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遇少商

    你好!

    通俗的講安全感就是,透過一個人,一件事,一個物體,互動後產生的一種值得你相信值得你依賴,讓你舒服,讓你放心,的一個感覺。

    想要增加自己的安全感,首先要知道自己哪一個方面需要安全感,比如你一個人走夜路會害怕,但你牽條狗可能就不會了,或者是你一個人在家感覺到害怕,但是你在門口放跟棍子你可能就會感覺到有安全感了,再比如你害怕擔心受傷,或者憂愁老了,以後的生活,你就可以買保險,透過買保險來給你增加你安全感。

    所以當知道自己在哪個方面感覺到害怕,是害怕自己一個人,還是害怕一件事,還是害怕某一種行為?然後找到某個人某個事或者是某個物品,然後和他們在一起後,使你就不會再感覺到害怕,這樣你的安全感就提高了

  • 2 # 雷老師學習力訓練室

    最大的安全感是——相信自己!

    一個人生長出來的安全感,最初是為了分離,其次是為了成為真正獨立的自己,不光是生理分離,還有心理分離。

    一個孩子如何從媽媽那裡獲得安全感呢?

    第一,媽媽情緒穩定;

    第二,爸爸和媽媽的關係是和諧的;

    第三,允許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做自己能負責任的事情。

    如何給自己做安全感呢?

    第一,學習情緒管理,瞭解情緒是什麼?情緒的意義是什麼?如何轉化情緒給我們貢獻的資源?

    第二,處理與父母的關係;

    第三,處理創傷事件;

    第四,給自己做心理營養!(看見自己行為背後的正面意圖,允許接納自己任何的部分,並且承認它,肯定自己,欣賞自己,做自己的好父母)。

    這一年多,我一直給自己做心理營養,而不是把選擇權交給別人,靠自己最靠譜,給自己花時間,滿足自己的需求,問自己的渴望是什麼?期待是什麼?做這些少不了對自己時時保有好奇之心,探索自己……

  • 3 # 懂信貸的會計師

    安全感是讓人穩定、踏實的感覺。無論男女老少,皆需要安全感。人在不同階段需要的安全感不一樣,增加安全感的方式也不一樣。

    一、在少年時,安全感是家裡有父母無私的愛,學校有老師的關愛與肯定,還有同學的友愛。同時還有父母小些的零花錢買喜歡的玩具及零食。如何獲得這些關愛,少年的你,在調皮的同時,也要需要讓家人安心,讓老師放心、對同學友愛。最基本要做到的就是,踏踏實實學習,痛痛快快玩耍,多聽父母、老師的話。

    二、在成年後,安全感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佳人陪伴、孩子不操心。為了獲得這些,成年後的你,在工作上需要踏實肯幹、努力盡職,獲得領導的賞識,爭取早日升職加薪。有佳人陪伴,度過蜜月期後,需要相互更多的諒解、關愛,才能度過七年之癢,還有以後的艱難期。孩子不操心,就是要多陪孩子,多培育他正確的是非觀,而不是一味溺愛。

    三、在老年後,安全感是家裡有老伴、兒女陪伴左右,外面有幾個興趣相投的朋友。家裡,有老伴有家人,在家裡才不會孤單。日常生活,有幾個一塊下棋、一塊釣魚、一塊打牌等共同愛好的朋友,才會覺得每天過得快樂自在。

    當然在每個階段,男女的安全感也有差異,性格不同的人安全感也有差異,無論怎麼樣,大家只要根據自己安全感的需求,去努力改變不好的,提升更好的,你就一定可以獲得更多安全感。

  • 4 # TX心理

    什麼是安全感?如何提升安全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支撐,尤其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安全感可以說是其最核心的功能。

    那麼,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是由什麼引起的?

    心理學家們認為這種不安全感主要是由環境的不確定感或不可控制感引起的。

    我們所說的“天有不測風雲”,重點就是說這種危險的發生具有不可預測性,這種不可預測性會讓人感到特別的不安。

    其次是由不完善感導致的,因為,當一件事情,即使是比較保險的,但只要不完善,不可控制,只要存在“萬一”,人們就不會放心,就會產生不安全感。

    進一步的問題是,導致不安全感的來源有哪些?不安全感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人類以外的事物或事件,主要指自然災害,比如地震、洪水、交通事故、患重病等等……;一是來自人際交往中的問題,也就是說不是由於自然因素,而是來自人類成員自身,如打架、殺人、搶劫、受到欺凌等……

    因此,心理學上提到的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 以及個體在應對處置時的有力/無力感, 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制感。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飲食、睡眠、性需要等都屬於生理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 安全感的建立是在幼年,特別是一歲之內的時候,這時安全感的建立是從父母特別是母親那裡獲得的,並且在與父母交往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套對自己和對他人看法的心理表徵體系---按照依戀理論的概念,就是形成“內部活動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s)”。這種內部活動模型,又決定著個體日後的人際交往策略,並在人際交往中將內在的不安全感投射於外部世界的人或事,表現為人際信任,延伸出自信、自尊等人格特徵,人們試圖透過各種手段來緩解心中的不安全感,獲得安全感,甚至是過度控制(over-control)的方法來實現。

    因此,安全感的構建,其實是個體成長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任務之一。

    總結一下,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有多種,它可能是兒童期不良經歷安全需求沒有被滿足讓我們恐懼的不確定因素追求完美等。

    如何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呢?

