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語東願
-
2 # 浩漢防務論壇
中正步槍他這個是仿自德國的毛瑟步槍,具體他仿的應該是毛瑟g98,也就是98k步槍的原型,不過最讓人迷糊的就是中正式比g98還有個改短的設計,這就有點難說是仿了。不過單從設計上看這個中正步槍實際上跟98k可以說也沾點親戚,兩者在設計上都是由g98而來,而且也都有改短的設計,甚至有的抗戰老兵戰後見到98k的時候以為這是槍栓壞了的中正步槍。
單從設計上來講由於血統原因中正式還是個不錯的步槍,可靠性高,精準度也不錯,比之漢陽造之流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而且最主要的是這恐怕也是1937年往後中國唯一能自己大量生產的步槍,其配用的7.92mm毛瑟步槍彈在漢陽造時期就有,在1937年的中國幾乎哪都可以補充,地方民團都能給你搞些。可以說那個時候的中正式對於中國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
相比於三八式步槍而言中正式的優點是口徑比三八式步槍的6.5mm大一些,而且彈道也不是像三八式步槍那麼平,不會有打進去就一個小眼進去多大眼出去也多大眼這種情況出現。
而缺點也有,首先是中正式的槍長因為蔣當年的建議而改短了部分,這確實有利於攜帶和行軍,相比於三八式步槍的長度中正式在拼刺中實在不佔優勢。其次,其7.92mm口徑的子彈後坐力對歐洲人來說並不難控制,然而對於飯都吃不飽的中國軍隊而言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
3 # 武器裝備秀
先來一組資料,用事實說話
中正式步槍:
口徑:7.92 槍長:1110mm 射程:500m 全槍質量:4.00kg 供彈方式:5發彈倉
三八式步槍:
口徑:6.50 槍長:1280mm 射程:460m 全槍質量:3.95kg 供彈方式:5發彈倉
可見二者主要區別在兩點:長度和口徑。
中正式步槍為德國毛瑟步槍的中國產版,其優點:槍身緊湊,彈藥口徑大,7.92mm槍彈在射入人體後易翻滾,對肌肉組織破壞性強,在引進時對槍長加以控制,符合東方人使用特點。
缺點:槍長較三八式短,在近距離刺刀戰時缺乏長度優勢,雖然透過加長刺刀來稍作彌補,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另外受限於當時的加工水平,該槍普遍構件質量差,導致故障率相對較高,同時由於材料不過關容易出現精度下降。
三八式步槍是二戰期間日軍主力武器,優點是:結構簡單效能可靠,防塵蓋可以有效保護槍膛。膛線高達四條使得子彈飛行極為穩定,提高了射擊精度。另外該槍後坐力不大,相較於中正式更適合東方人的體格。
缺點:全槍過長,對於身材矮小的日軍來說略顯笨重。該槍過分注重射擊的精確性,導致子彈穩定性好,意外後果是 這種子彈打中人體後,不會翻滾往往是貫穿傷,而且創口不大,治療相對簡單。
總的來看,使用性上中正式槍身緊湊,更適合亞洲人使用。精度上,三八式更勝一籌。殺傷力上由於三八式子彈口徑小不易翻滾,導致殺傷力偏低。近距離作戰中三八式更長,有利於近距離拼刺。質量,也是衡量一款武器最重要的方面,受制於國情,中正式品質不穩定,是一大劣勢。
綜合說起來,還是三八式略勝一籌,但戰爭不僅僅是一款武器能夠決定的。戰爭的勝負取決於諸多因素,如國家工業實力,部隊戰鬥意志等。國軍戰力弱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戰鬥意志不堅決,武器產能跟不上,以及兵員素質差等因素。
