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煙處遠岫

    雍正永遠也不知道:他的艱難和壓力,都是因為生不逢時

    他想用一個人的力量挽救一個階級的沒落,註定是孤獨而悲壯的。

    《雍正王朝》中的那次“八王議政”朝會,把他和他的那個沒落階級的矛盾,暴露無餘。

    他的改革,最終目的還是維護地主階級統治。但是觸動了這個階級的一些既得利益。朝堂上那些官員、貴族、皇親國戚——地主階級的各個階層的代表,向他發難。

    他的兄弟、蒙古貴族,責問他質疑他;一屋子的官員,除張廷玉和那個新科狀元,全部袖手旁觀——等著看他笑話。

    這樣的情景,放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無論誰的 朝堂上,也不會出現。

    論政治手腕、頭腦,雍正不比這幾位遜色。他卻把個皇帝當的如此艱難。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生的太晚。

    秦漢,封建君主專治制度的最初階段,對於當時的生產力狀況,是新鮮而有活力的制度,它適應並促進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像一個16歲的少年,朝氣蓬勃掩蓋了瑕疵。

    所以,漢武帝的功績,顯得那麼耀眼。他的內政外交推行起來,沒有那麼多阻力。因為所有政策都為完善封建制度,提高當時的生產力狀況,最終是整個地主階級收益。也因此,他一呼百應,一言九鼎。

    同理,唐太宗能把唐朝治理成舉世矚目的唐帝國,還是封建制度。他手裡的制度是最鼎盛的三十歲。他只要不昏庸,正常出牌,唐朝就會繁榮,而他又有帝王天賦。對比當時的歐洲,大部分國家剛剛進入封建君主專制,對於繁盛的唐朝落後太多,自然要千里迢迢的來膜拜。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不斷地發展,封建制度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它所庇佑的地主階級開始明目張膽的利用弊端。如《雍正王朝》裡的諾敏案,牽出山西200多官員聯手欺瞞朝廷;康熙末年清理國庫欠款,當時,向國庫借款成為風尚,官員不向國庫借錢花,便成了不合時宜。

    由此可見,雍正手裡的封建制度已是一個疾病纏身的老人,整個地主階級的腐敗已經從底層到頂層。他縱然窮盡人力所能,也無力迴天。

    可是,“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這句話,在雍正這裡是倒著唸的。他殫精竭慮、苦心孤詣的“謀事”,義無反顧的勇氣;在順昌逆亡的歷史法則——這個最大的天數面前,敢於展示自己。有什麼比這些更讓人心生敬畏呢?

  • 2 #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前朝舊事,當由後人分說,自有定論。對於雍正帝來說簡單的區分好與壞顯然不可取,對於雍正的評價往往是複雜而又矛盾的,作為康熙的兒子,顯然和康熙一脈相承,超強的政治手段,勇於改革痺症,又勤於理政。雍正的皇位又是從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繼承過來,功於心計且手段殘酷,喜怒無常而又疑心重重。

    雍正一朝的主要功績在於:

    經濟方面:

    攤丁入畝,是為一項重要的賦稅改革,相當於取消了封建積存已久的人頭稅,對於廣大農民是重大利好,極力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耗羨歸公,將此項本由地方政府隨意徵收的稅賦,改為固定額度,統一管理,並撥付一定程度作為養廉銀,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歷史,減輕了人民負擔,緩和了階級矛盾。

    政治方面:

    創立軍機處,削弱了內閣,也就削弱了與皇權相抗衡的相權,進一步加強了皇權。

    推廣密摺制度,也是整頓吏治的一種手段,使得皇帝能更好的控制官僚系統,也能更直接的洞察下情。

    改土歸流,改革土司制度,大多土司被廢除,改設州縣制度,加強了國家的統一和地方經濟的發展,使得中國西南地區有了中央政府有效的管理

    始派駐藏大臣,中央對於西藏的直接管理,也是加強了中國的統一和發展

    雍正一朝值得稱讚的政績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的

    雍正前半生在還康熙欠下的債,後半生又為兒子創造財富,才有了後續乾隆一朝盛世

    當然作為皇帝他也是人,是人孰能無錯,個人觀點還是認為主要在於大興文字獄,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另外一點呢就是越發嚴厲的閉關鎖國,雍正曾言“海禁寧嚴毋寬,餘無善策”作為兒子的乾隆也是照著雍正的學以致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這種封閉的做法,導致了近代以來中國遭受的苦難,當然也導致了清朝的覆滅。

