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藤籌勁草論教育
-
2 # 英語醬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意識到,自律性不是一個可以單獨出現的指標。
就像所有其他家長問我的問題,諸如:怎麼讓孩子有毅力,怎麼讓孩子能夠好好吃飯,怎麼讓孩子能夠不撒謊等等。這些都是表象,是孩子能力充分發展之後的表象。當我們不去了解這背後的原因的話,那就是造空中樓閣。
那麼,如果要從頭說起,那麼:
首先,我們要有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真誠
在每個獎懲也好,孩子的要求也好,出口之前先想明白,做的做不到,合理不合理。你不欺騙孩子,孩子也不欺騙你。
不要隨意的揣測孩子的意圖。
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別沒事覺得孩子老感人了,老聽話了,孝順了,或者動不動幾歲大的孩子就是在使壞,偷懶,騙人,裝樣子。錯誤的認知,帶來錯誤的結果。可能有人會問,或孩子好也有問題麼?是的,錯誤的讓孩子覺得,自己只要做一點點就能獲得獎勵讚賞,而這種讚賞並不是會持續的,如果人為的持續越久,帶來的問題越大。孩子覺得自己不用做太多,夠了,好了,於是在這部分的發展就會有可能緩慢下來。而且這樣錯誤的判斷其實往往是與消極的混雜在一起,往往是讓孩子冰火兩重天,帶來的後果就是孩子的喜怒無常。而這種喜怒無常往往更容易勾起父母的強烈情緒。進而進入一個惡性的迴圈裡。
在孩子有能力的範圍內,儘可能的多嘗試。
當孩子能夠開始抓握的時候,給她能夠抓握的東西,最好和食物關聯起來。飢餓是動力,抓握是身體能力的練習
孩子有意圖爬行的時候製造讓他可以充分爬行的環境,家裡地方小可以去戶外,可以去遊樂場,讓孩子身體有力,神經發達,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身體。自主就是從控制自己身體運動這個萌芽開始的。
當孩子能夠開始自主進食的時候,家長學會慢慢退出,從能夠自己端著奶瓶(可以用有機玻璃的奶瓶,比較輕,孩子可以更容易自己端著。這些細節有很多,家長自己取捨,但是根本上就是要有意識不斷髮現給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降低難度讓他能夠做好,然後再慢慢提高難度,增加複雜性等等。)到自己用勺,用筷子。
這之中必定會經歷的是孩子可能會弄撒,弄倒,弄衣服上,試錯要有,要給孩子去做,同時要觀察孩子,別讓他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而是讓他去做勉強可以成功幾次的事情,讓這個成功次數隨著嘗試次數而慢慢變高,孩子學很快,當他能夠成功幾次,在充分鍛鍊的情況下幾天到幾周之後就會達到非常高的熟練度了。一個從小衣服一直乾乾淨淨的孩子,會付出看不見的代價就是自主的能力的滯後。(這裡同樣,食物也是可以調整難度的,從有粘性的飯糰、粘粥,到沒有粘性的蠶豆,果子,從大的饅頭,到小的豆子,從叉子、勺子到筷子,這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能力的發展,不斷的提高孩子的能力,甚至,到後來筷子夾彈珠,筷子夾豆腐這種高階內容)
而一個一直自理,自主能力都不過關的人,你是沒辦法跳到下一個要求來冒出自控,自律的。
必要的協助
這是很多爸媽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完全的隨孩子去,覺得孩子只要長大了,自然會學會的。
