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人阿坡
-
2 # 戶外小賴哥
第一,先把兩個小孩子叫過來了解原因。
第二,目前很多小孩子都有打人的階段,好像是小孩的煩躁期,不會表達才會動手打人,以前鄰居家的小孩也是這樣打眼臉,其實小孩子本身並不知道那是在打人,他只是在表達自己現在大點好多了,俺覺得小孩子之間打下沒什麼,但打了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家長至少應該有句道歉的話。
-
3 # 指尖上的絮
首先問清楚為什麼事情而打,把事情來龍去脈搞清楚。客觀的評判如果真是是自己孩子不對,教訓批評自己的孩子時,也告訴別的孩子以後再有類似事情不要武打,可以告訴我們父母來處理。如果是對方孩子錯,也要跟他講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道理,教育自己孩子小事算了心胸要寬闊,如果嚴重的話有必要時告知對方父母一起教育孩子。也要對自己孩子鼓勵學會反抗,打不過就逃跑好漢不吃眼前虧,三十六計走為上。
-
4 # 童裝林姐
碰到這樣的問題,家長一定不要著急。按照以下幾個方法來處理,相信可以幫助孩子們處理好問題。
第一、問清楚孩子發生衝突的原因。只有把原因弄清楚,才能找到癥結,才能公平公正處理問題,既不會冤枉孩子,又不會放縱孩子。
第二、要給孩子說清楚,打架是不對的。孩子畢竟不成熟,鬧急了,出手打架,手裡沒有分寸,力道掌握不好,萬一把小朋友打傷,或者自己受傷,就不好了!現在好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放任甚至縱容孩子打架,給孩子灌輸錯誤理念,孩子們從小心裡種下暴力的種子。
第三、不要動不動就責罵孩子。打架其實是孩子們情緒釋放的一種方式。孩子打架,不管是被打了,還是打人了,他們情緒都不好。責罵他們,只會讓孩子更受委屈,或者感覺父母不理解自己,更加逆反。
第四、要教育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孩子們在一起玩耍,難免產生一些矛盾,儘量讓孩子們自己解決矛盾,不要輕易介入,千萬不要把兩個孩子的矛盾,升級成為兩個家庭的戰爭。因孩子打鬧,家長大打出手的新聞屢見不鮮。家長可以根據情況,給孩子提供處理建議,也可包容對方,也可與其辯理,也可要求對方道歉,也可讓孩子遠離對方。
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教育孩子首先保護好自己,自己不能處理的,就告訴老師或者家長,打架不能解決問題。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建立與孩子的親們信任關係。
-
5 # 嘻嘻啊啊
1、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欺人,也不被人欺。家長要教育自己孩子最基本的禮貌與素養,不能恃強凌弱欺負他人。但同時要教育孩子當被別人欺負時要學會保護自己,必要時可以採取暴力手段,這是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不能讓孩子養成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懦弱的性格。
2、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有體積鍛鍊的孩子就有力量有爆發力,別人便不敢輕易欺負你,即使遭到別人的挑釁欺負也有招架之力。
3、家長髮揮作用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大人在孩子眼中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家長平時多招呼孩子們到家中做客進餐,能促進孩子之間的友誼。倘若孩子遭到別人的欺負,也會有更多人站在孩子這邊。
中國的儒家教育素來追求君子之道,然而家長要把握好教育的分寸,讓孩子擁有動手的能力,但絕不主動動手挑釁別人,而不是養成唯唯諾諾的性格。總之一句話,該動手時就動手。
更多早教育兒資訊,請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
分享一個適合3歲以上孩子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6 # 樹苗媽媽
作為託管老師,我每天都遇到這類事情,下面我就我自身的經歷,談談我的看法。
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是很平常的事,在託管中心,在處理孩子間的矛盾事件時,我見識到幾類家長:
1、蠻不講理,一味“護犢”的家長。這類家長一般認為自己的孩子沒錯,對其他孩子進行指責教育,完全是隻認親,不忍理的父母。
2、默不作聲,忍氣吞聲的家長。這些家長覺得“忍一時風平浪靜”,在處理事情時,往往選擇沉默不語,既不關心事情發生的真相,也不對自己孩子進行疏導。
3、過於敏感,衝動型的家長。這類家長無論大小事情,總要大吵大鬧,弄得雞犬不寧。
4、關注真相,講道理的家長。在孩子發生矛盾,這類家長往往是是最理智的,他們不在乎結果,更多關心的是發生的過程,能做到公平公正。
孩子作為社會個體,其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發生矛盾是在所難免的。在處理孩子之間矛盾時,家長的做法和態度是相當重要的。
