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天行者阿超

    難道不是公麝分泌的嗎?

    還是說麝香草?如果是麝香的話,公麝一般在1.5歲開始分泌,3歲到4.5歲達到分泌高峰期,成熟的麝香是顏色較深,未成熟的一般都是白色有點呈液狀。

    麝香草的話:

      1.播種:種子較小、芽率較低、價格偏高,育苗多於直播。育苗採用平盤或平畦撒播育苗法,平盤內基質為3:1的草炭、蛭石混合物。採用平畦育苗的,要把畦面整平,土塊整細,然後澆水。待水滲下去後即可播種。其種子小,不易播勻,可摻些細土,混勻後撒播。播後不覆土。畦面上或平盤上最好用塑膠薄膜支起小拱棚,如果育苗期溫度底,既可保溫,又可保證溼度。如果白天溫度過高,可考慮早上掀膜,傍晚在蓋上。種子發芽適溫為20度左右。1-2周出苗。育苗期,要保持畦面或盤面潮溼,以小水勤澆為原則,同時,也要注意及時去鋤田間雜草。百里香種子芽率較低,一般只有50%左右。

      2. 扦插:生產上用的較為普遍。扦插方法與牛至基本相似,要從老的植株上剪取8釐米長新鮮、健壯的嫩枝作為扦穗,因嫩枝髮根較快,但不要用有花的枝條扦插。扦插夜溫不低於10℃,50天左右可以定植。

      3.分株:於3月下旬-4月上旬將尚未發芽的母株連根挖出,分份,保證每份有4~5個芽,並帶有長勢良好的鬚根,即可栽植。

    成熟時:作菜用的,當主莖高40釐米時,即可採收嫩莖葉,作為提煉芳香油栽培的百里香,採收前,一定不要澆水,否則,香味將失去很多

  • 2 # 使用者山茶花

    養殖企業需要先到所屬分局進行核名,提交畜牧和防疫部門頒發的《動物防疫檢驗合格證》、環評報告書、畜牧備案表等相關檔案,再申請註冊。

    養殖企業建設應當符合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畜牧業發展規劃。在選址方面、硬體設施建設方面、養殖規模以及生產管理記錄檔案等有著嚴格的標準和要求。養殖企業最好在選址時就向畜牧和獸醫部門諮詢。

    如果涉及到國家保護動物類的,養殖企業除了辦理正常養殖手續外,還需要向所在縣市區的主管林業部門申請《訓養證》。

    養殖林麝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林麝養殖場的場址選擇

    建立林麝人工養殖場時,不論是圈養還是散養,都應選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人煙烯少,環境安靜、林草茂盛的山坡地,最好是有山泉流出的地方。如果是圍欄散養,要選擇坡向朝南、區域內植物種類豐富的緩坡地。圍欄散養場地面積要根據養殖規模確定,圍欄要堅固且有防護措施,避免林麝相互追逐時碰傷。

    二、青飼料選擇及精饋料的配製

    1、青飼料的選擇林麝養殖場一般多建在水草茂盛的山坡地,選用其喜食的植物種類採集進行日常餵養。也可以人工種植飼草,晾乾貯存,以便在枯草季節作為青飼料的補充。平常餵養主要選用的飼草種類有:杏樹葉、桑樹葉、樑子葉、刺槐葉、榆樹葉、農作物葉以及其他一些草本植物的莖和葉等,另外還飼餵一些多汁的紅白蘿蔔、南瓜、蘋果、紅薯等。

    2、精飼料的配製效果較好的兩種配方是:①玉米粉、黃豆粉、麥麩、油渣、蛋殼粉可按50:30:10:5:5比例配製成精料;②玉米粉、黃豆粉、麥麩、骨粉、魚粉、新增劑可按40:25:25:5:4:1比例配製成精料。精料的配製方法,可根據林麝不同發育時期適當調整各成分的配製比例。