-
4 # 棋如人生54449701
最主要的是射程和精準度沒說中正式有效射程800米精準射程450米
三八式步槍有效射程1650米精準射程1200米
就這兩點相差太多沒辦法比,只能他打你追著你跑,腿慢了只能捱揍,再有隻能近戰或打伏擊別無選擇
還有當時國軍單兵作戰配發步槍子彈十發手榴彈兩枚 機槍一個排一挺 加強排兩挺步槍子彈每個人十五發手留彈五枚迫擊炮兩門炮彈二十枚
日本鬼子單兵作戰配置三八式步槍一隻步槍子彈200發 田瓜手雷十枚 急救包一套步兵鐵鍬一把 木盒一個
就單兵作戰配置高的不是一個級別
-
5 # 紙上的宣仔
首先要澄清一個事實,就是“中正式”,只是國軍中國產製式步槍的統稱,其包含有2個原型,一個是毛瑟的M1924,一個是毛瑟M1898。早期鞏縣兵工廠兵工廠生產的中正式以M1924為原型,後期21兵工廠生產的則以M1898為原型。二者的設計理念和實際效能有很大差別。所以沒發一概而論。
21兵工廠生產的中正式
如果是單隻以M1924為原型的中正式的話,可以負責任的說,這種步槍不論設計理念,效能還是威力都要比三八大蓋強一大截,因為根本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不過由於M1924本身槍管是截短的,只有610mm,作為步槍還是騎槍都很合適。中正式遠射精度上不如三八大蓋,不過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正常步兵交戰距離就是400m以內,中正式的精度完全夠用。
而三八式槍的技術源頭也可以追溯到德國毛瑟。它是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就裝備的步槍,槍管和彈藥設計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水平。這種槍的槍管非常長,達到了797mm。加上刺刀後幾乎超過了當時大多數日本士兵的身高。所以在白刃戰上倒是很佔優勢。
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槍
抗戰初期三八式用的是友坂6.5x50mm圓頭彈,這種子彈由於遠距離存速能力不佳,後來又被換成6.5mm尖頭彈。不管哪種子彈,都是嚴重不適應時代了。友坂彈採用的是長徑比超高的彈頭,這種彈頭飛行穩定性異常好,即便擊中人體也很難發生失穩,這是三八槍威力不佳的根本原因。子彈如果不失穩,在人體內形成的永久空腔是很小的,如果恰好沒有擊中內臟和骨頭的話,造成的損傷很有限。反而是在200m內,子彈尚未完全消除章動效應時容易失穩,所以在近距離三八槍的威力還是很高的。超過200m,子彈飛的那叫一個穩啊。
抗戰初期,日本軍隊手上的三八大蓋用的是6.5mm友坂彈,從彈頭露出來部分就能看出彈頭的長徑比有多誇張了。這種子彈穿透力很強,但非常不容易失穩
中正式採用的是7.92x57mm毛瑟彈。這種子彈比友坂彈要強得多。首先毛瑟彈彈藥筒不論直徑還是長度都比友坂彈大,這意味著裝藥量更高,子彈動能更大。而且中正式子彈的長徑比沒那麼高,射入人體後還是很容易失穩的,雖然達不到後來小口徑步槍子彈動不動就翻滾的程度,但比起友坂彈一槍倆眼,還是強得多了。而且毛瑟彈可以達到800m/s以上的初速,友坂彈只有760m/s左右,彈道特性更好。所以不管是子彈初動能,還是實際殺傷力都不如中正式步槍彈毛瑟彈。
7.92x57mm毛瑟步槍彈,不論是圓頭彈還是尖頭彈,子彈的長徑比都比友坂彈小
子彈對人體造成的永久損傷是靠永久空腔(上圖中黑色的部分,最外層為瞬時空腔)實現的。瞬時空腔越大受傷越嚴重。所以讓子彈射入人體後失去穩定性,甚至發生翻滾可以大大提高殺傷力
