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潮哥1495582530712
-
2 # 博超簡談
我覺得應該把他們在《三國演義》中和《三國志》(正史)中分別進行打分評價,畢意小說中有許多事件是虛構的,人物形象也是以作者主觀好惡寫的。
一、《三園演義》中評分
謀略:曹操90分,諸葛亮95分
軍事才能:曹操90分,諸葛亮92分
治國能力:曹操90分,諸葛亮90分
綜合能力:曹操90分,諸葛亮92.3分
二、正史中評分
謀略:曹操90分,諸葛亮85分
軍事才能:曹操95分,諸葛亮85分
治國能力:曹操90分,諸葛亮90分
綜合能力:曹操92.5分,諸葛亮86.7分
可見,《三國演義》中,個人綜合能力諸葛亮勝曹操。但在正史中,個人綜合能力曹操完勝諸葛亮。
-
3 # 山櫻美黛子
好吧,既然系統再次通知,我也來湊下熱鬧。
曹操(公元155——220年),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等,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孔明(公元181——234年),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等,蜀漢的丞相。
以上是人們對曹操和諸葛亮(孔明)的評價。本人的下面分析主要以史實和個人喜好為依據,大體評判下兩人的綜合能力,並以得分情況做出自己的結論:
1)政治手腕:(10分)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審時度勢、政治目光如炬。可得10分。
孔明——扶個“皇叔”以惑眾!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政治短視。只得8分。
2)軍事成就:(10分)
曹操:精兵法。對內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恆、鮮卑等少數民族,統一中國北方,地盤最大,但沒統一中國。可得8分。
孔明:精兵法。對內借荊州,奪益州,取漢中,對外降孟獲,穩南中,定巴蜀,建蜀漢,但地盤小。可得7分。
3)文學成就:(10分)
曹操:詩詞歌賦慷慨悲涼,散文作品清峻飄逸,史稱建安風骨。擅長書法、尤工章草,被評“妙品”。因開建立安風骨,多加2分,可得12分。
孔明:詩詞歌賦少見,散文代表作《出師表》、《戒子書》等。可得10分。
4)發明創造:(10分)
曹操:幾乎為零。只能0分。
孔明: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等。可得10分。
5)用人、人生態度、壽命及結局。(60分)
曹操:萬物為我所用,不拘一格選俊才,常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享年66歲。事業傳子傳孫,算是圓滿結局。得60分。
孔明:諸葛一生唯謹慎,喜歡裝神弄鬼,又不敢放權,故蜀中無大將矣,最後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享年54歲。短命、事業又無人繼承,最後一場空。只能給0分。
綜上所述:
曹操得分:10+8+12+0+60=90分,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等當之無愧!
孔明得分:8+7+10+10+0=35分,只有發明創造單項得分比曹操高,最多隻能稱他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而已。(不喜勿噴)!
不要老算計別人,要拿的起放的下。
平時多鍛鍊身體,沒命一切清零噢!
-
4 # 海納百川233699882
現代人習慣用答題填空給歷史上的人物評分,有失偏頗,是不可取的,也是對歷史名人的不敬。但是為了娛樂不妨將三國演義中的名人曹操和諸葛亮的綜合能力分析比較,這樣就會出現,“不是你覺得,而且我覺得”這樣的評價。
曹操和諸葛亮在用人之道上偏誤之處:
縱觀《三國演義》,無論是以曹操為主的魏國興盛發展、長期統據大半個中國並統一全國,還是蜀國因諸葛亮隆中論勢,出山助劉、聯吳制曹,逐漸發展壯大,最終佔據荊襄各郡西川天府而與獨霸北方中原的曹操和擁江東天塹三世的孫權三分天下。究其原因,得失興盛之道皆因各方政治、軍事、經濟實力的強弱轉化而致。而這三方面強弱興盛的變化,又是由當時各方擁有足智多謀的文人智士、智勇雙全的武將數量所主導決定的。曹操以強攻弱而幾十年不勝,諸葛亮以弱拒強、攻守得時,數十載而不敗,都是雙方憑藉各自擁有的多種人才優勢、軍事實力而維持三國鼎立之平衡。所謂“成也蕭何,敗亦蕭何”,除了雙方綜合勢力外,在用人之道的差異,使得兩人身後所代表的魏蜀兩國,一個日趨強盛,最後蕩平神州;一個在三國中最先被滅,讓後人為之遺憾。
一、曹操、諸葛亮生平經歷及早期名望、才幹
1、曹操生平經歷及初期聲望