    三、飼料搭配和人工餵養

    1、飼料搭配成年麝每日餵養草料1000克左右,精料100克左右,每次餵養飼草種類要多於5種以上。林麝在不同的生物學時期,對營養的需要亦有所不同。所以,在飼養過程中,飼料的搭配及其數量的多少,要及時加以調整,才能獲取得良好的效果。

    2、人工餵養林麝餵養通常一日3次,早晨6~7點鐘、中午1~2點鐘、晚上6~7點鐘,夏季可稍有提前,冬季可稍有推後。日糧分喂的比例是早30%、午20%、晚50%。草、料分食,精料餵養時單個進行。下午一次喂完。精料餵養不宜過多,人工餵養要定時定量,有利於建立良好的食物反射,增進麝體的消化機能。另外還要重視麝的飲水。給水的時間、次數和質量,對其各種生理過程有直接的影響。實踐證明,麝的飲水以天然泉水最佳。在不同季節更換飼料種類時,要逐漸替換。不能直接全部替代。如果突然大量地更換飼料,容易導致減食、腹瀉等不良後果。

    四、疾病預防

    林麝常見疾病有腸炎、感冒、瘤胃積食、軟骨病、膿腫病等。林麝一旦發病,治癒率極低,為了減少林麝生病死亡造成的損失,關鍵在於提早預防。

    1、在圈舍門口挖一個淺池,池內放入石灰,做成消毒池,人員進入時先在池內踩踏幾下,對鞋進行殺菌和消毒。

    2、圈舍每月消毒一次,用來蘇水、高錳酸鉀溶液、石灰交替使用。各個小房消毒要細,房間尿溼積汙要隨時清理或用乾土遮蓋。活動場地有糞便的地方也要認真消毒。

    3、青飼草因堆積發熱、葉色變黑的不能餵養,飼草上帶有泥土的不能餵養,另外玉米麵不能連續喂。

    4、每天觀察糞便是否正常,否則換草。糞便成團、稀,立即喂苦頭菜、蒲公英、犁畢草,停止精料,或者麩皮炒黃用。

    5、觀摩麝體,鼻色油黑光亮,眼神有力,屬於正常。流清鼻屬寒,輕者無妨,重者要喂感冒藥。

    6、冬季多喂胡蘿蔔。其作用是胡蘿蔔多汁、易消化、營養便於吸收、利於機體代謝,但冬季仍以青乾草為主。

    7、生病時多用內服藥物,儘量不打針,減少驚動,以免病情加重而死亡。若一定要打針,則應先進行麻醉再打針,尤其是掛吊瓶時必須進行全身麻醉,否則因受驚嚇會當場致死 。 養殖動物林麝可以獲取它在繁殖季節前的分泌物麝香,麝香主要的作用是醒腦,鎮靜,消炎止痛,去腐生肌,在心血管疾病、腦血栓、腦出血方面有神奇的療效。

      林麝主食就是樹葉,大部分樹葉都適合餵養林麝,連幹樹葉都可以貯藏起來用於冬天餵養。它的食量很小,林麝從4月到7月分泌麝香。。

  • 3 # 潮汕阿群

    首先糾正你,麝香是養值不是種植。

    麝香是中國傳統名貴中藥材之一。《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為鹿科動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馬麝Moschus si fanicus Przewalski及原麝Moschusmoschi ferus Linnaeus成熟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具有開竅、通經絡、止痛消腫之效。為配製丸散及外科要藥。分佈於中國西藏、青海、四川、內蒙、新疆、山西、甘肅、陝西、安徽、湖北、湖南、雲南、貴州等省區。主產青藏高原、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多為野生。20世紀60年代四川馬爾康、安徽佛子嶺、陝西鎮平等地先後建立了養麝場。

      【生活習性】麝多棲息於海拔1000~4000米的高寒山區。其中馬麝2600~4000米、原麝在1500米左右,林麝在2400~3000米。麝多活動在由變質岩或石灰岩構成的山地或嶙峋多石的地方。麝有明顯的季節性垂直遷移活動規律。夏季炎熱時多遷移到高山涼爽地帶,秋季漸涼時,便向較低處轉移,冬季寒冷時常遷至河谷地帶。每隻麝有一定的領域範圍,領域性行為較明顯。在受到人為干擾驚嚇或敵害侵犯而逃離後,大多不久又會回到原處。

