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30歲到45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其實是保養身體最關鍵的一個階段,未來身體的狀況基本上會在這期間有個基調了,因為30歲之前剛入職場,正是拼搏的時候,這期間很多人基本上都在久坐,熬夜,無法按時三餐,並且經常吃外賣以及經常應酬,壓力過大的狀態中,這也給健康增加了很大的負擔,很多人可能已經出現了血壓上升,尿酸升高,肥胖,脂肪肝等等問題,所以這個階段養生其實還是很重要的。

    因為在這些疾病的初期,還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及時的進行調整,很多問題是可以逆轉的,不用藥物的干預,也不用擔心可能會出現的各種併發症。那麼調整起來其實也比較簡單,就從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就可以了,不侷限於一種或者集中食物,比如:

    1.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儘量晚上22:30上床準備睡覺。

    2.少吃油炸類的食物,燒烤,動物肥肉,煙燻醃製的食物等,以免造成肥胖。

    3.減少在外就餐,如果就餐少點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比如:宮保雞丁,魚香肉絲,鍋包肉等等,並且少吃蓋澆飯。

    4.多吃新鮮的事物,每天500g。

    5.適量吃新鮮水果半斤。

    6.足量飲水,最好喝白開水,少喝甜飲料。

    7.少吃零食,尤其是高糖類的食物。

    8.每天適量的運動,最好不少於1小時。

    9.避免久坐,每隔半下時起身活動5分鐘。

    11.均衡多樣的膳食。

    12.保持愉悅的心情。

    13.注意每年體檢,如果出現指標異常,著重調理。

    另外再說一下大補,吃枸杞也好,羊肉也好,或者加一些其他的藥材也好,都要注意不常吃是可以的,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此不能亂補,如果補的太過,反而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 2 #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人

    為什麼現在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在注重養生之道。歷史的長河中,又有過多少相同之處出現。“亂世練硬功,盛世學養生”。這條千古不變的生存法則,告誡後人,盛世初啟,養生盛行。

    這位朋友提到了,三十至四十歲左右的人,如果認為養生很重要,如何選擇食補?常言道:“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如果你已經認識到養生很重要,為什麼不選擇最佳養生之道——氣補哪?不要忘了,什麼眼界決定什麼境界,什麼格局決定什麼結局。

  • 3 # 紅心5034

    認識到養生的重要性,就應該從心裡開始,從日常生活作息飲食開始,不要僅僅停留在嘴巴上說說,而不用心。從心理開始是首先要學修身養性,學會靜心、脾氣溫和,既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又有節制與調控慾望的能力,萬事有度。從生活作息開始是起居飲食要有規律,切忌三餐不準時,需要保持均衡營養,少暴飲暴食,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學會三餐合理營養搭配,餐桌上多些淮山、胡蘿蔔、南瓜、苦瓜、芹菜、白菜、土豆、玉米、地瓜、青菜、魚肉,菌類和堅果,少些油膩煎炸高脂類。保持運動的習慣,所謂的運動,我看每天規律散步保持30-60分鐘就很好,而不是要求自己每天必須跑步1000米,去器械運動一二小時,一定年紀的人切忌過分運動,過分運動也是一種損耗,對身體不利。比如跑步多了傷害膝蓋半月板,這個半月板是難以修復的,過度運動超過體能也會導致筋傷,一般人筋骨受傷也需要好久的康復期,運動其實是要持之以恆保持一種容易堅持都能做的方式,所以我建議散步30-60分鐘,有空一週徒步一二次,每次不用過於疲勞,而是感覺身心輕鬆,哪都舒服沒有過度不適為好。切忌不要隨意受傷,特別是傷筋動骨的事,外一不好,會帶來終身問題。

    總之,養生不能停留在嘴巴和認識上。而是應該有實際行動,從身心與生活起居飲食開始,給自己老年發下良好身體基礎,必會受益終生。祝福朋友們!生活愉快!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人生美好!共勉!

  • 4 # 親吻生活一愛欣

    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30-45歲年齡段開始養生,我個人認為很有必要。現在的人們生活好了,都比較重視養生,所以比較長壽。

    這個年齡段,按現階段年齡的劃分標準還是年輕人,按以往的劃分屬於中年人了。人到中年,家庭事業雙肩挑,壓力會比較大,所以亞健康的人不在少數。家務繁忙、事業拼搏、應酬也較多,會缺乏鍛鍊、熬夜、感覺心力交瘁、體力不支等,也許還會時不時的有胸悶氣短、失眠等症狀。

    所以,現在把養生提到日程是很對的。這個年齡段,怎麼做才算是養生呢?

    親吻生活—愛欣個人建議:

    第一,每天茶飲養生。人到中年,血管開始逐漸出現老化跡象,“養血管”才是養生的首要環節。血管彈性好,老化的慢一點,人就會更加富有活力。

    有人說:“茶為萬病之藥”,此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是不無道理。茶是天然的健康鹼性飲料,對身體非常有益。東漢《增廣本草》就記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可見中國飲茶養生的歷史由來已久。綠茶、紅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烏龍茶等,可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常飲茶,對心腦血管健康很有幫助。

    不喜歡飲茶,就要大量飲水,以白開水、礦泉水為宜,每天不少於2000-2500毫升,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毒素排出。

    第二,膳食平衡。清淡飲食,五穀雜糧為主,少油少鹽,少肉多菜,多膳食纖維。蛋、奶、肉適量。

    每天一個蛋、一杯奶、一把乾果、二兩肉(魚)、三兩米、四杯茶(可多)、半斤果、一斤菜就可以了。

    人到中年,一定要預防疾病,把飲食與預防結合起來。

    比如膳食纖維可改善腸道環境,可預防腸道疾病和腫瘤的發生。尤其預防便秘,經常便秘會帶來身體健康的不少隱患。所以在飲食上注意多攝取。

    第三,注意多運動。人到中年,很容易“生活懶散”,就是尋求舒適、慵懶。經常坐辦公室、看電腦看手機等,人就開始缺少活力、減少精力。運動是調節身體內分泌、增強免疫力的最佳方式之一,所以不可忽視。

    第四,少吸菸,少飲“大酒”。人到中年,應酬會特別多,有些應酬不參加還不行。要注意度和量,不能拿身體“開玩笑”,更不提倡“寧願傷身體也不傷朋友感情”的做法。

    第五,注意護肝、護心、護肺、護眼,有重點的“養護”,帶動全身的氣血執行和代謝平衡。

    注意不生氣、不惱怒、不酗酒,多補充綠葉蔬菜,多飲茶,綠豆湯,養肝;

    注意不憂思、不傷感、不熬夜,多吃“五紅”食品,即紅棗、紅糖、花生米、紅豆、枸杞等養心;

    注意經常外出有氧呼吸運動,提升身體免疫力,心肺功能好,氣血執行旺盛,身體代謝能力強。

    注意不要讓眼睛太過疲勞,視神經疲勞會“牽動”全身不適,比如頭痛頭暈噁心等系列症狀,視力不斷下降還會影響以後的生活質量。

    總之,人到中年要注意三大營養:飲食營養、心理營養、行為營養。這裡的行為營養就是運動。

  • 5 # 2020順順當當

    當然還是食補比較靠譜,我個人比較注重這方面,比如比鈣,個人認為30歲以後,就需要補充,比如黑芝麻醬,蝦皮,小油菜,豆製品等都比較好,另外多吃膳食纖維,水果,蔬菜,雜糧,各種豆類,要做到飲食多樣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存在一個與我們現實世界相對應的世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