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白旗幟

    海瑞是個守規矩的人,可以說規則在他手中那就是天條,基本上是書上寫什麼就做什麼。

    這樣的人當教師爺是非常合格的,但是在大明官場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的人是沒有朋友的,很容易出現聽調不聽宣的情況。可能大家覺得,他當上首輔了,手中自然就有了權,行政命令自然能推下去。其實不然首輔如流水,皇帝才是鐵打的皇帝,但是皇帝的詔令都能被拒絕,何況是一個首輔。

    在大明玩政治主要有三種,一個是大家都支援你,比如楊廷和,政治的本質是人心,大家覺得你靠譜,願意支援你,所以你的舉動一度可以超越皇權,甚至策立皇帝。一個是靠上了大領導,也就是皇帝,比如有名的昏君朱祁鎮,整個大明鐵軍被一個太監都玩出一場土木堡,搞得一度北元來寇。一個是自己能夠合縱連橫,各方勢力都得給你低頭(當然,何方勢力都給你得罪透了),比如張居正,這哥們在的時候當然是做下一番大事業,但是一死立馬就被清算。

    很顯然,海瑞這樣的人不符合以上三種類型,可以說就基本上等著出事了。有句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讀書人出身的大臣會因為自己讀過的聖賢書而支援海瑞,因為他們要靠販賣聖賢書來吃飯掙錢。

    但是海瑞真的做到了聖賢的要求,並嚴於律己律人,那些寬以律己,嚴以律人的文人們就受不了。所以海瑞就算真的成為首輔,肯定也被皇帝和其他大臣搞下來。 總而言之,你要是海瑞的同事絕對不會喜歡他,但是你要是他的子民,那麼肯定過得相對會好一些。海瑞可能不會是十全十美,但是一個正直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身體力行地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2 # 國家人文歷史

    受不受到重用的問題,要從兩個維度回答,一是兩人跟皇帝的關係,二是兩人在自己的職位上是否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華,做出一番成就。

    海瑞(1514-1587)一生經歷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歷任南平縣教諭、淳安知縣、戶部尚書、左通政、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等職。戚繼光(1528-1588)嘉靖二十八年參加武舉鄉試中舉。歷任浙江都司僉書、寧紹臺參將、福建總兵官、薊州總兵、左都督等。海瑞的最高官職是戶部尚書,掌管全國的土地、賦稅、戶籍等,正二品。戚繼光的最高官職是左都督,正一品武官,且薊州總兵雖是虛職,無品級,但有實權。從這一角度來看,兩者的政治資歷都比較充足,但戚繼光在官場上比海瑞要更得上級領導人的青睞。

    海瑞

    戚繼光

    海瑞性情耿直倔強,致力於打擊貪官汙吏,是官場上清流的代表。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雲南司主事時,上諫批評皇帝生活奢華,疏於朝政,得罪皇帝,後遭迫害入獄。隆慶年間被釋放,為官依舊犀利,懲貪治汙,打擊豪強,推行“一條鞭法”。因此,受到排擠被革職。十六年後再啟用,仍然不改初心。海瑞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劍,但當利劍朝向自己時,皇帝必然會使劍歸鞘,甚至折斷利劍。戚繼光出身將門,又具有極高的軍事天賦,解決了困擾明朝多年的倭患。他不像海瑞是個“獨”臣,而是在官場上有所偏向,文官集團的首輔張居正與之關係密切。他屈服於官場上的“大流”,也有貪汙行為,但他幹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保家衛國。又有張居正大佬保駕護航,自然升遷較快,在皇帝那裡印象較好。但張居正死後,也很快受到了牽連,遭到罷免。