而事實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不那麼平滑的晉級環境。沒有合適的協助,可能並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這一點,其實從孃胎裡面就開始了。
媽媽身體強壯,孩子出生後強壯的機率就會高。因為母體的充分運動,器官質地良好,活動發達,孩子就能獲得更多的氧料。(而我們的孕婦文化是有些拖後腿的。)愛運動的媽媽甚至可以養出出生後,頸部肌肉已經非常發達的孩子。這就是我們可以做的輔助(我給出的是可能性,但如何選擇在你們自己)。
而即使在出生後,研究也發現,對孩子更多的觸控,按摩,合適的被動操,可以讓孩子在體重增長上比相對缺少這些的孩子要高出很多,具體可以參見Tiffany Field的實驗。我就不贅述了。
然後,在孩子將自己撐起、翻身、爬行、等等,在起步階段都可以給予適當的協助,讓孩子更好的進入這個活動狀態。事實上,到步行期,我們已經可以看出,發展充分的孩子,同樣在走路上,會有更好的控制力,(PS:不用著急拖著孩子走,之前沒有支援,到走路這個事情上突然來支援反而很糟糕,這莫名的外力,讓孩子其實在走路的時候腿的運動開始發展了,但核心肌肉卻是滯後的,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孩子走路會有較長的一段時間不穩。所以,如果孩子之前有爬行,走路這件事情倒是可以交給他自己去體驗站起來的感覺。這就是教育中,必要的撤出。)
然後,就像之前說的,吃飯各種由易到難的各種不動聲色的訓練。普及到生活方方面面,都是如此。必要的輔助,等能力健全,必要的撤出。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各種能力裝備於一身。為進入下一階段,打實了基礎。
語言的力量和技巧
講完身體能力,我們再來說說心理的動力。如果說之前講的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打個底,那麼現在就是在這錦上添花了。我們說過的,鼓勵行為,重視過程等等技巧都可以使用上。當然,你如果還知道托馬斯·戈登的話,那麼這位溝通大師的傾聽,共情等很多技巧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另外,還可以不斷的給孩子各種心理暗示,比如:
出門的時候,給孩子看一下購物列表,讓她和我一起記一下。然後購買的時候,可以“忘記”表格裡面靠前的幾個物品,然後讓孩子幫助回憶。小朋友記起來之後,給予真誠的認可,最好配合上非語言的:表情,肢體接觸。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行為被肯定。以後可以逐漸提高難度,“忘記”列表中越來越靠後,或者那些最不好記的內容。當然,當孩子對自己的記憶力有絕對的信心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帶上列表,開始我們的:“好記性不如好習慣”的新的一輪學習和發展。
同理,理科也是如此,由於我家是女孩,我特地設計了一個破解。我和女兒說,爸爸是學心理學的,很多人認為數學女生學不好,但其實是實驗說明並非如此。而是很多人說多了,女生覺得真的就這樣了,其實理科歷史上女性做出的貢獻很大,而且我們家從基因層面來說理科好的機率也不低,你姑媽就是很牛的學物理光學的,我覺得你要是打算學理科,生理層面上你不用擔心。
不管這個事情最終的效果如何,但是我加入了積極的機率。增加了孩子發展可能性。
諸如此類,大家可以自行理解和設計,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問問自己內心,我最希望別人怎麼鼓勵我?這也就是你的孩子最需要的。
支援,等待,控制期待。
和幼兒期一樣,必要的支援很重要。
