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鄉村啊浩

    過年,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中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 2 # 柴胡中醫

    看了排名靠前的幾個回答,感覺他們就是百度上覆制貼上來的!

    什麼是過年?

    對我們來說,過年就是回家吃一個團圓飯!然後就是迎接新的一年!

    那麼為什麼會有年這個時間單位呢?人又是為什麼會有歲數這個計數單位呢?

    事實上這就是對人生意義的一個規劃,什麼歲數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歲數該承擔責任?什麼歲數該放下負擔頤養天年!這都是古人規劃好的!

    只有遵從這些規劃才會活的有意義,不會一輩子糊里糊塗!渾渾噩噩!

    那麼什麼叫過年呢?

    顯而易見了,過年即是總結這一年的得失,以及對下一年的期待!就是這麼簡單樸素!以前貧窮的年代就是這樣的!

  • 3 # 寇淑萍

    什麼是過年?過年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大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會做上一大桌子的好吃的,邊吃邊看春節聯歡晚會,半夜12:00還要放鞭吃餃子,讓新的一年裡能夠討

    到好彩頭!

  • 4 # 帶你進入我的世界

    過年,是中國古老的傳承文化,

    以前是一家人,幾十個菜,歡歡樂樂過一夜,

    漸漸的,變成了,一家人,幾個菜,抱著電視過一夜,

    現在,一家人,幾個菜,吃完睡覺!

    沒有了守歲,沒有了發紙,沒有了鞭炮齊鳴,沒有了以往祖宗留下的傳統,漸漸的,時代變遷,把老祖宗的傳承文化過得越來越精煉,越來越淡化。。。。。

  • 5 # 冰鎮汽水的味道

    過年就是

    不讓放炮靜悄悄,

    大家都在家裡貓。

    氣氛每年在減少,

    一年更比一年老。

    汗水多,錢太少,

    豬肉價格真難搞。

    大魚大肉鍋裡炒,

    蘿蔔青菜很難找。

    吃飽喝足悶頭倒,

    慢性疾病跟來了。

    大人過年亂糟糟,

    唯獨孩童沒煩惱……

  • 6 # 王炳森易理

    什麼叫過年。

    過年,是指過“年節”,即現在所稱的“春節”。新春賀歲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年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上古時代以天象空間變化來標示一歲(年)四季時間變化,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斗柄旋轉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斗柄從寅位開始,經東、南、西、北轉一圈,歲末十二月指醜方,正月又復還寅位,故“斗柄回寅”為春正、歲始;“斗柄回寅”指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古代民間最初的歲首指的是干支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當天象“斗柄指寅”時為立春節點。早在上古時期中國一些地方便傳承著以立春歲首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佈新等為主題的節慶活動,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雛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新春(立春)伊始,永珍更新,意味著新的一年、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在歷史發展演變中,由於朝代更迭、曆法變動,新年在日期上亦有變動,歷代的新年,設定日期並不一致。

    中國是個古老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經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確定過自己的元旦,即改為“正朔”,改歲首的時間。天皇氏時代以寅月(攝提格)為正月,立春為歲首;夏代以孟春一月一日為元,即使用夏曆;商代使用殷歷,以十二月一日為歲首;周代使用周曆,以十一月一日為歲首;秦代使用秦歷,以十月一日為歲首;西漢前期仍然使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馬遷、鄧平、落下閎、唐都等人創制的太初曆,又恢復使用夏曆的一月一日為歲首。以後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以十二月一日為歲首的殷歷,唐武后和肅宗時改用以十一月一日為歲首的周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曆一月一日為歲首直至清朝末年。

    1912年,中華民國宣佈改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在民間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陰曆正月初一為“過年”。據稱,1914年1月,時任內務部總長朱啟鈐為順從民意,提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經袁世凱批准,就此奠定了陽曆年首為元旦,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的並存格局。”

    直至1914年為接軌西方曆法才將“元旦”之名移到陽曆1月1日,陰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在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當前,春節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化符號。“如同西方的聖誕節,春節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中華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華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

     

    最後說下過年的民謠: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訪親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廟會,十五晚上街上走。

  • 7 # 文都楊稼

    “年”的意義猶如一道門,過了這道門,每個人都添了一歲,一個人從出生時的這個門,過了一門又一門,慢慢走向生命的終點。

    “年”的所指,是春夏秋冬的一次輪迴更替(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365.25天)。

    “年”在人生中是一道坎,青年人是往上坎,步步高昇;老年人是往下坎,一年不如一年,過了今年不知明年?

