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襄陽祖海

    這次戰爭發生在齊國和魯國之間。魯國以曹劌為總指揮,曹劌利用一點小技巧,大勝而歸。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贏,故克之。”也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齊國也有過三鼓,也有過一鼓作氣,在齊國一鼓作氣的時候沒有把魯國打敗,也就是說,魯國頂住了齊國氣勢最高的一次進攻,也頂住二鼓三鼓。這時齊國氣勢消弱,魯國才用最強的氣勢去反擊,勝了這場戰爭。

    我們可以分析魯國的兵力本身可能就要比齊國強一點,或者齊鼓相當,不然就定不住齊國一鼓作氣。這這種情況下 如果曹劌也採取三鼓的戰略,也是可以贏得這次戰爭,有可能會難一點。

    你覺得呢?

  • 2 # 雪浪山人

    論曹劌的作戰軍事思想

    《曹劌論戰》出自【左傳】,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一個弱國戰勝來犯的強國大軍的故事。 公元前685年,齊恆公即位,重用謀臣管仲為相國,大力推行改革,去除弊政,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國力迅速增強,齊國也逐步成為當時的超級大國北方一霸!忽然有一天,齊恆公聽人說處於現今山東地區的魯國正在積極備戰,擴充國防力量,心裡非常不爽,再加上前些年為有些小事對魯國心存芥蒂,於是,任命鮑叔牙為統帥,點起大軍。浩浩蕩蕩殺向魯國。

    魯國主公魯莊公得知緊急軍情報告,連忙召開軍事會議商量對策。會議第一個議題當然是誰領銜退兵?有人舉薦曹劌,魯莊公連夜召見曹劌。曹劌面見魯莊公,一見面就提出一個問題:“何以戰?”(我們有什麼把握能擊退來犯之敵?)魯莊公不慌不忙地說:我有吃的、穿的,不會光顧自己享用,會讓大家分享,曹劌說,小恩小惠而已;魯莊公又說:祭拜上蒼不敢減少祭品,曹劌說,你這是守的小承諾而已;魯莊公最後說:凡是案件,我定會明察秋毫,瞭解實情,不會冤枉百姓,曹劌對此滿意地說:“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意思是你認真做好了本職工作,取信於民,人民擁護得民心,這個仗可以打了!魯莊公問他具體採用什麼戰略戰術,曹劌答:打仗必須依仗戰場上具體變化,隨機應變,沒有現成的套路!

    齊、魯兩國軍隊在長勺(今山東萊蕪一帶)集結,雙方安營紮寨,擺開陣勢。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齊國領兵統帥鮑叔牙剛剛在其他地方打過勝仗,所以信心滿滿,料想魯國軍隊會不戰而怯,遂下令擊鼓準備衝鋒。魯莊公聽見敵軍已經把鼓聲擂得震天響,著急地對曹劌說:快擂鼓衝鋒啊!曹劌攔住他說:“不著急,讓他們先衝鋒,我們只管守住陣腳即可!”曹劌傳令下去:穩住陣腳,齊軍衝過來我們只管用弓箭射殺,不許出戰!齊軍一聲吶喊如潮水般衝過來,一看:魯軍陣勢不亂,弓箭齊發,無奈只能退回。齊軍統帥鮑叔牙一看首次衝鋒不奏效,重新整頓隊伍,擊鼓進行第二次衝鋒,可是魯國軍隊依然紋絲不動,只管箭矢如雨侍候。這下子齊軍士兵氣餒了:沒勁,你們魯軍士兵倒是出來幹一場啊,做縮頭烏龜有意思嗎?鮑叔牙一看:哈!魯國軍隊都是膽小鬼,這場仗我必勝無疑!隨即吩咐士兵擂鼓發動第三次衝鋒,這許多齊國士兵無奈又跑過去,心想魯國士兵又不肯出來打,讓我們跑來跑去不累啊?有點缺乏激情啊!這時曹劌下令擊鼓並大聲疾呼:時機到了!衝啊!魯國士兵早已屏著一股勁,隨著震天響的鼓聲衝向齊軍,齊軍猝不及防,被魯軍衝得稀里嘩啦,一敗塗地,調轉屁股拼命往後逃命!魯莊公大喜,立即命令乘勝追擊,這時曹劌說:且慢,讓看一下車轍(車輪)痕跡,看見車輪印子雜亂無章,才下令乘勝追擊大獲全勝。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劌過後向魯莊公詳細解釋了他的作戰思想:面對面幹仗,就是依靠一股精氣神,第一遍鼓聲士氣高昂,等到第二遍鼓聲就沒勁了,到第三遍鼓聲將士們就氣餒了。等到齊軍衝鋒二次不成功就精氣神不足了,我們一鼓作氣殺過去,必定能贏啊!至於我不急著追擊,因為齊國畢竟是一霸,怕有埋伏,後來我見齊軍車輪雜亂無章料想他們是慌不擇路沒有埋伏,所以放心追擊的!這就是成語“一鼓作氣”的來歷。

    這次作戰為後人樹立了一個非常典範的作戰思想:這就是戰略防禦與戰略反攻的轉換時機問題。當敵強我弱時,我們需要避其鋒芒,不要去硬碰硬,而是需要及時捕捉戰機,“敵疲我打”及時打反擊,同時抓住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弱勝強,,以小勝大。

    這裡“氣”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就拿這場長勺之戰來說:“齊師伐我,公將戰”,說明魯國是打的保衛戰,是反侵略戰爭,是正義之戰有正氣。“何以戰?”就是說有什麼本錢與侵略軍幹?魯莊公說出了“取信於民”這個底氣。雙方對壘時,避其銳氣,然後等到“彼竭我贏”時,廣大將士有高昂計程車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核心就是一股氣!

  • 3 # 四維求索

    《曹劌論戰》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其文是: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大意是:長勺之戰中,魯莊公與曹劌同坐一輛車,魯莊公想要軍中擂進軍的戰鼓。曹劌說:"不能。"齊軍共擂響三次鼓後,曹劌說:"可以擂進軍鼓了。"於齊軍敗走。

    戰鬥勝利後,魯莊公問勝利的原因,曹劌回答:"打仗憑的是勇氣。第一通鼓,士氣正高;第二通鼓,士氣減退;第三通鼓後,士氣已經衰竭。他們衰竭時,我們計程車氣正旺,所以壓制了他們……″

    此題語意不明,″他三次擊鼓”,單從這個句子來看,"他”是指曹劌。但文中《左傳》文中並未出現魯軍擂鼓的記載。而齊軍擂鼓後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意思上面已有翻譯,不再重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布拍攝用些什麼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