進入小學,學習生活是全新的。孩子進入這個新的生活節奏和狀態作為父母可以選擇不管,那麼就進入擲骰子的模式,也許好,也是壞。你毫無控制。
我是建議作為父母在頭三年做點什麼的。
基礎版:回到家後的流程。至少讓孩子在你的引導下,完成幾次回到家後先幹嘛,後幹嘛的程式,讓孩子學會按照這個模板來,完成作業的整個過程。至少,如果父母不會教內容,那麼做事情的先後這個每天回來做個演示,監督完成,然後逐步退出(是不是很眼熟?如果你從小養自己孩子,這種流程就很駕輕就熟了。),這至少可以提高孩子養出好的習慣的機率,進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機率。
進階版:除了這些,幫助孩子做一些簡單的評估和篩選,對於孩子已經學會的內容,快速的過一遍,上課教的內容是什麼,孩子會在哪裡錯,做到心裡有數,錯題讓孩子完成訂正後,在父母陪伴下,再練習幾次,增加一些熟練度。依舊不用教,挑出錯題,把老師給出的資源充分利用。
高階版:增加做題的趣味性、做相應的拓展訓練、瞭解孩子學習理解的模式、
比如:我來做學生,把題目做完,但是我特意找出一些帶有知識點的題目,故意做錯。然後女兒負責批閱。其實批閱反而比完成作業更為困難,因為會受到原來已經完成的作用部分的思路干擾。在這種情況下不被帶入錯誤的思考方式,並且也鍛鍊了驗算,檢查的能力。
有時課本能夠給出的練習帶有侷限性,
比如:
連線題,那麼最後一題就是不用計算了,直接就可以給答案的。那麼我就設計一個不對等的連線題,5個題目問題7個答案,排除法就無法用了。看圖說話,有時英語類題目一句話裡面有個Bee,後面圖畫裡面有個蜜蜂,孩子可能就是認識一個bee,於是就選那個圖。然後就對了。這也許是有意識的給孩子降低難度。那麼可以適當提高難度,我就找一句裡面有bee,但是後面圖裡面有蜜蜂的那個是和這句沒有關係的,或者幾張圖張張有蜜蜂。那麼孩子的“捷徑”沒法走了。就得實實在在搞明白內容。這些的目地是讓孩子不要有潛在的學習隱患,孩子其實沒會,但能夠答對題目。而在未來更多的知識進來的時候,再暴露,孩子的學習就有困難了。
必要的等待。
即使進了學校,孩子依舊是在向成年發展的道路上,就像剛滿月的孩子不會說話走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不會跑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還是有很多能力是不完全的。很多時候,他們做不好是因為不能,而不是不想。我們所能做的是,檢視我們所有可以做好的內容。耐心的等等孩子生理上的成長。如果各方面都正常,孩子各種能力是會慢慢跟上你的節奏的。如果為了這個事情去抱怨孩子,或者揠苗助長,那麼結果是你會獲得更多負面風險的機率。同時,這部分消耗出去的時間,精力和情緒。又佔用了你做做積極可能的部分,實在得不償失。
降低對孩子的期待。
我需要非常非常強調的一件事情就是這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什麼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因為他們的期待是:這個你應該會。而事實是,如果這個孩子會,那麼他就沒有必要學習了。正常的情況下,教育給出的題目難度都是讓孩子需要用力跳一跳才能勉強夠到的程度。所以,不會才是正常的狀態。
但是父母期望高於這個狀態,那麼勢必獲得的就是失望,而人在不斷的失望中,如果不能獲得改善(無力教會孩子,改變這個事實),那麼這種失望和無助就有可能轉化為憤怒。
而如果能夠擺正這個心態,那麼反而會以平靜得多的狀態去對待孩子,沒有情緒的干擾,我就可以思考更多的策略,體會孩子的理解方法和困境。而不是:你想呀!你動腦子啊!這麼簡單的題目想不出來啊!!~~什麼關係啊!!互為相反數關係啊!!!