三八槍雖然落後了,但是一些特殊場合用起來也不錯,比如其子彈飛行穩定性好,更適合用來狙殺遠距離目標;而且因為槍管很長,火藥在槍管內得到了完全燃燒,在槍口看不到槍焰,也很適合狙擊手使用,不至使其暴露。
-
6 # 大路太平
殺傷力:使用7.92*57彈的中正比使用6.5*50彈的三八威力大,打中就是個大洞,這點中正強。
精準性:三八瞄準基線長於中正,且子彈後坐力小,精確度三八好點。
射擊速度:國內當時的軍工能力不如日本,中正的槍機拉動比較費力,所以射速略低於三八。
總體來說各有所長,但二戰中涉及到拼刺刀,這點中正比較吃虧,還有就是鬼子神槍手多,畢竟武器的好壞還得看什麼人去用。
-
7 # 夜之風16
肯定是三八大蓋厲害了。由於
大陸特有的一種細小的沙塵,導致操作不良。三八式步槍透過簡化操作機關和隨槍機動作防塵蓋的改良而成。日本在侵華前曾向中國出口。由於其槍管長,射擊時候,槍口沒有火光,適合隱蔽射擊,三八大蓋配備三種子彈,早期的子彈適合遠距離射擊,但是容易對穿,華人叫他良心彈,因為經過戰地醫院治療很短時間就能上戰場,甚至有半天就歸隊計程車兵後期的,就是我們解放後還能見到的尖頭子彈了,射程下降,但是遠距離射中目標後,在肉體內翻滾,甚至破裂,造成難以恢復的創傷,三八大蓋最大的優勢就是,射程遠,精度高。在北韓戰場上,由於我們缺乏狙擊步槍,很多神射手用三八大蓋當狙擊步槍用,效果還不錯。其實三八大蓋也發展出來九五狙擊步槍,但是主要用於對美軍作戰,太平洋島嶼爭奪戰時候,給美軍造成了,巨大傷害。
中正式,原名24式,是民國24年試製成功的,是買的德國圖紙,後改名中正式,全是送給當時蔣委員長的禮物吧,1935年10月10日(民國24年)開始生產,抗戰開始後,鞏縣因日軍入侵,轟炸而停產。共生產11萬支。
中正式引數----------------三八式引數槍長: 1110毫米------------ 槍長:1275毫米槍重:4千克 --------------槍重:4.1千克槍管長:600毫米 ---------槍管長:797 毫米口徑:7.92毫米------------口徑:6.5毫米槍口初速:810米/秒--------初速:765 米/秒。
雖然有了先進步槍圖紙,由於我們的部隊士兵素質低於日軍,並且射程上不佔優勢,所以看起來,三八大蓋總體佔優勢
-
8 # 世界歷史唯物觀
簡單來說這兩種型號的步槍效能上差不多,但是由於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較差,所以製造出來的步槍比較粗糙,精準度遠遠達不到正常水平。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中正式步槍兵沒有大規模的裝備國軍,國軍手中的中正式是存在一定瑕疵的。
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之後,國民政府便開始了下一代步槍的選擇,當時就決定同德國合作,因為那時候中德兩國關係不錯,德國願意為中國提供軍事援助,相反的中國也樂於用礦產資源來換取德國的軍事技術和裝備。所以一拍即合,國民政府同德國進行了交流,最後根據當時的國情選中了1924式步槍為仿製物件。
德國派遣了軍事技術人員島中國,對中國的一些軍事工業進行了升級,使得組裝1924式步槍不是問題,但是產量卻十分少,只得由中國慢慢的來消化,不過好在有了這些工業,否則中國的抗戰將艱難的多。抗戰時期唱主角的步槍就是中正式,子彈生產也是管夠,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基礎,才使得戰略相持階段的國軍可以扛下來。