    但從兩人的成就上來說,海瑞和戚繼光在各自的領域都做出了一番成績,名留青史。海瑞的清廉形象深入人心,他不畏強權,堅決打擊貪官汙吏,為百姓謀福利,有捨身為他人的大義。後人稱之為“海青天”。而戚繼光最大的成就就是抗擊倭寇。倭患在元明之交已相當嚴重。明初無暇顧及,至明成祖時,與日本建立朝貢貿易關係,與足利幕府交好,倭患有所緩解。而後,日本進入戰國時期,與明朝的貿易往來不可能滿足每一個諸侯,於是日本武士、浪人和商人組織團伙到中國沿海搶劫。嘉靖年間,倭患空前。嘉靖帝忙於“大禮議”,只得下令重申禁海令,但並未解決問題,反而加重了倭患。嘉靖三十四年,在山東防禦的戚繼光被調到浙江,開始著手抗倭。此後,台州大捷、岑港之戰、龍山所之戰、平海衛之戰等戰役,平息了浙江、福建一帶的倭患。他寫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記》兵書,創制的鴛鴦陣等都為中國軍事事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海瑞、戚繼光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努力地為自己、為百姓、為國家做著巨大的貢獻。

  • 3 # 花貓25901470

    海瑞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 對朝廷社稷 天下黎民毫無建樹。 戚繼光同流不合汙才是能做成大事的人 試想戚繼光剛直不阿 鐵板一塊 怎麼能實現驅逐倭寇這樣的偉業

  • 4 # 圓窗觀點

    清廉的海瑞不能受到重用,並不是他沒有機會。

    在萬曆皇帝剛登機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孩子,可萬曆就問過當時的首輔張居正,海瑞是這麼清廉的官員,大明王朝怎麼能不重用海瑞呢

    張居正就比較賊,他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專門派出一個御史去看看海瑞,想找到一些對海瑞不利的證據。可是御史到了海瑞家裡後,發現海瑞確實是一貧如洗,為了招待遠道而來的御史殺了只雞,這雞還是海瑞自己養的。這位御史沒有昧良心,回去後實話實說後,於是海瑞的名聲,再次名傳天下。

    可時的張居正就有些惱羞成怒,為了不讓海瑞出來做事。張居正到處放狠話,說即使有些人是顆靈芝,但是他不為大局服務,張居正還就是不用這樣的人。張居正也算是和海瑞槓上了。

    當時的海瑞,也對當時的朝政不滿,也罵朝廷說:整個朝廷裡都是一群娘們,能幹些什麼事啊!

    再來說說戚繼光,其實戚繼光還真就有貪墨的行為,戚繼光的工資,連維持他的招待費都不夠,更不用說他還要另外搜刮錢財,作為給各個朝廷大員送禮的費用。但戚繼光也不是一般的貪,甚至不算是個嚴格意義上的,貪財納賄小人。

    因為戚繼光被罷官歸鄉時,並沒有被抄家,不像奸臣兼貪官的嚴嵩,是被抄家後才回的老家。可這個倔強的戚老頭,在從事貪汙多年,回老家後,居然連買藥治病的錢都沒有,戚繼光最後是在窮困潦倒中死去。

    在當時的一代名將中,如戚繼光和俞大猷等,都是有追求,有抱負的人,絕非小人之流。

    如果用現代組織行為的視角,再來看待海瑞和戚繼光,他們最大的差別,是海瑞無法和他人合作,而戚繼光可以協調上下級官員,給與自己更多的支援。

    海瑞是文官,做到自身的清廉,做到管好自己,海瑞還是有條件的。可戚繼光是武將,要爭取更多的後勤、兵源和作戰資源,沒有高超複雜的協調能力,戚繼光根本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戚繼光苦啊!

    戚繼光雖然卻有收賄賂的行為,可當戚繼光的一世英名,不應毀於此節,主要是當時的社會環境,造成了這位中華民族的優秀將領,向現實社會低頭的結果。

    再看看張居正死掉以後的海瑞,已經大權在握的萬曆皇帝,還想繼續啟用海瑞,來推進自己清算張居正的大業,可是萬曆接到了海瑞的一份奏疏,奏疏裡海瑞請求萬曆皇帝,趕緊恢復朱元璋的嚴刑峻法,將貪汙80兩銀子以上的官員,統統剝皮眾示。當萬曆皇帝看完這奏疏後,自己也打個冷顫,開始知道海瑞是個書呆子,於是就讓海瑞,繼續做個道德模範吧。