孩子在我這邊獲得的更多的是支援,認同,理解。那麼她就不用消耗不必要的腦力去思考:我爸是不是又要打了?又要罵我了?他又要爆發了!!(驚恐臉)而更為專注於自己的練習,發展自我的能力。我們的大腦不支援多執行緒,而且逃跑求生這種本能的優先順序非常高,孩子滿腦子要是怕你,他可能一半的腦力都用不上在學習上。
而另外一個方面,即使學了心理學,學了教育孩子,要注意另外一個傾向,就是,我既然在這付出這麼多,為什麼孩子不夠好。要知道心理學並不能保證培養一個上北大清華,隨意進藤校的人,這方面的學習更多是得到一個較好的結果,較低的風險,但不是去博頭彩。
還是拿我自己來說,學這麼多心理學,其實讓我一直以比較平和的狀態看孩子,同時還能安撫身邊其他的人,減少對孩子不良影響。其實我對孩子的要求就是跟得上課程,老師教的都能聽懂就行,孩子到今天這個狀態其實是高過我的預期的。就像我回答的一樣:至於女兒教得怎樣,那隻不過是我學習的副產品罷了。所幸,學以致用,效果還意外的不錯。
當以上這些都做好了。自律的學習,它只是良好教育的一個副產品而已,因為一切的機率,一切的影響,從出生就是向這個方向傾斜的。其發展出來的可能性已經高到接近於必然。
一些父母若是覺得不可能,只是因為,在整個教育裡面,丟失的環節實在太多了。
-
3 # 初中數理
1、引導並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
興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孩子興趣,才能在無形中抓住孩子的內心,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性主動性有了,自律也就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2、 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並執行
“無規矩不成方圓”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每個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自律的,對於很多孩子來說,自律的前提是他律。
3、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每個孩子開始都一種主觀拖延現象,總是推遲應該完成的事情,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後天,總是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就是不去完成,這時做為家長這時就要幫助孩子培養習慣,逐漸的使孩子由他律向自律轉變。做法:1、父母先幫孩子(或者共同)制定時間計劃表。2、在孩子按時完成的情況下,要適當給與孩子獎勵(如:陪孩子共同玩遊戲)。3、要持之以恆的堅持。
4、 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培養孩子自尊心,家長首先得尊孩子,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的自尊需要父母長期的培育與呵護。作為家長不為孩子包辦一切、不當眾批評孩子、不拿別的孩子比較、不打罵孩子、不強迫孩子做他不願做的事,給孩子表達觀點的自由,耐心聽取他的意見,分析原因,從原因中找到解決的辦法,要做一個善於聆聽的家長,這樣你才能夠更瞭解你的孩子。
5、 家長以身作則
魯道夫·斯坦納在《童年的王國》寫過,孩子在七歲前實際上是一個觀察者。
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觀察和模仿的物件,他們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並奉之為最高準則,最終透過模仿和學習,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人。
我想上邊這5條如果能做到,把孩子的自律和自尊心培養起來應該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
4 # 三郎講自媒體
一、如何培養孩子自律?
1.父母要嚴於自律,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有效的影響力,而且這種影響是終生的。如果父母在家庭中是嚴於律己的積極進取、關係和睦、民主向上的,就能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2.要培養孩子明確的是非觀念。
父母要讓孩子有明確的是非觀,要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比如告訴孩子,上課時交頭接耳,說小話,做小動作等影響學習的事情都是不對的;在和人交流時,講髒話也是不對的;上車、打飯插隊,爭搶座位也是不對的。
3.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父母從小要透過延遲滿足來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學會等待,學會堅持,不怕辛苦。透過鼓勵、塑造等方法,讓孩子養成在誘惑和困難面前依然保持堅強的獨立堅持能力。
4.引導孩子擁有人生的目標,激發孩子的夢想。
多給孩子講講名人勵志故事,帶孩子見高人,參觀名勝古蹟和名牌大學。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引導孩子擁有清晰的人生目標。激發孩子的夢想。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1、塑造和諧而充滿愛的家庭氛圍。
在家庭中,要讓孩子擁有安全感。首先夫妻關係和睦,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想法並給他擁抱和愛護,表達愛意。
2、尊重孩子,把孩子當做一個大人個體。
不要當眾辱罵和指責孩子,把孩子當作一個大人的個體對待,可以經常召開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各種決策中來。
-
5 # 數學學易通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自律?