    1、獨立。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就是不管你處於何種環境你都有從頭再來的勇氣。提升自己的同時修煉自己的內心。

    2、最大的安全感來自於接納自已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你是世界唯一,是那朵不一樣的煙火,不管什麼樣的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已的位置。

    別總是盯著自已的缺點看,要學會了解自身特點,客觀恰當的評價自己;學會欣賞自己,體驗自身價值和意義。

    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肯定自已同時對自已無法彌補的缺陷能做到泰然處之,特別是在不利條件下還能安慰自已。

    對現實社會有良好的處世態度,即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不沉迷於空洞的幻想)

    一個人如果能瞭解自已,接納自已,就能修正自已

    3、學會與別人共處。只有在與別人的正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聯絡,形成親密的人際關係才會有安全感。

    特別是在我們進入到一個新環境或是內心緊張焦慮害怕時,就更傾向於尋找他人伴同。傾述自己的焦慮,釋放自己的恐懼。

  • 5 # 顏馨若水

    安全感的第一個來源是重要他人——就是與我們有著親密關係的人。父母,是我們首要的重要他人,也是安全感的主要來源。三歲前和父母的互動,決定了我們基礎安全感的水平好壞。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斯透過設計“陌生情景實驗”驗證了親子關係的三種基本依戀型別:安全型、焦慮性、迴避型。安全型的嬰兒在陌生情境中,當父母離開房間時會變得心煩意亂,但當父母返回時,嬰兒會主動尋找父母,並很容易在父母的安慰下平靜下來。另外一些嬰兒或是在分離後會變得極為痛苦,或是在重聚時主動迴避與父母的接觸。後兩種情況是由於父母常常對嬰兒的需要不敏感,或者是以反覆無常甚至遺棄的方式照顧嬰兒而導致的。

    長大後,我們仍然會延續嬰兒期的依戀模式。有個女孩因為她的父親總是說“沒事兒不要總叫我”,母親也是需要她叫幾次以上才不耐煩的迴應一下。因此,她總是故意在學校裡惹是生非,以此引起關注。成年後,又把這種相處模式遷移到了戀愛中去,採取各種方式企圖證明對方的愛,讓對方覺得她特別能“作”,幾段感情都沒有修成正果。

    除此之外,曾經的傷痛經歷也會在我們的心裡留下印記,影響我們的安全感。如果一個人小時候經常被大人訓話,甚至在人多的時候遭受批評,那麼長大後,他在面對他人的質疑,或者公開演講時,就會表現出膽怯。這些傷痛就像影子般跟隨著我們,讓我們不時回望那個無助怯懦的自己,重溫不安的感覺。

    如何有效提高安全感

    1做恐懼保險箱,直面內心恐懼

    我們從祖先那裡獲得這些情緒記憶,所以我們也天性對恐懼的事情念念不忘。在遠古,一個對冬天有擔憂的父親會收集更多的過冬食物。恐懼是必須且有益的,除非當他阻礙我們更多可能性的時候。

    給自己找一個恐懼保險箱。首先,把你最恐懼的事情仔細寫在一張紙上,儘可能的詳細。然後找一個很安全的地方把這張紙疊放好,並且告訴自己:“現在我要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先把它先存在這裡。等事情完成以後,再來取走。”然後大膽的去做吧!最後,回到這裡看看有多少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你會發現這些事情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恐懼就是這樣一個懦夫,當你觸及它的底線,然後開始準備和它大幹一場時,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

    2記錄成功日記,改變自我認知

    理財書《小狗錢錢》裡面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需要做一個演講,卻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小狗錢錢說,還記得你的成功日記本麼?小主人公翻開日記本,發現自己原來有那麼多成功的經歷,又重新找回了自信,成功的完成了公眾演講。這就是成功日記的威力。

    製作成功日記很簡單。準備一個日記本,然後把所有你認為成功的事情都記錄進去,每天至少寫五條,任何小事都可以。開始的時候或許不太容易,你會糾結於這些事情是否真的可以算作成果,這種情況下要永遠做出肯定的回答。記住,如果我們每天不間斷的去做對未來意義重大的事情,這會逐漸讓你變得與眾不同。成功日記就是一個啟動自信心的有效方式——每天告訴自己,我有多好,我有多牛!