    海瑞不受重用,是他無法和當時的社會(社會無論好壞,某些改造的責任在自己)合作,也無法和當時的官僚組織合作,所以海瑞只能當好一個孤臣。而戚繼光確是不世出的英才,他能保證明朝的北部平安。

  • 5 # 唐俊龍55398571

    海瑞和戚繼光都是嘉靖皇帝的大保健,一個文明精神,一個野蠻身體。

    海瑞是一把利劍,可以負責唇槍舌戰,匡正得失,以史為鑑。戚繼光也是一把利劍,利劍出鞘,流血漂櫓,浮屍百萬。自永樂皇帝把廟堂從金陵搬到了燕京,那可是對抗北元餘孽的最前線,於是後世子孫便有了天子守國門的堅定信念,嘉靖皇帝也不例外,崇尚文治武功,其中蒙古十餘年內犯,土木堡之變近在眼前,東南倭寇頻繁,朝廷用兵首要。

    嘉靖皇帝的國策是,攘內必先安外,安內的主要矛盾是夏言之後的嚴嵩父子,嚴嵩父子在道君皇帝深居內宮修仙貪婪無度,嚴嵩作為內閣首輔負責全國黨政軍領導,嚴世蕃負責工部和刑部所有工程發包和承包,爺倆一起掏空了大明王朝的錢袋子,好在朝堂上有一幫清流,徐階,張居正,高拱,胡宗憲等與之抗衡對峙。清流們以內閣為中心,地方為基地,全方位對抗嚴嵩。嘉靖皇帝,雖然想當神仙,但是沒有當神仙之前,自己還是太祖子孫,天子守國門職責所在,利用黨爭平衡朝局,這是帝王之術。

    北方抗元,東南剿倭,內防流民,親控藩王,這都需要人才和真金白銀啊!嚴嵩父子雖然貪婪,但是沒有想過造反,他們拿了錢把嘉靖皇帝伺候的舒舒服服的,讓打仗有了軍餉保障,尤其是嚴嵩推薦的門人吳宗憲還真是一把黨政軍的好統帥。

    胡宗憲任浙直總督,節制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五個省的黨政軍權力,中心任務是剿滅東南倭寇。自永樂皇帝開始,鄭和七次下西洋,暢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每年保守的貿易為大明帶來千萬收入,這些外貿收入來源彌補了國內財政不足,用於國內建設和戰爭,起到了極大作用。

    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被衣山帶水的隔壁老王委奴國盯的眼紅,於是官府背景的海盜開始不斷攔路搶劫,大明帝國海上軍艦力量有限不能有效護航,倭寇舢板木船神出鬼沒,況且還有明朝不法商人,官員及盜寇勾結,他們一起裡應外合,讓明朝海岸警衛隊防不勝防。胡宗憲擔任後,採取了遷界禁海措施斬斷內外勾結,同時啟用戚繼光和餘大猷等一批將領,他們按照海戰和倭寇作戰規律,制定了新型的戰法訓法,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胡宗憲為戚繼光抗倭提供豐厚的軍餉保障,同時創造有利的政治條件,利用自己嚴嵩門徒的身份,贏得嚴嵩父子全力支援,嚴嵩認為胡宗憲在東南,自己就可以穩居朝堂掌控內閣大權,贏得嘉靖皇帝的信任不減。戚繼光沒有了軍餉的憂慮,沒有了朝堂政治的干擾,放手發動群眾,不斷壯大戚家軍的力量,等待著與倭寇最後總決戰的到來。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復仇者聯盟,需要美女金錢。

    因為有了英雄的光環閃耀,戚繼光的缺點便被忽略不計了。其實,在他的一生中,也有不光彩的歷史,那便是巴結權貴,且是用性賄賂這種手段。他行賄的物件便是當朝實權派人物張居正。

    戚繼光在鎮守登州的時候,雖然軍務繁忙,但仍然不忘一件“大事”,那便是花錢僱當地漁民到黃海捕獲“膃肭獸”,俗稱“海狗”,這雄性海狗因一夫多妻,所以在獲得配偶時必須經過激烈的搏鬥,勝者便是最強壯者。強壯的雄性海狗生殖器長28~32釐米,自古以來人們迷信它的生殖器當藥材可壯陽,於是戚繼光定期派人將海狗的生殖器送往北京,給張居正煲湯喝,張居正喝了這種湯以後,體內似有火球滾動,興奮異常,即使在隆冬天氣,也不能戴帽子。 張居正冬天不戴帽子是因為體內火旺,其他官員們不明隱情,也只能與領導保持高度一致,冬天都不戴帽子。戚繼光還花重金購買稱為“千金姬”的美女作為禮品朝貢給張居正,讓張居正喜不自禁。

    戚繼光為何要性賄賂張居正呢?