而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中國的東北兵工廠,東北兵工廠在當時已經可以生產捷克式輕機槍,產量也十分可觀,並且東北兵工廠是用的英法技術,製造出來的步槍也是效能非常不錯的。所以一直有個遺憾就是當時軍閥混戰,沒能把東北兵工廠的技術複製到中國國民政府的兵工廠,如果當時可以,我軍將士何至於拿著不可靠的武器打仗。
-
9 # 黑鬱金香966
謝謝邀請。先說一下結果:中正式步槍在殺傷力上要強過三八大蓋。首先,中正式仿製於德國的毛瑟步槍,口徑是7.92㎜,使用毛瑟步槍的彈藥。三八大蓋用的是小鬼子的6.5㎜友坂步槍彈。三八大蓋槍管長度更長,子彈有效射程更遠。再有,中正式彈藥的彈頭在打中人體後產生的翻滾效應,殺傷力大很多。在抗日時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被三八大蓋擊中的八路或國軍士兵,大多被打成對穿,身上兩個一樣大小的槍眼,回去治療半個月就歸隊了;而被中正式打傷的鬼子,進口拇指大小,出口啤酒瓶底般大,如果打到軀幹內部臟器都會受到損傷,抬回去醫治,大多是傷重不治。所以,中正式殺傷力要比三八大蓋大一些。但三八大蓋也有過人之處:槍身長,拼刺刀佔便宜;槍管長,射擊準確、打冷槍沒有槍口焰。讓美軍吃過不少冷槍的虧。
-
10 # 史論縱橫
武器這個東西並不能直接說誰比誰厲害,更適合什麼樣的戰場才是最重要的
縱橫對槍支火炮也很感興趣,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樣的武器這屬於“因材施教”,在越南自衛反擊戰中,中國步兵使用的主要槍械都是56式,56式衝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但是在越南戰場因為是熱帶雨林氣候,空氣極為潮溼,56式的槍幾天不擦就生鏽,損耗了太大,而AK47為主體,基本不生鏽,所以,AK更適合越南戰場。
儘管AK47後坐力大,槍的準確度不高,在熱帶雨林中一般都是短兵相接,反而是AK47火力壓制上很猛。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在來分析分析中正步槍和三八大蓋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支制式步槍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種制式步槍,中正式步槍是德國1924年毛瑟步槍(俗稱98K)的中國改良版,相對於毛瑟步槍,中正式步槍更接中國地氣的地方是更短了一點,也比原來輕了一點,相對於原來的漢陽造,中正式進步了很多。
從1935年開始量產,由於抗戰爆發製造中正式步槍的鞏縣兵工廠沒有生產幾把,工廠幾經搬遷,在加上生產資料不足,在抗戰中只生產了六七十萬只左右,根本無法滿足當時國防的步兵需求。
從引數上來看,中正式步槍口徑7.92毫米,彈倉容量5發,彈藥7.92*57毫米,全重8斤,有效射程500米。
當然,由於工廠幾經搬遷,製造工藝差了點,效能不太穩定,有一些槍只能打三百到四百米遠,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有一個學生兵拿的可能就是中正式步槍,卡殼了。
日本的步兵的標配三八大蓋三八大蓋是三八式步槍,從1907年成為日本的制式武器,1910年部隊基本就普及了該種槍支,一直到二戰結束,三八大蓋都是日軍最基本的武器。
