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rOH協虎

    在戰爭中,後勤的保障十分的重要,而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食等軍需品在戰場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只要後勤保障好了,物資補給充足,那麼也就等於贏了一半。

    在二戰早期,德軍的後勤供應系統也是可圈可點的。其完善的物流體系,保障了德軍在二戰初期能所向披靡。具體如何,咱們接著往下看。

    一、現代物流般的後勤流程‍‍‍

    德軍的後勤流程可以說是十分的嚴謹,有點像現在我們用的快遞運輸之類的。

    在德軍的後勤有個軍工生產部門,前線所有的戰略物資包括糧食,彈藥,武器等等都在這裡生產,而在生產完了之後,會將物資進行分類,然後分別運送到補給站、軍火倉庫和軍用物資堆料場,在這之後,基本就沒有生產部門啥事了,會有國家的國防部門出面接管物資。

    隨後,國防部門會對這些物資進行清點和仔細的檢查,畢竟怎麼說是要送給前線的補給,事關重要,稍微出現一點紕漏誰也擔待不起,所以這也是後勤物資運送要過的第一關。如果這些物資都沒有問題的話,會透過鐵路運輸的方式,將這些物資給運送到前線去。

    當然,也有人問了,要是鐵路出現故障或者遇到一些人為無法干預的意外呢?這些問題當然就不用我們擔心啦,德國軍隊還有第二手安排,那就是派出汽車來配合火車來一起將物資送過去。

    但是,你以為只要物資安全按時的把物資送到前線就完事了麼?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物資會分別運送到前線各個部隊的物資倉庫和堆料場中。

    而不得不說的是,德國為了防止有人會貪汙物資,所以特意還整出了一套制度。那就是在物資送到之後,隨後集團的軍群會直接和最高機關聯絡彙報,而集團軍群只是負責統計,並不參與物資的分配,這在很大的程度上遏制了某些貪官想要貪汙的想法。

    在這之後就簡單了,這些物資就是由集團後勤單位負責了,他們會負責把物資送到師級的後勤部隊那裡,在之後的事,就是師級部隊的後勤單位的事情了。

    而師級的後勤部門,又會通知團級作戰部隊來接收物資。當然了,如果團級作戰單位因為戰局吃緊實在抽不出來人手來接收物資的話,師級的後勤部門也會幫忙把物資給送上門。而到了這裡,德軍物資的運送流程也都差不多了,就是按照哪個作戰部隊哪裡缺啥,就會給他們運送過去。

    二、戰略物資的分類處理‍

    上面我們就說過了,戰略物資會先在軍工生產部門先進行分類,然後再運送出去,畢竟一些戰略物資至關重要,並且也是為了防止混淆,總不能吃的喝的都和一些汽油武器彈藥放到一起吧,萬一要是送錯了,那樂子可就大了,那物資又是怎麼處理分類的?下面我會給大家介紹一下。

    在軍工生產部門內,有德軍專門的國防部門會對武器彈藥的生產進行監督和檢查產品的合格性,畢竟是到前線打仗用的,萬一要是武器彈藥啥的突然壞了那多尷尬。所以在軍工生產部門內,會有一個專門的小組負責,只有透過檢查的才會送到鐵路運輸那邊,或者有啥特殊情況的也會直接送到前線的作戰部隊。

    然後,這些武器彈藥會一路運送到師級或者團級作戰部隊的專門的彈藥庫裡面,然後再通知各個作戰部門以排為單位來領取武器彈藥的補給。當然了,在二戰的時候是直接送到前線的,畢竟本來打仗就需要挺多人手的,再抽出人去領取物資的話人手就不足了。

    那麼說完了武器和彈藥,我們接下來就說說德軍的燃料。

    汽油柴油啥的,一般這些都是直接從德軍本土的油庫、油田或者煉油廠裝上油罐列車運送到專門的燃料儲備站裡面。一般國家戰時出動的交通工具就是油罐列車,因為在戰時前線燃料的消耗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才會動用油罐列車來運輸大量的燃料,以確保前線的補給到位。當然了,一般平時沒啥要緊事的話,只是會用油罐車來運輸。

    而燃料到了燃料儲備站之後,油罐列車為了可以快速的再次投入使用,會先將燃料倒入油槽或者有專門的燃料運輸部門來進行裝車,接著又會有專門的人來指揮將這些燃料裝進油桶或者油罐中,隨後再把這些裝好的燃料直接運送到師級作戰部隊的燃料庫裡,再通知下一級的作戰部隊來領取燃料物資。

    而在東線戰事一開始的時候,德軍發現了前線的車輛輪胎磨損很嚴重,所以有時候,一些潤滑油和輪胎也會和運輸燃料的部隊一起送到前些去。

    三、各色各樣的生活物資‍

    以上,就是德軍的武器彈藥和燃料物資的分類處理,而接下來還有最重要的一環,那就是戰士們的生活物資了。

    要想打好仗,作戰物資是很重要,但是戰士們的身體更重要。不然,即使有再好的作戰裝備,但是戰士們一個個的都餓著肚子,哪裡有力氣去打仗?所以我接下來,我們來講講德軍的生活物資有哪些,又是怎麼運輸的。