    他的祖上跟隨朱元璋征戰,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便給祖上安排到如今的山東登州任“僉事”,且可以世襲。戚繼光繼承了這個職位後,不滿足於戚家世世代代只有這個職位,他有了改變命運的志向。可是朝中有人才好做官,總得要投靠一棵大樹,他把目光盯在了張居正身上,打探到張居正的特殊愛好後,不禁暗喜。張居正到了晚年遵從孔夫子“食色性也”的諄諄教誨,貪圖享受,生活荒淫腐敗,似乎要把一輩子清廉的生活給狂補回來。 他本來妻妾成群,仍不滿足,發誓要趁有生之年嚐遍天下美色,美色有的是,最根本的是要有好身體,於是張居正遍求春藥,企求生官發財的官僚們便儘量滿足他的需要。

    其實早年的張居正是個真正的好官,這個平民出身的內閣頭兒,以其非凡的改革精神,整飭朝綱,鞏固國防,在經濟上還推行了一條鞭法,使行將傾覆的大明王朝又站穩了腳跟。他以身作則,堪稱“管住身邊的人”的典範:兒子回江陵應試,他吩咐兒子自己自己僱車;父親生日,他理應前去祝壽,這是孝心體現,人之常情,但他只差僕人帶著壽禮,騎著驢回故鄉祝壽。這樣一個口碑甚佳的高官,可惜晚節不保,由於縱情聲色,一代名相張居正的身體日漸掏空,最後病得大腸脫出肛門之外,流血不止,57歲便死於牡丹花下了。 而戚繼光因為性賄賂成功,深得張居正欣賞,在政界軍界漸成紅人。

    哪裡有濁氣,哪裡就有清流

    正德皇帝貪玩,死在了豹房;嘉靖皇帝想當神仙,任用了貪婪的嚴嵩父子;隆慶皇帝是爆款,男女通吃的他來自斷背山,死於縱慾過度;萬曆皇帝王者歸來,三次大征戰,明朝元氣耗完。

    海瑞是一個大明帝國福建的教育局官員,他熟讀大明律法,精通治國理政思想政治工作,他想不通太祖皇帝如此文治武功子孫們卻是老鼠基因,痴迷於打洞。

    善始者實繁,刻忠者蓋寡。難道大明王朝也逃不出歷史的週期表嗎?那麼,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何處安放呢?

    終於有一天,大明帝國的儲君派人送來書信,書信由他的同年王倫所寫,大意是一陣寒暄後,將了朝堂局勢和裕王改革戰略,希望海瑞擔起責任,與嚴嵩父子作戰到底。海瑞,看完書信,心中莫名,百感交集,他做了決定,士為知己者死,男子漢大丈夫當為國效力,他看到了自己理想國。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海瑞沒有隨波逐流,他信奉滄浪之水清兮洗吾纓,滄浪之水濁兮洗吾足,他洗完了腳轉身髒水就潑向了朝廷,嘉靖皇帝,隆慶皇帝,萬曆皇帝及他們的內閣官房長官們。

    海瑞被視為官場現形記的照妖鏡,所有被照出原形的傢伙都對他仇深似海,那些躲在背後的人更是恨之入骨。他從福建動身,就下定了決心,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他沒有戚繼光的靈活外交,創造機會乘風而起,識時務懂大局實現理想的手段和計謀。他只想立一個尺度,樹一個標準,海青天誓言還人間青天。沒有了圈子文化,就沒有政治交易,就沒有了權力尋租,就沒有人所有人的需要,海瑞成為了孤家寡人一個,大明帝國大廈的守望者。

