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發覺效率低下,時間計劃上也顯得凌亂
16
回覆列表
  • 1 # 清風下的魚

    隨著自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加入寫作大軍的人也越來越多。如何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成為一名受歡迎的寫作者,也成了許多初入寫作殿堂的人最關心的問題。 我自己寫作這麼久,關於提高寫作水平的書也是看了不少,今天,就從我看過的幾十本提高寫作能力的書裡,選出我認為最有價值的三本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夠在寫作路上不斷精進。 1 《寫出我心》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信心。 作者娜莉塔愛好寫作,但後來因為要生存,她放棄喜愛的文字和幾個朋友在地下室開了一家鬆餅店,專門烤制各種美味的鬆餅給客人吃。 那時,她以為,這一生都要和寫作絕緣了,或許後半生都會在烤鬆餅中度過了。 一天晚上下班途中,娜莉塔在一家書店流連。她無意中看到一本薄薄的詩,是艾瑞卡瓊的《水果和蔬菜》。娜莉塔翻開書頁看到的第一首詩,發現書裡講的竟是煮茄子的事!她好驚訝:“你的意思是說,這種事也可以拿來作文章?這麼司空見慣的事物?我們日常做的事?”娜莉塔茅塞頓開。 回家以後,她決心開始寫自己知道的事,開始相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去顧盼自己身外的事物。 從那時候開始,她開始寫最熟悉的家人,寫自己每天都在烤的鬆餅,寫她在店裡見到的形形色色的客人.....一直寫到,出了好幾本書。 在這本關於寫作的書裡,娜莉塔講述了她自己的寫作心法,寫作技巧,以及寫作這件事包含的更深層次的東西。其中,這三個觀點,幾乎完全改變了我對寫作的認知: 第一、寫你最熟悉的事和你自己的真實感受。 因為每個人經歷,境遇都不同,對你而言司空見慣的事物,對別人可能就是奇聞或趣聞。所以,寫你最熟悉,最司空見慣的事物,可能就是你寫文章的最好開始。 第二、 具體地寫下那些細節,而不是籠統地概述。 真正打動人心的文章,並不是一堆抽象的形容詞的堆砌,具體形象地描繪出每個細節,才會令人覺得生動真實,印象深刻。 第三、不知道寫什麼時,不妨建立一個題材庫。 這樣,你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寫作彈藥庫,也很少會出現不知道寫什麼的境況。 2 《文心》

    這本書是民國時期葉聖陶和夏丐尊合作寫給中學生的,但於現代人,甚至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學寫作的系統書籍。裡面從詞,句,語法,文章結構等,都有詳盡講述,讀來令人收穫良多。 全書由淺入深,活潑生動,用一群中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展開敘述,閱讀起來就像一部語言清新洗練的小說,將所有有關語文的知識穿插其中。 書中涉及作文主題的選擇,寫日記的重要性,文章一般會出現哪些毛病,該如何著手修改和注意,讀書應該如何讀才更有益,文章風格的確立等等,幾乎囊括了所有初學寫文章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難怪這本書被評價是講授“關於國文的全部知識”的書籍。 這部書,雖然寫於民國時期,但裡面涉及到的所有寫作的問題,幾乎與今人遇到的問題無異,自從出版以來,這本書不僅廣受廣大青年人的追捧,更是許多中學語文教師的案頭必備。 朱自清先生評價這本書“不獨是中學生的書,也是中學教師的書”。 書中發人深省的觀點俯拾皆是: 如“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 “文章要寫的好,就要儘量具體,形象,而不只是抽象語言或形容詞的堆砌”, “小說的本質是,不像敘事文那樣記敘了實事便了事,還得含有其他的東西在裡頭,那東西就是作者從現實中體會出來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關係的意義,這意義不能直白的說出來,而要像鹽巴含在湯裡那樣,含在小說中; 寫作中用詞不當,就好像在生活中,把一件黑布單袍一年四季,不論時間,不分場合,無論去送殯,還是去道喜,都一樣穿著那樣不合時宜。 ...... 像這樣發人深省的觀點隨處可見,而讀這本書就像在挖寶,非讀完整本書,不能窮盡其中寶藏。3《大師的作文課》

    這本也是民國時期的作品,不同的是,這本是當時比較知名的文化名人的合集,每人幾篇文章,文章主題都是談寫作,包括葉聖陶,梁啟超,夏丐尊,朱光潛,沐紹良等12位前輩大家的談寫作方法的文章,都收錄其中。 全書分為四大部分:總論篇,運思篇,文體篇,練習篇。 總論篇討論寫文章的意義和功用;運思篇從文章題目擇取,材料的積累以及取捨,結構的安排,以及修辭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文體篇分別對記述文,議論文,抒情文,小品文等的寫作做了詳細講述;練習篇有十三個篇章之多,從各個角度談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收錄在其中的12位大家的文章,各有側重,對文章的文體,結構,構思,如何提高寫作水平等方面,都有精彩的闡述。 如朱光潛在寫作練習這一章提出,初寫文章應從兩種材料入手:(一)知道清楚的;(二)易於著筆的; 還有提高寫作水平的絕佳方法——寫日記:字數不拘,所記事情也不用多,只須選每天最值得記的一件事,妥妥帖帖把它記下來,堅持下來,如此文筆必會日日精進。 全書看完,你會發現,這本書幾乎把民國時期這幾位大家談論寫作的文章囊括殆盡,並且幾乎每一篇都是精品,每一篇都會給你新的角度,幫助你從不同的層面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理解《千與千尋》爸爸對她說:看,這就是你的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