《三國演義》中,寫到曹操少年時說:“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時人有橋玄者謂操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見操,言:‘漢室將士,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許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問,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操聞言大喜。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都尉。”
從以上幾段描寫不難看出,曹操從小天資聰慧,足智多謀,被當時許多有名望的高人看好,認為其必在當時亂世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安邦定國之才。此後果然,當王司徒與眾官面對董卓專權亂政卻束手無策,只能大哭時,曹操卻放言:“操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于都門。”曹操刺殺董卓未果,後又聯合袁紹袁術兄弟組建討伐董卓聯軍同盟。後雖大事不濟,曹操就自立門戶,招賢親屬鄉勇討伐董卓。後借朝廷命其剿滅山東群賊之機,招安降兵三十餘萬而名震中原。此時雖實力大增,但曹操並沒有滿足,而是四處招賢納士。在兗州,他招納穎州荀彧叔侄。此人過去一直為袁紹出謀劃策,但曹操卻“與語大悅,曰:“此我子房也。”遂以為行軍司馬。荀彧的侄子荀攸,則被曹操作為行軍教授。因受曹操重用,二人為感恩,直接或間接為曹操推薦了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毛玠六位謀士。其中程昱、郭嘉幾乎成為曹操的首席軍師。大將於禁投奔而來,曹操就命其為點軍司馬。初投曹操的猛將典韋也被曹操選為帳前都尉,並解下自己身上的棉襖及駿馬、雕鞍給典韋。“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震山東。”
可見,曹操無論身處何地何職,也無論幹什麼事,都把招賢納士放在首位,然後借勢發展壯大自己。他選用的文臣武將中,有的曾為袁紹效力,如程昱。但曹操卻不計前嫌,大膽重用。程昱也不負眾望,多次為曹操出言獻計,屢立奇功;勇猛忠孝的典韋,不僅多次為曹操殺敵破城,更在曹操被張繡追殺時,為救曹操而戰死。
2、諸葛亮生平經歷及名望
《三國演義》中寫諸葛亮的生平時,說:“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有借徐庶之口說:“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若德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世外高人司馬徽也評價諸葛亮說:“可比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是《三國演義》中,雖未敘述諸葛亮少時經歷,但從其青年時雖隱身隆中臥龍,卻被眾多隱士高人稱為神奇入化、多謀善算、運壽帷幄、決策於千里之外的姜太公;善於治國,能文善謀的神人張良。可見其少時經歷也不同凡響。必飽讀經書,博古通今。兵書景略,瞭然於心。否則也不會有三顧茅廬時,雖長期隱居隆中臥龍崗,卻對當時天下大事胸有成竹。侃侃而談,三分天下,剖析曹操、孫權之優勢,繪就劉備川蜀之基業。“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言罷,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於中堂,曰:“此西川五十四胄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從上文看出,諸葛亮雖隱居隆中臥龍崗心卻縱橫天下四方。他不僅胸裝奇才異謀,且能以政治假高瞻遠矚、總覽全域性的戰略眼光,審時度勢,為劉備日後興復漢室,制定切實可行的政治、經濟、軍事方略。以後劉備四處征戰的總目標,也完全以此為方針,並最終建立蜀國而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諸葛亮出山之後,日夜操勞,嘔心瀝血,歲為蜀國的興盛立下不朽功勳,卻始終沒能大舉招賢納士,用於漢室復興;只是憑其一己之力,卻難支撐蜀國龐大政治、經濟、軍事機構的正常運轉,終因後繼無人,使得蜀國在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國家棟梁坍塌後不久,便最先在三國中被魏國所滅。
二、曹操、諸葛亮征戰期間的用人差異對比,及受此影響所導致的不同結果
1、曹操對人才,求之若渴
官渡之戰初期,曹操因失利退守官渡,又因軍力漸乏糧草不繼,打算從官渡退回許昌時,適逢名士袁紹的謀士許攸下來訪,竟喜出望外。“此時操方解衣歇息,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繼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由於曹操對許攸如此器重賞識,許攸也投桃報李,為曹操制定了夜襲袁紹烏巢糧營之計。大膽依靠人才智謀,曹操反敗為勝,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曹操對文人如此器重,對武將也不差分豪。
