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達爾文先生的進化論是至高的真理,那麼,我們人類下一步的進化趨勢應該是最佳化人體的哪些bug? 比如說我們的排洩機構是不是應該和生殖機構不要放在一個位置。
15
回覆列表
  • 1 # 賈牧

    人其實不在進化論裡面,因為人可以改造物種,再進化還是長這樣子,為什麼呢?因為如果長得不正常,就會透過整容做手術變回來,所以以後也改變不了多少,進化論到人這兒就停止了。

  • 2 # 產自地球

    應該進化成什麼樣應該是由環境決定的,當然人的主動選擇也會有影響。比如溫度不斷升高,人體的散熱能力會加強,身體表面積會變大,同時汗腺增多,毛髮較少。同樣人們更喜歡高個子,營養跟上,這樣整體身高會逐漸上漲。但是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自然選擇對人類進化的影響越來越少。而且生殖器放在軀幹下方也是進化的結果,個人認為這樣會透過腹膜隔離,更好的保護身體的主要器官。

  • 3 # 這裡的知識好奇怪

    進化論放在人類身上,情況就會變得有點複雜,可能退化會多於進化,因為有了科技的參與。

    發達的科技使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身體越來越懶,大腦卻越來越發達。

    最終身體肌肉可能會退化嚴重,腦袋越來越大,生育變得越來越困難,最終可能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技術代替生育。

    越來越純淨的食物導致腸胃功能退化,

    長期不想走路,腳會變小

    長期的近視和電子裝置的密集使用,眼睛會越來越大。

    最終如圖一。

    然後科技繼續發展,以上情況越來越嚴重,最終變成圖二。

  • 4 # 見聞79

    人類在地球上發展,純屬巧合機遇,但是人性的固化性,如果沒有辦法發生根本的轉變。自私自利任性發生核大戰,進化,再進化,再核核大戰,大戰核,一個人操作就可以,最後滅絕。

  • 5 # 好奇心與狗

    從達爾文進化論出發,人類的進化趨勢是什麼?

    我的回答是,整體來看人類的生物性狀將維持現狀。

    達爾文“進化論”從名字上看,似乎生物是向著優秀的方向進化的,但是他的本意並不如此。因此首先我們看下關於生物進化的理論。

    · 拉馬克的進化論

    在達爾文之前,有一名博物學家叫拉馬克,他寫了本書《動物哲學》,他的基本思想是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

    (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1744/8/1~1829/12/18)

    啥意思呢,用進廢退就是說某個特徵經常使用,那麼這個特徵就會被保留並強化,而不使用的特徵就會退化。獲得性遺傳則是說後天獲得的形狀也是可以遺傳的。

    用長頸鹿的脖子做例子,因為長頸鹿為了吃到樹葉,總是要伸長它的脖子,於是根據用進廢退,脖子經常使用,那麼就越來越長,直到我們今天看到的長頸鹿。

    於是就有科學家做實驗,不斷地培養實驗小鼠,每次出生就掐斷尾巴,如果拉馬克是正確的,那麼N代之後尾巴就應該不被遺傳了。但是無論怎麼培養,最後生出來的小鼠總是有尾巴的。

    另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就是,前蘇聯李森科把持生物學界的時期,他就是主張用進廢退的學說。有一次會議上有科學家反對,就質疑,如果把牛的角出生時就砍掉,那麼它的後代就會不長角嗎?李森科非常肯定的說,那當然。於是這位科學家又說,那請你解釋一下處女膜是怎麼回事。

    · 達爾文的進化論

    達爾文的進化論則是反對拉馬克主義的。他透過長期的觀察發現,生物的進化是沒有方向的,他們可能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性狀,但是這些性狀很難穩定的遺傳下去,那些“不好的”性狀在不適合的環境下會被自然淘汰,最後只剩下適合當前環境的形狀能夠持續遺傳下去。

    (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2/12~1882/4/19)