      【養殖技術】

      1、選場:養麝場應在氣候溼潤、涼爽、溫差較小的山區、半山區,選地勢高、乾燥、平坦寬敞,便於排水,坡度較小,土壤較為堅硬的地方。附近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供麝食用,或有良好的人工飼料基地保證飼料供應,有充足良好的水源供應,交通方便,保證養麝場與外界的良好聯絡。為了減少疫情發生和保證養麝場的安靜,養麝場距居民區、牧場、礦山,工廠、學校要求2公里以上,不要利用各類舊養殖場,儘量避開可能汙染源。

      2、圈舍建築:目前養麝有圈養和籠養兩種方式。麝圈,要求坐北朝南、通風透氣、冬暖夏涼。每棟圈內,可用鐵絲網(或木板、竹板)隔成若干個4~5平方米的單個小圈,小圈牆上正中距地面80釐米左右處開一個長寬各80釐米的視窗(安上木窗),窗臺寬35釐米左右,可供麝躺臥之用。小圈各設三個門,通向運動場的門,飼養員進出的門和各小圈間的門。運動場可以幾個小圈共用,也可為每個小圈單設。運動場內距圍牆(或圍網)適當的位置上最好植樹並埋設一根斜撐(與地面成45度左右的夾角)的長木杆,為麝提供蔭涼場地。

      單養籠的規格通常是:長2米、寬1米、高1米。籠中間有隔門,正面有小門便於給飼。籠子可用竹、木製作。籠養適用於初捕麝、育成麝、病麝的飼養。因麝竄跳能力強,在修築全場圍牆和圈舍圍網時,一定要求筆直,一般高2.8~3米。可用磚砌成或鐵絲網圍。磚牆頂部須用磚瓦覆蓋,向內突出30釐米左右,以防麝竄越逃跑。

      (1)種麝的獵捕:長期以來,人類為獲取麝香,不惜採取“殺雞取卵”的方式,大量獵殺公麝,甚至殃及母麝和仔麝,使中國麝資源遭到很大破壞。為保護中國珍貴的野生麝源,合理解決利用與保護的矛盾,提倡活捕野麝以供取香和人工飼養。捕麝應在得到有關部門許可後,有計劃地合理捕捉。

      目前,中國家養麝種源大部分仍以野麝為主。在家養過程中,為防止種群退化,開發新的優良麝種,仍須野麝不斷維持。因此,我們應認真研究野麝的活捕辦法。現在民間活捕辦法有許多,主要採用設套法、獵狗追捕法、網捕法和陷阱法等。其中以獵狗追捕法和網捕法適用性廣、安全性高,對麝損害性小。根據經驗,一般活捕成麝成活率較低,產仔期活捕仔鹿成活率較高,為了方便家養,值得注意。

      近來,已研製成多用途的新式麻醉注射槍,應用到活捕野麝,以供養殖,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辦法。如果能與人工取香結合起來,這樣既可提高野生資源利用率,也可緩解麝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的矛盾。

      麝捕住後,要迅速放入運輸籠中,並用樹葉蓋好,放在靜蔽處,讓麝休息2小時後,再運走。如果運輸路途遙遠,可在當地建立臨時圈舍,暫養幾天。運輸時要防止大的振動,使麝免受過度驚嚇;天氣炎熱時,應在早、晚趕路,中午休息,勿使麝受熱;汽車運輸時,應搭上硼布。如果發現麝受傷,要及時處理,不可拖延。一般外傷可用碘酒、消炎粉、油質青黴素等塗於患處,不用包紮。對追捕過久或曾落水的麝可注射青黴素,喂服一些黃連鬚根熬的水。對外傷嚴重的要進行縫合或截肢等。

