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築夢者云云
-
2 # 桔子爸爸說
這種反應也是正常現象。
所有的耐心都被這個小傢伙磨滅完了的時候,就會吼她。過完這一會兒後,看到她已經忘記這件事,在開心的玩耍時,自己想起剛剛的行為,就又後悔。
這種事情在我家也是經常發生的。昨晚上小傢伙(9個月)睡到11.30喝完奶,非要不停的用手抓我的臉才能安靜入睡,是那種輕輕的抓,抓的非常癢,若有若無的,她能抓一個多小時,後來我實在受不了了,把她丟在一邊,說了她幾句,她就哭啊哭半天,最後還是我妥協了,後悔不該吼她。
我也知道不應該吼,因為她根本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吼也沒有用,只是自己情緒的一種發洩而已。但是,有時候人到了這個臨界點,沒辦法。
只能跟孩子以前慢慢成長,慢慢磨練,慢慢變的更有耐心。
送你一張圖片,多品品裡面的含義
-
3 # 兒女雙全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苦惱,誰還沒有點脾氣呢,如果媽媽在工作在在忙綠的時候,孩子要是不聽話,媽媽就非常容易急躁,很理解你的感受。再好脾氣的媽媽也有發脾氣的時候。發完脾氣以後後悔,不如我們能在發脾氣之前就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變化,馬上來個深呼吸,馬上提醒自己說:注意!那個“壞脾氣的傢伙”又上來了,如果被它控制住,就會傷害寶寶,也讓自己後悔難過,快把它趕走!
情緒上來的時候,把自己和那個壞脾氣分開,不把自己當作那個壞脾氣傢伙,而是對那個壞脾氣有覺察、有控制力,不受它左右的自主的人。這是管理自己情緒的一種辦法。古人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起心動念一有失控的苗頭,馬上覺醒過來,以避免造成讓自己後悔的結果。這個辦法可能不會立竿見影,但是久而久之,會提高我們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和控制能力,慢慢的,發脾氣的程度和頻率就會逐漸降低了。
另一方面,等自己冷靜下來的時候,要回過頭來看看當時孩子是怎樣激怒自己的,平心靜氣地分析一下,孩子“不聽話”這件事對自己和孩子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危害孩子安全?影響自己休息?給別人添麻煩?還是孩子在表達你尚未察覺的感情需要?……再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這樣的反思多了,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再遇到類似事件的時候會比上一次冷靜些。
我自己也有兩個孩子,當忍不住要對孩子發脾氣時,我會來幾個深呼吸控制一下情緒,甚至可能會自己掐一下自己轉移注意力。還有我老婆的方法好像很不錯!有一次我忍不住要發脾氣,,我女兒就用手拖著下巴擺出一副花開的樣子說:“爸爸,笑一笑!”,我的脾氣馬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忍不住親了這個小可愛一口。
原來我老婆平時和孩子交流時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時候心裡會有小壞蛋,會忍不住要對你們大聲,這時候寶貝們記得要提醒爸爸媽媽笑一笑,不要這麼大聲!"孩子們真的把這個記住,讓我有了一個小驚喜!
如果孩子真的做了什麼違反原則真的需要教育的事,那也要及時教育。分享一下我們家教育孩子的辦法,不是靠打或者罵,而是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給予孩子1到5分鐘的冷靜期。把孩子帶到一邊冷靜,給孩子講解不對的原因和今後要如何做,爸爸或媽媽在一旁陪著度過這個冷靜小時間。效果真的覺得不錯!
-
4 # 瑞瑞和朵朵
哈哈哈!還有和我一樣的家長呢。
我也是每次吼完孩子就後悔。暗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淡定,心平氣和的說。但是下次火一上來,照吼不務。
與別的孩子比較,兒子算是聽話的。只是因為我本身比較焦慮,事情又多,才會吼孩子。
全職媽媽長期在家,心情容易抑鬱,多思,對孩子的教育真的不利。兒子今天考試完,6號正式放假了。我決定帶著兩個孩子住公司,帶著孩子上班。解決了家庭的經濟問題,沒有後顧之憂,我才能有安全感。
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為了孩子,我要學會控制自己。用積極健康的心態來感染教育孩子。
1.不要哭泣。
永遠不在孩子面前哭泣。生活再艱難,躲起來哭會兒。面對給孩子,微笑。不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
2.不要埋怨。
不埋怨生活,不嘮叨孩子。轟炸式的說話語氣,只會增加孩子的負面情緒。
3.平靜對待。
出現問題,先讓自己冷靜一會兒,再去跟孩子溝通。和風細雨,找到問題,解決問題。
4.科學指導。
孩子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出。有針對性的指導,科學引導,讓孩子容易接受。
5.把握尺度。
就事論事,不給孩子扣帽子。不忽視問題,也不刻意誇大問題。再三犯的錯誤,還是要認真嚴肅對待。
-
5 # 樹屋媽媽
