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鶴天鳴
-
2 # 水泊之聲
2、受牽連孟德免職,再徵召曹操建言
3、張天師黃巾起義,曹孟德斬賊立功
4、整吏治濟南清平,曹孟德託病回鄉
5、諸豪強謀劃廢帝,曹孟德臨危受命
6、誅宦官何進事洩,西涼狼董卓進京
7、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8、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官兵三英戰呂布
9、脅獻帝董卓遷都,曹孟德兵敗滎陽
10、藏玉璽孫堅背約,聯盟軍分崩離析
11、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12、除暴虐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13、破黃巾孟德擴軍,陶恭祖趁勢偷襲
14、報父仇曹公興兵,陳公臺迎立呂布
15、荀令君堅守不出,呂奉先大戰孟德
16、袁本初遊說曹公,曹孟德再戰呂布
17、李傕郭汜大交兵,楊奉董承雙救駕
18、曹孟德迎奉獻帝,漢天子移駕許都
19、曹公興師伐張繡,張繡施計敗曹公
20、曹孟德東征徐州,張文遠率眾歸降
21、戰本初曹公備戰,賈文和勸降張繡
22、曹公煮酒論英雄,皇叔打雷驚掉筷
23、劉織蓆襲佔徐州,曹孟德閃電擊破
24、戰官渡本初敗績,截烏巢曹公燒糧
25、曹公倉亭破本初,皇叔荊州投劉表
26、曹丕趁亂納甄氏,奉孝遺計定遼東
27、玄武池曹公聯軍,廢三公孟德為相
28、徵荊州不戰而勝,劉織蓆敗師長坂
29、魯子敬力排眾議,抗曹公孫劉聯盟
30、周公瑾詭計詐降,曹孟德兵敗赤壁
31、求發展曹公招賢,收關中孟德用兵
32、馬孟起割地求和,曹丞相平定涼州
33、曹孟德再徵江東,孫仲謀濡口奪食
34、封魏王曹公立太子,劉織蓆進軍奪蜀中
35、伐漢中張魯歸降,孫仲謀結姻曹公
36、劉玄德趁勢襲漢中, 顧大局孟德退兵
37、關雲長偷襲襄樊,曹丞相揮師決戰
38、孫仲謀遣使上貢,曹孟德表露心跡
39、漢丞相曹操病逝,漢獻帝禪位曹丕
40、曹家軍世代努力,司馬懿隱忍不發
41、司馬懿詐病賺曹爽,魏軍政盡歸司馬氏
42、鍾會鄧艾分兵進,西蜀江山屬司馬
43、百萬雄師過大江,吳滅投晉歸一統
《魏晉演義》完。
呼,寫得好累!
-
3 # 了無痕軒
如果以曹魏為主角,必須塑造曹操父子正面人物形象,尊曹貶劉。
曹丞相匡扶正義一統華夷,奠定曹魏基礎。
從曹操少年寫起:同學成才扶社稷,少年立志整乾坤。
再寫曹操青年:刺董卓英雄出世,聚諸侯豪傑北伐。
寫文臣武將:舉義旗匯聚曹八將,揮雄師集齊智囊團。
寫義釋劉備兄弟:青梅煮酒縱劉備,豪氣干雲放雲長。
寫赤壁之戰:橫槊賦詩氣衝霄漢,以退為進撤退華容。
寫曹操之死:識破刺客斬華佗,功成身退返天庭。
寫曹丕代漢:順天意推動歷史,救萬民重整河山。
寫孫劉之戰:同床異夢難長久,酒肉盟友動刀兵。
寫三國歸晉:司馬氏三分歸一統,曹魏國百年照千秋
-
4 # 來文慶同學
大家對曹操的看法會有不同。
三國演藝是以三國志為範本,而三國志是以漢、魏、晉三朝的更迭敘述的,實際上晉是以魏為正統的。
在歷史的角度,三國本是漢末時期的武裝割據,但是從人的角度去看,這裡面牽涉到太多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苟且之事。但實際上,曹操本人是三國時期有抱負,有才智,有胸懷,有思想,有遠見,有謀略之人,而且也不像三國演義中那麼奸詐(這個要看從什麼角度看,如果從敵人的角度看,太奸詐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推的話,大家會對曹操、劉備、孫權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不再會認為曹操是一個奸雄,也會對三國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回覆列表
我想說的是,這首先不是一個假設問題,或者說不完全是假設問題。
第一
因為在南宋之前魏國就是居正統位置的,因為中國歷史朝代是以佔據中原地區,尤其是長安,洛陽兩個城市為中華正統,而南宋高宗趙構則偏安江南一隅,與遼金鼎立,所以他為了找到自己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就在歷史找到了與自己同以漢室宗親自居的劉備,從此三國的正統由魏轉蜀。
第二
羅貫中所處的年代是元末明初,社會動亂。與東漢末年很像,作者借三國事件來對映當時社會,希望有救世主一樣的人物出現,劉備以漢室宗親自居,符合當時的人物價值觀。
第三
以蜀華人物為主線,是因為蜀華人物更加豐滿,像關羽,諸葛亮,張飛等人物家喻戶曉,比其他兩個人物更加特點鮮明。而且蜀最後被魏所滅,大部分讀者對悲情英雄更加同情,更容易產生共鳴。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魏國為主角一定沒有蜀國更合法,
更合適,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