      (2)麝的馴化:因麝種來源於野生資源獵捕及人工飼養的初生仔麝。飼養時都須逐步馴化。一般初生仔麝較易馴化。飼養員可在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多和仔麝接觸,找機會為仔麝理毛、抓癢,和它們逐步親近。喂飼時,可用食物引誘,讓其在飼養員手中取食,使它們逐步消除對人類的恐怖感,聽從飼養員的指揮。

      初捕成年麝馴化難度較大。成年麝野性較強,性情孤僻,馴化方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乃至死亡。可採用首先放進小而黑暗的籠圈中暫養,儘量減少干擾,多給一些飼料,任其選食。當麝對新環境基本熟悉,採食正常後,方可逐步增加接觸。當麝基本不怕人時,轉入圈舍飼養。有的麝場還進行了群體馴化嘗試。例如,給飼時,先發訊號(如鈴聲),建立條件反射;給麝戴上籠頭,進行牽引馴化,培養聽從人指揮的習性,提高合群性,為群養創造條件。

      【飼養管理】

      1、飼料種類:麝的食性較廣泛,各種枝葉、野果、草本植物、地衣、苔蘚等多為麝的食物。一般來說,麝喜食新鮮、多汁、味苦、性涼的飼料。在野外,麝的飼料種類因季節、棲息環境和植被型別不同而有所變化,麝的飼料大致可分為五類。草類:紫花地丁、遠志、野苜蓿、車前草、獨活、光慈姑、三葉草、蒲公英等。樹葉類:楊樹葉、枸樹葉、桑樹葉、榆樹葉、落葉松葉、蘋果樹葉等。作物類:大豆葉、蕎麥葉、蘿蔔(包括葉)、黃瓜、白菜、菠菜、萵苣等。精料:主要為蛋白質、澱粉等營養豐富的飼料,如豆餅、黃豆、玉米、高梁等。新增料:骨粉、貝殼粉、石灰石粉等,喂飼量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在麝的可食性飼料中,具防治疾病的植物較多,如蒲公英、鴨跖草、千里殼、桑葉、貫眾、穿心蓮、山萵苣、金銀花、魚腥草、九里光、紫花地丁、車前草和松蘿等,大約有200餘種,佔可食種類61%以上。所以,在人工喂飼時,可根據這一特點,適時調整藥用植物種類,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投料方法:一般每日喂料2次,早晨6~7點鐘1次,傍晚5點鐘左右1次。投料以能夠吃完,不剩不缺為原則。投放飼料一般是先精後粗,精料吃完後再投粗料。精料定量供給,一般成麝每天精料100~150克,粗料650~1000克為好。飼餵量隨季節變化而有增減,6~8月最高,可在1000克以上,喂飼的時間和飼料組成一旦確定,就不要輕易變動,否則容易影響麝的食慾、消化乃至體質。當季節變更時,改變飼料品種也要循序漸進。麝的飲水要新鮮清潔、乾淨的地下水、井水及江、河、湖、溪水都可。每天要改換飲水,定期清潔飲具。冬季放麝圈的飲水要注意保溫,防止凍結。

      3、分圈管理:麝的飼養一般分為大圈、小圈和籠養三種,常見的是後兩種,母麝和育成麝多為大圈飼養,按年齡標準,每5~7頭為1組,分圈飼養。配種用的種麝可小圈飼養,雌雄麝放入相鄰的圈中,這樣有助於促進雌雄麝同步發情、配種。大圈飼養的麝每圈麝群組成一旦確定後不可隨意更改,尤其是雄麝更要注意防止因組成變動造成打鬥和傷亡。麝圈要求經常保持乾燥通風,溫度適宜,安靜。並做好防疫衛生工作。

      4、四期飼養管理:

      (1)產香期:每年5~7月,性成熟的雄麝,進入泌香期。此期雄麝的新陳代謝全靠以往的營養儲備,體力消耗較大,抵抗力下降,如果發生疾病,易造成死亡。為此,該期前1~2個月,應增加精料,以提高蛋白質和能量物質的供給。青、粗飼料中要增喂一些新鮮多樣的具有藥用價值的飼料。泌香期過後不久,雄麝體質較為虛弱,仍需增喂精料和適口性強的青綠多汁飼料,促進雄麝體質迅速恢復。