    3與他人建立連結,修復斷裂人格

    不安全感的根源來自於原生家庭,你很可能會以為安全感是不可控的,因為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讓時光倒流改變童年。但是你可以找到重要他人陪著你走完成長的路程,可以創造屬於自己新的人生。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獨自生活,但孤獨久了,內心的不安也會愈加強烈。和他人建立情感連結,收到正確的反饋,我們的人格才能得到修復。戀愛結婚生子都是我們人生中重建人格的重要機會。這些經歷都是在我們生命中增加重要他人的過程,在與他人重新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你有機會意識到自己人格中的斷點。如果你有意識地把它慢慢重新修復,最終就會享受到更加美好的親密關係。

    4小範圍冒險,體驗獲得能量

    特蕾莎修女說“上帝不是要你成功,他只是要你嘗試。”你要主動遠離那些容易獲得安全感的事情。比如一張可以任意刷的卡、一個不會犯錯的任務和一個養老般的工作。這些會馴化你為安全感奴隸。嘗試在安全的環境裡,小範圍地冒一冒險吧!試試看用你家房子一平方米的錢,安排一段旅行;給那些可去可不去的職位打電話,推銷一下自己;拿出一件不準備穿的衣服,按照心意剪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嘗試過程中尋找那些你能體驗到愉快與滿足的時刻,記住這些內心愉悅而平和的瞬間。比如你很愛看書,你拿起一本小說,被其中的情節吸引,不知不覺就讀了大半天,而你卻只以為過去了一會兒。當我們在遭遇挫折或打擊時,有意識地回想這些愉快體驗,回憶當時的幸福感,內心的傷痛就會逐漸被療愈。

  • 6 # 大方57

    人活即有願,有願懼落空,內外之分,變動無常態,稍有不慎,願即落空,所謂的願,即關注的方向,人有所願,便有形,而心有形,必然不空,願仍有所求,之前有人寫篇文章,講佛家靜坐,要求似有所想、似無所想。心若一葉落於水中,即感受時空的漣漪,順勢將個人的意識延伸於時空之中,同時心似有所想、似無所想,才能充份融入完整的時空(即包括自己的有所識、無所識,又包含外部環境的有的識、無所識),獲取全息資訊,心即本體,才能在高維場中看到所走的每一步。

    人最害怕的是什麼?是未知,未知常帶來喜悅、恐懼,知道的越多,恐懼越深,但世界就是由已知、未知構成的,無論科學發現到什麼程度,未知伴隨已知,如影隨形,從不落空,人因心有所識,常有悲泣,這種潛在的恐懼,已經限制了人的意識形態和認知,未知就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認這點,心性就會有大的提升。外界的環境中,生命同樣如此,準確的把握這些場能,不用語言文字,用心去感受,去體驗,心無憂,生命恆常快樂!若想若無所想,即可入道,而窺全息影像。

    知樂未知苦,殘缺資訊,無以入道。凡是追求快樂、必迷失心智,誤入歧途。即便未知,仍有知未知、未知之未知之分,已知仍有知已知、未知之已知之分。心若自由,唯以上所識承載,可得恆定之態,即見如來。

  • 7 # 做自由女主人

    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事時的有力/無力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

    正視自己 你不用對生活負全責

    沒有安全感的人總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或必須要處在一種焦慮狀態中,才能應對未知的變化。所以首先要學會承認一個事實:人生本來就不安全,不因為你多一分擔心就會少一些變數。你沒有那麼大的責任和能耐去改變世界的執行規律。不要神話你的"主觀能動性",你的焦慮應急狀態不會因它而改變。

    正視失去 你本來就不擁有什麼

    缺乏安全感其實是种放大心理,把自己的負擔放大,把後果的痛苦放大,所以沒有安全感的人對"失去"看得格外沉重。趕快從牛角尖裡出來吧,沒有什麼是固定屬於誰的,財富、地位、權勢和情感無一例外。唯一屬於我們的是自己的感知和經驗,或許可以說"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對人生不安全感的充分體驗"。

    生活在別處 安穩在心中

    我們的不安全感恰恰來自從小到大對安全的認知。長輩總告誡我們什麼樣的工作安全,什麼樣的男性安全,什麼樣的處事方式安全,於是我們便朝著這些方向去導覓,結果發現事與願違。其實一開始我們就錯了,錯把目光放在了"外部"而不是"內部",放在了現象而不是覺悟。安全感別人給不了,必須自備若干。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來自於一個地方,那就是你的內心。有安全感的人不一定佔據著社會上最穩固的資源,但一定佔據了這樣的天賦--"不在乎有的,不惦記沒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強扭的。覺得什麼都是自己的,萬一什麼都不是了也無所謂。對得到適可而止,對失去心無畏懼。"

  • 8 # 有智慧天線的溪溪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感覺的一種。

    就是————

    安:篤定的不變化的熟悉的。

    全:全部已知的可掌控。

    ———的感覺。

    從定義上來看,安全感往往離不開對外界的可把控和熟悉。

    我們總是在想辦法來保障自己的安全感,卻從來沒想過安全感本身能不能真的給我們帶來安全?實際上,安全感非常的不安全!

