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醫生科普

    體檢還是有用的,我們平時還是需要注重每年一次的體檢,特別現在有些單位每年都會安排體檢,我們不要以為有些體檢不出癌症就不去體檢,這是錯誤的。當然,為什麼有些人說每年做體檢仍然沒發現肺癌,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晚期。因為很多體檢都是做胸片,胸片不容易發現發現早期的肺癌。

    常規的體檢主要注重是心腦血管疾病、慢性的肝病、糖尿病、血脂、尿酸、腎功能等這方面的檢查。而目前針對癌症篩查的方面常規體檢,篩查專案很少,而且檢出率很低。腫瘤從一個正常的組織演變成一個直徑0.5~1釐米的實體瘤,需要8~10年,在這個過程中使用B超、x光是難以發現的,拍x胸片是根本看不到的。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約15.6%,其原因是缺乏篩查機會癌症,患者在診斷是約75%屬於晚期有關。因此肺癌的早期診斷是目前肺癌裡面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而肺癌篩查是發現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

    肺癌的篩查手段

    1、低劑量螺旋CT

    低劑量螺旋CT是早期肺癌篩查的重要手段,在降低了輻射量的同時,對於微小的病灶也能夠發現,對於高危的人群採用低劑量螺旋CT,可較胸片篩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2、肺結節的科學評估與處理

    早期肺癌在影像學上主要表現為肺結節。高分辨薄層掃描CT更能清晰顯示磨玻璃結節的影像,表現為空泡徵或分葉徵等。磨玻璃結節惡性程度比純實性結節更高,且惡性病變中病理型別以肺腺癌多見。

    對於CT檢查發現肺內結節時,就需要進行CT隨訪。

    結節小於4毫米,應每年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結節6毫米到8毫米,6個月至12個月內隨訪一次,如果沒有變化,18個月到24個月內再隨訪一次,以後每年隨訪一次。結節大於8毫米,如果沒有變化,則3個月、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各隨訪一次,以後每年隨訪一次。

    3、PET-CT

    PET-CT是在癌症篩查後診斷中的重要檢查,其在肺癌診斷分期以及療效評價中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然而PET-CT檢查肺內膜玻璃結節沒有明顯的優勢,磨玻璃樣改變是支氣管肺泡癌的典型表現,對於早期原位支氣管肺泡癌並不存在周圍組織侵犯,且能保持完整的肺泡結節,腫瘤細胞沿肺泡壁呈鱗片狀生產,對於此類病灶,因肺癌細胞增殖速度慢,PET-CT往往顯示不清。

    4、磁共振

    磁共振對於肺上溝瘤腫瘤及胸壁侵潤病灶的顯示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磁共振對於小於5毫米的結節顯示不清。

    到底肺癌採取哪種方法來篩查呢?

    雖然肺癌的早期篩查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但是低劑量螺旋CT能夠使肺癌死亡率下降約20%。所以目前低劑量螺旋CT可以作為肺癌篩查的推廣。

    高危人群指哪些?

    年齡在55~74歲,吸菸指數大於30包每年或年齡大於50歲,吸菸指數大於20包每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肺結核、惡性腫瘤和肺癌家族史、有石棉高危職業接觸史。

    基於上述有高危人群就應該每一年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

  • 2 # 腫瘤科小飛俠Dr周

    體檢非常有用,尤其對於肺癌高危人群。早期診斷是降低肺癌病死率的有效辦法,推薦低劑量螺旋CT(LDCT)檢查。因為它的篩查陽性率為X胸片的3倍,檢查出肺癌的能力為X線胸片的4倍,檢查出I期肺癌能力為X線胸片的6倍。LDCT所發現的肺癌中85%為I期肺癌,經手術切除後其10年預期生存率可達88%。

    早期肺癌是有根治希望的,完全可以做到長期生存。可見定期體檢有多重要。往往有了臨床症狀再去檢查,已為中晚期肺癌,可能失去手術機會,5年生存率較早期肺癌大大降低。

    那麼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肺癌的高危人群為年齡≥40歲,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者吸菸≥20包/年(或400支/年),或曾經吸菸≥20包/年(或400支/年),戒菸時間<15年;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慢阻肺、瀰漫性肺纖維化或既往有肺結核病史者;既往罹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高危人群每年可有針對性的進行檢查,建議行低劑量CT檢查

    綜上,體檢很有必要,尤其對於有高危風險的人群,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儘早治療,提高遠期生存!

