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詞學院
-
2 # 豆爺說說
《國風·唐風·綢繆》是先秦時代晉地漢族民歌,出自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最早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編成於春秋時代,據說是由儒家創始人孔子編定,被儒家奉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起點。
《國風·唐風·綢繆》全詩三章,每章六句。這首詩看法古今比較一致,大多承認所寫內容是關於婚姻的。因詩中用了戲謔的口吻,曾疑為賀新婚時鬧新房唱的歌,今按此解說。每章頭兩句是起興, 詩人借洞房花燭夜的歡愉之情,表達出了男女之間非常溫馨、甜蜜的情愛。
古人所謂《國風》《唐風》就如陝西調、山西調、河南調等。《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風·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現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庸風·柏舟》、《鄭風·將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干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另如《邶風·穀風》、《衛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等。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首詩歌的原文:
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此詩的白話文翻譯如下:
一把柴火扎得緊,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見這好人真歡欣。要問你啊要問你,將這好人怎樣親?
一捆牧草扎得多,東南三星正閃爍。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這良辰真快活。要問你啊要問你,拿這良辰怎麼過?
一束荊條緊緊捆,天邊三星照在門。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見這美人真興奮。要問你啊要問你,將這美人怎樣疼。
從整體上看這首詩好像洞房花燭夜新婚夫妻在逗趣,實際上是鬧新房的人們在祝福調侃一對新人,場面非常溫馨、甜蜜。在這千金一刻的良宵,見到了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麗新娘,以及陶醉於幸福之中的新郎,將如何盡情享受這新婚的歡樂。語言活脫風趣,極富有生活氣息。特別是 “今夕何夕”之問,含蓄而俏皮,表現出詩人以平淡之語,寫常見之事,抒普通之情,卻使人感到神情逼真,似乎身臨其境,親見其人,領受到鬧新房的歡樂滋味。
-
3 # 待曉兒
《綢繆》這首詩歌,主流的觀點確實是男女愛情的唱和,但也應該聽到不同的聲音。
在方玉潤所著的《詩經原始》中,題目之後直接給出了“賀新昏也”的判詞,並且認為,這首《綢繆》是《詩經》裡諸多歌詠新婚詩作中唯一一首沒有太大深意的作品,當此新婚之時,男女回憶初遇場景。
顯現的是先秦之民淳樸、自然的生活。
《綢繆》一詩的主流解讀,以及諸多細節這首詩歌因為年代比較久遠,所以解釋的版本比較多,這裡只選取較為合理的說法。
這首詩歌三章,章六句,有著不同的主體,可以分開來看。
第一章: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這裡有幾個細節需要注意。
綢繆,是形容狀態的詞語,意為纏繞,後來就被引申為愛情纏綿的狀態。
第一句的含義就是將“薪柴”捆紮起來。
有人考證過,《詩經》中和“薪”有關的描述,幾乎都和愛情、婚姻有關。
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興。蓋古者嫁娶以燎炬為燭。古人的解釋是當時的人們娶親,點著火把,這種習俗後世被蠟燭取代了。雖然無法考證真假,但這種解說相對比來說,合理性更高一點。
這一章以女子的視角來寫,講述了女子初見男子的場景。《儀禮》中記載,婦人稱夫曰“良”。
第二章: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第二章和第一章的內容基本相同,只不過視角是男女共同的視角,雙方都在回憶當時的這場相遇。
第三章: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第三章是以這個男子的視角來講述。男子回憶當時邂逅的女子是多麼的美麗,“粲”指的是服貌之華美。
以上三章都有一個共同的意象,即“三星”。關於“三星”的說法有分歧。
《毛詩》認為是“參”星,因為“參”和“叄”字形比較接近;《鄭箋》認為是“心”星,因為它代表著尊卑、夫婦、父子。
朱文鑫的說法綜合起來,給出了更為合理的解釋。
他認為,第一章的“三星”指的是“參”星中最明亮的那三顆星星,這三顆星星很好找,北半球的冬季南方有三顆非常明亮的星星,也就是“獵戶座”。
歷來有俗諺:
三星正南,就要過年。現在這個時候,這三顆星星就在正南方向。
第二章的“三星”指的是“心星”,“三星在隅”,正好是春暮之時,心宿剛剛升起,所以在東南方向。“隅”就是指東南方。
