大元素=氧矽鋁鐵鈣鈉鉀鎂=佔地球總質量的98%!氧元素地殼第一含量46.6%左右!地球總體重量氧元素30.1%佔第二+鐵元素總體重量地球第一是32.1%=地球重量排第一+排第二的元素=62.2%=佔地球元素重量!

    氮元素在地殼含量低=卻當了空氣老大=證明地球兼併小星體撞擊猛烈!

    空氣含量=惰性氣體氮氣佔78%=空氣老大!空氣老二氧氣佔20.947%+老三氬氣0.9%是稀有氣體+老四二氧化碳0.031%+其它溫室氣體0.0264%+其它惰性稀有氣體氦氖氪氙氡0.03%+0.03%以上水蒸氣+其它微量氣體與雜質!

    氬元素化學性質穩定=地殼地幔的地球元素丰度表裡排位極低到很極低!

    稀有氣體氬氣=惰性氣體=化學反應十分不積極=氬弧焊中保護焊接件=不氮化不氧化!

    稀有氣體又是惰性氣體的氬氣=佔空氣中0.93%=證明空氣中惰性氣體氬氣佔排行老三=見證地球誕生之初的兼併星體大沖撞的極其慘烈!

    地球誕生之初兼併小星體衝撞形成空氣=時速90萬公里永動機太陽提供太陽系公轉能量=地球誕生兼併小星體碰撞產生高溫冒煙混合空氣+高溫互熔冒煙火山空氣+地球誕生時內部高溫高壓冒煙的衝出混合元素空氣!

    地球+月球+太陽系其它行星衛星=太陽系誕生時的倖存者=太陽公轉永動機似一個半徑1光年×2倍=直徑2光年無外殼的乾洗滾筒洗衣機=永動機太陽90萬公里的引力圈公轉時速帶動初始太陽系=微小星體大沖撞的互相高速碰撞兼併;互撞互熔的高溫又熱脹冷縮又融合一起=形成目前的倖存衛星與行星;微小碎粒又散於太陽系邊緣被永動機太陽引力圈鎖定=無繩無網無線的引導公轉!

    月球塵埃及月壤之細=隕石衝撞之原因!月球的天然隧道=月球誕生之初與微小星體互相沖撞互熔形成的散熱火山冷卻通道!

    地球也想吞併月球:奈合地球吞不下+月球拒絕與地球合併的月球引力圈=聯盟化的當月球衛星盟弟追隨小盟主地球=皆追隨大盟主旋轉光熱永動機太陽!

    兼併小星體的相互衝撞互熔互融!

    地球光合作用之前就有空氣!

    地球成形誕生之時就有空氣!

    碳元素化學性質穩定=地殼中佔万分之三的碳元素=0.03%=又是空氣中萬分之三的二氧化碳當空氣老四=證明地球兼併小星體撞擊之猛烈+高溫互熔=火山噴發岩石圈元素=現代空氣排位老大至老四成形!

    沒有光合作用=氧氣也誕生=地球誕生時!

    中國重慶陳紅雲首先寫的:氧氣與地球初期兼併小星體同時誕生!

    地殼上一切氧化物及含氧化物釋放分子=皆會釋放,氧分子也是積極分子到空氣中!

  • 4 # 科普大世界

    氧氣是地球上的生命物種賴以存在的基礎,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離不開氧氣,如果沒有氧氣,地球上會像火星水星一樣表面一片死寂,那麼地球上的氧氣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都是綠色植物製造的嗎?那麼在綠色植物出現以前呢?

    這裡先介紹一下氧氣,氧氣是由氧元素形成的氣態物質,氧元素在宇宙中並不少見,而且它的活性很強,很容易和其他物質組合成化合物,比如水就是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一個水分子包括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再如鐵礦都是氧化鐵,易燃物燃燒排出的多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水分子結構模擬圖↑

    地球大氣成分佔比結構圖↑

    植物的生長過程也需要氧氣,因為植物也有呼吸過程,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那麼這也說明地球上最早的植物出現的時候,實際上地球上是已經有了氧氣的,只是當時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沒現在這麼高罷了。

    那麼地球上最早的氧氣是從哪裡來的呢?實際上只要形成地球的物質中有氧元素存在,那麼地球上就應該有氧氣,當地球的質量大小足以支撐地球表面有氣體存在的時候,氧氣就存在於這些氣態物質中了。

    地球剛形成的時候,表面處於熔岩狀態,這個時候富含水的彗星小行星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時候,水蒸氣會被大量蒸發,這個時候地球表面大氣層比較稀薄,強烈的太Sunny照射下來會將水蒸氣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而地球的引力又不強,氫氣很容易進入太空逃逸掉,剩下的氧氣則會留在大氣中,這是地球上早期的氧氣來源之一,但是科學家們估計那個時候的氧氣含量不足現在地球大氣層中的萬分之一,但它仍然給地球早期的微生物和動植物提供了最初的氧氣來源,也可以說是因為地球大氣中有氧氣,才有了生命物種的出現。

    大概從距今30億年前開始,地球上出現了原始的微生物,接著藍藻在地球原始海洋中大量出現,給地球大氣層製造了大量的氧氣,在距今約5~6億年前,地球上的氧氣上升到了類似如今的水平,這也促成了距今5.5億年前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發。

    在距今2~3億年前,地球上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達到了最高,約34%左右,因此也出現了很多巨型昆蟲。之後氧氣含量逐步下降,如今基本穩定在21%左右。

    人類工業革命以來,人為活動消耗的氧氣量很大,但是相對於大氣層中的氧氣總量來說,人類所消耗的氧氣含量還是相當小的,目前來看並不足以撼動21%的氧氣含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海賊王》中,有哪些惡魔果實能力強大,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