  • 3 # 濟南房屋管家

    康乾盛世也是康熙和乾隆,好像沒雍正什麼事;

    其實康熙後期貪腐成風,國庫空虛,內鬥又激烈;乾隆時也沒什麼大改革;

    只有雍正雷厲風行實行新政;

    一上臺就嚴厲反貪腐;行新政,改革很多弊政;

    開源節流,提高官僚體系效率,改革稅制,增強國力;

    廢除賤籍,讓樂戶 惰民 疍戶 丐戶 賤籍恢復良民籍,與平民平等;

    當然不能和當代比,但是在封建時代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尤其是後來攤丁入畝(即廢除人頭稅)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兩個改革;

    這兩條打破了千年來的傳統帝國規矩;

    雍正的歷史評價並不高,當然也可能是我孤陋寡聞,歷史學的不精;

    反正感覺對雍正的歷史評價不夠公正;

    後來乾隆又把雍正的很多改革措施給改回去了;乾隆真是明君 啊;

    從乾隆開始清朝就徹底的開始下坡了;

  • 4 # 任小毛吃炸雞

    雍正是位有作為、敢擔當、勇創新的帝王,是位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帝王。他的十三年承上啟下,把他老爹康熙留下的爛攤子整治地井井有條,給兒子乾隆攢下一個好家底。應該說,他的作為不遜色他爹康熙,比他的兒子乾隆強。

    一是能力強。雍正上位後,始終牢牢把控著權力,沒有出現專權和皇位受到威脅的問題,穩穩地駕馭著政局。為掌握實情,建立密摺制度,賦予中下級官員直接奏報的權力,暢通了皇帝獲取真實情況渠道,遏制了大臣欺上瞞下習氣,同時也起到了群臣之間相互制約之效。為提高辦事效率,設立軍機,架空內閣,集中皇權,大事由皇帝和極少數的大臣決策。推行“改土歸流”的制度,把土司酋長世襲改為由政府任命流官來管理,收回了土司們的特權,強化了祖國的統一。頒佈了攤丁入畝的政策,使百姓負擔的賦稅更趨合理,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吸取老爹康熙教訓,建立秘密立儲制度,確保了皇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二是力度大。雍正做事一向力度大。追討國庫欠款就是例證。上任伊始,就向欠國庫錢的王公大臣們開炮,他下令:“凡是康熙朝寬宥者,我一個都不寬恕!”並表示無論是誰絕不姑息,不但追繳,還要嚴肅處理。對欠款最多的、跟自己不錯的原先管過內務府的老十二胤裪,命其拍賣家產還賬,爵位從多羅郡王降成固山貝子。欠錢僅次於胤裪的老十胤,直接抄家,並圈禁。對此,老十三來講情,他說:“爾若不能清查,朕比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查,朕必親自查出!”大家知道,雍正與老十三交好、也最器重他,為此差點翻臉。足見雍正只講工作,不講情面。

    三是工作勤。雍正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真的做到了。他非常勤政,在位十三年中,幾乎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的覺。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過年等為數不多的幾天裡才會休息。十三年間,在奏摺之中批寫了一千多萬字的批語。召見大臣7200多人,其中文官5800餘人,武官在1400多人,這個數字是相當龐大的,因為不是集體會見,而是單獨召見。

    四是生活儉。雍正一生生活比較節儉、簡單。沒有像他的兒子乾隆那樣好大喜功,講排場,算是比較低調的。相對來說,他也沒有那麼大興土木修建很多的離宮別苑,也沒有後宮佳麗三千,更沒有像乾隆那樣六下江南,耗費國家錢財。

    五是成果豐。雍正統治的十三年間,沒有大的天災,百姓生活安穩富足。沒有出現大奸大惡大貪的權臣,對外用兵比較順利,獲得了幾次輝煌的勝利。工農業生產發展穩有升。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明顯,國庫從康熙晚年的七百多萬兩劇增到五千多萬兩。以反貪為突破口的吏治整頓成效顯著,大批貪官汙吏打下去,大批清廉能臣用上來。國家治理井井有條。

    當然,雍正也是有缺點的,一是疑心過重,在他手下做官要謹慎加小心,一旦被猜疑,結局將十分悲慘。他的功臣像年羹堯、隆科多等都死於非命。二是冷酷寡情,對待他的對手,尤其是當初和他爭奪皇位的兄弟,老八、老九死的都很悽慘。還搞了文字獄,製造了不少冤案,死了不少人。

    總的來說,雍正是個相當不錯的帝王。做到了自詡的“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勇於向既得利益集團開炮,破除陳規陋習,強力改革推新,大膽啟用新人,勤政工作為民,在位十三年國家建設欣欣向榮!

