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擊歷史
-
2 # 邊境行者X飛翠中國
父親簡稱父,或稱爸爸,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的男性的稱呼。父親和子女是重要的直系親屬關係之一,通常具有親密關係。 一般指參與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即生父);但在有些狀況下,僅養育小孩,或再婚配偶、結誼長輩,或是僅提供精子讓卵子與之結合(例如捐精等輔助生殖技術(英語: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但並未親自進行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也可如此稱呼。 父親的稱呼 編輯 口語中,父親的稱呼繁多,包括爸、爸爸、老爸、阿爸、爺、爹、老爹、阿爹、老子、老竇(源於“三字經”中的竇燕山,常誤寫為老豆,粵語)、老頭、達達、大大、多桑 源自日語:父さん(とうさん)的發音)等等。滿語稱阿瑪(滿語:ᠠᠮᠠ,轉寫:ama)。 已死去的父親被稱為亡父、先父、先嚴、先考,在世的父親為生父,“生父”亦同時可指有血緣關係親生的父親(相對於繼父或後父)。 《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 考字原指父親,不論是健在的已故的。 妣字原指 母親,不論是健在的已故的。 此外,對別人稱呼自己的父親較文雅的說法是家父、家嚴,稱已死去的父親為先考,對別人父親的尊稱是令尊。要特別注意的是,有時候母親或與有子女男性結婚的女性(繼母)也會用兒女對父親的稱呼(爸爸或孩子他爸)代表她的丈夫。 在古代中國的漢族皇族中,父親被稱為父皇或父王。清代的皇族則稱父親作皇阿瑪(滿語:ᡥᠠᠨ ᠠᠮᠠ,轉寫:han ama)。 在某些一妻多夫家庭中,子女稱母親的主夫以外的其他丈夫為“叔”,實際上卻可能是他們的親生父親。
-
3 # D東哥
中國對父親的稱呼有很多種,我們國家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從古至今對父親的稱呼五花八門。
中國古代對父親的稱呼主要有以下幾種:1.父,父兮生我,父為考,母為妣。
2.爺,木蘭辭中有“卷卷有爺名”。
3.哥,唐時有用。
4.翁,陸游詩中,家祭無忘告乃翁。
5.叔、伯,現在農村也常用。
6.大大,和叔伯一樣常用。
7.爹,這個在中國大部分地方用的較多。
8.爸,這個詞出現也較早,《廣雅》:
爸,父也。
9. “家”字開頭的:家父、家翁、家公等。
10.“老”字開頭的:老子、老爺、老爹、老
大人等。
11.“令字”開頭的:令尊、令父等。
12.“阿”字開頭的:阿父、阿公、阿伯、阿
爹等。
13.“先”字開頭的:先父、先君、先府君、
先考、先人、先公、先嚴等。
以上這些對父親的稱呼許多已經不用了,大多數人都用比較熟悉的:父親、爸爸、爹。農村用的主要還有伯、叔等。
其他一些生闢的稱謂只能從一些老的書籍中,故事中看到,也有一些只能在戲文裡、婚禮、葬禮、悼文、墓碑上見到和聽到了。
回覆列表
這樣說吧,叫爸爸喊做“哥哥”或者“爺爺”得都不稀奇。
在唐朝,一般稱呼父親為“耶耶”私下裡某些場合也可以稱呼父親為“哥”。
《舊唐書·王琚傳》記載“: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氣惟有太平’。”
這裡的“四哥”,就是唐玄宗的父親唐睿宗李旦,因為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所以玄宗稱父親“四哥”。有時也把父親叫“阿耶”,和母親在一起就叫“耶孃”,或“爺孃”。現在來說耶代指父親的古義還一直在用,比如說父子倆會說成“爺兒倆”。
下面說幾個古代常見的:
阿父
《南史 • 謝誨傳》:“女為彭城王義康妃,……誨女(誨誅)被髮徒跣與誨訣曰:‘阿父!大丈夫當橫屍戰場,奈何狼藉都市?’”
阿伯
對父親的一種口語稱呼。清人梁章鉅《稱謂錄•一•方言•稱父》:“吳俗稱父為阿伯”。
阿公
對父親的方言俗稱。
阿耶
清代著名小學家錢大昕《恆言錄•三•稱父曰爺》條雲:“古人只用耶字。……
《木蘭詩》‘阿爺無長男’、‘卷卷有爺名’,本當作 ‘耶’字。”
阿翁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在《示兒》詩中有“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乃翁”乃是陸游自指,而非稱呼他人之父。
阿爹
《續古文苑•二十•漢•代
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傷。”
其實現代來說很多地方叫爸爸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叫法,陝西的‘大’ 廣東的‘老豆’,即使現在也還有管爸爸叫做‘耶耶’的地方。貴州的屯堡,湖北很多地方叫爺爺為爹爹,叫爹爹為爺爺,。不要往前說太遠了,40年吧,估計喊爸爸叫耶耶的地方全中國能有大把大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