      (2)配種期:雄麝配種的前1個月和配種期要增加精料(如煮熟的黃豆、綠豆等),青綠多汁飼料(如甘薯、胡蘿蔔等),以補充維生素,調節適口性,增強性慾和體質。雌麝此期前也應注意飼料的多樣化,逐步增喂青綠多汁飼料,保證有充足的營養供應。配種後的雄麝體力消耗較多,不能急於變更飼料,待體力恢復後,再轉入正常飼養。配種期要及時觀察記錄配種情況。確定雌麝受配、懷孕後,及時調出雄麝,保持環境安靜,防止驚恐和因雄麝再度追逐造成流產。

      (3)懷孕及產仔期:雌麝懷孕以後,要保證全價飼料的充足供應。為滿足雌麝和胎兒生長髮育,飼料中應適當增加骨粉或貝殼粉。產前1個月左右,適當減少精料,保證適量的運動,防止雌麝過肥,造成難產。在分娩前的5~7天,應及時將母麝調入清潔、安靜的小圈中飼養。分娩前4~8小時,母麝拒食、不安、來回奔走,飼養員要加強觀察。分娩中,只有母麝發生難產時,才允許飼養員進入麝圈協助分娩,一般情況下不應驚動分娩母麝。

      (4)哺乳與斷奶期:母麝在哺乳期的食量較大,一般應增加30%~50%的精料,中午可加喂1次。同時要注意青綠多汁飼料的供給,以促進乳汁的分泌。斷乳後的母麝營養水平還要維持一個時期,以恢復體質。l周以內的仔麝自立能力較差,最易死亡,就要尋找產仔時間相近,母性較強的單胎母麝代乳。代乳前,要用代乳母麝的圈草或糞尿把仔麝全身輕輕擦一遍,使母麝願意代乳。如果找不到代乳母麝,可用單乳人工餵養或用山羊代乳,但仔麝餵飽後,仍要放入母麝圈中,讓母麝幫助短期舐撫肛門和尿道口,使仔麝順利排除糞尿。仔麝出生半個月後,就可適當採食。這時,供給仔麝的飼料一定要營養豐富、適口性強且鬆軟。3個月左右仔麝可以斷奶。斷奶時,首先把母麝調出,飼養員要注意觀察,防止仔麝因離開母麝情緒不穩而造成傷亡。1週歲以內的仔麝必須餵給營養豐富、鮮嫩多樣、適口性強的飼料,飼料中要經常新增骨粉或貝殼粉,並定期增喂具有藥用價值的飼料,以利仔麝正常生長髮育。

      5、種群繁育:

      (1)種群的選擇:雄麝要選擇體形高大,體質健壯,精力充沛,抗病力強,馴化良好,泌香正常,產量高,質量好,睪丸左右對稱,無隱睪或單睪,性慾強,使母麝受胎率高,多代優良性穩定,遺傳力強,年齡在3.5~6歲的。母麝一般分為繁殖群和育種群兩類。繁殖群是為了擴大再生產,只要體況正常即可。育種群是為了改良品種提高生產力的,所以,這樣的母麝必須選擇具有本種的典型特徵,體質強壯,抗病力強,性情溫順,馴化良好,母性強,泌乳量高,質優,往年懷孕,分娩均正常,產仔每胎兩個以上,子代生長髮育良好。宜選2.5~6歲性、體成熟具遺傳性強的母麝。