    你可以環顧那些之所所有追求安全感的人。

    他們最終過得怎麼樣?

    安全感是一種受害者心態,他祈求變化的外界別傷害自己。

    這個外界包括很多,職場,情感,人際關係等等。

    職場上最追求安全感的應該就是一輩子規規矩矩基層的員工,行業洗牌的時候,連個招呼都不跟你打一聲。

    情感上最追求安全感的人總是輸,伴侶扭頭就走的時候,也不會回頭看你一眼。

    人際關係最追求安全感的人都成了老好人。付出再多,也沒人在意。

    因為外界的變化是超越人掌控的,對於世界,人是渺小的。

    而人妄想把安全感建立於世界之上。

    那就像透過調節鐘錶想要控制地球的旋轉,這怎麼可能呢?

    反而,你看那些根本不在意安不安全安不安穩可不可靠的人,

    他們活的酣暢淋漓,盡情的挑戰外界,超越自己,不斷冒險探索進取。

    這種不在乎安全的態度反而讓他們很安全。

    他們總能夠快速的適應變化快速成長。

    北大畢業就去賣豬肉,安全嗎?

    他叫誰,我忘了,你百度一下~

    人到中年還欠債離婚,還折騰開公司,安全嗎?

    他叫任正非。

    體制內金飯碗老師不要了,去創一個全華人民都不懂的網際網路,細節自己也搞不清,安全嗎?

    他叫馬雲。

    所以,你會發現安全感存在一個謬論。你要真正的敢於不安全,你才有可能獲得安全感。

    最後你就會看清楚,安全感就是個偽命題。追求安全感的背後,竟會把你帶到不安全的地方。因為看似安全的保障和邊界將會成為你最牢固的牢籠。

    也就是說,在你追求安全感的同時,一定要想明白,長期的安全感和短期的安全感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不統一的。如果你想明白了,敢於用短期不安全的行動來保障自己長久的安全感,其實也就不需要。這個港灣來限制你出海航行了。

    而當你的字典裡沒有安不安全這回事的時候。你盡力的去探索,成長冒險,給自己設邊界,這時,你反而最安全。

    無論在個人生活上還是個人發展上,你都不需要安全感。考慮的每個決定上面都要注意,你需要的是長期的安全感,而不是短期的安全感。而長期的安全感,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進化。

    超越安全感的虛幻,不斷折騰,不停進化,最終能給我們安全感。

    如果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希望你幫我2個小忙

  • 9 # 李建學心理諮詢

    安全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可能很難三言兩語講清。

    安全感是一個人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與我們的外在現實環境、個體內在結構均緊密相連。

    例如,怕黑不敢關燈睡覺、害怕一個人去陌生的地方、總是喜歡抱著一個物品(如枕頭、娃娃等)、反覆檢查門鎖是否關好等,不同的人在缺乏安全感時會有不同的表現。

    當然有些人明明生活安穩,沒有出現過多的客觀狀況,但仍出現不相匹配的焦慮,我們會發現這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如何增加自身安全感,可能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方式,比如:

    用心經營親密關係,讓美好的關係滋養我們的內心;

    增長知識提升能力,讓豐富的視野充盈我們的內心;

    努力提高經濟收入,讓充足的物質強大我們的內心;

    與積極自信的重要他人親近,讓樂觀穩定感染著我們的內心……

    上面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為自己獲得更多的安全感而去努力的。

    如果自己發現好像窮盡外界的一切途徑仍無法感覺安全感的充足,那就需要向內審視自己了。必要時做一些個人成長方面的心理諮詢也是不錯的途徑,幫助我們修復來自原生家庭、成長經歷方面的不良影響。

    要知道,往往在我們開始察覺自己內心的時候,也是最好的修復改善契機哦。

  • 10 # 睡眠心理師

    抑鬱和沮喪的感覺來自於缺乏自信。一方面,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你內在攜帶著靈性之光,你是一個敏感的、富有同情心和明智的人。但另一方面,你體內有一個受傷的小孩,他想從外面的世界得到承認和讚賞,你的一部分渴望外部關注和安全感。那你似乎從沒得到足夠多,或者找不到你真正尋求的那種承認,因為你是不同的。你的環境經常不承認真正的你,因此沒有答謝和滋養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跨性別男,假裝是女生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