  • 5 # 高廣銀

    雍正的統治確實使國力有了很大提高,讓老百姓的負擔減輕了許多,但從長遠來看,他創造的一時繁榮,其實是給專制社會續了命,延緩了向更進步的社會前進的步伐,最終也沒避免清朝末年的亂局。

    九王奪嫡對雍正的影響

    九王奪嫡的過程太艱難了,這給了雍正很大的刺激。登位不久,他就設立了秘密建儲制度,就是在生前秘密指定一個繼承人,寫好詔書,找個地方封存起來,除了自己誰都不能開啟,將來自己過世,詔書會宣佈繼承人是誰。

    這等於是宣佈了對皇權的絕對掌控,誰也不要惦記,除非我死了。這樣做,一是可以避免立太子,不會出現有人與皇帝爭權的現象;二是防止兒子們像自己那一代一樣,兄弟相爭,不幹正事,影響國家的正常運轉。對雍正日後推行民生政策而言,這一制度排除了很大的政治干擾。但必須指出的是,在滿人早期的政治形態裡,首領是由實力強大的族長等人選出來的,且不能擅自指定繼承人,因此帶有原始民主的性質。康熙在第一次廢太子後,曾讓百官推薦新太子的人選,多少還有那麼一點點民主色彩。而到了雍正這裡,指定就變成皇帝一個人的事情,誰都不能給意見。從政治文明的角度來說,這是不利於社會進步的制度。

    而且雍正沒想到的是,正是他親自指定的繼承人,也就是後來的乾隆,一繼位就推翻了他的很多政策,並且利用高度集中的皇權,為自己的好大喜功、貪圖享樂行了很多方便。比如乾隆自詡的“十全武功”就是個例子,有的仗可以不打,皇帝非要打,也沒辦法,把國家的經濟都拖垮了。而且也就是在乾隆時期,由於政策的放寬,讓雍正一直避免出現的腐敗、官商勾結等現象,越來越嚴重,清朝的衰敗也就此開始了。

    雍正達到獨裁巔峰

    中國式的獨裁皇帝是沒有兄弟的,只有臣子。在獨裁體制下,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必須以君臣關係為基礎。那麼,當年與雍正爭過皇位的人,顯然是君臣關係的潛在破壞者,要首先進行打擊。

    雍正透過打擊皇室宗親裡的對手,以及權臣和文官系統中的朋黨勢力,從上到下地消除了中央政府裡威脅皇權的所有力量,實現了決策權的獨裁。

    雍正畢竟是用壓制手段來控制中央政權的,尤其是文官集團對皇帝的做法並不真正買賬,當雍正推行自己的民生政策時,官員的不滿無形中導致了他們與民間利益之間的對立。在雍正去世後,乾隆認為父親對朝臣太過嚴苛,決定採取寬仁風格,並且廢掉雍正一些壓制官紳的政策,以獲得後者的支援。這就引起了這群官僚的反彈,那麼那些民生措施遭受的攻擊就可想而知。比如雍正要求舉人、貢生也要服徭役,就是從事各種勞動。但乾隆元年二月,皇帝就免去了這個政策。那麼這些徭役轉嫁給誰呢?只能是老百姓。所以可以說,雍正一時的勝利,最終仍然是由老百姓來買單。

    雍正在康熙末年諸多皇子奪取皇位的複雜爭鬥中殺出重圍,對皇權所得來的不容易,以及維護獨裁統治的必要性,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他希望自己的民生政策不會被官僚集團利用,造成對百姓的盤剝,因而試圖透過極端獨裁的方式,來保證政策執行。因此繼位之後,他打擊皇室宗親中的對手,抑制臣子中的朋黨,打擊所有能對抗自己的力量,將中央決策權牢牢握在手中。他還利用密摺和養廉銀等制度,監控了地方官員,又掌握了政策的執行權,這是其他皇帝都未曾做到的事情。