同在官渡之戰,當袁紹手下得力大將張郃、高覽投誠去曹營時,曹將夏侯惇勸曹操謹慎行事,曹操卻碩:“吾以恩遇之,雖有異心,亦可變矣。”此後張郃成為曹操手下十大金剛之一,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官渡之戰後,曹操琮袁紹大營中,繳獲自己手下許多文士與袁紹私下來往的書信,心腹之人建議將曾經和袁紹私下往來的這些文士,全部殺掉。曹操卻愛惜這些人才的才氣,不願追究,當場將這些書信全燒毀。
世人都言曹操心胸狹窄,可如此大度寬容三心二意之人,到底需要多少勇氣和多款闊的胸懷啊!即使關羽暫投曹營,也百般優待,以動其心。後來關羽掛印封金而去,曹操也拒絕手下文武將士追殺關羽的建議。他說:“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東漢名士蔡邕之女蔡琰,被北方匈奴擄去,富有才華的她在此地作名篇《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後,曹操愛其有才,“操深憐之,使人持金入北方贖之。左賢王懼操之勢,送蔡琰還漢。”後來蔡琰只是修撰史卷,並不能助其出謀劃策、攻城略地。這更進一步證明曹操的愛才,並不只拘泥於對自己領兵打仗,有幫助的高參名將,而是懷各行各業之高士。
2、諸葛亮用人力求完美,近乎苛刻
與曹操相比,諸葛亮對文才武將的使用追求完美、近乎苛刻。遵循“寧缺勿濫”的迂腐原則。這與當時諸葛亮手下極度缺乏文武將士,急需補充大量人才的實際情況,是完全背離的。正是這種極不合時宜的死板觀念,創傷了各方名士前來相投的熱情,嚴重影響了劉備南征北戰,興復漢室的政治軍事鬥爭對各種人蔡的需要。
當時,三國爭雄,劉備無論從軍事實力,還是謀士武將數量都屬最弱方。他一生大都在漂泊流浪中度日。居無定所,缺乏少將,遇到戰事則首尾不能相顧。前有曹操來襲,虧得趙雲等將浴血拼命相救,劉備阿斗等人才保得性命。後有馬謖失街亭,因無講可去城外迎戰,無奈諸葛亮冒險使出空城計,方保得全城百姓及自身倖免於難。
正如劉備南障受蔡瑁所害,僥倖逃出,遇到穎州高人司馬徽後,水鏡先生所言:“吾久聞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猶落迫不偶也?”……水鏡曰:“不然,蓋因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
由此可見,劉備之所以縱橫中原、川蜀幾十年,仍無立足之地,就是因為手下沒有可用之高才。身居隆中、水鏡的摯友諸葛亮,更清楚劉備手下文武之才奇缺。諸葛亮曾提醒劉備,川府人傑地靈,藏龍臥虎,佔據荊襄漢中,即可群視天下。卻從未向劉備鄭重建議,廣招川蜀及天下人才。只在臨去江東弔孝時,才對劉備說:“亮當以弔孝為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賢士佐助主觀題。”雖在江東偶遇龐統這樣的奇世高才,卻並沒有竭力勸說鳳雛離開東吳轉投劉備,只是不冷不熱,留書一封說:“吾料孫仲謀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來荊州,共扶玄德。……”
從文中不難看出,諸葛亮知鳳雛之才不在其下,也預知孫權不會重用他。雖來江東前,口說順變為劉備招賢納士,事實上卻並未然。諸葛亮的幾位同道好友:穎州司馬徽、博陵崔州平、穎州石廣元、汝南孟公威、等,都是滿腹經綸、文才武略、安邦定國、名聞天下的高人。可諸葛亮熟視無睹,從未向劉備推薦,更沒親自去拜訪或相邀與其共助劉備興復漢室。由此可見,諸葛亮對其他明不見經傳之人,更不會放在心上。由於諸葛亮對鳳雛的態度淡漠,更沒有在回荊州後,及時向劉備鄭重推薦,使得以貌取人的劉備也差點
將鳳雛據之門外。“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說的正是五虎將之後,諸葛亮手下文武短缺,青黃不接,只好濫竽充數,小才大用。儘管已到如此窘境,諸葛亮仍無動於衷,沒有及時昭告天下,招納各方文士將才,協助他匡扶漢室,北伐中原。諸葛亮對魏延的態度,更反映了其對人才使用的侷限或錯誤觀念。歷史上的魏延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軍事將領,他剛投降劉備,諸葛亮就要將其推出帳外斬首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敵,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顧先斬之,以絕後禍根。”好在劉備為魏延求情說:“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諸葛亮只好說:“吾今饒汝性命,汝客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性命。”以諸葛亮之智,應該清楚,若啥獻城有功、助起收復名將黃忠的韋應物,今後誰還敢來投奔蜀國呢?那不是把有志前來相助劉備的各方文士武將,都變相推向曹操、孫權嗎?