在日軍侵華戰爭中,三八大蓋可以說是日本的驕傲,中日步兵之間的對抗,中國的漢陽造被三八大蓋打的是遍體鱗傷,中國士兵也很喜歡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號稱二戰中最長的步槍,在當時世界機械化作戰思想風靡的情況下,所有的制式槍都採取了縮短和減重的理念,像中正式步槍也是這種思想,但是日本認為在未來日本的主要戰場,還是以碉堡等防禦工事進行步兵對抗依然是主流方式,以及最後肉搏的長步槍,所以,三八大蓋是二戰中最長的步槍。
從引數上來說,三八大蓋口徑6.5毫米,槍重8.2斤,彈匣容彈量5發,子彈6.5*50毫米,有效射程460米。
中正式步槍與三八大蓋的對比從引數上來說,中正式步槍更符合世界步槍的發展趨勢,從口徑上來說,殺傷性更大一些,也更有力,並且靈活輕便,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虞嘯卿在收容站跟大家說中正式步槍比三八大蓋更好,其實純粹是扯淡,按照正常來說,中正式步槍作為後出現的產品,1935年量產的,仿製的物件也是1924年毛瑟槍,遠比1907年日本裝備的三八大蓋要先進。
中正式步槍的缺點是雖然有勁,但是不穩定,精準度上也不如三八大蓋,三八大蓋因為槍長且口徑比較小,彈道比較穩定,因此打的也比較準,缺點也有,就是一打就透,有的時候不是致命傷。
如果從更適合中國戰場的角度來說的話,其實還是三八大蓋,在中國的戰場基本就是構築工地進行陣地戰,缺乏坦克大炮等重火力攻堅,這樣的話三八式穩定的效能就體現出來了。
小日本最缺德的地方是,他知道中國缺乏藥品,即使是擦傷,弄不好也得惡化腐爛,所以三八式步槍的貫穿傷實際上是對中國缺醫少藥的部隊的一種意志上的考驗,本來拿點藥就能救活的事,但是你就是沒有藥,讓你眼睜睜的看著同伴的傷口惡化,腐爛,最終整個人都爛了,最後你的意志也逐漸被消磨掉。
所以,在日本人看來,三八大蓋更適合中國戰場。
-
11 # 餘則成46307323
各有長處,三八大蓋打的遠,可以到800米,穿透力好,所以小鬼子拼刺刀要先退堂,避免誤傷。中正步槍射的不遠.300你吧,但殺傷力好,是開花彈,打中就會失去作戰能力!
-
12 # 使用者52556682853
又是喜聞樂見的評比
實際上也沒什麼好比的,兩把大栓
但是又有那麼點可比性
三八槍長1.2m,這個日本人非常信奉白刃戰有非常大的關係,刺刀竟然達到了驚人的40cm,加起來一共一米六,比當時大多數日本兵都高,這造成了當時的日本鬼子搏殺個個都是出名的
中正式偏短了,只有一米多,主要是改的毛瑟1924騎槍(98k他爸爸),本來就是短步槍給機械化軍隊用的,可惜中國坦克不多,主要的拼刺刀搏殺也沒有日本人好
中正式用的是德軍的標準7.92子彈,這種子彈在標準距離上來說,彈道還說得過去,停止作用也不錯,就是彈速賊慢,槍管太短
38用的日軍標準6.5有坂,這種子彈的裝藥量賊大,導致了在400米以內打人基本不用抬槍,問題就是裝藥量太太太太太大了,標準的野戰距離最多200米,要這麼多狙擊手來幹嘛?停止作用也太小了,天天打出貫穿傷,一個前面的八路軍打不死,後面拼刺刀的小鬼子道因為那個子彈在翻滾,停止作用大,遭了殃
兩種槍械完全是誕生在兩種不同的理論上的武器,理論上不對比,但他們是亞洲戰場上最主要的兩個對手,讓他們比一比,如果要是真的要比的好的話,最客觀的評價,38適合野戰,白刃戰,而在城市戰中,中正式作用更大。所以日軍最後也改換了這種思想,用有坂7.7,搞出了一代名槍九九式
-
13 # 兔哥哨位