    他的本意是想利用獨裁,將自己的惠民想法付諸實踐,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獨裁專制的本質與百姓的利益是矛盾的,並不因為他的想法而改變。因此在他死後,所謂的善意消失了,專制的惡卻沒有。並且由於他的舉措,反而使皇權專制得到了加強,造成了此後政府對百姓變本加厲的傷害。因此,雍正施行的是一種充滿善意的惡意政治,最終也導致了清朝不可挽回的覆亡結局。

  • 6 # 迪卡了肥仔

    創立軍機處,推廣奏摺制度。擴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摺的人數,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時反映情況,報告政務,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員們相互監督,皇帝得以瞭解他們的賢愚、勤惰、政績、操守。

    改土歸流。雍正即位後,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許多土司,改成和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改土歸流"是進步的措施,打擊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據和特權,對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利。

    此外,雍正還有許多值得稱道的政績,如懲治貪汙、解放賤民、平定羅卜藏丹津、始派駐藏大臣等,為中國的統一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封建社會中,即使一個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陰謀手段和殘酷鬥爭來奪取和鞏固統治,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都有屠兄弟、殺兒子、逼父親的行為,雍正並不是個例外。他作為一個最高統治者,勤於政務,洞察世情,以雷厲風行的姿態進行整頓改革。雍正統治十三年是清朝統治的重要時期,承上啟下,為以後乾隆時期的繁榮盛世打下了基礎。

  • 7 # 兇猛青史

    雍正帝是一位極具國家責任感的帝王,他銳意改革、整頓吏治、平定變亂,是有清一代慨然有為的君主。

    從個人角度來說,胤禛的一生頗為坎坷。他成長於帝王之家,宮廷冷酷,讓他學會了察言觀色。他的生母性格剛直而溫柔不足,也不太喜歡這個性格陰鬱的兒子。他精明能幹,但是皇四子的身份,也並沒有得到太多父愛垂青。

    他渴望建功立業,父親偶爾會交待一些雜活,他總是盡心盡力做好,他性格嚴苛,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無論朝堂大臣還是皇親阿哥們,都不太喜歡他,說他是“冷麵王”,不會做人。

    唯一的欣慰,他還有個知己兄弟,十三阿哥胤祥。這個小兄弟,早年失去母親,跟著自己身邊,胤祥性格直爽,重情重義,後者其實跟自己很像。

    原本,他只是想做個太平王爺,醉心於花鳥金石,太子第二次被廢黜的時候,他看到,阿哥們爭名奪利,而自己也進入了父親選拔儲君的視野裡。

    他決定奮起一搏,你說是為了個人野心也好,對祖宗基業的責任擔當也罷,他都決定放棄太平生活,投身於波雲詭譎的政治鬥爭中。

    這場政治鬥爭中,他隱忍、腹黑的個性,幫助他贏得了父親的青睞,帝位光耀無比,而登帝之路,卻並不光彩,這是必要的代價。

    登上帝位後,他大肆迫害自己的親兄弟們,將他們廢黜或者關押,這種行為有違人倫,其中包含著洩恨、恐懼、自卑和示威。

    雍正帝一生勤政有為,不近女色,與子女的關係也頗為梳理,他醉心政務,每天工作到深夜,胡亂睡幾個時辰,又開始一天工作。

    他在位十三年,靠著克勤克儉,在文武兩端都取得了極大成就。他改革吏治,剎住了腐敗勢頭,讓帝國重新起航。他平定了西北邊患,保障了天下安定。

    他是個好父親,兒子弘曆聰明果決,是帝國的最佳接班人,他細心栽培,讓他熟悉政務,雖然這個兒子不怎麼喜歡自己,但是他並不在乎。

    實事求是的說,他這個帝王,當得非常辛苦。他冷酷陰狠,乾綱獨斷,唯有這樣才能挽救頹勢。這些作為,讓他失去大臣、親人的理解,他很孤獨。

    辛苦工作了十三年,雍正帝撒手人寰,回顧這一生,他想起了父親的囑託,希望自己重新整理吏治,匡補他的過失。

    雍正帝做到了。

  • 8 # 歷史至上

    雍正處在“康乾盛世”的中間,起到了一個承先啟後的作用,他沒有父親和兒子那麼有名,影視劇中演到他一般是九子奪嫡的戲碼,殊不知,沒有他就未必會有那個“康乾盛世”。

    雍正即位時國庫空虛,僅僅有白銀七百萬兩,黃河發水,朝廷卻拿不出賑災錢糧,但是雍正皇帝即位短短13年,交給乾隆皇帝的國庫已經達到四千萬兩了。

    有學者評價雍正為清朝百年基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他能像父親那樣長壽,國家則會大不相同。

