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王果園

    現在的學生再校受氣很多,有的學生回家和父母說,有的不說。你說的父母不信任,那是父母和學生平時溝通的少。父母應該平常和老師多打幾個電話,這樣也知道學生學習情況和在校的表現。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為什麼不利用?

  • 2 # 伊凡悅讀

    不信任是父母對校園暴力認識不夠和不重視。

    一、父母對校園暴力認識不夠。

    孩子受到校園暴力,也就是常說的“校園霸凌”,包括肉體和精神上的傷害。

    孩子被打了,身體受到傷害,肉眼可以直接看得出來,父母容易相信孩子說的是真的,於是著手去解決問題。

    二、校園暴力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傷害。

    比如孩子在學校受到一人或者多人的排擠,侮辱、嘲諷等這也是校園暴力,這種精神上的摧殘不亞於肉體上的傷害。

    因為一般情況下很難看得不出來,且沒有一定的說法和依據,孩子擔心老師,父母不相信,也因自尊心等選擇忍氣吞聲。

    這樣會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變得鬱鬱寡歡,精神壓抑,影響學習。

    三、父母要多關注孩子,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校園暴力不管是肉體還是精神上的傷害,對孩子來說是心靈的摧殘,揮之不去的陰影。

    現在的孩子普遍難管教,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平時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同學們搞好關係,要尊重愛護別人,不要欺負別人。

    但是也要提高警惕,防止孩子在學校受到別人的欺負。

    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時間關心孩子,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學習成績,衣食住行。

    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健康成長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孩子如果有跟我們透露在校受委屈,千萬不要不以為是,現在學校暴力屢屢發生,多一個心眼總是好的。

    跟班主任、對方家長溝通聯絡,只要態度好,處理問題得當,老師、家長會配合處理的。因為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教會孩子在“校園霸凌”中智慧地周旋,學會保護自己。以暴制暴,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尊重和理解孩子,也會贏得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孩子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同時也贏得孩子的理解和尊重,促進親子關係和諧。

    父母要多關注孩子保持良好溝通,為孩子分憂解難,做孩子心靈導師。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有一對愛孩子,呵護孩子成長的父母,是孩子抵擋校園暴力的底氣和勇氣。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要做孩子的陪伴者和引導者,做孩子堅強的後盾,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 3 # 升明心理

    校園暴力對青少年的心身健康造成了巨大傷害,遭受校園暴力的青少年就會出現學習倒退,注意力不集中,防禦心強,不合群等現象,嚴重的影響了受暴受少年的身心健康,其危害不能小覷。

    我在長期的心理諮詢案例中,輔導過很多遭受校園暴力的青少年,他們在遭受暴力初期,一般都是忍讓,恐於施暴者的淫威,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一般不會主動的將受到暴力的情況告訴老師和家長,大部分情形是在超出了忍耐極限的情況下才會告訴老師或者家長。

    為什麼青少年在遭受暴力的情況下不願意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呢?一般的老師或者家長都會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是自己惹是生非造成的,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在孩子遭受了身心傷害的同時,遭到老師或者家長的二次傷害,所以,寧願忍受也不願告訴老師或者家長。

    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放學回家,首先要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孩子在學習人際關係好,各項事情順利,回家以後,就會表現的開朗活潑,如果孩子表現的情緒沮喪,無精打采,行為反常等,就要弄明白孩子情緒起伏的原因,如果遭受校園欺凌,要及時與學校溝通,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要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家長要改變見到孩子就叮嚀囑咐,不斷的指導孩子這樣那樣做的習慣,傾聽孩子訴說學校的事情,理解孩子在學校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心理感受,當孩子訴說遭受欺凌時,要充分警惕事情的嚴重性,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揭露校園欺凌的真相,幫助孩子伸張正義,撫平孩子受傷的心靈。

    孩子是父母的親骨肉,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對孩子給與充分的理解和信任,當孩子在描述事情有出入的時候,要分析孩子的動機,改變對孩子指責和不信任。父母與子女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孩子就不會再對父母撒謊。家長對孩子不信任,孩子就會對父母存有戒心,就等於堵上了孩子的嘴。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孩子有話才能對你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命,庚午,辛巳,葵酉,戊午請教用神喜忌,還有適合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