三、曹操、諸葛亮在各人品德方面
1、曹操生性多疑,因聽到磨刀準備殺豬招待他和陳宮,誤以為要殺他倆就把人家殺了,好友呂伯奢買酒回來又錯上加錯把無辜人又殺了,當好友質問他,卻說:“寧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
曹操好色差點誤了自己的性命。張繡投了曹操,曹操卻霸佔了人家的嬸嬸,讓張繡毫無面子,在宛城起兵殺曹操,幸虧典韋就了他,但兒子曹昂卻被殺。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確有篡漢非漢獻帝之心。只是時機不成熟,最後兒子曹丕廢漢獻帝登基魏文帝。
2、諸葛亮是忠義禮智信的模範,輔佐劉備奪的三分天下,劉備託孤毫無二心,他的一生實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身居高位不謀取錢財,不徇私枉法,嚴以律己,以身作則。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曹操在用人方面強於諸葛亮;諸葛亮在治國理政方面強於曹操。
-
5 # 吉祥流年
綜合能力100分,分為政治20,軍事20,經濟20,文化20和個人道德20五個方面進行比較。曹操,三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統一了中國北方,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這是他最大的貢獻。
諸葛亮,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輔佐劉備佔據荊州,打敗益州的劉璋後又從曹操手中奪回漢中,統一了以四川為主的中國西南廣大地區。輔佐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國號為蜀。
政治上,曹操一直堅持主張打壓豪強大族,削弱土地兼併,起到了百姓喜悅的效果。在用人上,曹操打破當時的世俗觀念,唯才是舉,不論出身,在他身邊湧現了大批的人才。在政治方面的20分,曹操滿分,得分20分。
政治上的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未出茅廬已經為劉備分析當時形勢,三分天下。劉備借荊州,也是諸葛亮的政治主張,以荊州為立足點,西取漢中和益州,獲得三足鼎立的資本。諸葛亮政治得分也是滿分20分。
軍事上,曹操打敗了呂布、袁氏兄弟、張繡、劉表、張魯、馬超,統一了北方。特別是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成為了世界各國軍事院校的教材。曹操不但善於用兵,還有一些軍事著作。他本人熟讀各類兵書,用於實戰。對於孫子兵法更是有深入的研究並有所發展和 完善。曹操軍事上依然是滿分20分。
諸葛亮軍事上的成就可圈可點的很多,先是兩把大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後又聯合東吳草錯借箭、借東風幫助周瑜成就赤壁大戰。劉備和龐統入川,在龐統落鳳坡遇難後,諸葛亮把荊州交給關羽,又帶領張飛趙雲匯合劉備奪取益州。劉備死後,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獲得南人之心,對於民族大融合和少數民族的發展功不可沒。諸葛亮為完成先主劉備統一大業,六出祁山,雖然大事未成,但衷心可鑑。諸葛亮軍事也是滿分20分。
經濟上,曹操提倡屯田置,特別是軍屯,解決了軍隊的給養問題,也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這類似於現在的建設兵團。經濟上曹操得分20分,滿分。
經濟上,諸葛亮也實行了屯田,並且發明了不少農具,提高了當時的農業生產力,他還教會少數民族農耕技術,對促進民族大融合做出了貢獻。諸葛亮經濟得分20分。
文化上,曹操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其著名詩篇《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等膾炙人口,一直流傳至今。更為重要的是他很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注重保護圖書和文物。他從北方匈奴部落迎回蔡文姬,讓其書寫漢史。正是在曹操重視文化的氛圍下,才出現了聞名後世的以曹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和建安風骨。曹操在文化上依然滿分20分。
文化上,諸葛亮有《出師表》流傳後世,表明其對劉備漢室江山的耿耿忠心。但在重視文化教育和培養後繼人才方面稍顯不足,因而不能得滿分,只能得15分。
個人道德方面,曹操生性多疑,因為疑心,殺死呂伯佘全家,更有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負我的流氓理論流傳至今。曹操殘暴,一生殺人無數。他為報父仇,併發徐州,一路上屠殺無辜百姓,血流成河,雞犬不留。他讓名醫華佗含冤而死,給中國中醫學的流傳和發展造成巨大損失。曹操好色,在征伐張繡的時候,私通了張繡的嬸嬸,導致其子、侄子和大將典韋死亡。曹操追求個人享樂,大興土木,興建銅雀臺,並臆想讓江東二喬陪在身邊,以娛晚年。但是曹操也不是一無是處,在治家方面,曹操家規很嚴,對於子女的成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綜上所述,曹操個人道德得分10分。
諸葛亮平生節儉,對子女嚴厲教育,對國家耿耿忠心,對人民倍加愛護。諸葛亮在個人道德方面完勝曹操,得分20分。
這樣對比的結果是諸葛亮得分95分,曹操得分90分。
-
6 # 田禾196
不用長篇大論:曹操—98分,諸葛—75分!
