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就像一團麻
-
2 # 骨外醫生
這個問題表面看兩個病不搭,沒什麼直接關係,但是從精神上會影響的,特別對老年人,各方面身體下降,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狀態下,任何疾病都對老年人心臟疾病起到誘導發作的,來自各方面慢性病在沒找到原因,或者治療效果滿,人的情緒不自覺的就會急躁 ,焦慮,甚至恐慌等。
精神因素 老年人膝關節疼痛多數都是慢性病,骨質增生,風寒溼侵入,骨性變形,甚至積液等症狀好多,還有甚至走路嚴重受限的老人,由於膝關節問題嚴重影響老人生活,心裡肯定是無助,焦急,上火等情緒變化,多數老年人本來就會有心腦血管問題,偏偏心腦血管疾病就怕著急上火,血壓升高,導致發病。
病理影響 膝關節疼痛不只是膝關節炎,也可能骨髓炎,骨腫瘤,骨結核導致疼痛,這些病發病確實與心臟有關係了,特別是骨腫瘤惡性就是癌症,癌細胞擴散不知到心臟,而且是全身,引起心肌梗死很正常。
老年人各方面疾病都能造成心肌梗死,當然一般不是直接的,間接誘發的好多,主要來自精神情緒變化,心腦血管很怕這些不良情緒,所以朋友們多關心一下父母,特別是他們有困難時,不管心裡的還是生理性的,及時干預排出,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防患於未然才是上策。就分享這些,大家有什麼好建議,自由發言。
-
3 # 老中醫於
膝關節痛久了,會很痛苦,會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但幾乎不會得心梗。見意有病早治,有個健康身體,是對自己尊重,也是對家人尊重。
-
4 # 卓智哥
可能會!
膝關節疼痛,會減少運動量,特別是跑步 太極,登山等運動。
如果鍛鍊上肢力量,游泳,書法,可以抵消下肢迴圈減弱的不足。
-
5 # 忘我1935
老年人膝關節疼痛多考慮老年骨關節病。可以透過核磁檢查明確診斷。一般進行針灸、理療、關節腔注射對症治療,嚴重的可以進行關節置換。一般骨關節病不會引起心臟病。但是如果存在下肢血管疾病的話,有可能會因為栓子脫落引發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
6 # 運動醫學碩士談瘦身
膝關節使用時間是有限的一般60年,老年人膝關節骨質增生很常見。與心臟沒有關係。心臟與三高有關,高尿酸有關。高尿酸患者可見關鍵疼和心腦缺血性損傷表現。
-
7 #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很佩服出題人的思維!在老年人群當中導致膝關節疼痛的最常見疾病,往往是骨關節炎。有資料顯示,65歲以後,會有80%的人口在x線上有骨關節炎的影像學表現,有60%的老年人會有骨關節炎的症狀,隨著病情的加重會導致很多老年人關節障礙、導致殘疾。
●導致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磨損,常見的原因有體重的增加,過度的運動,過度的勞累,以及外傷和先天因素等。
●而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往往是動脈壁增厚、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導致的心臟缺血表現。其實乍一看,即使不學醫也能看出這兩種疾病沒有什麼任何的關聯,發病的病理基礎都不一樣,怎麼可能會有關聯呢?