      (2)配種:麝的配種有群公群母、單公群母、單公群母和雙重交配4種方法。群公群母配種法是按照3:1或4:1的雌雄比例,將公母麝放入大圈,任其自由交配交孕。單公群母配種法是先組成3~5頭母麝繁殖群,放入1頭種公麝,配種。這種方法是目前常採用的一種方法。單公單配種法為一對一交配。雙重配種法,即3~5頭母麝組成配種群,定時輪換放入,配給兩頭公麝,直至母麝發情終止。這種方法的優點不僅可使母麝受孕率高,較好地保護利用了種公麝,而且增強了受精卵異質性,提高了後代的生命力。每胎多仔率可達90%左右,是較受推崇的好方法。為了提高麝的生產力,安徽佛子嶺養麝場進行了安徽原麝亞種與林麝的雜交試驗,取得了一定成績。而陝西省有關部門成功地儲存了麝的精液,為麝的育種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6、疾病的防治:麝病防治是飼養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由於麝的馴化歷史不長,許多方面仍保持著固有的野性,膽小怕人,不易接近,容易造成飼養的觀察誤差,給及時發現和診治疾病帶來許多困難。所以,防治麝病應該以防為主,治療為輔。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和經常保持圈舍以及飼料的清潔衛生。治療時為了少刺激,儘可能將藥與飼料拌在一起或投放在飲水中,給藥。避免每天一次或多次抓麝、注射,造成刺激。否則,不但不能收到預期治療效果,而且容易加重麝病以致死亡。

      (1)消化系統疾病:主要有瘤胃膨脹、腸炎、仔麝下痢、便秘和食滯等。致病原因多為採食不潔,進食過量等。防治方法:加強管理,合理調配飼料,增加藥用飼料比例,發現病麝及時飼餵小蘇打、磺胺咪唑等藥物。

      (2)傳染性疾病:主要有膿腫病、巴氏桿菌病。病因主要是管理不善、圈舍擁擠、消毒不嚴、生活環境突變等。防治方法:保持圈舍清潔衛生,合理調配麝群,發現病麝及時隔離和治療,防止或減少疾病傳播。藥物可選用青黴素、磺胺類藥物等治療。

      (3)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肺炎。原因多為氣溫急劇下降或過度奔跑,損傷肺部所致。防治方法:注意避免驚嚇,防止過量運動,增喂清肺消炎的藥用植物,病麝可使用青黴素、卡那黴素、麻黃鹼等治療。

      (4)營養性疾病:主要有軟骨病、佝僂病。病因為飼料中鈣、磷比例調配不當,消化不良及內分泌紊亂等。防治方法:合理調劑飼料的鈣磷比例,母麝妊娠、哺乳期及仔麝增喂多維鈣片、鈣鹽類藥物,並適量增加在Sunny下的運動。

      (5)寄生蟲病:主要有絛蟲和蜱蟎病。病因為圈舍不清潔,糞便與食宿未嚴格分隔,防疫工作不夠。防治方法:加強飼養衛生管理和糞便處理,及時清潔食具和隔離病麝,防止疾病傳播,可使用敵百蟲清除蜱蟎,南瓜、白瓜(帶子)及檳榔末驅絛蟲。

      【收穫與加工】中國麝香多來自野生麝。雄麝2週歲才開始生長麝香,重量不過6~10克;五六年後產麝香可達20~30克或稍多。強壯的雄麝長香多,老麝較少。春冬季獵捕季節,捕獲後將雄麝的臍部香囊連皮割下,陰乾,然後將毛剪短或除去毛殼,前者為“毛殼麝香”,後者稱“養皮麝香”。麝香新鮮時如稠膏狀,幹後粉末成為黃色、顆粒為黑色,即所謂的“黃香黑子”,乃質優之品。

      【藥材形狀】

      1、毛殼麝香:為扁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7釐米,厚2~4釐米。開口面為革質,棕褐色,略平,略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毛叢兩側圍繞中心排列,中間有一小囊孔。另一面為棕褐色略帶紫的皮膜,微皺縮,偶顯肌肉纖維,略有彈性,剖開後可見深棕色或灰棕色中層皮膜,半透明。內層皮膜呈棕色,內含顆粒狀或粉末狀麝香仁及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

      2、麝香仁:野生麝香仁質柔、油潤、疏鬆、其中顆粒者習稱“當門子”,呈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表面紫黑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為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狀者多呈棕褐色、黃棕色,並有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和細毛。人工挖取的麝,呈顆粒狀、短條狀或不規則團塊狀。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溼性,微有光澤,有少量的毛和脫落的內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鹹。