原因是:諸葛亮和曹操沒有在一個層次上!包括眼界胸襟,政治能力,軍事水平,膽識為人,
打個比方:曹操是總經理(皇帝是董事長,雖然只掛名不管事),先把公司經營成全國第一,最後純粹壟斷!再由其接班人發展到全球第一,你說牛不牛?
諸葛亮就是曹操競爭對手公司裡的一個經理助理而已!劉備的公司剛開始起步,他的主意還行,公司越大,就越凸現出他助理能力眼光的侷限性了!一直認識不到公司實力,助理拿了董事長的事,還和全國最牛的公司死扛,把他累死都沒有效果,倒是把公司差點拖垮。他死了後董事長劉禪才把公司發展轉到正常軌道上!要是諸葛不死,再有個不到十年,劉備留下的公司一定早叫曹操的公司收購兼併了!
所以,我們要看歷史,不要看演義小說!
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政治人物死了後,歷史和後人沒有給他們正確的評價:
一是諸葛死了,蜀國才能存活三十年!他的作用被沽名釣譽坐等帝王將相請他們出山為官的文人隱士過高的評價了。
二是魏忠賢死了,明朝才會被東林黨一幫子只會吹牛逼寫文章的傻葬送了!他因為是太監,被眼高手低專門寫史的文人有意貶低。
看歷史要看真相,不要看熱鬧!
所以,諸葛和曹操比啥?怎麼比?比不過!也不能比!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曹操勝諸葛亮一籌,曹操應得95分,諸葛亮應得90分。
一看軍事能力,曹操能一統北方,一一干掉強於他的北方多路諸侯,軍事才幹不俗。而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三國演義被神話,實際歷史上沒有這麼出彩。劉備在世時,對外用兵多不用亮,劉備謝世後,亮六出祁山,多無功而返。所以,有人說亮非將才也,乃政才也。
二看內政能力,曹操的內政能力自然不弱,他以一己之力,架空皇皇天子及其忠於漢室的百官幕僚,沒有一定的政治手腕是不可能的。另外,他軟禁漢獻帝於許都,自己坐鎮鄴城和洛陽,遙控皇帝於掌中,政治才能卻非等閒之輩;亮以蜀國最弱的國力,勞師遠征六出祁山,沒有鬧得國內天怒人怨死後還人人紀念,諸葛亮的內政能力也不俗,二位內政能力應當是旗鼓相當。
三看戰略眼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著最大的政治保證,可見戰略眼光的長遠,正是漢獻帝這張王牌,才使得曹操有了法理上的合法性。諸葛亮隆中定下三分,一直以來堅持連吳抗曹,這也是蜀國最佳的選擇,戰略眼光上也不會弱到哪裡去。這一點雙方平手。
四看文學才能,曹操的文學才幹三曹之名那個是在整個文學史上都有名的。諸葛亮雖然有名篇出師表傳世,但也就僅僅是這一篇,在文壇的地位是無法與曹操相比的,這個是曹操勝出。
綜合來看,曹操在各個方面至少都還算水準之上,所以應該是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