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吉列出國留學
-
2 # 東郭講古
王莽在2000年前,靠一人之力,強力推進國家社會主義。
把土地收歸國有,統一分配給農民,觸動大官僚地主階級根本利益,受到各級抵制,亡國身死。
所以後人認為他是從我們現在穿越回去的。
還有他那個時代居然發明了遊標卡尺等不可思議的現代工具,有空你可以自己搜一下,就明白了。
-
3 # 綠野萍蹤01
我不認為王莽是穿越者,而是一個比較超前的改革者。搬來最近寫的一篇有關王莽的文章,來回答題主的提問。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臣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鄲大名縣)人。公元8年建立新朝,王莽為新始祖,也稱建興帝或新帝。不知王莽的“字”是什麼時候得的,先做臣子,後當君王,難道真的是穿越了,這才預知王莽一生就是這樣的軌跡呢?
王莽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因而,王氏家族逐漸成為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西漢由來有外戚專權的惡習,王家在王政君庇佑下,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因大權在握,王氏家族基本上掌控了朝政,因而驕奢淫逸,傲慢紈絝。王莽少年時,其父兄先後去世,他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寄人籬下,自然與其他家族成員有不一樣的生存方式和人性品格。在王氏家族中,王莽一人獨守清淨,謙恭好學,禮賢尊長,贏得了非常好的聲譽。白居易曾有詩云:“王莽謙恭未篡時”,講的就是這麼回事。
但是,王莽的謙恭並不是如白居易所說的,是裝出來的。在家裡,王莽盡心侍奉母親,贍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對待叔伯,也是禮數有加,十分周到。《漢書·王莽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鳳且死,以託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王莽的伯父王鳳患病,王莽服侍周到。王鳳臨死之前,向太后王政君和漢成帝推薦王莽,於是,王莽被授予黃門郎,並很快升任射聲校尉。王莽當官後,盡心朝政,謹慎辦事,贏得了滿朝文武的讚許和支援。他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表,願意從自己所食戶邑中分一部分出來封給王莽。
當世名仕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騎校尉箕閎、上谷都尉陽並、中郎陳湯,都給王莽講好話,皇帝於是認為王莽是大賢臣。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莽為新都侯,國南陽新野之都鄉,食千五百戶。不久,升任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推薦王莽為大司馬。王莽繼任大司馬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謙虛謹慎,生活節儉。但在對待名流賢士方面,王莽卻“散盡輿馬衣裘,振(賑)施賓客,家無所餘。”
公元前7年,漢哀帝繼位,他祖母定陶國傅太后與丁皇后的家族開始得勢。王莽只得卸職隱居於封國(封地)新都,遂閉門不出,安分謹慎。其間他的二兒子王獲殺死家奴,王莽嚴厲地責罰他,且逼王獲自殺,得到世人好評。許多官吏和平民都為王莽被罷免鳴不平,要求他復出,漢哀帝只得重新徵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沒有恢復其官職。
公元前1年,哀帝去世。由於哀帝沒有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乘機收繳傳國玉璽,傳令朝中舉薦大司馬。在眾人的推舉和王太后的干預下,王莽重新回到大司馬職位上,錄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重掌大權。王莽擁立九歲的漢平帝,親自代理朝政,此舉,得到了朝野的擁戴。
