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蘑菇ing
-
2 # 陽光雨露1
我認為每天把事情分為:主要事情、次要事情和一般事情。
每天把自己的時間規劃好,當然要把主要事情放在首位,每個人可以專注的時間是有限的, 也就是說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工作的時候工作。
把主要的事情做好。然後再把你腦中的想法去一步步的實施。及早做好準備,一步步的實現。邏輯思維要清晰。
-
3 # 正則思
不可以。
關鍵在於“永遠”這個詞,如果沒有永遠這個詞的話,是可以的。
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想法,一個是行動,分別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空有想法而沒有行動,一切等於零很多人都曾經想過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或許是兒時的夢想,或者是一個小小的目標,又或者只是一個業餘的興趣愛好,但最終都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不過是覺得自己沒有天分,或者覺得現實太困難,又或是覺得沒有辦法去實施,為時已晚,還有更多的是怕自己做不好,最終失敗。
結果真的沒有實現。
但沒有實現的原因,並不在於自己覺得的那些,而在於所有的一切都只存在於在想法中。
那些自己以為的困難確實可能存在,但在你動手之前,你根本不知道這些困難是否真的會出現,然而你卻已經因為這些想的困難而退縮而糾結了,這就是隻有想法沒有行動的壞處。
此時毫無根據的想法,只會讓你越來越不確定,越來越懷疑自己。
即便你想的再多,即便那些事情在你腦海裡演練了無數遍,可是你不動手的話,就永遠沒有辦法接近成功。
只有行動而沒有想法就會失去方向。一旦你行動起來,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你一定會產生一些想法,它們可以是你透過做事積累起來的經驗、心得,也可以是你的感受和規劃。
此時,透過實際行動所產生的想法是有現實依據的,而不是之前的那種空想。
這些想法證明你是在思考的,這些思考就能夠幫助你去判斷、去反思,看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確、有意義。
可一旦這個時候你不去管這些想法的話,還是依然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就很有可能南轅北轍了。
每個人在行動和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是需要不斷的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的沒有可以一成不變的方式,而有想法就是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的思考。
為了避免做無用功,這種透過實踐而出現的想法,是需要好好斟酌的。
用行動積累想法,再用想法指導行動。根據以上關於行動和想法的兩種不同結果,可以知道:
總結我們不能永遠都不管腦中的想法。
而是應該這麼做:
先暫時放下所有的空想開始行動,專注於做自自己的事情;然後透過自己行動產生一些新的、切合實際的想法;再根據這些想法調整和指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接著行動積累新的想法,不斷調整,迴圈往復相互促進。按照這樣的步驟來做,就會發現想法和行動其實並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可以協調統一、一起幫助你完成目標的。
回覆列表
不能,如果說不需要去管腦中的其他想法,也就只有年幼的時候,因為那時候,你做任何事情,人家都會原諒你。然而很多時候很難專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年紀越大,越能感受到社會,倫理等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