    我們都知道,不管在哪個國家,在打仗的時候分發的食物都是一些罐頭啥的,這也是為了方便儲存和運輸。而德軍的罐頭一般都是一些專門的生產企業生產的,然後再送到食品集中站,透過專門的列車送到軍方的軍糧存放倉庫,而這些倉庫一般都是建立在師軍糧的轉運站或者師軍糧的後方,再由師軍糧的管理處統一運輸到前線各個作戰部門。

    當然了,有時候部隊也會在佔領的戰區購買或者徵收一些蔬菜、水果、肉類等等的一些新鮮食材來改善一下伙食,畢竟後方的補給不可能來運輸這些新鮮的東西,不然還沒等到前線,這些東西都變質發黴了。

    而德軍最獨特的一個生活物資,就是軍馬了。說起來,或許你會覺得匪夷所思,但是不得不說,德軍既然把軍馬劃分到了生活物資的行列,必然有他獨到的見解。

    在二戰時期,德軍一共徵收了兩百萬多匹馬和騾子,所以當時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馬和騾子,也因為這個,被當時的人稱德國為“神聖騾馬帝國”。而這些軍馬會透過鐵路運輸的方式送到前線,這不僅僅是為了用來當作運輸工具,在德軍被圍困而沒有糧食的時候,德軍會把這些嘛和騾子殺了當作糧食吃掉。

    總的來說,德軍的這些後勤制度保障體系還是很完善的,可以很好的保障了前線軍隊的戰鬥力。但是畢竟是在打仗,事有風雲變化,後來由於德軍的後勤系統被盟軍摧毀,德軍的後勤供應開始變得緊張。失去了良好後勤的德軍,也最終走向了戰敗的深淵。

  • 2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裝甲部隊的機動和作戰永遠離不開後勤部隊的有力保障,沒有後者源源不斷地運送食品、燃料、彈藥、藥品、補充裝備和其他物資,任何一支裝甲部隊都無法開赴前線並展開戰鬥。因此,人員裝備充實的後勤部隊和運作良好的後勤體系是裝甲師進行戰鬥行動的基石。

    一個裝甲師的快速推進需要後方數百輛乃至上千輛後勤車輛的支撐。

    二戰德軍地面部隊的後勤補給作業主要由鐵路運輸、兵站分配、公路運輸、前線補給等幾個環節構成,通常大宗的補給物資首先透過鐵路運往距離前線最近的物資集散地解除安裝,並通過後方兵站進行分配,然後由各部隊後勤單位的運輸車隊沿公路運往前線,最後由前線的後勤部門分配到基層部隊。

    鐵路運輸在德軍後勤體系中佔據著核心地位。

    德軍裝甲師在機動和作戰時所需的物資供應較步兵師更大,因此德軍裝甲師編制內都有大量後勤運輸單位。以戰爭初期的1939型裝甲師為例,後勤部隊的人數約佔全師人員的13~15%,其編制員額為1602人,包括42名軍官、50名文職人員、213名士官和1297名士兵,而實際員額常常超編,比如1939年8月時,第4裝甲師的後勤部隊有1630人,佔全師人數的16%。裝甲師後勤部隊裝備了大量機動車輛用於運輸作業,包括97輛摩托車、49輛乘用車和323輛各型卡車。

    德軍裝甲部隊的摩托化縱隊,相比步兵部隊還用腳底板機動,靠馬車運輸,裝甲師的摩托化程度算是很高了。

    1939型裝甲師的後勤部隊分屬於幾個部門。歸屬師行政主任管理的單位包括給養管理處(22人)、屠宰排(44人)、麵包連(142人);歸屬師部的單位包括憲兵排(68人)和野戰郵局,前者負責維持軍紀,執行軍法,後者負責部隊郵政服務;最大規模的後勤單位是隸屬於師後勤處長的運輸部隊,後勤處長同時也是師部成員,其指揮下的各單位人數多達900餘人,在1939年時包括6個輕型運輸縱隊(每個縱隊一次運輸30噸物資)、3個重型運輸縱隊(主要運輸燃料,每個縱隊一次可運25立方米燃料)、2個維修連和1個供給連。師屬運輸部隊最多可以運載180噸物資和75立方米的燃料。

    行進在沙漠公路上的非洲軍車隊,沙漠惡劣的自然條件使得德軍車輛的損耗率急劇上升,妥善率很低,嚴重影響後勤供給。

    在實戰中,德軍裝甲師部隊的後勤狀況受戰場道路條件和車輛狀況的影響很大,比如“巴巴羅薩”行動中,德軍裝甲部隊越深入蘇聯境內,面臨的後勤困難就越大,其原因首先在於蘇聯鐵路的軌距與德國鐵路不同,導致戰爭初期德軍無法充分利用鐵路向前線運輸大量物資;其次,蘇聯道路狀況很差,缺乏高等級公路,以土路居多,受天氣影響大,加劇了車輛的損耗,加上路網稀疏,極大影響了後勤運輸的效率,以至於德軍裝甲部隊常常需要飛機空投燃料,維持推進。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隆美爾的非洲軍身上,比如1942年1月,第21裝甲師編制內的3528輛機動車裡有2459輛無法使用,包括625輛摩托車、565輛乘用車、831輛卡車、151輛牽引車和287輛裝甲車,妥善率不足30%。迫使德軍只能大量使用繳獲的英軍車輛維持運輸和機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電飯煲做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