在此高位上,王莽開始籠絡勢力,打壓反對派。並且,多次授意追隨者為他爭取利益。他的黨羽每次在王莽的暗示下紛紛上表,而王莽假意假意推辭,以示順應眾人之心不得已而受之。元始1年(公元元年),王莽在假意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為太傅,領四輔之事。於是,王莽獨攬朝政,漸漸暴露了篡漢的野心。
雖然此時的王莽權慾薰心,但謙恭簡樸的生活方式並沒有改變。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從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2年,全國大旱,王莽帶頭捐款捐物,屬下二百餘名官員紛紛效仿,參與到賑災之中。
漢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禱上天代平帝病死。公元6年,漢平帝病死。王莽為了避免年長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縱政局,遂立兩歲孺子嬰(即劉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據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王莽自稱”予”,改年號“攝政”。
公元6年,在王莽授意下,讖緯禪讓開始在朝野盛行。公元8年臘月,王莽正式篡漢,即天子位,建立新朝,開中國歷史符命禪讓之先河。
稱帝之後,王莽針對朝政弊端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的主要內容包括: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均不得買賣,收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歸國有。王莽此舉雖然可以解決土地兼併問題,是比較激進的土地改革。但是,由於推行方法不得當,與實際情況背離嚴重而遭到比較激烈的抵制。為推行新政,王莽出臺一系列嚴峻刑罰,很多官僚豪強紛紛受到責罰。由此,加劇了社會矛盾,反莽浪潮越來越高漲。
更造貨:錯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錢,一值五十,與五銖錢並行。民多盜鑄者。禁列侯以下不得挾黃金,輸御府受值,然卒不與值。
王莽的錢幣改革也因此宣告流產。由於一系列比較超前的改革,嚴重脫離了當時的社會實際,王莽政權招致舉國反抗。
同時,王莽對邊疆少數民族的境外政權也採取了一系列失誤政策,以增加罪犯的方式,強制移民。把臣服於漢朝的外邦外域政權降格,收回並損毀匈奴單于璽,等等。這一系列對外政策招致本來臣服於大漢的外域少數民族的強烈不滿,王莽又無端製造武力爭端,邊境烽煙重新被點燃,紛爭不斷。
在王莽推行新政時,屢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出現。王莽改制不僅沒能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劇烈動盪,國庫也耗費殆盡無法撥款賑災,造成了民眾生存難以為繼。各地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反抗王莽,其中以綠林赤眉軍為最強大的反抗勢力。地皇四年(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新朝滅亡。
總結而言,王莽的謙恭、儉樸,辦事勤勉,禮賢於人都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其自小養成的品行操守。但是,在步步高昇的階梯上,王莽看到了鬥爭的殘酷性。於是,他巧妙的利用了自己的品行優勢,把他的聲譽當做了攫取權力,甚至於篡漢奪位的政治資本和有效手段。這種善於發揮和利用個人所長,並最終登上皇帝大寶的能力,大概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王莽開創了非暴力奪取政權的先河,成為歷史第一人並不為過。
王莽當政實行改制,一方面有操之過急的弊端,另一方面說明他的地位並不穩固,政令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同時,面對改革壓力,王莽走向了他人格的反面,以暴力來強力推進,這就將他稱帝之前的謙恭都變成了假面偽裝。
王莽改制失敗最為核心的原因,當是破壞了漢家正統,其政權沒有得到以儒家為代表的更為廣泛的認同和支援。
時事造英雄,時事也毀英雄。假如王莽沒有篡漢,或者在穩固帝位後有序推進改革,恐怕就沒有後世的被唾棄了。
王莽的得國,在儒家看來,是極端不正當的,所以,新朝從來沒被正史所承認。這是不客觀,也是不公正的。胡適等人這樣評價這位中國歷史最獨特的皇帝:
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胡適
王莽不失為中國史上最有膽識的最聰明的一位政治家。——剪伯贊
王莽是個改良主義者,在政策上他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同時又照顧了一般人民的利益的。比起當時黑暗的統治者來,王莽當然是比較進步的。——何茲全
-
4 # 鮑爾金vs巴特爾
王莽能夠阻斷西漢206年的統治,在當時的亂世不愧是一代梟雄。尤其是他推行的一系例治國理念與當時根深地固的傳統封建制度背道而馳背道而馳,與莽朝的權利團體和經濟團體有著根本利益充突。
我們看一下王莽所推行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代人評價其為穿越者的原因了:
一、進行土地改革,把田土收歸國有,不準私售,分田到戶。(類似近代的,打土豪分田地。)
二、改革陳舊的科舉制度,擴大招生範圍,使當時的學子有讀書和擴大了中舉的機會。(雷同於近代的教育改革及擴招政策。)
三、把鹽、鐵、酒三種當時利稅高的或者緊俏物資的生產銷售權收歸國有。(相當於現在的鹽業專賣公司,類似於菸草專賣局。)
四、把鑄幣的權利收歸國有,不允許儲候有此特權,還經常改變幣制。(這是華人民銀行的前身以及人民幣防偽印刷技術的前身。)
五、河流、山川、沼澤所有的地貌收歸國有,不可買賣。(國有資產的早期體現。)
六、改革西漢末期的官制及官名。(現今的部委改革。)
七、崇尚儒學"禮治",提倡以禮治國。(當今的和諧社會。)
八、時間的改革,從原來的一天十進位制改為十二進位制。(與現代西方曆法又進一步。)
九、廢除奴隸制制度。(不允許人口買賣。)
十、發明新的度量衡工具。(遊標卡尺的發明。)
十一、不允許不勞而獲,全民都要進行勞動。(現今社會的工作狀態。)
看看以上十點,和現代社會主義的治國方略有多麼的相似。但是王莽新政推行的時間、方法、手段都不正確,一但碰到反對時,就用極其嚴厲的懲罰措施強迫人們臣服,與其崇尚的"禮治"相違背,如果他當時有一個好的營銷團隊,恐怕我們早就進入社會主義初始階段了。
人們都說王莽是個穿越者,但是我個人覺得有幾種可能。有可能是王莽的老師是個穿越者,把現代的一些治國理念傳輸給他,新鮮的觀念讓其毛塞頓開?;還有可能是他的智囊團隊中有穿越者,有新鮮的事物影響到他?;再有可能就是在他的至親中有窮越者,幼時長輩的諄諄教導歷歷在目,對其影響深遠。
回覆列表
說王莽是社會主義穿越者,因為他的改革措施跟當代的社會主義改造很像。當然這只是一種巧合,是缺乏一定歷史知識的人對他的一種誤解。
先說王莽改制的主要內容。
王莽篡漢後,試圖恢復中央權威,回到儒家所向往的周代。
1、全面恢復周代的土地國有制。平均分配給農民耕種,土地一律不得買賣。以此打破地主壟斷和土地分配不均,增加中央政府對農業稅的控制力。由於抵制強烈,王莽有所妥協,允許土地自由買賣,但土地改革也只堅持了4年。
2、設定五均六筦。全面恢復武帝時期的鹽鐵專營和均輸、平淮二法,把國營範圍擴充套件到社會上所有的重要物品,快速擴充財政收入。
3、貨幣改革。政府重新發行貨幣,試圖透過貨幣貶值來增加政府收入。7年間進行了4次貨幣改革,除了最後一次的撥亂反正,前3次都貶值了。
王莽改制儼然一副計劃經濟大盤子的感覺。
王莽改革,充滿了激進主義與理想主義,得罪了全國所有階級,也沒能增加中央財政收入,財政崩潰,可謂白折騰一場。公元23年,王莽被起義軍砍了腦袋,人們對之恨之入骨,他的舌頭被分而食之,頭顱被漆制。
王莽的目的是仿照周代制度維護自己的統治,所謂的社會主義改造只是一種巧合,其改革措施在西漢以前都有例可循。最具代表意義的土地公有制改革,仿照的是西周的井田制,也並不徹底,很快就被改為允許買賣,並迅速被叫停,因此土地公有制改革反映了作為儒家代表的王莽的政治投機與不切實際,而不是社會主義前瞻性,他只是個愚昧的書呆子。
王莽改制集中反映了儒家是“思想巨人,經濟矮子”。儒家一味地認為周代是理想國,對計劃和市場、公有和私有、政府的角色等實際問題從未深入思考過。在措施上永遠是“以農為本、輕徭薄賦、為官清廉”那三板斧,從來不提商業,在後面北宋的范仲淹和司馬光身上我們還會看到這些。
嚴格意義上講,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所有改革措施都能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找到影子。
王莽之後,中國封建社會再也沒有徹底的土地改革,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後的社會主義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