  • 6 # 迷樓

    大家都知道,海瑞海剛峰是一個著名的清官,但也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在張居正任首輔時,就堅持一點:堅決不用海瑞。

    海瑞有什麼特點呢?我們從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來。同時代的姚叔祥在《見只編》中記錄了一件事:海瑞有一個五歲的女兒,有一天,海瑞見她在吃一塊餅餌,就問餅餌是誰給的。女兒回答是一個家僮給的。海瑞立刻大怒:“你是個女子,怎麼能隨便接受家僮的餅餌?你不是我的女兒!你如果立即餓死,才配作我的女兒。”女兒大哭不止,接著就不吃不喝,家裡人千方百計讓她吃點東西,她都拒絕,直到第七天終於餓死了。

    這就說明海瑞是一個為了遵守封建禮教,不惜餓死女兒、沒有絲毫親情的人。對女兒都這樣,對其他人更是不留絲毫情面、一派“耿介”了。

    張居正當上首輔後,就堅決不用海瑞。當時的吏部尚書找到張居正,說海瑞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書生人言可畏,你就給海瑞個官做,何苦要得罪天下士人呢?

    張居正的觀點是:海瑞做人正派,當官卻有問題。當年,隆慶皇帝讓他去蘇州府當知府,那可是天下最富的府啊。海瑞去後,以清官自居,天天騎一頭驢子,前面有個人舉個牌子:肅靜。當時官員的待遇,朝廷規定知府是乘八抬大轎。結果他八抬大轎沒有了,幾個副手肯定也沒法坐轎了,於是集體要求調走。

    而且,海瑞為了顯示自己是清官,向著老百姓,只要是窮人告狀,他不分青紅皂白,一概判窮人贏。這樣一來,窮人倒是皆大歡喜,但富人都嚇跑了。那些富人紛紛轉到隔壁的松江府了,惹不起躲得起嘛。所以,在海瑞任知府的三年期間,蘇州的賦稅差不多降低了一半。

    就因為海瑞把富有的蘇州府搞成這個樣子,所以張居正接受教訓,堅決不再起用他。張居正說:做人和做官不一樣,做人可以講品德、講情操;做官除了講品德之外,還要做到兩點:第一要讓皇上放心,給國家多做貢獻;第二你要當地富庶起來,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像海瑞這樣,治理一地就把稅賦降低一半,誰敢重用他啊。

  • 7 # 鏡鑑青年

    首先要糾正提問裡的錯誤,海瑞為官清廉不假,但誰說“得不到重用”?

    在以科考成績論選官的明清官場上,海瑞的舉人身份,本身就是“得不到重用”的標籤。通常舉人功名的官員,仕途都要從八九品小官做起,而且但凡官場有事,不留神就是背鍋的命。運氣好一點的,能逮住機會升個六七品官職。升到知府級別,那都是相當受重用。

    以這規矩看海瑞呢?起步也是小小教諭,然後就做了幾任知縣,期滿後一路調到京城,做到了戶部六品主事。放在其他舉人背景的官員身上,這都是運氣大好。海瑞卻是風光繼續,雖說因為罵嘉靖皇帝落了牢獄之災,歷經九死一生,脫難後卻青雲路繼續,一口氣升到了巡撫崗位裡最肥的應天巡撫,鬧出“退地治徐階”的大風波後,說是“海瑞罷官”,其實也是平調到南京糧儲任上,只不過人家自己甩袖子不幹。十四年後再出山,又做到了南京吏部右侍郎。備受排擠爭議的一輩子,其實官運相當旺。

    如此“受重用”,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就是他清廉為民的作風。但另一個事實,卻來自海瑞卓越的能力:沒錯,海瑞並非是一個只知清廉的清流,以做事水平說,他也絲毫不差。比如在淳安興國等地做知縣時,他到任就廢了當地的陋規,可在那“吏滑如油“的年代裡,知縣被奸吏欺詐是常事。放海瑞身上呢?那些奸滑慣了的小吏,都被他治的服服帖帖。甚至打胡宗憲的兒子,他一聲令下也不含糊。把胡宗憲總督家的熊孩子打的皮開肉綻,一句“抓了個假公子”,竟是輕鬆過了關。以情商和管理手腕說,他都是此中高手。