中正步槍,正式名稱為中正式步騎槍,起初名稱為二十四式步騎槍,是根據德國1924式毛瑟K98步槍的圖紙和資料仿製的一款步槍,是中國第一款制式裝備的步槍。口徑7.92毫米(德國慣稱7.90,美國稱為7.92,中國稱為七九口徑),民間俗稱“79”步槍,中正一詞源於將介石,即將中正而得名。中正步槍先有河南鞏義縣兵工廠生產,後來漢陽兵工廠也加入,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隨後金陵等兵工廠也加入生產,中正式步槍曾參加抗日,抗美援朝(解放軍裝備)等,後裝備民兵服役至1980年。其引數,長1110毫米,刺刀長525毫米,刃長428毫米,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各工廠因技術原因效能差距大)。三八步槍,俗稱三八大蓋,口徑6.5毫米,槍長1275(1280)毫米,刺刀長500毫米,有效射程460米(實際要高於這個數值)。兩槍對比,中正式槍短於三八式,加上刺刀中正式也比三八式短,中正式重量比三八式重,在當時白刃戰頻繁的情況下,加上訓練和體能的差距,日軍戰優勢,所謂“一寸長,一寸強”。精準度,三八槍槍管長,瞄準基線長,口徑小,後座力小,準確度高,操控性好於中正式,加上日軍訓練有素,所以在和國軍對射中的戰損比列達到1:4甚至1:6。射程,中正式的口徑大,射程遠於三八式,但精準差,加之雙方交戰距離通常較近,因此中正式的射程優勢並不突出,到是三八式的射程劣勢被其高精度和近距離所抵消。殺傷效果,三八式的6.5口徑彈射擊穩定性非常好,這也是其高精度的保證,但它穩定性太好了,近距離“一彈兩個眼”,慣穿力好,子彈命中人體後不易翻滾,傷口光滑,不會造成因翻滾出口大,因此好醫治。所以殺傷力小,只要不命中要害活命沒問題,同時都能繼續戰鬥。中正式口徑大,子彈飛行穩定性差,這也是精度低的原因,但命中後易翻滾,所以威力大於三八式,因此,日本後來研製了7.7口徑彈就是解決6.5口徑彈威力不足的問題,但並不成功。但由於三八式子彈慣穿性好,因此經常是一彈殺傷兩甚至多人,而第二個目標會因子彈翻滾傷重於第一目標,所以日本人在白刃戰中會退出子彈,因為拼刺刀時人員重疊,而日軍技術佔優勢,勝算在握,因此不想在近距離開一槍,子彈慣穿我軍後在重傷日軍,而只要不命中頭部,心臟等要害,我軍不一定失去戰鬥力。但三八槍遠距離由於子彈速度衰減,命中後會翻滾。由此看,兩者各有優劣,一把槍只看資料是不能知其好壞的,實戰是檢驗的唯一途徑,由於雙方交戰距離的限定(通常都是短時間就進入短兵相接的戰況)三八槍因其特點更強一點。
-
14 # 慕什塔戈
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才能實現戰鬥力的最大化。單就武器效能而言,中正式步槍顯然要優於“三八大蓋”,中正式步槍是蔣委員長親自力推並主持仿製的近代中國第一款制式步槍,繼承著德國毛瑟式步槍的優異品質,無論製造工藝還是射擊威力,都豈是島國步槍所能堪比?再說,中正式步槍的前身是1924年德制短式毛瑟步槍,研製於1924年,三八式步槍研製於1903年,中正式步槍比三八式步槍晚出品20多年,效能自然會先進許多。
圖示:中正式步槍
這兩款步槍均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容量均為5發,槍身重量均為4公斤左右。區別主要體現射程、威力和槍身長度這三個方面。中正式的有效射程為200米,三八式的有效射程為460米。中正式雖然在射程方面明顯不佔優,但從實戰運用來看,200米的射擊距離對於一把步槍來說已經是綽綽有餘了,追求更遠的射程毫無意義,在戰場上能做到200米以外一槍斃敵的能有幾人?況且,在偵察手段比較落後的二戰時期,兩軍交鋒的主要形式是遭遇戰,根本沒有時間進行精確瞄準。
