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戲控小普
-
2 # 暴走新視角
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1. 原因不同:
目前認為胃潰瘍的形成因素較多著重於胃粘膜屏障的削弱和胃泌素分泌的增加,而十二指腸潰瘍的形成因素則較多著重於壁細胞總體的增大
2. 位置不同:
胃潰瘍多發生在胃小彎和幽門部,以後壁為多,直徑一般為5~25mm,十二指腸潰瘍多發生在十二指腸球部,以前壁為多,直徑一般為2~15mm.潰瘍多為單發,但也有多發性潰瘍。形態多呈圓形或橢圓形,潰瘍深達粘膜肌層,邊緣整齊,有炎症、水腫、細胞浸潤和纖維組織增生等病變,當潰瘍侵及較大的血管時,能引起大量的出血。若潰瘍穿透肌層及漿膜層,常引起穿孔。
3. 疼痛性質不同:
上腹部疼痛是潰瘍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節律性、週期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疼痛的性質常為隱痛、灼痛、脹痛、飢餓痛或劇痛,以陣發性中等程度鈍痛為主,亦有持續性隱痛,能被鹼性藥物和食物暫時緩解。胃潰瘍的疼痛部位常位於劍突下或偏左,多發生於餐後半小時~2小時,再經1~2小時的胃排空後疼痛能自行緩解,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部分病例進食後即可引起腹痛,尤其幽門管潰瘍表現更為明顯,常伴見餐後飽脹不適或噁心嘔吐。其疼痛規律為進食-舒適-疼痛-舒適。
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部位在劍突下偏右,後壁穿透性潰瘍疼痛可放射至背部7~12胸椎區,常於飯後2~4小時發作,持續至下次進食後才緩解,進食後疼痛可減輕或緩解,故叫“空腹痛”,其疼痛規律為進食-舒適-疼痛。有的也可在夜間出現疼痛,常在夜間痛醒,又叫“夜間痛。”
4. 發病年齡不同:
一般十二指腸潰瘍好發於中青年,而胃潰瘍則發病年齡較遲,多發於中壯年。臨床上十二指腸潰瘍明顯多於胃潰瘍,兩者之比約為3∶1,均以男性居多。
5. 胃液分析不同
胃潰瘍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於正常;十二指腸潰瘍則常有胃酸分泌過高。
6. 發病季節不同:
胃潰瘍無季節性發病傾向,而十二指腸潰瘍有季節性發病傾向,好發於秋末冬初。
7. 治療方法不完全相同:
因十二指腸潰瘍癌變率極低,除併發急性大出血需急症手術外,一般以內科治療為主;胃潰瘍癌變率較高,對久治不愈的頑固性胃潰瘍,應警惕癌變的發生,要定期做胃鏡檢查(半年1次),監視其動態變化,必要時行外科手術治療。
8. 愈後症狀不同:
少數胃潰瘍病人可發生癌變,若有長期慢性胃潰瘍病史,年齡在45歲以上,症狀頑固而經嚴格的8周內科治療無效,且大便潛血持續陽性者,應考慮癌變可能,應高度警惕並進一步檢查。十二指腸潰瘍則不會發生癌變。
-
3 # 健康的生活更快樂
胃潰病(胃糜爛)和十二指腸炎的區別:
一,年齡:胃潰瘍的好發年齡在40-50歲,而十二指腸炎的好發年齡在20-30歲。
二,性別:十二指腸炎病人中男性多於女性,而胃潰瘍的發病與性別無明顯關係。
三,症狀:十二指腸炎一般都有明顯的飢餓時疼痛、夜間痛、反酸等症狀,進食後緩解,而胃潰瘍上述情況不典型,其次胃潰瘍的症狀一般較十二指腸炎重。
四,季節性:胃潰瘍無季節性發病傾向,而十二指腸潰瘍有季節性發病傾向,好發於秋末冬初。疼痛部位:胃潰瘍疼痛多位於劍突下正中或偏左,而十二指腸炎的疼痛多位於腹正中或略偏右。
五,疼痛規律:胃潰瘍疼痛多於餐後半小時至2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在下次進餐前疼痛已消失,即所謂“餐後癰”。而十二指腸炎疼痛多於餐後3~4小時出現,持續至下次進餐,進食後疼痛可減輕或緩解,故叫“空腹痛”,有的也可在夜間出現疼痛,又叫“夜間痛。”
回覆列表
糜爛性胃炎和十二指腸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的疾病,在這裡我們來簡單瞭解一下,糜爛性胃炎和十二指腸炎有什麼不同呢?
糜爛性胃炎和十二指腸炎的定義不同,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治療措施不同、注意事項不同、預防措施也不同,朋友們要區別開,以便做到很好的恢復。
糜爛性胃炎分為急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糜爛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發性糜爛為特徵的急性胃炎,又稱急性胃黏膜病變或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本病已成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約佔上消化道出血的20%。
臨床症狀多為上腹部的隱痛或劇痛,伴噁心等症狀。少數患者由於原發病症狀較重,表現為嘔血和(或)柏油樣便,出血常為間歇性,部分病人表現為急性大量出血,病情較重,可出現失血性休克。慢性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一般僅見飯後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
十二指腸炎是指十二指腸的炎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者也稱非特異性十二指腸炎。本病臨床症狀缺乏特徵性,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嘔血和黑便,有時和十二指腸潰瘍不易區別,單純臨床症狀無法確診,本病常與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膽道疾患或慢性胰腺炎並存。
透過以上內容的闡述,大家對糜爛性胃炎和十二指腸炎有了相應的瞭解了吧!好好掌握以上症狀疾病發生時及時就醫,減少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