    而最見證海瑞做事能力的,就是他在應天巡撫任上,除了修理徐階外的另一個大事:整治太湖水利。

    在當時明朝,江南已成魚米之鄉,但江南太湖地區的水患,也成了老大難。海瑞就任應天巡撫後,一改前任們糊弄的作風,親自組織測量河道,提出了疏浚吳淞江的治水理念,兩個月的時間裡,他親自在各處督戰,成功開通出一條連線上海外白渡橋與黃浦江的新河道,解決了肆虐多年的淤積水患問題。同時又打通了白茆河,這一系列動用人力十六萬的工程,忙於清理土地的海瑞,以其強大的管理與眼光,不動聲色完成,至今造福當地。

    所以說,如果單單以一個清流標準來衡量海瑞,顯然是小看了他。

    而如果一定說海瑞曾不受重用,那應當就是著名的“張居正改革”時期。雖然海瑞曾多次給張居正去信,希望為改革出力,卻終於被張居正婉拒。其中的原因,張居正在給海瑞的回覆裡,也說的清清楚楚: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堪也,訛言沸騰,聽者惶惑。僕謬忝鈞軸,得參與廟堂之末議,而不能為朝廷獎奉法之臣,催浮淫之議,有深愧焉。

    這也就是說,海瑞您這個人,擅長用嚴刑峻法,弄的怨聲載道。我作為朝廷高官,也不能幫您什麼,也是深感愧疚啊——為了叫大家都不愧疚,我就不用你了哈。

  • 8 # 西堤讀文史

    清官能得到重用,一般只有兩種情況,結黨,能幹。

    或許靠著清廉,一個官員可以暴得大名,甚至朝野都很聞名,但是很難身居高位,出將入相。

    結黨,講明瞭說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能幹,是你被宰輔或皇帝賞識的資本。

    恰恰就是這兩樣,海瑞是一個也不具備。

    但是海瑞卻靠著清廉和剛正不阿暴得令名,天下皆知。甚至他在淳安做小小知縣的時候,內閣裡的人都知道這位海筆架海剛峰了。嚴黨的干將鄢懋卿在江南巡視,到了淳安縣鏡都不敢直纓其鋒。

    只有令名,他的仕途卻步步艱難,進一步不知道有多難。

    首先說說結黨。

    李敖曾經用三個字來評價馬英九,說他“不粘鍋”。什麼意思呢,潔身自好,愛惜羽毛。就是說馬英九不會來事,不會團結人,不會求同存異,只求自身乾淨。這就導致他在施政的時候,沒有人支援他,還有人專門反對他,甚至還是他同一陣營裡的人反對他最激烈。

    從海瑞的性格來說,他就不願意結黨,不願意跟朝中各種派系的人來往,特別是嚴黨當道的時代。如果他願意的話,必受重用,隆慶朝內閣亂鬥,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就是各派御史,而如果海瑞願意,他必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海瑞他也缺乏結黨的條件。他沒考中進士,更沒進過翰林院,在朝中無朋無友,根本沒有幾個人願意為他說話,即使有人要提拔他,也是要利用他。對於海瑞這種性格的人,這樣的朋輩,寧肯不結交。看看胡宗憲,考中了進士,但是沒有進過翰林院,還是得依附嚴黨才能仕途通達。

    為什麼進翰林院,做個庶吉士或者翰林學士這麼重要呢?因為明朝後期,進了翰林院才有資格進內閣。以前也看人提問過,為什麼胡宗憲這麼有能力,又有嚴黨的支援,卻入不了閣呢?皆因他沒進過翰林院。