第三章的“三星”指的是“河鼓”三星,“河鼓”就是牽牛,感牛女之相會,知嫁娶之及時。
這個時候的時節是新秋,河鼓當戶。
所以這首詩不僅僅是男女初遇,而是講述了男女從邂逅到婚姻的過程。
《綢繆》一詩的政治解讀,有不同的含義《詩經》作為儒家經典,尤其是在漢代,經常會與政治取得關聯。
比如,我們現在認為的歌頌愛情的詩歌《關雎》,就被認為是“美后妃之德”。
而這首《綢繆》,也被做了政治解讀,認為是諷刺:
國亂民貧,男女失時。《綢繆》一詩,被收錄在“唐風”之中,屬於變風。一般認為,十五國風中除了“周南”、“召南”屬於“正風”之外,其他十三國風都屬於變風。
當然還有不同的劃分標準,比如以主題劃分、以形式劃分以及以時間劃分等,但這裡不做細解。
《詩大序》中說:
至於王道衰,禮儀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是說這些“變風”、“變雅”的創作是因為周代禮衰樂廢,民間或採詩人作這些詩歌來譏諷時事,希冀統治者傾聽民間聲音有所治理。
《綢繆》是變風,被認為是用來說明唐國政局混亂。
而持此說法的學者同樣給出了較為合理的解釋。
古人認為,嫁娶應該按照規定的禮儀時令,違背就叫做“失時”,是國家混亂的表徵。
“三星在天”,意為“三星”剛剛升於東方,可以嫁娶。然而,這是指“參星”而言的,此時男女初遇,自然不是婚娶之時。
也就是說,男女的婚娶時間不是“三星在天”,屬於違背禮制。
《鄭箋》中認為“三星”是“心星”,但同樣有此問題:
心有尊卑夫婦父子之象,又為二月之合宿,故嫁娶者以為候焉。昏而火星不見嫁娶之時也。今乃見其在天,則三月之末,四月之中見於東方矣,故云不得其時。即使是認為“三星”有三種說法的學者,也持“失時”的觀點。
綢繆束楚,正霜降逆女之時也。所以不及夏者,非其時也。所以,這首《綢繆》所反應的問題就是,唐國當時禮崩樂壞,國家混亂,人民都不遵守禮儀制度。
對於這首詩歌,兩種說法都可以解釋得通,並且理論依據都很充足,但從發展來看,“賀新婚”的說法逐漸佔據主流,但這並不能證明譏諷“國亂民貧,男女失時”的觀點就是錯誤的。
這種分歧只能留給讀者自己甄別。
-
4 # 東方國學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原文是怎樣的: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良人指夫君,綢繆指纏綿的狀態。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諸家說法並沒有大的出入,都認為它是和男女婚姻有關的詩。但是對於詩所要表達的宗旨卻有一些不同的觀點。
《詩經》大家毛萇認為,這首詩是一首諷刺詩,所諷刺的是晉國的昏亂。毛詩正義說:“《綢繆》,刺晉亂也。國亂則婚姻不得其時焉。不得其時,謂不及仲春之月。”他雖然肯定了這首詩是與婚姻有關的詩,但認為婚姻應該在仲春之後,而這首詩不是婚姻的正當時,“不及仲春之月”。朱熹的《詩集傳》贊成《毛經正義》的說法,也認為“綢繆,刺晉亂也。”
清代學者姚際恆認為,《毛詩序》的這種說法,恐怕是臆測。”如今人賀人作花燭詩,亦無不可也。”認為是詩人見人結婚而寫的。清代學者方玉潤的《詩經原始》認為,這就是一首賀新婚的詩。“今夕何夕”是指男女初婚之夕,男女初婚時,就應是這樣的情形景象。沒有必要添出“國亂民貧,男女失時”這樣的言論。只是就詩文的語言文字來看,文中的主人公是一種歡快欣慶的狀態。《詩經》中有許多詠唱先婚的事。各自都有他們自己的意義,但是這首詩卻其實並沒有什麼深意,只是描繪男女初次相遇,非常逼真,是一篇佳作。如果每一篇都是有一定的目的而寫出來的,那我們就很難從《詩經》中看到自然Teana了。
毛詩的說法雖然看上去有理有據,但是,方玉潤的說法卻更得我心。讀詩不必有太多的發明與建立。文字中是怎樣,信他就是了。
回覆列表
不是。《綢繆》是一首鬧新房時唱的調笑詩。
下面是我的解析。
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註釋】
01、綢繆:纏繞,捆束
02、束薪:古時常以喻婚姻愛情。薪,柴禾。
03、芻(Chu):喂牲口的草料
04、楚:荊條
05、三星:參星,由三顆星組成
06、隅:角落,邊沿
07、戶:門戶,指參星門戶一般地守望在今夜的天空
08、良人:古時女子稱丈夫,或指普通老百姓(區別於奴婢)
09、邂逅:偶然遇見,通常指熟悉的人再度相逢
10、子兮:你呀
11、粲:光豔美麗
【解說】
這是一首用於鬧新房的詩。一對新人結婚,親朋好友一起來祝賀,看新娘、鬧新房。在鬧新房的時候,總要有些調笑的話。這首詩就是鬧新房時通用的一些調侃逗樂的歌詩——大體上相當於我們今天新聞釋出會上,主辦單位提供的新聞通稿一般。
先看第一章,這是調笑新娘的: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前句起興,以示與婚姻有關係,後一句點明時間。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前一句感嘆這是何等美妙的夜晚啊(應該是感嘆句,不要理解成問句),見到這樣的好男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你啊你啊,拿這樣的好男人怎麼辦呢?
第二章中的“邂逅”相當於“佳偶”“好物件”,是拿新娘新郎一起調笑的;第三章是對新郎的。
我們鬧新房一般是先鬧新娘,後鬧新郎,最一起鬧鬧就結束了。所以,我有些懷疑,第二章是不是竹簡排列有問題,造成錯亂?
整首詩洋溢著快樂,充滿著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