    那麼用達爾文的進化論去解釋長頸鹿,最早長頸鹿可能脖子還不長,它們周圍的樹也不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矮個的樹都被吃完了,於是高個的樹就被遺傳下來。那麼長頸鹿中矮個的就吃不到樹葉被餓死了,最後只有高個的長頸鹿被穩定遺傳下來。這樣互相競爭淘汰,最後就剩下我們今天看到的長頸鹿了。

    所以實際上,達爾文的進化論不能叫“進化論”, 也許叫“淘汰輪”反而更貼切呢。反過來看,生物的進化是以大量不適合環境的個體的死亡為代價的。

    嚴復翻譯的時候用的是“天演論”,應該說是很貼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很好的翻出了達爾文思想的精髓。高的樹和長頸鹿就是在“互相競爭”,所以現在來看,應該叫做“演化論”

    當然從現代基因角度來看,基因在遺傳過程中會隨機發生突變,那些適合環境的基因就被保留下來,不適合的則被淘汰。

    ·人類進化的未來:能否完善一些缺憾的功能?

    我們僅從生物學角度探討。

    其實從達爾文演化論不難推論,某個功能往往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那這個功能必然是夠用就好,環境就沒法把它淘汰。

    比如,呼吸道和食道在前面一段是共用的,而不是分別兩條通路。這個就有危險讓人進食的時候有機率產生窒息啊。但是有切換的機制,讓吃飯和呼吸分別進入該去的通道,這就保證生物從海洋爬向陸地的時候能夠獲得氧氣,能夠存活。如果說要靠基因突變獲得這樣的共用的突變,以及突變形成一個新的呼吸通路,從機率上講顯然前者更容易發生。

    再比如,人眼有個盲點,原因是視神經纖維在這裡成束,佔據了視網膜。但是這個缺點雖然有一點點缺憾,但並不會成為生死攸關的因素,大體上視覺還是能很好的工作的嘛。

    因此,對於一個夠用的功能,從淘汰個體的角度看並沒有機制能夠讓這個功能100%完善。

    ·人類進化的未來:有沒有可能進化出新的能力?

    從達爾文演化論出發,我們知道生物的演化是沒有方向的,也不是隨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在改變。因此並不是人類希望進化成什麼樣就能進化成什麼樣的。

    遺傳的突變只能保證基因多樣性,在未來環境突然變化時能夠有一部分適合的基因繼續保留下去。

    而基因本身不存在“優秀”和“劣質”的區別,只有在當前環境下的適合與不適合。

    人類到現在,科技日新月異,生存率很高,反而是把很多不適合的基因給保留下來了,環境淘汰的因素對這些不致命的基因不起作用。

    而如果說某個嬰兒基因突變獲得了某項能力,但是他的這個基因在這麼大的人口基數中只是滄海一粟,對於現代人類的婚姻制度、生育願望來說,是很難持續穩定的遺傳下去的。而縱觀歷史,很多優秀的人物反而都是沒有後代的。

    因此,自然演化可能對人類已經不適用,因此人類是不大可能進化出新的功能來了。

    ·總結達爾文進化論中並沒有人類能夠透過主觀努力獲得進化的思想達爾文進化論精髓不是進化,而是物種競爭,環境選擇某些功能夠用就行,環境無法將“夠用”淘汰而篩選出“完美”人類的科技發展提高了人類生存率,導致自然淘汰對人類失效。新出現的優秀基因在現代環境中,沒有機制可以有效促使這種基因大規模擴散。

    綜上,達爾文的演化論是不能推論出人類能得到完美的進化的,維持生物性狀的現狀可能今後較長一段時間的狀態。

  • 6 # jackson316

    人類已經靠科技阻止了進化,比如說這次的病毒,如果放任不管,那麼最後活下來的都是帶天然抗體的人,這些人的後代也會帶抗體,以後人類就不會懼怕這種病毒了,相當於進化了。但是人類用科技抗爭的結果是不能抵抗病毒的人也活了下來,相當於沒有進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看喬丹打球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