我認為,自律,是一種剋制,一種堅決的態度,一種說一不二的行動力。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制定計劃。完成後可以進行小的獎勵和語言鼓勵。作為家長也要以身作則,親身示範,做不到也要有一定的約束條件和小小懲罰等。
很多孩子在定計劃的最初都是熱血沸騰,於是就出現了下面的狀況:今天定的計劃是做一張數學卷子,一張英語卷子,複習前兩天的錯題。
很快做完之後,你對自己說,今天效率好高,要不然我再做一下明天的物理卷子吧。結果當天學到了凌晨一點。這樣持續了4天,到了第5天,“好累啊,反正前兩天做了那麼多,今天就休息吧,明天再做。”然後接下來的每一天你都給自己找這樣的藉口,於是最初的“蛻變計劃”自然就半途而廢啦!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天按照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然後根據水平和實際情況,逐步增量。比如,今天的學習計劃是複習一道錯題。那麼執行到第3天,你的學習計劃就可以增加到複習兩道錯題。
但是記住,不要心血來潮一天完成過多的任務,這樣會提前透支大腦的滿足感。而且,你的身體更容易感到疲倦,計劃當然不容易完成啦!
其次,告訴孩子,堅持執行計劃。決定了現在就行動,要不然好狀態永遠不在,不要覺得是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打擊了孩子。
孩子是不是曾經遇到過這樣的狀況?“我現在狀態不好,一會兒再學。”“我現在的心情不適合學數學,歇一會兒再說。”但其實,你的“好心情”永遠不會來,就算來了,也不會持續很久。
實際上,你在等待合適時間的時候,就是想暫時逃離你當下做的事情。說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學會逼自己學習。很多時候,當你想要逼自己學習時,卻常常更加想要玩手機。這個時候,你要“以退為進”:比如,你的數學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礎題為主,不要強迫自己去做過難的題。
如果錯題太多讓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題。
如果最開始就很大強度,就會對數學產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於學習。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標也沒有關係,做了一點,總比一點不做要強。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學習當作闖關,你就會發現:越來越好堅持,甚至會不習慣沒有學習的日子。
最後給孩子在平時自尊心訓練的幾點小建議:
第一點:選擇更為合適的時間陪孩子參加義務活動,樂於助人的事情多讓孩子體驗。孩子就會明白,生活不易,不能太在意自己的感受,考慮別人,就是修行自己,學會換位思考。
第二點:挑選小禮物給孩子。尤其在孩子考試沒有考好的時候,或者每天在學習之前給孩子定一個獎勵。比如說,今天學習滿4小時,就可以挑選一支喜歡的筆或者獎勵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個假期,徹底放鬆半天。孩子就會覺得我的學習,是爸爸媽媽關心的,我不能使小性子,太計較一些什麼,父母不容易,我要好好學習。
-
6 # 百優教育劉老師
第一,加強思想修養。
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思想素質。一般來說,具有崇高理想抱負的人決不會為區區小事而感情衝動產生不良行為。因此,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保持樂觀向上的健康情緒。
第二,提高文化素養。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質比較高的人往往能夠比較全面正確認識事物,認識自我和他人的關係,自覺地進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第三,穩定情緒。
用合理發洩、注意力轉移、遷移環境等方法,把將要引發衝動的情緒宣洩和釋放出來,保持情緒穩定,避免衝動。
第四,要強化自我意識。
遇事要沉著冷靜,自己開動腦筋,排除外界干擾或暗示,學會自主決斷。要徹底擺脫那種依賴別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養自信心和獨立性。
第五,要強化實踐鍛鍊。
一方面要加強學習,積累知識,開闊視野,用知識來武裝和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並透過學習別人經驗來擴充套件自己決斷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積極投身到部隊生活實踐中去,刻苦鍛鍊,不斷豐富經驗,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第六,要強化意志力量。
要培養自己性格中意志獨立性的良好品質。對自己奮鬥的目標要有高度的自覺。只要你經過自己的實踐認準的事,就應義無反顧地走下去,想方設法達到預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沒有一點失敗,不必過多地注意別人怎樣議論你。
第七,調整好需要結構。
當需要不能同時兼顧時,抑制一些不可能實現的需要。如古人所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兩者不能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
第八,要強化積極思維。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平時注意經常思考問題,增強預見性,關鍵時刻才能及時、果斷、準確地做出選擇。
-
7 # 申小花花的育兒分享
你好,這位家長,首先每個孩子的自律水平其實取決於她的自尊水平,其次就是你的確定你的孩子知道什麼是自律!