  • 9 # 翰墨年華y

    雍正是一位十分複雜而矛盾的歷史人物,他是勇於革新、勤於理政的傑出政治家,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但他畢竟是封建皇帝,有著重大過失和種種侷限,他的繼位為帝,也存在很大疑點。 雍正的主要功績有 攤丁入地。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中國自古就有人丁稅,成年男子,不論貧富,均須繳納人頭稅。雍正實行改革,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是謂"攤丁入地",一舉取消了人頭稅。這項措施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是中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耗羨歸公。中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徵稅時,銀兩在兌換、熔鑄、儲存、運解中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有一定附加費。此項附加費稱"耗羨"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縣徵收,作為地方辦公及官吏們的額外收入。耗羨無法定徵收額,州縣隨心所欲,從重徵收,有的抽正稅一兩、耗羨達五六錢,人民負擔甚重。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將此項附加費變為法定稅款、固定稅額,由督撫統一管理,所得稅款,除辦公費用外,作為"養廉銀",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俸入。這樣,既減輕了人民負擔,又保證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說:"自行此法以來,吏治稍得澄清,閭閻鹹免擾累。" 創立軍機處,推廣奏摺制度。明代權力集於內閣,故有權相產生。清雍正把權力進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創立軍機處,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為皇帝出主意、寫檔案,理政務,"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其特點是處理政事迅速而機密。軍機大臣直接與各地、各部打交道,瞭解地方情形,傳達皇帝意旨。此機構存在200年,直至清末。與創立軍機處伴隨的是推廣奏摺制度。由於以前的官文書批轉手續繁複,且經多人閱看,時間拖延且難於保密,而奏摺則向皇帝直接呈送,直達皇帝本人。雍正擴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摺的人數,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時反映情況,報告政務,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員們相互監督,皇帝得以瞭解他們的賢愚、勤惰、政績、操守。 改土歸流。中國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其職務為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土司們生殺予奪、驕恣專擅。這種制度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雍正即位後,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許多土司,改成和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改土歸流"是一場嚴重的鬥爭,許多土司武裝反抗,雍正堅決派兵平定。在平叛戰爭中雖然也累及無辜,給少數民族造成傷害,但從長遠來說,"改土歸流"是進步的措施,打擊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據和特權,對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利。 此外,雍正還有許多值得稱道的政績,如懲治貪汙、解放賤民、平定羅卜藏丹津、始派駐藏大臣等,為中國的統一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但是,雍正也有嚴重的過失和侷限。他在位期間雖沒有出現大規模農民起義,但零散的反抗經常發生,雍正的鎮壓措施十分嚴厲。不論具體情節,抗官者即以反叛論處,斬殺不赦。甚至拒捕時,有人"共在一處,雖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觀,即系同惡共濟",均斬立決。對民間秘密結社,囑咐官吏們"時時察訪,弋獲首惡,拔樹尋根,永斷瓜葛"。蘇州手工業工人要求增加工資,罷工叫歇,雍正嚴加懲處,立碑永禁叫歇。雍正時文字獄日益頻繁,汪景祺因"諂附"年羹堯而立斬梟首,查嗣庭因趨奉隆科多而戮屍示眾,陸生楠因議論時政而被軍前正法。最為轟動的是呂留良案,呂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學者,已去世40年,後有曾靜、張熙讀呂氏之書,受其影響,竟去策反嶽鍾琪,要他反清復明,釀成大案。呂留良被開棺戮屍,其兒子、學生處死刑。雍正朝文網甚密,株連人眾,處刑嚴酷。知識分子動輒得咎,形成閉眼不敢看現實,緘口不敢談政治的沉悶風氣。 雍正遵奉重農業、輕工商的信條。他說"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趨為工,則物之製造者必多,物多則售賣不易,必至壅滯而價賤,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於農,而並有害於工也"。根據這一理論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於工商業的發展。他又認為:開礦"斷不可行"。因為開礦將引誘人們離開農本,追求末業,而且礦工聚集一地,易於鬧事。 雍正在對外交往中亦固步自封。當時外國商人來華貿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卻不許中國商人出洋貿易,設定種種障礙,聲言"海禁寧嚴毋寬,餘無善策"。後來,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雖稍稍放寬海禁,但仍加以種種限制。尤其對久住外國的華僑商販和勞工,"逾期不歸,甘心流移外方,無可憫惜,不許其復回內地"。當時,西方先進國家正在鼓勵海外貿易,而中國即使是傑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對外交往,故而成為國際潮流中的落伍者。 雍正還好大喜功,急於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墾荒,四川清丈,陝西挖井,直隸營田,本意為利民,卻勞而無功,反成民間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無常,手段殘酷,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他死後,乾隆繼位,一反雍正苛嚴之治,實行"寬嚴相濟"的方針,昭雪死者,釋放囚犯,緩和了矛盾。故後人評:"純皇帝(乾隆)即位,承憲皇帝(雍正)嚴肅之治,皆以寬大為政,萬民歡悅,頌聲如雷。" 談起雍正,就會想到他的繼位問題,學術界歷來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他受康熙遺詔繼位,是合法繼承;一種認為康熙並未傳位與他,雍正是矯詔奪位。由於雍正即位,篡改了歷史,銷燬了檔案,現在已找不到他矯詔奪位的確鑿證據。斧聲燭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從各種跡象推斷,他的繼位確實存在很多疑點。 康熙晚年,太子廢立,諸子爭位,鬧得烏煙瘴氣,儲位虛懸,人心不定。當時因準噶爾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統兵援藏,給以大權,用正黃旗,稱大將軍王,禮儀隆重,規格極高,康熙當是意有所鍾。康熙稱讚胤禵的才能"大將軍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很多人心目中也以胤禵為接班人,如皇九子胤禟說胤禵"聰明絕世","才德雙全,我弟兄內皆不如";"十四爺現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將來這皇太子一定是他"。可是,康熙在暢春園猝然去世,雍正與時任步軍統領,掌管京師兵權的隆科多勾結密謀,奪取了帝位,而允遠在青海,鞭長莫及,故而帝夢成空。雍正後來所講康熙彌留前遺命傳位雍正的情形,仔細推敲,矛盾甚多。如說隆科多為惟一顧命之大臣,而其他諭旨中卻說,康熙死時隆科多不在御前,又說康熙傳詔時皇十七子胤禮在寢宮外侍候,而其他史料證明,允禮時在皇宮內值班,並不在暢春園寢宮外,如此等等。因此,是否存在這一臨終傳位的現場,實屬疑問。