若果像第一類家長,最外在的影響是使孩子越來越驕縱任性。而選擇一味忍讓,不僅會助長對方孩子的不良行為作風,還會導致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和懦弱心理。但過分衝動的家長只會把自身的行為缺點暴露無遺,讓他人恥笑。 所以我認為相比於前面三種家長,第四類家長處理問題的結果一般是最令人滿意的。
別的孩子打了你家孩子,你會怎麼做?我認為: 1、首先了解事情來龍去脈。雙方家長應先了解事情發生的過程,畢竟矛盾是雙面的,凡事有因必有果,因為很多孩子會因一點小事而大打出手,也會因為誤會就錯誤報復。所以家長應該秉著公平公正的態度處理事情,才不至於縱容了壞孩子,和冤枉了好孩子。
2,對事情擺明自己的態度。若果是自己孩子有錯在先,應先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但如果是對方孩子有錯,那就應該先對自己孩子進行安慰、心理疏導,其次是告知對方家長,希望對方能夠了解情況,對孩子進行教育,家長不必過分退讓,但也不必要為一點小事就衝動吵鬧,嚴重影響孩子的情緒。
3、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孩子的心理還不成熟,容易出錯,從而心理緊張,懊悔,不安。而被欺負的孩子容易出現消極的緊張心理,所以家長過後應該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父母的愛是任何情感替代不了的。
理智的父母,養出理智的孩子,所以父母應該規範自身的行為,為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保駕護航。
回覆列表
孩子被小朋友打了,家長不要急著上火動怒,應冷靜問清楚自己的孩子誰先動的手?年齡很小的孩子由於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往往會發生肢體動作在前的情況。這時候別的小朋友就會認為孩子是在搶他的東西,而透過動手來趕走小朋友。
如果確實屬於“攻擊性”的打人,大多是由於孩子的自我意識”:如果家長在養育過程中經常讓孩子任性而為,往往容易造成孩子的佔有慾強,不願意分享,便會發生爭搶玩具、打人抓人行為。此外,孩子不善於用語言來表達問題、處理問題,便選擇動手這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來應對。孩子對大人們行為的模仿,也是孩子以爭吵和打鬧來解決問題的一個原因。分清楚原因後,家長平時在教育這方面一定要做到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對於可以理解的打人行為不妨寬容以待,而如果確屬欺負、挑釁與惡意,學會面對則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應該學會的重要一課。
2:避免極端方法
當孩子被小朋友打了,提醒家長一味的忍讓不可取。如果家長一味教自己的孩子凡事忍讓,甚至不問原因地責罵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變得畏縮、膽怯、不自信,不但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更可能讓喜歡打人的孩子樂此不疲地挑起戰爭。被打的孩子還手,其實是最本能的自衛反應。
但另一方面,“以暴制暴”不是萬全之策。如果家長堅持讓孩子以暴力解決事情,可能會引發更多、更嚴重的身體傷害,這是任何家長都不願看到的。孩子或許可以在打架中學習,但不要學著打架。捱打時不是要還手,而是要還擊;可以忍一忍,但不要處處讓。
3,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家長儘早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很重要。如果能夠提前做出判斷:不要接近氣勢洶洶的孩子;如果是很小的孩子,在玩耍時要注意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一旦出現動手就馬上走開,避免進一步受到傷害。另外,專家提醒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遇到有小朋友想要打他時,應該大聲告訴老師,及時制止住。此外,家長還要教孩子正確的交往技巧,學會以智慧和能力取勝,尤其是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4:給孩子時間,讓孩子成長
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看,在兒童交往中,進攻性的行為在所難免。孩子正是在被攻擊以及還擊”的過程中慢慢形成對力量的認知,逐步認識自己的強度,發現如何透過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從而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逐漸意識到,霸道的孩子和懦弱的孩子往往是孤獨的;自信而友善的孩子更能與別人友好相處、快樂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