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民旺
-
2 # 鴨綠江畔的濤聲
中東風雲一直籠罩著以巴衝突的這塊土地上,莫迪當局也對當前的中東局勢表現出了極大的熱度,並具有選邊站隊之嫌的出現。 由於莫迪思想和主義的延伸出現,使得中東局勢變得更加的風雲莫測。本身巴以穆斯林和印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但是,現在莫迪卻公開宣佈支援以色列。上次莫迪去以色列也沒有會見巴勒斯坦的代表,這充分說明莫迪政府對巴勒斯坦並沒有好感。就目前局勢來看,印度國大黨卻一直跟以色列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但同時也認可巴勒斯坦,並聲稱雙方的嚴重分歧必須用和平的方式來處理。不過現在的莫迪政府和以色列的關係更加的密切,對巴勒斯坦的問題卻知之不理。透過以上簡短的粗淺分析,我們也就找到了問題的出口點。以上分析僅為個人觀點。
-
3 # 99愛世界世界愛
印度會對以色列說,“”把能對付中國的武器賣給我,否則我就讓印度的媒體天天說“巴勒斯坦領先以色列至少二十年”!“”——然後印度又對巴勒斯坦說,“支援我加入聯合國,要錢給錢。如果不支援,
那就滾一邊去”!
我把這個問題回答的大一些吧,主要談談印度對巴以的政策及其變化,算是提供一下這一問題的大背景。印度對巴以的政策發生過比較大的轉折和變化。1992年之前,印度一直是堅定地支援巴勒斯坦的。
自20世紀20年代起,印度的獨立運動就同巴勒斯坦人的建國運動彼此心神相通的,但是印度卻對以色列依據宗教來建國的原則並不認可。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尼赫魯並沒有急著承認,直到1950年9月,印度才正式承認以色列的聯合國成員國身份,當時主要的考慮是不想傷害阿拉伯國家的感情。此後,一直到1992年1月29日,印度和以色列才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1)尼赫魯及其國大黨將猶太復國主義看作是西方帝國主義支援下的殖民行為,而且以色列是以宗教立國,這與尼赫魯時期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以及世俗主義的政策理念都不符合。另外,尼赫魯本人同埃及總統納賽爾之間也有非常良好的私人關係;(2)印度國內的穆斯林佔了人口的11%,且穆斯林當時在政治上支援的是國大黨,因此國大黨不想激怒本國的穆斯林和阿拉伯國家。之後,印度也一直採取的是親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國家的政策。一方面,印度是為了誘使阿拉伯國家能在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中保持同情立場,同時印度對海灣國家的石油依賴達到將近70%(尤其是1973年石油危機時更是需要依賴阿拉伯國家),同時加上大量印度人也在海灣國家掙外匯。這就決定了印度在冷戰期間的巴以政策。
1992年1月,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訪問印度,同印度總理拉奧會面,拉奧告訴阿拉法特,印度要像中國和俄羅斯一樣,同以色列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這是印度對巴以政策的重要變化。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印度需要同以色列建立更加緊密的關係以減弱印美關係之間的緊張。同時,印度也著手調整軍事產業政策,改變完全依賴俄羅斯的傾向,要開始逐步轉向西方。另一方面,美國也支援以色列同印度發展更加緊密的安全防務合作。
此後,印度一直以來在巴以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平衡。直到莫迪上臺後,印度對巴以的政策又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朝著更加偏向以色列的方向發展。2017年5月14-17日,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訪問印度。在雙方會面後的記者會上,印度總理莫迪稱,“我們期待看到一個主權、獨立、團結和有活力的巴勒斯坦,能夠與以色列和平共處。在今天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的會面中,我重申了我們的這一立場”。這一表述與過去印度的立場差別甚大,更重要的是,隨後的7月莫迪史無前例地對以色列進行了三天的訪問,是首位到訪以色列的印度總理。
其實,莫迪對巴以政策的變化,之前早就有跡象顯示出來了。在2015年7月聯合華人權理事會中,針對以色列在2014年戰爭中所犯的“戰爭罪”印度投了棄權票,一改2014年時相同問題上的政策立場。同樣,2016年3月,在聯合華人權理事會的投票中,印度同樣選擇了棄權票。最重大的變化是,在2017年5月阿巴斯的訪問中,莫迪根本不提耶路撒冷屬於巴勒斯坦,而且還主張巴以雙方基於相互尊重談判解決,而過去,印度一直還稱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對耶路撒冷的主權和歸屬問題的態度是衡量莫迪政策是否變化的基礎,因為耶路撒冷的主權和歸屬問題是巴以和談中最關鍵、最棘手的問題。阿以雙方的停火線由北向南將耶路撒冷切割為東、西兩個部分,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區,被約旦佔領。西耶路撒冷則主要是猶太人的居住區,被以色列佔領。1950年以色列宣佈其佔領的西耶路撒冷為首都。1967年以色列奪取東耶路撒冷,並於1980年7月透過法案,宣佈統一的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恆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始終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1995年12月4日,聯合國透過決議,將以定都耶路撒冷視為非法。儘管多次會談,但是巴以雙方在耶路撒冷最終地位等問題上分歧巨大。巴方堅持認為,以色列必須撤出在1967年戰爭中佔領的東耶路撒冷。與以色列共同擁有耶路撒冷或收回東耶路撒冷是巴方不容改變的談判底線,沒有東耶路撒冷,就絕不同以色列簽署結束戰爭狀態的永久和平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