    由於雍正奪位篡立,激起了皇族內部的集體抗爭,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對雍正繼位。胤禵是爭奪皇位的對手,被從前線調回,永遠禁錮。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是雍正的死對頭,雍正痛恨入骨,將二人迫害致死。皇十子胤(礻+我)和皇三子胤祉、胤祉的兒子弘晟均被永遠囚禁,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貶秩,連雍正的親生兒子弘時也不滿其父的作為,竟站在八叔胤禩一邊,被雍正處罰致死。據北韓的記載,雍正上臺,被殺的宗室、官員達數百人。連康熙身邊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內務府官員趙昌,在康熙死後也立即被殺,引起舉朝震驚,這大概是趙昌太瞭解康熙去世和傳位的真相,因而得禍。康熙生前長住暢春園,死後葬在東陵,而雍正長住圓明園,別建西陵,似乎要遠遠躲開父親。須知雍正的迷信思想很濃厚,如果做了對不起父親的事,就會有這類悖於常理的舉止。雍正後來似乎也愧恧不安,乾隆說:胤禩、胤禵"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將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屢向朕諭及,愀然不樂,意頗悔之"。這是不是雍正受到了良心譴責的內心表露呢? 雍正的繼位存在很多疑點,可能出於矯詔篡立。這樣說並不是要抹煞他的歷史功績,應該說封建統治者骨肉相殘是經常發生的。封建社會中,即使一個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陰謀手段和殘酷鬥爭來奪取和鞏固統治,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努爾哈赤都有屠兄弟、殺兒子、逼父親的行為,雍正並不是個例外。他作為一個最高統治者,勤於政務,洞察世情,以雷厲風行的姿態進行整頓改革。雍正統治十三年是清朝統治的重要時期,承上啟下,為以後乾隆時期的繁榮盛世打下了基礎。