    像張居正,他就進了翰林院,作為有名的神童,嚴嵩和徐階都拉攏過他,當然,張居正也巴結過這兩位當朝的首輔和次輔。徐階因為做過翰林院掌院學士,還跟張居正有師生之誼。

    而張居正甚至為嚴嵩寫過祝壽詩。

    這種事,海瑞不願意幹,也不會幹。

    因此,朝中無人,你名聲再好,你再清廉,也沒人提拔你。有心提拔你的地方大員,也只能推薦你,而沒有能力給你的仕途鋪路。

    史書裡明確記載過曾經推薦過海瑞的高官,有當時的一個戶部侍郎名譚大初者,而且此人當時已無意仕途,隆慶皇帝一登基,他就屢次上疏要致仕。此外有一名御史,名王國,當時正在激鬥內監馮保和病篤的張居正,一口氣推薦了五六個清流,其中就包括海瑞。所謂何者?海瑞剛直勇猛耳。

    接著再說說能力。

    海瑞這個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但是能力不足。

    當時西北東南都在用兵,西北各鎮面對的是韃靼各部的不斷騷擾,東南則主要在抗倭。你讓海瑞去帶兵吧,他只是個書生,朝廷法典,聖人之言背得賊溜,他也沒法靠這個拒敵於千里之外啊。讓他運籌帷幄吧,他也沒這份才幹,他所讀的就是些聖人之言和朝廷法典,此外的才能,也就是地方治理了,都是一些瑣碎的事。跟海瑞同時代的譚綸也是書生一個,但是先在東南抗倭,後北上邊關,出任薊遼總督,威震韃靼各部,隆慶朝和萬曆朝,明代的北邊還算安定,多靠這位譚子理和後來的戚繼光。再後來的袁崇煥也是個書生。

    況且,《明史》上確也沒有什麼表揚他政績的話。

    既然不能帶兵,那麼在民政方面有突出表現也行,至少給你一個省你能管得了。但是他沒有這個機會,因為沒有朋黨支援他,沒有高官提拔他。他後來官居右僉都御史的時候,巡撫應天十府,也只在這時期幹出來一點政績,貫通了一下吳淞江、白茆河入海的河道。除此而外,他的一生,只剩下作為一個言官,作為一個清流的剛直和敢言了。

    歷史上有清官得到重用的嗎?例子不少。

    比如宋代的大清官范仲淹就得到重用,官居參知政事,為何?軍事能力強,能打仗,打得西夏怕怕的。范仲淹清廉嗎?相當清廉,他小時候讀書被燈燻黑的床帳都不捨得扔,一直用到兒子都長大了,他的夫人還以此為傲,教育子輩學習范仲淹的節儉。

    再比如清朝的張廷玉,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重用。為何?能力強。有人說張廷玉沒什麼能力,混了個兩朝元老。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年青時代的張廷玉有個綽號叫“伏虎侍郎”。要說剛正,不怕得罪權貴,張廷玉絲毫不遜於海瑞。

    他的“伏虎侍郎”這個外號怎麼來的啊?

    張廷玉年輕時曾做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整飭吏治,當時吏部有個張姓官員,舞弄文法,特別跋扈,很多官員不敢得罪他,因此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張老虎。但是張廷玉來了就敢拔虎鬚,將他重重的懲罰,很多張老虎的同僚都替他求情,甚至朝廷重臣裡他的同黨也打了招呼,張廷玉就是不為所動。因此得了個外號“伏虎侍郎”。

    除此之外,張廷玉朋黨輩不要太多,當時滿漢分界還很明顯,滿員多依附於馬齊隆科多,漢員則多依附張廷玉,所以張廷玉的故舊門生滿天下,特別是他很袒護他的老鄉,往往會不經意地提拔他的老鄉。

    相對於上面兩位,海瑞除了清廉,能言敢諫,其他的都不如。你說他怎麼會受到重用呢?

    特別是後來主持隆慶朝內閣和萬曆朝內閣的高拱和張居正都特別討厭海瑞。討厭他不粘鍋還長著一副利口。隆慶朝,高拱甫一執掌內閣首輔之位就把海瑞打發到南京去了。

    我曾經還見人問過,海瑞為什麼不能進內閣。讓我說,以他的性格,連內監他都不會搭理,怎麼進得了內閣?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人主持明朝內閣,哪個不是跟內監們合作的。

    我覺得海瑞不受重用,能在下面為州縣的百姓們實實在在做點實事,豈不是更好嗎?