  • 8 # 貓小咪趣遊

    年,這個字最早的寫法是上下結構,上面是畫一個禾字,代表禾苗,下面一個人,意思是人揹著禾苗,這就意味著穀物熟了,人雖然就被壓彎了腰,但是人很喜悅,年就是穀物成熟,如果五穀都豐收了,叫大有年。

    中國自古以來是農耕民族,周代的周字古字就是田地的田的寫法,西周時期,農民在農曆十一月慶祝豐收和新年,這是過年習俗的最初起源。到漢武帝時期確立正月為一年之首,農曆的正月初一為新的一年的開始。

    而過年據說是有一種奇異的怪物,這個怪物叫夕,長的極其怪異,頭大身小,來去如風,叫聲是年年的聲音,所以也叫他年獸。年獸每年這個時候跑出來傷人,據說這種年獸害怕紅色,所以人們就用貼窗花,貼對聯,穿紅衣,放爆竹來驅趕年獸,所以人們叫除夕,也叫過年。

    其實,年更多的代表的是人們對一年的總結以及對美好未來期盼的一種願望,希望來年紅紅火火。

  • 9 # 丁佔愛

    過年是中華傳統文化文明的一大特色,也是傳承歷史文化文明的美德象徵,到了臘月三十日那天,家家戶戶貼門錢對聯,吃團圓飯,長壽麵,上墳癸祖,進廟上香點蠟,供奉癸品,放煙花爆竹聲中辭舊歲,歡歡喜喜鬧社火過大年鬧元宵,這就叫過年,在平常日子是不能隨便行使的。

  • 10 # 格熱多傑

    “年”曾經是一種叫“年”的怪獸。在除夕出來傷害人畜,於是大家準備了鞭炮,煙花;在“年”來的時候就燃放鞭炮,煙花嚇跑它。當它走過後大家就會高喊“過年”了。

  • 11 # 樹德漢碩

    我知道一點點。我已六十二歲,已過了六十二年,對過年有印象,而且很深刻。不僅僅是表示時間一去不復返,更有諸多文化內涵,風俗人情在裡面。

    過年是我地講的大俗話,也叫過春節,那是在民間傳統節日裡最大最為隆重的一節日,過年是由年尾到年頭,年終接年頭,就是表示終始相交相接這一段時間。人都求善始更望善終,所以在終始交接之時是很重視的,當重要節日過。年是時間單位,人都重年,更重年與年交接之時。人的生命常以年計,時間最寶貴,所以過年特隆重,特講究。

    過年是指陰曆年,不是陽曆年,也不是干支歷年,是陰曆臘月尾到正月頭,除夕亱亥時是時尾日尾月尾年尾,子時則是時頭日頭月頭年頭,這亥子時就是年月日時四個時間單位的尾與頭,終與始。這終始頭尾歷來為中國人重視,過這個尾頭終始就叫過年,要過得熱熱烈烈,隆隆重重的,並形成了一種文化,一種風俗,諸多宜忌。

    關於“年”的傳說,在太古時,年是一種怪獸,頭上長著觸角,十分兇猛,每到寒冬將盡,新春快來之時,就出來掠食噬人。人們為防禦它,一到這時,便聚到一起,燃起篝火,再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響聲,藉此嚇“年”逃跑,不為害,渡過難熬之夜,天明大家就平安無事,高興地表示祝賀,一起吃飯。年復年,歲復歲如此,便形成一了一個歡樂的節日,這就是所謂的“過年”“慶新歲”的來由。再一種說法是,“年”有穀物成熟的意思,《穀梁傳》:“五穀大熟為大有年”。“年”是穀穗成熟的樣子,“年”是預視豐收喜慶的日子,後來逐漸成了“歲”的代稱。過年也是過歲。過是經過,透過,過去的意思。我過去的年很難過,因為窮,現在好了,年不難過了,生活大大好轉改善了,年好過了。

  • 12 # guang大

    過年就是過春節,是一家人祭祀祭祖及團圓的重大節日,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過正月十五十六才算結束,貼對聯包餃子穿新衣,鞭炮齊鳴擂鼓喧天,家家戶戶吃好吃的熱鬧非凡,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說說你們本地有沒有什麼自創的俗語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