  • 3 # 美劇不錯

    體檢當然有用,能夠發現很多問題。即早干預和治療。

    體檢能發現很多身體異常。比如血糖高,可以注意生活習慣,避免發展成糖尿病,還有血脂,血壓等等,可以透過指標異常提示相關風險,讓人們提前注意,改變生活習慣,免於疾病。

    體檢能發現很多早期疾病徵兆,比如息肉,肺內結節等,可以提前干預手術,避免發展成為惡性腫瘤。

    體檢能夠發現很多早期疾病,及早治療,避免病情更加嚴重,比如早期肺癌等等。

    總的來說體檢利遠遠大於弊,故國家一直提倡體檢,好單位也會組織體檢。當然能檢查出什麼也和選擇的體檢專案息息相關。也不可能說所有疾病都可以透過體檢排查。

  • 4 # 桂花芳香77105282

    體檢有用,這是肯定的。

    定期體檢,可以全面估計自己的健康狀況,聽取醫生的意見和建議,指導以後的生活保健;可以對原有的疾病定期複查,進行比較,確定有無發展,加重,減輕或停止,有利於指導以後的治療和保健。比如,我在50.多歲時,體檢發現血糖和血壓偏高。即注意合理飲食,主食每天半斤,脂肪每天<50克,瘦肉每天<100克,多食蔬菜水果,並注意力所能及的運動。之後,血糖每年體檢均正常;血壓升高了,堅持服用降壓藥,並適當調整,至今20.多年了,均得到有效控制。10多年前,心電圖示輕度心肌缺血,經常打太極拳,有心前區不適時即口含10粒複方丹參滴丸,至今沒有典型的心絞痛出現。這些都是一年一度體檢的好處。

    透過體檢,還可以發現一些重要疾病,有不少的惡性腫瘤,就是在體檢發現了重要線索,進一步在專科門診確診的。例如,有一例60.多歲的男人,超聲波發現前列腺腫大,到外科確診為前列腺癌,正在治療中;有一例女性發現乳腺增生,最後確診為乳腺癌,手術後至今己約5.年,狀況良好。

    題主說的能不能發現早期肺癌,答案是“能”!在體檢中,如果胸片懷疑“早期肺癌?”體檢後,到肺專科進一步檢查就可確診,並及時治療。

    因此,定期體檢是十分重要的預防措施!

    以上介紹,供參考之。

  • 5 # 365健康管家顧問

    防癌體檢≠常規健康體檢

    防癌體檢,是在個體癌症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對高危人群的重點癌症進行針對性的腫瘤檢測,以便發現早期癌症。

    一般的健康體檢往往身體狀況的常規檢查,體檢手段相對簡單,並不一定包含針對某一特定癌症的專項檢查手段,即使癌症檢查專案,其檢查的深度和專業的也不夠。

    如何針對肺癌進行體檢?

    對肺癌體檢來說需按下面的方法進行篩查:

    高危人群:45歲以上;吸菸超過20包/年(含曾經吸菸但戒菸不足15年者);長期被動吸菸(超20年,基本每天接觸);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相關職業暴露史者;有惡性腫瘤或肺癌家族史;有慢阻肺或者慢性非纖維化病史等。

    篩查方法:低劑量螺旋CT

    間隔時間:4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1次。

    已有研究證實,低劑量螺旋CT檢查出肺癌的能力為X線胸片的4倍,檢查出I期肺癌能力為X線胸片的6倍。與胸部X光片相比,每年接受低劑量螺旋CT篩查的目前和曾經吸菸的肺癌高危人群,肺癌死亡率顯著降低了20%(P=0.004),這是非常好的效果了,其益處之大,直接超過很多非常好腫瘤治療藥物。