1,培養一個孩子的自尊呢有幾個辦法推薦給你,
第一孩子做對了,誇孩子這個事做的對!(是事不是夸人)
第二,給孩子足夠的尊重,比如每週設一個陪伴日!就屬於你們倆個的,別人如果打電話來,你都不要接(我試過很好用)
第三,孩子做錯了,先安慰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告訴他你很關心他,這個問題你可以和她一起面對!
關於自律呢:你可以先告訴孩子什麼是自律,比如做好計劃,按照計劃去實行就是自律!她只有清楚的知道了!才能去做啊!不然就像孩子希望你好好做飯一樣?什麼是好好做飯?沒有人知道!
所以自律我給你的建議是,
第一步:告訴孩子什麼是自律(種下自律的種子)
第二步:幫她一起制定計劃(幫種子發芽)
第三步:每日計劃打卡(可以設定獎勵)
第四步:在她完成時,告訴她寶貝你做的很棒!你學會了自律!(加強鞏固!)
(這個方法我試過都好用!)
-
8 # 你的學習幫手
怎麼培養孩子的自律?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思考孩子為什麼不自律?表現在具體哪個方面,還是全部?背後的誘導因素又是什麼……只有這樣分析,我們才能準備的找準方向,有的放矢,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導致孩子不自律的原因有哪些?
一,家庭環境。
是否有一個幫他養成好習慣或自律的環境?
如果孩子的學習環境過於嘈雜、書桌書房擺放物品過於花哨、一次性給孩子的任務過多,或者經常被各種事情打斷,都可能造成孩子專注力的降低,自律也就更無從談起了。
解決方法:
這個問題,主要是靠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環境做出一個整體的安排,儘量讓孩子的計劃在執行的時候,可以安靜的不被打擾的進行。
如果實在做不到不被打斷和打擾呢,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打斷後,補償的規則。
二,我們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
(一)、粗暴的教育。
所有的教育方式都存在好壞,最惡劣的教育方式莫過於棍棒教育,責罵和體罰的背後並不能給孩子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還會起到負面作用,這種教育方式本身就違背了自律的原則,強權之下有多少“自願”是被迫的?所以,想要孩子自律,就要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而不是透過專制的力量。
解決方法:
首先,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要一個不耐煩就對孩子說:“不管你了,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這些話無疑是讓孩子自律的反面教材。
其次,懂得運用恰當的督促、適當的鼓勵和表揚以及必要的懲戒和責備都可以巧妙地引導孩子,讓他們養成自律的習慣。
最後,遇到棘手問題,先分析,再想方法解決。比如孩子犯錯了要怎麼辦?逃課?撒謊?打架?賴床?這些又該怎麼辦呢……
我們先是溝通分析問題,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然後教育,用正確的態度和方式教給孩子應該怎麼做,這樣長久下去,孩子就會有自動避免那些錯誤,漸漸地也就有了自律的能力。
(二)、早期的包容式教育或溺愛式教育或是放羊式種下的後果。
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過於溺愛,包容,享樂主義,導致後來想約束,卻無從下手,直接採用放羊式或是粗暴式教育。
解決方法:
父母首先要教導孩子一種“先苦後甜”的思想觀念,而不是“享樂主義”為先,並且加以監督和深化,讓這種思想變成孩子內在的一種行為模式,這樣孩子就會“自律”。
其次,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安排時間計劃,剛開始時不用事無鉅細,先讓孩子養成掌控時間的習慣。
然後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自行地填充內容,讓孩子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地寫下來,並每天自己監督完成情況。
當然,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多點耐心,多點鼓勵,循序漸進。
(三)、過高的期望與繁雜的任務,導致孩子牴觸,消極應對。
家長很多時候為了孩子能達到一定的目標,而給孩子們額外製定計劃、委派任務。結果卻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威脅、被強迫、被控制著做這些事情的。於是,他們很可能就會用非暴力不合作的矇混戰術,來進行他們自己的消極抵抗。
解決方法:
家長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可以多跟孩子溝通,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參與感和儀式感,引領著孩子入門。同時制定規則的時候,要儘量的照顧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因為孩子們更傾向於聽從喜歡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所以說充分跟孩子溝通,是解決孩子牴觸情緒最好的方式。
(四)、家長的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家長自身的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原則、注重自我約束,並體現在行動上,就會對孩子起到強有力的模範作用。家長的行為是孩子模仿的物件,如果家長喜怒無常、做事隨心所欲,不考慮後果,孩子就會學到同樣的行為風格。
解決方法:
家長可以在家裡建立合理的家庭制度。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契約教育”。家長跟孩子定好規章制度,比如玩遊戲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規矩一旦定下來就不許變動,孩子和家長都要遵守。當孩子行為不合規矩的時候,家長就要跟他講道理,告訴他,他越界了。要受到相應的處罰,比如一定時間內不能幹什麼娛樂活動。
三,孩子自身是否存在相應的問題?
(一)、孩子害怕挑戰,害怕失敗,有畏難情緒。
這一點相對來說有點複雜,有些情況是因為目標定得太寬泛,比如學好英語、好好聽課這些,孩子不知道怎麼去執行。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不願意脫離自己內心的舒適區,懼怕新環境和改變。
孩子會擔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為了避免最後的失敗,所以孩子們選擇逃避。這樣即使真的失敗了,還有一個心理安慰是:我挺聰明的,就是沒好好做,我要是好好做了,一定能
解決方法:
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最初一段時間都是最困難的。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還必須配合父母的幫忙、鼓勵,循序漸進的來 ,稍微降低一下對孩子的要求。
關鍵在於孩子肯開始第一步,要孩子先邁出了雙腳,有了進步和改變,就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當孩子完成一個大的目標時,父母可以先把它拆分成小的計劃,一項項完成。
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非常有信心的說:我能完成!我能能追得上!
(二)、受電子產品影響,對什麼都沒有興趣。
解決方法:
首先,家長要採用恰當的方法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
其次,透過運動轉移注意力,逐漸培養自控能力。運動是培養意志力的重要途徑,能讓孩子擁有更持久的耐性、頑強的毅力。當然,這需要爸爸媽媽們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並有意地選擇能幫孩子培養自控力的運動。
最後,將逐漸養成的好習慣轉移到學習等方面。
當然,這個過程中,同樣要循序漸進,允許孩子犯小錯,多點耐心,多點鼓勵。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自尊心,結合我家孩子的成長經驗,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榜樣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起到模範作用。
家長的模範作用對於孩子自尊心的形成是很重要的。因而家長平時要舉止言談文明,注意個人形象。如果家長不顧對孩子的影響,言語粗魯、骯髒,衣冠不整、花哨,舉止行為粗野、不文明,那麼孩子得到的可能就不是自尊心了。同時,孩子也會在內心將自己父母與別人父母的比較中,會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如別人的父母。
另,有的父母拋棄了家庭、孩子,有的甚至做了違法犯罪的事,這些都會讓孩子在同伴面前抬不起頭,讓他們自尊心受到極大的打擊。因而,父母在做什麼決定時一定要顧及孩子的內心。即使無法解決個人問題,也要與孩子解釋清楚,不要讓孩子內心有陰影。
二、懂得愛護與尊重孩子。
我們首先要愛護他們。因為在家裡受到關心、愛護的孩子,容易形成一定的自尊心,所以我們平時要多關心孩子。如果孩子生病、受傷、在外受到欺負,作為家長要愛護孩子,帶他看醫生,給他安慰,透過正當的途徑讓對方教育他的孩子注意玩耍時的文明禮儀。關心、愛護,可以讓孩子產生自尊心。
叮囑一下: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家庭中不要隨便取笑孩子。因為在家中經常受到取笑的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沒有羞恥感。
三、家長要讓孩子積極參加實踐活動。