然而關聯性可能是真是存在的!這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科研人員和醫務人員也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有很多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國內的學者在2016年發表了一篇回顧性研究文獻,系統分析了80911名骨關節炎患者和29213名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出的結論是:骨關節炎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24%。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很多骨關節炎的患者由於不能進行正常的行走,否則會誘發明顯的關節疼痛,所以行動量會明顯的減少,這會導致體重的增加,會導致血脂的異常,一些患者甚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血糖、血尿酸的問題,而這些因素都與血管異常相關。
在臨床工作當中也確實有這樣的情況,謝醫生平時比較注重自己的體重,所以也比較在意我的患者的體重,很多骨關節炎的患者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體重都會有明顯的增加,有一些患者甚至在骨關節發病一年以後,體重會增加10~15斤。所以在看我的老患者的時候,謝醫生都會通常說一句:“咱們一起減肥啊!體重太大關節不好!”(可惜,我和患者都沒減肥成功)●骨關節炎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當中就有一項非甾體抗炎鎮痛藥,而抗炎鎮痛藥的長期應用與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還是有關係的。
●另外就是老化了,誰也逃避不了這個問題,老化會帶來關節的問題和血管的問題。
骨關節炎的患者為了規避心臟心血管方面的風險,應該如何做呢?一般情況下發生骨關節炎的患者往往有早中晚期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呢,我們有不同的治療辦法,儘量控制患者的疼痛,儘量能維持患者有一個正常的關節功能,如果能適當的活動起來,即使每天只活動15分鐘,對於降低心血管方面的風險也是有意義的,接下來我們就主要講一講在骨關節炎三個不同階段應該如何治療和如何運動。
●早期,早期的骨關節炎患者往往有輕度的疼痛,屈伸關節或者蹲起的時候疼痛會比較明顯,但往往能夠忍受,不需要考慮藥物鎮痛。很多患者還會出現關節屈伸時候的彈響。在這個階段往往患者關節內的軟骨磨損的並不是特別明顯,那麼如果有症狀的話,可以考慮口服氨糖,可以考慮給予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
在這個階段一般患者行走是正常的,長時間行走才會出現疼痛的症狀。所以這個階段如果能正常行走,建議每天行走在6000~8000步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走坡路,不要長時間的爬山,長時間的盤腿或者是做反覆蹲起這樣的動作。另外在這個階段也可以考慮適當的進行慢跑,建議慢跑的時間在15~3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對於老年人我們建議每走三天或跑三天要休息一天,不要讓自己的關節長時間的處於疲勞的狀態。●中期骨關節炎,這個階段呢,患者疼痛往往比較嚴重了,簡單的休息並不能很好的幫助患者緩解症狀,有可能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建議患者進行膝關節的x線以及核磁檢查,明確關節內軟骨到底磨損到了什麼樣的程度。這個階段可以嘗試口服氨糖三個月觀察能否緩解症狀,相比較早期的骨關節炎,更加建議要進行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或者是富血小板血漿因子。如果核磁顯示存在著半月板損傷,建議要進行關節鏡手術治療。
這個階段的患者每天建議行走的距離控制在4000~6000左右就可以了,具體要求與早期骨關節一樣不要走坡路,不要長時間的爬山蹲起,而且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游泳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另外,慢跑在這個階段就不建議了,有可能導致患者的症狀加重。
●晚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關節功能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很多患者屈伸幅度都已經不能正常了,而且會出現嚴重的關節疼痛,當出現明顯的夜間痛以及休息痛的時候,就是進行關節置換的指證了。然而事實上很多患者對於關節置換這個手術是有很大牴觸的,很多晚期的骨關節炎採用的政策就是挺!
但如果不能正常的進行行走或者是適量的進行行走,對於心血管的影響也是有的,如果患者本身就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者冠心病這些疾病,那麼誘發心血管風險的可能性就會加大。
總結實際上就是對於提出問題的解答,在現在的研究文獻當中顯示心血管疾病以及骨關節炎是有一定關聯的。所以建議有骨關節炎的患者最好要根據自己的不同階段諮詢專業的醫生,科學合理的用藥,併科學合理的進行運動,儘量控制住自己的體重、血脂、血糖和血壓,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回覆列表
不會吧。老年人膝關節痛疼是由很原因引起的,譬如半月板損傷,骨刺,變形,退行性關節炎等等。我原來也是膝關節很不好,看了很多大夫,也做理療,外敷,都不是很見效。現在好了,我是吃的一種保健品好的,不能說,說了就說我是推銷產品的了,我給我的幾個親戚推薦了以後都說很有效。我原來疼得不能走路,不能下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