  • 6 # 影像科豪大夫

    消防安全檢查有用嗎?有用!可以及時發現火災隱患!而健康體檢,也是對身體的一次火災預防檢測。

    疾病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包括癌症,透過健康體檢,可以及時阻斷一部分癌症的發展,避免癌症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到晚期。

    這是一位男性乙肝病人,屬於肝癌高危人群。彩超體檢發現肝臟異常回聲,進一步增強CT明確為小肝癌,已經手術切除三年了,沒有復發(早期肝癌可以治癒)。

    體檢有助於發現早期肺癌嗎?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肺腺癌大約佔60%,肺鱗癌大約佔30%,透過螺旋CT掃描可以發現早期肺癌。

    上圖這8位早期肺癌病人,都是透過體檢發現的,因為發現很早,5年生存率接近100%(第1排4位是原位腺癌,第2排4位是微浸潤性肺腺癌)。

    健康體檢,能降低肺癌死亡率嗎?

    能!我們分享兩個資料:

    1.在2018年世界肺癌大會上,公佈了一個關於肺癌篩查的NELSON研究,有15,792人參與,結果顯示:肺癌高危人群定期做低劑量螺旋CT掃描,男性的10年肺癌死亡率下降26%,而女性10年肺癌死亡率下降39%!

    2.浙江大學舟山醫院統計2017年全年,共計111例微浸潤腺癌,其中體檢發現49例,佔44%(資料來自浙江舟山醫院肺癌多學科研究中心曹教授)。有人質疑說,中國很多地方把體檢當做一個產業來做,有過度醫療嫌疑。這個事情有兩面性,中國肺癌太常見,每年都有70多萬新發病人,早期可以治癒並且花錢最少,中晚期花費巨大而且治療效果差。

    像這位女士才29歲,單位組織統一體檢,發現混合磨玻璃結節,3個月複查沒有消失,手術切除證實為肺腺癌。如果不是單位體檢,不到30歲的年紀,根本想不到自己會發生肺癌。

  • 7 # 手指觸碰的光芒

    當然有用。

    為什麼有些人說剛體檢(結果正常)過了半年,卻查出來肺癌?

    體檢專案、篩查方式、方法

    體檢專案、篩查疾病的方式、方法不正確,照樣不行,也直接影響體檢結果,結果讓體檢“背鍋”了(雖然體檢也不是萬能的)。

    對於體檢的認知錯誤,覺得只要做過了體檢,體檢結果正常,就表示身體沒有問題。這種思想是錯誤的,沒有一種體檢是“全面的”或者“全身的”,只是相比較之下更全面一點,覆蓋面更廣一些,或者層次相對於某方面更深一點層次的。做了個500的體檢套餐,說是做了個“全身體檢”;做了個1000的體檢套餐,也說是“全身體檢”,難道500和1000的體檢套餐一樣?肯定不一樣,現在是市場經濟,當然體檢也不例外,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用在這裡也不為過,畢竟人家也不是福利機構。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李大爺做了個體檢套餐,結果顯示肺部沒有問題(或者套餐就沒有肺部檢查),套餐裡專案是胸部正位片DR,過了多半年李大爺感覺胸部不舒服,遂去醫院檢查,胸部CT結果提示:右肺磨玻璃樣結節,高度提示肺癌可能。家裡人一下就慌了,剛做過體檢沒到一年,怎麼就懷疑肺癌了,於是就去所體檢的單位索要賠償或者一個說法,心裡覺得體檢是騙人的、騙錢的,網路上也不斷曝出這樣的新聞。最終的調查結果李大爺胸部DR確實正常(或者沒有胸部專案),所以也沒有什麼好說的(這是比較圓滿解決的,還有部分人就算這樣也不行,我就認為體檢沒有看出來,索要賠償)。或者一部分人從此就覺得體檢真的沒啥用,真實勞民傷財。這樣的例子真的舉不勝數,你跟他談DR、CT區別,假裝太專業,聽不懂……只有賠償了事。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說明,套餐專案、價格也是篩查重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不要只談結果,不談專案、價格。說全身體檢都是騙人的,而且體檢選用方式也要正確,胸部DR、胸部CT,價格相差很多,結果可能也是矛盾的,怎麼選用至關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賓士c200還是寶馬3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