平時,我們要讓孩子參加實踐活動,比如在家庭裡,可以讓孩子分擔家務;在學習上,讓孩子自己先嚐試去做;與鄰居的交往,讓孩子自己嘗試加入等等。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們得到表現、鍛鍊自己的機會,提升能力與信心。但是,我們也要防止孩子過度表現。因為這樣會讓孩很有面子,而導致長大後心胸比較狹小,容不得相反評論,從而適得其反。
四、千萬不能放任孩子。
放任是孩子成長的天敵,如果孩子任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孩子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壞的影響。比如有的家庭對孩子過於溺愛,他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樣下去的結果,孩子一旦離開家庭,就不能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了。那時,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極大的打擊,從而走上極端。
五、教育孩子時,要恰當表揚與適當批評相結合。
孩子在平時做事時,如有什麼值得肯定的事,我們要恰當地表揚孩子。只針對他做好了這件事,而不是隨便表揚。這樣,孩子更能夠冷靜客觀地看待自己,並在今後繼續做那樣的事,而不是一朝給自己貼上標籤,永遠都是那樣的人。這樣可以培養孩子恰當的自尊心,而不是自尊心不足或過分。
如果孩子犯錯了,我們應適當批評孩子的行為。注意這裡主要是批評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他本人,不能說“你真笨”,點到為止。這樣,孩子更能夠從事件中吸取教訓,培養適度的自尊心,而不是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打擊。有的家長,動輒訓斥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這樣做,不利於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了,那他就可能再也不作任何努力了。
六、家長要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平時要告知孩子什麼是對錯,什麼是輸贏。同時不要對結果的過分執著,做好引導工作,告訴孩子失敗不可怕,關鍵是勇於挑戰。必要的時候讓孩子經歷一些事情,學會自己的思考方式,坦然的面對失敗和困難,才能讓孩子心理上更加堅強和健康。
回覆列表
我是藤籌勁草,非常感謝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自律和有自尊心的人,為了就是能夠培養孩子獨立、堅強而且優秀的品格,使優秀成為一種習慣,將來成為各行業的人才。殫精竭慮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想要培養孩子的自律和自尊,個人認為:
第一,身教大於言傳。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且孩子也是家長的鏡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要培養孩子的好品行高品質,正人先正己,父母必須保持高素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要父母做到,孩子才能學著做到,一味的說教,只會逆反,不如自己做到,因為好習慣是會傳染的。
第二,教育需要契機。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在家要多陪孩子,儘量不要玩電子產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居環境,而且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每次參與哪怕是孩子搗亂不會做,也要多鼓勵,因為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越是真心誇讚,孩子就會記到心裡。下一次他就會自律去做,好的習慣就慢慢養成了。尤其是一起收拾玩具,一起收拾房間,等等,要讓孩子體會到家庭地位的平等,這就是培養自尊心。
第三,培養需要抗壓能力。現在的孩子生活優越,父母也儘可能給他們最好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很多孩子性格脆弱,經不起失敗和壓力。自律和自尊本身就是自立自強的表現,要自立自強那就需要優秀的心理素質,就是抗壓能力。這就需要父母多帶孩子從事一些接近大自然或者體育運動,跑跑跳跳,摔倒了,告訴孩子站起來堅強,看似簡單,慢慢積累那就是抗壓能力。另外就是多讀書,在讀書體會名人不怕失敗的故事,從心理上給孩子巨大的支撐力,而且要鼓勵孩子勇敢、堅強,慢慢獨立的品質就會形成。總之就是讓孩子的心靈和身體都要經歷旅行的磨礪。
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藏,需要的就是父母科學的開啟方式,如果開啟方法得當,孩子就能茁壯成長,而且未來也能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