爸媽忙起來的時候容易煩躁,這個時候孩子對待孩子,就會失去耐心,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吼孩子給孩子帶來傷害父母不能忽略。爸媽感到後悔,同時還需要修復親子關係彌補這次行為帶來的影響,並且讓自己下次不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我們先要了解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孩子會感到父母拒絕自己討厭自己,從而影響孩子的自我認識,覺得自己不夠好,不相信自己的價值,對人際關係變得過分敏感。孩子變得膽小、缺乏自信。父母吼孩子,孩子會害怕,慢慢不敢再去嘗試,減少好奇心及探索慾望。錯誤的示範,孩子會有樣學樣。親子相處的模式,會被孩子帶到與別人相處的模式中。如果你遇事煩躁沒耐性就大吼大叫,不顧別人的感受,那麼孩子也會慢慢學的和你一模一樣。大部分爸媽可能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對,感到後悔,但光後悔還不夠,一定要進行彌補爸媽在知道自己吼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後,過後經常會自責,其實孩子的問題並沒有解決,還需要作出彌補的行為。
1.首先,千萬別覺得這件事情過去了不提了,孩子就會忘記了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已經反省了,看孩子還是和原來一樣,或者認為孩子小不會記住這個事情,過去就過去了。
如果爸媽認為孩子會忘記這件事情,其實是不瞭解我們有兩種記憶方式,一個是外顯記憶。指我們能夠可以回憶起來的記憶,例如上週去了哪裡,小時候吃過什麼好吃的,我們長大之後還想的起來的。
而另外一個叫做內隱記憶,是我們意識不容易覺察到的,但是卻能夠影響我們的感覺認知情緒跟行為。
爸媽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他過後時間一長就不記得了,所以無所謂。
事實上造成的傷害並不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忘,而是會形成隱性記憶,這個記憶我們可能不被意識覺察,但是它會很容易變成心理模式。
孩子會記住被爸媽傷害後的感受,當同樣的場景再次出現,記憶就會被喚醒影響我們的感覺,情緒和行為。
2.爸媽要反思自己為什麼會生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比如,孩子煩自己只是導火索,真正的原因是忙的事情沒有頭緒讓自己煩躁,然後遷怒到孩子。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爸媽發現,失控的行為並不是個別情況,而是每次碰到這樣類似的情況自己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容易情緒失控。這個時候需要思考自己容易失控背後的一些深層原因。
比如是不是和自己兒時的成長經歷有關。找到這段相關的童年經歷。就能知道自己情緒失控的正真原因。
3.想明白原因後,下一步就是給孩子道歉。有的爸媽回覺得拉不下臉跟孩子道歉,但道歉不僅僅是為了修復了感情,還是給孩子做出的示範。讓孩子明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關心他人的心情。
我們可以這樣說:“剛才我不應該吼你,媽媽是因為剛才太忙而生氣,不是你的錯,我下次不會吼你了,原諒媽媽好不好。”
把上一個步驟反思的結果分享給孩子,加上這樣的說明會比只道歉更好。
孩子聽了後就會明白爸媽剛才氣成那個樣子,原來不是我讓他討厭的,爸媽生氣跟我無關。對於孩子調整自我評價以及自尊是很有幫助的。
同時,還能因為更瞭解爸媽的內心,更樂意和父母親近。
4.重新找到衝突的解決辦法平靜下來後還要找到好的衝突處理方法,避免衝突再次發生。例如,要教給孩子,自己在忙的時候如果有事情怎麼表達,如何溝通。比如 我的孩子在我工作的時候,他一開始就是跑過來抓我衣服,想拉我過去,或者就來敲我的電腦,我就告訴他,如果你想叫我,要拉媽媽的手,而不能拽衣服或者亂動我的電腦。多說幾次後,孩子就記住了,再來找你時會來拉你的手了。
5.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恢復冷靜首先察覺自己的情緒快要失控時身體身體的反應,比如眉頭緊皺,身體繃緊,心跳加快,呼吸加快。有這些反應時就會意識到我生氣了。停止和孩子的溝通。因為在生氣的時候繼續說話,很有可能做出一些讓自己後悔的言行。所以立即暫停跟孩子互動,然後和孩子說:“說我現在有點生氣了,需要冷靜一下,我們等會兒再來說。”不要轉身就走,因為你直接轉身就走,孩子可能分不知道你的意思,會覺得爸爸媽媽討厭我了,不想理我了。放鬆深呼吸或者起來走動去喝一杯水。深呼吸數2個8拍,讓自己在最快時間裡安撫情緒。問自己問題,例如: 如果我現在發脾氣的話。孩子會怎麼樣?事後會不會後悔?這樣子能起到糾正孩子的目的嗎?當你能這樣問自己問題,就避免了情緒失控,這時你再去跟孩子互動,就能夠理性處理問題。學會察覺自己的情緒,在事前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用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是最重要的。如果已經傷害了孩子,一定要彌補這次行為的錯誤。育兒道路上每個爸媽都會經歷,如何改正錯誤下次不再犯錯是我們要一起學習的。
回覆列表
首先孩子犯錯,是監護人的失職,孩子養成的所有習慣都和我有關。因為是我生的嘛!所以,當他出現問題時,第一是反省自己。第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