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方57

    說說我的觀點吧。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往往是因為家庭的矛盾,激發的孩子觀點上的衝突。

    每個人就如同是一臺未曾聯網的電腦,如果小時候不對孩子好一點,那麼社會上唯利是圖,競爭激烈,距離導致差距,質變導致量變,心中一點點的恨無限放大,而轉變為對整個社會的仇恨。孩子(心靈上的孩子,有些大人但心裡只是個孩子而已)理解能力有限不能適應社會難免心生怨恨,不認識的陌生人一份真情,有可能化解一個人心中戾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就是這個道理。

    教育子女最重要的是打地基一一如何看待自已和他人,如何處理自已與家人與社會的關係。做父母的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相互爭吵,孩子為了獲得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而被動參與到了父母親的爭吵中,被迫選邊站,站在父母親其中一方的觀點中,為其思考,心中對另一方有怨恨,陰陽不合而生戾氣,從而扭曲了觀念和靈魂。

    這裡有兩個明顯的標誌:

    第一個方面孩子感到內心比較累,因為他參與了父母親的爭吵中,精力分散,又要應對學業或其他方面自然會感到心累。

    第二方面孩子不愛跟父母親說話,從來不說起內心的想法,因為對父母親其中一方有恨,所以自然不能輕易說出口。

    這個時候應當急時止損,用強力剝離孩子參與父母親態度的那部分意識,並給予孩子一個穩定外部環境的允諾,讓他放心,不要參與到父母的爭吵中,並告之無論父母親怎麼樣,相互之間發生什麼事情都會保護他(她)順利發展,同時應該告訴子女一個人應當怎麼樣正確的活著。

    首先,如果現實與理想有差距的話,應當怎樣正確看待?我想不能悲觀消沉或坐、等、靠,那麼應當奮起努力,未來有機會的話,自已去創造一個自已心目中的理想家庭,而不是費心盡力的去改變自己現在所處的家庭環境而徒勞無功。

    因為這個家庭是屬於父母親創造的,話語權在他們那裡,自已存在家中的角色是子女,首先必須聽話,無權也無法去直接左右父母親,做無用之功而分散了精力,不能集中於學業上、聚焦於最重要的事情上去。如果真的想改變父母親的關係,那倒不如做好自己應當做的,給自己也給父母可以預見未來的希望。

    當父母親的方面,最易犯錯誤是精神上依賴子女,希望他們順從自已的想法(這對子女而言變相的就是一種限制,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做成為自己想做的人)!

    做子女一方最易犯錯誤是,拿父母親的家當成自己的家而不聽父母親的管,卻不知最終是要離開父母,走入社會的。往大道理上說,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都來自於社會,最終是要為社會做出點自己的貢獻來,而不能心生怨恨,仇視社會獲得滿足自己的生存資料。當父母的養兒養女,最終只要放手讓他們做自己,做一個為社會有貢獻的自己,而不是反社會的自己,這才是父親應該有的態度,放手讓孩子自由的去飛翔,前提是還是得知道社會的規則,如何自由的飛翔。如何做人做事?古人云是不教父之過,做父母親的是有責任的,尤其做父親的跟著責任重大。

    如何做人,面對自己和他人與社會的關係,這才是做人的根本,比學習更重要的就是在於此(所謂做人就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喜怒哀樂以及他人的喜怒哀樂,這之間有什麼關係?關聯?)。做人如同地基,地基不牢,地動山搖,房子蓋得越高,倒的越快,當然不是說只有地基重要,別的就不重要,地基和房子是一體的,正確的地基蓋上正確的房子這才是完美的結局。沒有國家的庇護,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就是風雨飄渺,國家就是我們外在的殼兒。每個人都必須為國家做出點正確的事情,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這個理。

  • 2 #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進入青春期,已經由兒童成長為大人了,開始形成自己的思想,不再依賴父母而生存了,能夠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想要自己獨立。許多父母沒有看到孩子身上的變化,還是安以前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管教,勢必引起孩子的反感,父母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不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了。侯媽專注親子教育,和父母們談一下如何教導青春期的孩子。

    1. 父母要把孩子當作大人來看,換位思考,不以大人的身份壓制孩子,平等地與孩子進行溝通,注意說話時的語氣。

    2.父母要尊重孩子,多鼓勵和表揚孩子,不在外人面前打罵孩子,多對孩子進行正面的暗示。

    3.父母要關心孩子內心的想法,多幫助孩子,讓孩子相信父母,從而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自然就能接納父母了。

    4.父母多給孩子自由和空間,對孩子要適當地放手,相信孩子自己能夠處理自己的事情。

    5.青春期的孩子價值觀正在形成,但思想還沒有成熟,父母要做好引導,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被社會不良風氣所影響。

  • 3 # 一隻熱愛生活的二七

    建議不要太嚴格的去管他 青春期都會有些叛逆 每個人的叛逆程度不一樣罷了 如果你過於嚴格的去要求他怕會適得其反 但該管了還得管 要懂得適當 成績不好 不要張口就罵 就給他鼓勵 讓他有動力 這樣孩子才會覺得我學習是有意義的 打架惹事兒了也不要回家就打就罵 打罵也行 下手不要太重 事後也要跟孩子講這件事的嚴重性 講道理 也不一定全是你孩子的錯 總之 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 都說有壓力就有動力 但是你也要知道 哪裡有壓迫 哪裡就有反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匠、瓦工這種師徒形式的職業會失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