  • 10 # 朱啟軒1

    雍正皇帝蟄伏與九子奪嫡,一直以孤臣自居。在還是雍親王時就展現出嚴於從事,自律已身,長於權謀的特質。主導了(黃河賑災,平頂西南,深宮密謀,豐臺奪帥,囚禁兄弟)一系列事件

    雍正在位13年,一改康熙晚期政過於寬的情況,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大力反腐,改革機構。

    對民減稅,對朝建立養廉銀製度。雍正在位十三年,國庫從康熙晚期的虧空恢復到充實鼎盛。歲收更是康熙晚期的十倍之多。

    同時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策和國家統一。

    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

    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

    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后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

    為乾隆朝的文治武功打下基礎。

    有鑑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秘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鹹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整體而言,雍正皇帝是一位政治上多權謀,對文人儒家多打壓,對基層酷吏多重用(田文鏡,李衛等)的權謀帝王。

    完成了康乾盛世的決定作用,並對中央集權進一步提升到極致的制度打下了基礎。

    維護了大清統一的同時也造成了文人治國的退化,在社會和文化經濟發展的方向上對歷史開了倒車。

  • 11 # 蔣熠峰

    雍正是史上被嚴重低估的一位皇帝,我個人認為其勤奮務實懂得韜光養晦的個性和敢作敢為的治國韜略和方針,使其在文治武功的成就和貢獻不亞於清朝入關後的任何一位皇帝,因此我認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也是史上難得的明君。

    雍正出身並不高貴,是康熙德妃烏雅氏之子,皇子中排行老四,既不是皇長子也不是皇嫡子,因其母出身低微,早年在康熙眾多皇子中地位一般,乍一看原本根本不可能由他繼承皇帝之位,很多野史認為雍正在著名的九子奪嫡中是趁著康熙彌留之際偷偷更改遺詔的手段上位的,其實非也,這在近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解密的康熙遺詔滿漢雙語對照版中以得到澄清,可以毋庸置疑的說,雍正繼位是名正言順的,是康熙生前最為英明的選擇,因為康熙非常清楚,只有雍正才會更好的執行他的遺志和斧正他的遺漏。

    雍正於1722年登基,在位13年,繼位之初,由於康熙長年的南征北戰造成國庫空虛,吏治坍塌,內有皇子大臣因為奪嫡派生出多個勢力集團,朋黨眾多盤根錯節,外有西部準格爾部和蒙古羅布藏丹增俯視眈眈,叛亂不斷,所以雍正理政之初其權利並不穩固,但是四哥就是四哥,如此困難的局面硬是沒有打倒他,我簡單總結梳理一下他在任期間的偉大成就。

    1.在內憂外患中對政敵採用戒急用忍的策略,尤其是上任之初,一面提升八爺黨一派,一邊軟禁老十四,收回兵權,這一招恩威並施就暫時的緩解了內部矛盾並且抓住了未來執政的關鍵——軍隊,騰出手來先收拾羅布藏丹增和準格爾。

    2.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西征,趁著平叛從朝廷的遠端作手,順勢加強了對西北和西南地區的控制,鞏衛夯實了雍正的統治基礎。

    3.外面的叛亂平定後,雍正可謂是緩過氣了,騰出手來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和整治,繼續兩手抓,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吏治,經濟政策上積極清理地方債務,實行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吏治上透過強硬的手段一邊打壓清算過去的政敵和朋黨(八爺黨一派),一邊整肅官場的風氣,照樣是恩威並施,左手打貪官懲汙吏,右手樹立榜樣,啟用一大批有魄力幹實事的官員。

    4.單獨成立軍機處,相當於現在的軍委會,辦公室就設在臥榻之側。

    雍正一生勤勉,身為皇帝卻沒有半點驕奢淫逸之氣,他最大的愛好除了批奏摺還是批奏摺,只要是關乎國家大事基本都要親力親為,跟查督促到底,短短的十三年,扭轉了大清國力空虛,朝中政局動盪,官場腐敗,百姓窮困等不利局面,在康熙努力的基礎上為後來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國力基礎。雍正因為其夙夜操勞不注重休息的原因而過早死亡,歷史上有很多人說是中毒而亡,我個人認為操勞過度引發的猝死是大機率事件。

    史官用康乾盛世來形容大清帝國的巔峰,但是客觀上沒有雍正的承前啟後,沒有雍正的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就沒有所謂的康乾盛世。我給雍正的評價——歷史上最敬業的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婚後AA制的夫妻過得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