    《明史》評價海瑞說:海瑞秉剛勁之性,戇直自遂,蓋可希風漢汲黯、宋包拯。苦節自厲,誠為人所難能。

    就是不提他的政績。因為提無可提。

    作為一個清流,海瑞倒是出類拔萃。

  • 9 # 一枚明粉

    海瑞是百年裡僅有的舉人學歷當到巡撫的人,他之後就是崇禎年間張春、孫元化、邱禾嘉。和平時期能到這一步,那基本是非常被重用。1、學歷就是能力

    在明代也是學歷就是能力。在明朝初年的時候,天下是武功獲得,制度草草,任官比較隨意,科舉人才也沒那麼重要,經常有科舉進士半輩子當了知府。在永樂年間,中央七卿中只有不到一半是進士。

    但社會會不自覺的朝著“文治”發展,文官政治、公文政治必然成為主流,而背後的就是科舉越來越重要。兩者相互影響。

    進士起步就是知縣,按照排名,一甲三個人直接任編修,看朝廷機密檔案;二甲前面的與個別優秀的,也進入中央負責起草文書啥的。也有到各部的,也有到地方任推官、知縣的。

    而乙科的起點本身就低,得等人家選完再選,一般去縣學當個教諭啥的。金字塔的官場結構,上面基本把乙科封死了。

    (海瑞)

    據我統計,到了弘治年間七卿已經基本都是進士了,到地方的巡撫、巡按、督學都是進士,畢竟代表朝廷顏面,需要高素質人才。

    2、海瑞的起點與發展

    徐階20歲中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高拱17歲中舉,28歲中進士,並選為庶吉士。

    張居正15歲拿下鄉試,23歲考上進士,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

    (張居正)

    趙貞吉28歲進士及第,授翰林編修。

    胡宗憲26歲中進士,起步縣令。

    海瑞1514年生,1549年36歲的海瑞參加鄉試獲得舉人。之後兩次會試失敗,41歲的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縣當教諭。就這個起點,退休能拿到知縣就不錯了。八年後,49歲的海瑞當上了淳安知縣。53歲成了戶部雲南司主事。

    3、大新聞與個人命運

    剛到了中央,相對單純與純粹的海瑞就上了《治安疏》,引發朝野震動,搞了一個大新聞。

    垂暮之年的皇帝沒有殺他,不以言者獲罪的傳統讓他在天子駕崩後得以被釋。

    而且直接被提拔為尚寶丞(專門管理皇帝御璽、 印鑑的官員),之後幾年裡,一年一升,通政司做了個遍。

    (治安疏)

    關鍵是在隆慶四年獲得外放的缺,還是南直隸巡撫(正四品)。位列分疆,多少人盼著的職位,在張居正死後,再次被啟用。

    總結:

    海瑞是被重用的。之所以沒有高升有三個原因:一是學歷低、二是出道晚、三是起點低。五十歲才和人家二十歲一樣,又有什麼辦法呢?

  • 10 # 尋道底呢

    用中國來說!二條孕育中華子孫萬代的兩條河。不是純淨水,是混濁的水,所以清廉是要點讚的!但宇宙天地的孕化,不是純清廉的!(世道是色,受,想,行,識,五瘟的!人的五毒,貪,瞋,痴,疑,慢。有幾個能修行得放下!所以,海瑞在統治者眼裡,只可用一時,不能用一世!!!這就是娑婆世界,(堪耐的世界!)

  • 11 # 丹語錄

    王丹譽:清官海瑞清得“令人髮指″

    “明朝第一清官”海瑞,歷經明嘉靖、隆慶、萬曆三朝。他清廉的程度在整個明朝都鮮有企及,幾乎“令人髮指”……從當官那天起,家人僕役就沒穿過不打補丁的衣服;其母親七十大壽時破例買了兩斤肉,竟成當地一大奇事傳遍東南……

    海瑞去世時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官居二品,相當於副國級領導,可辦理喪事時連棺材都買不起,還是負責治喪的官員湊錢才辦的喪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判斷自己屬於哪種型別的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