  • 4 # 東哥

    直立性的麝香草更容易培育:麝香草的直立培育中,有百里香和檸檬麝香草等代表的直立型和匍匐型兩種。

    移栽:

    移栽時注意保護根系不受損壞,要連同根部土壤一起移栽。為了改善排水性,移栽時應該稍稍地抬高株根。然後澆水至盆底有水溢位,放置在陰涼處2到3天。在苗穩定後,要將盆栽移至光照條件好,通風效果好的位置進行培育。在6到8月就可以開花。

    收穫:

    莖葉生長到一定時間之後,可以連枝條一起收穫。每個月追加1次稀釋液的液肥。植株長大後,要移栽到較大容器內,一般選擇7到8號花盆。留下綠色的嫩芽,從根部剪取茶色的硬化枝條,並且追加化肥。選擇枝葉茂盛、茶色的硬化枝條剪取下來,將其插枝在其他盆內,硬化的枝條比嫩芽更容易生根生長。

    生理病害:

    麝香草如果會出現突然伏地,且範圍越來越大,在幾天內死亡,說明感染了苗猝倒病,要立即將病株連同周圍的介質一齊挖掉,再用甲基託布津噴施。此外要注意葉子是否出現變黏、捲曲或轉黃的現象,這些現象說明出現蚜蟲,應將植物搬到室外,噴施薰衣草精後,再移回室內。每7天施用1次,連續噴用兩三次。

  • 5 # 阿陽視角

    麝香種植的環境要求如下: 喜光照。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鹼、耐肥、耐旱、怕水漬。以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輕壤土栽培為宜,鹽鹼土的含鹽量不能超過0.2%,在強鹼性、粘壤土、水稻田、沼澤地區不宜栽培。

    生態習性:喜溫暖溼潤的海洋性氣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澇,較耐乾旱。在華北內陸地區如遇-12℃低溫新梢即易發生凍害,-20℃時地上部分可能死亡,因而冬季防寒極為重要。無花果栽培容易,適應性廣,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凡年平均氣溫在13℃以上,冬季最低氣溫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400~2000毫米的地區均能正常生長掛果。

    一般採用扦插的方式栽培。採集扦插果枝的最佳時機是秋季落葉後採集或者春季發芽前。採集完枝條後用清水浸泡一天,插入土壤肥沃的土中保持土壤溼潤一般一個月即可生根。怎樣種植無花果無花果種植後定期檢視土壤缺不缺水,幼苗時期注意防寒,還應該提防鳥類啄食幼苗。視枝葉情況給予一定的基肥。一般情況下不用施肥。

    1、土壤要求

    麝香百合喜排水、保水良好的粘質土壤,輕粘土和黃土也可以。

    2、光照要求

    麝香百合除11月-翌年2月外,其餘時間要遮去25%-30%的Sunny。但在短日照期,要補充燈光照明。

    3、澆水要求

    麝香百合若過於乾燥,莖的生長勢弱;水分過多,再加上通氣不良和日照不足,則莖葉軟弱而細長。澆水宜在晴天上午進行,通道也要灑水,以提高室內的溼度。

    澆水的原則是寧幹勿溼。但是,當植株花芽分化後,供水不足會使植株變矮,花朵變小,從而影響其切花品質,所以在此階段適當的水量供應必不可少。

    4、施肥要求

    在定植前,可施用腐熟馬糞作基肥,用量為每平方米2千克,應該將基肥均勻地深翻於土壤中。

    5、病害防治

    麝香百合在生長期間,可能胡出現盲花或者是花裂的病害,也有軟腐病和葉斑病的病害侵襲。此外,麝香百合刺足根蟎和蠐螬等害蟲侵襲。

    麝香百合容易患葉枯病,防治為避免密植,合理施肥,不要讓晝夜溫差過大。發病初每10天用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一次,共用藥2~3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泡菜國的男女愛豆中的顏值標杆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