圖示:“三八大蓋”
雖然在射程方面明顯吃虧,但由於中正式步槍使用的子彈是7.92mm尖頭彈,停止力和殺傷力都很大,人員一旦被其射中當場非死即傷,瞬間喪失戰鬥力,從而有效彌補了射程上的不足;三八式步槍使用的是6.5mm小口徑步槍彈,1942年以前用的都是圓頭彈,經常給敵人造成貫通傷,卻不至於奪人性命,戰場上甚至出現被“三八大蓋”連續射中三槍仍能戰鬥的情況,三八式步槍因此被人們戲稱為“人道槍”。
圖示:《亮劍》劇中張大彪對三八式步槍的看法
最大的劣勢在於槍身長度。中正式的槍身長度為1.11米,刺刀長度575mm,上刺刀之後的全長為1.59米;三八式的槍身長度為1.28米,刺刀長度為520mm,上刺刀之後的全長接近1.7米。因此,中國軍隊在與日軍的白刃戰中明顯吃虧,加之日軍平時吃的好,身體比我們強壯,往往能在白刃格鬥中做到以一敵三。
圖示:手持中正式步槍的八路軍戰士
-
15 # 哨兵ZH
中正式步槍,也就是過去國民革命軍的官方正式用槍,也是最近很火的98K步槍的同門兄弟,是在1924年毛瑟公司在Gew 98步槍基礎上推出的“標準款毛瑟步槍”的基礎上仿製而來的,是德國毛瑟步槍的中國產版本;而日本的三八大蓋的原型則是35式海軍步槍和30式步槍,而更巧的是,日本30式步槍也是在仿製德國毛瑟步槍的基礎上弄出來的,所以,中正式和三八大蓋可以說是師出同門了(同出德國毛瑟公司)。
▲中正式步槍
至於哪把槍更厲害一點,其實各有優缺點,中正式的口徑更大,使用7.92mm的全威力步槍彈,所以射程和殺傷力都要大於使用6.5mm子彈的三八大蓋,而且三八大蓋有個明顯的缺點,就是膛線的纏度過於密集導致子彈旋轉速度過快,在擊中目標的時候停止力不行,容易產生貫穿傷,極大的降低了子彈的殺傷力(子彈殺傷力主要在於空腔效應和彈頭的翻滾、碎裂,這方面三八大蓋沒有中正式的7.92mm步槍彈效果好),如果不是擊中要害的話,可能不能一擊致死。
▲三八大蓋
不過三八大蓋這種特性也意味著在中遠距離的交戰上有著更好的精度(然而沒什麼卵用,畢竟步兵交戰的最佳距離是在400米內),不過要說到三八大概最大的優點,那就是槍身長度,這個中正式比不了,中正式全槍長1100mm,而三八大蓋則是1280mm,加上刺刀的話,總長度都有一米七了,用來拼刺刀能佔很大的便宜,所以,三八大蓋能這麼出名(在亞洲)完全是中國戰場成就了這把槍的名聲,因為我們當時的國情是怎樣的想必大家也清楚,很多時候真的刺刀拼出來的勝利,而日本矮子們,使用比他們還要高的步槍,在拼刺刀的時候就能彌補自己身高的不足!
因此,真要說到效能,三八大概比起中正式真的說不上能好到哪裡去,火力上還比不上中正式呢,唯一的優勢就是槍長,當然,可能質量上三八大蓋也要強上很多(1905年服役,到1945年還在用),但是三八大蓋算不上一把多厲害的步槍,前面說了,完全是中國戰場成就了這把槍的名氣(我們當時的醫療條件差,即使是貫穿傷可能也會導致損員,而且我們缺少子彈,打到一定程度就白刃戰了,然後鬼子用這把槍比我們的大刀要有優勢),要是去歐洲戰場試試,絕對被打出翔,人家用的都是各種衝鋒槍等自動武器,小日本你用拉大栓怎麼打?
回覆列表
中正式步槍仿自德國M1924步槍,精度高殺傷力大,攜帶方便,有效射程800米。而小鬼子的明治38年式6.5MM步槍,雖說槍身較長拼刺佔優勢,但其由於過長不方便攜帶,由於其膛線設計缺陷,該槍穿透力大,在體內滯留機率低,形成空腔小,彈頭分解的破片數也明顯不足,總體來比較,國軍的中正式步槍德式武器總體較日軍三八大蓋效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