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3周多,這段時間正在上親子班。有兩點明顯的變化,一是就是不管白天還是晚上睡覺不踏實,只要睡覺媽媽不在或是陪睡著了媽媽要起就會哭鬧;還有就是動不動就發脾氣,一點小事就大哭一場,感覺有點借題發揮的意思。是因為上幼兒園的關係嗎?
5
回覆列表
  • 1 # 積木育兒

    這是剛入園的孩子經常碰到的問題之一 ——入園焦慮。每個孩子都可能出現,有的表現明顯,有的表現不明顯;有的持續一兩個月,有的可能幾個星期就會好一些。這個過程中,所有孩子都可能出現這兩點明顯變化,一是粘父母,二是情緒變化大,經常哭鬧發脾氣。

    之所以如此,正是孩子在向父母表達他們的不安與期望,粘媽媽,是他在向父母表達他的情緒需求,父母需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並做恰當引導。如:可多跟孩子說說自己上幼兒園的事特別是糗事,說說自己是怎麼度過的,有哪些開心事;還可對孩子上幼兒園表達羨慕和歡喜之情;平時多跟孩子說說開心事,多陪孩子玩一些有趣的遊戲,儘可能讓孩子更多地笑出來。要知道,歡笑具有很大的魔力,能驅趕孩子的恐懼,並將父母與孩子的心拉近,增加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

    另外,在送孩子入園前,父母需要先為孩子做好一項心理準備,即是給孩子建構起穩定的安全感。即,在三歲之前多關注孩子的身心需求,並給予孩子積極迴應,給予孩子心理滿足。如孩子哭了,不管是什麼原因,都要先安撫情緒,抱抱什麼的,然後再問情況;如果媽媽要短暫離開孩子,必須要讓孩子知曉,並且在承諾孩子的時間範圍內回到孩子身邊,否則孩子就會認為你不要他了,由此引發更強烈的焦慮情緒。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過早將孩子送去幼兒園,因為孩子的每個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心理發展需求。須知,最好的入園時間是孩子3歲以後,因為3歲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構的最佳時間,孩子最好能待在爸媽身邊,等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再入園,孩子更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另,太小的孩子對於外界的適應力差,容易產生更嚴重的分離焦慮,甚至是軀體疾病。

    如果可能,每個孩子從一兩歲,能走會跑之後,父母就需要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讓孩子能走出家庭,在父母的陪伴下,積極探索和認識周圍人或事,瞭解自然和社會,結識更多的小朋友。這樣,孩子對外界就不會有那麼多恐懼和焦慮了。自然入園的時候,他的分離焦慮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 2 # 父母世界

    又到入園時,可以不焦慮!能做到這點需要抓住重點,理清到底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此次Parents總結了幾個最讓媽媽頭疼的問題,我們一起迎接挑戰、各個擊破。

    你最揪心的:分離焦慮

    我們要理清的關鍵問題,分離焦慮從哪兒來?

    你能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嗎?把你一個人扔在一個極其陌生的環境裡,你不知道餓了到哪兒去找吃的,上廁所和睡覺的模式和之前的經歷完全不一樣,你不知道身邊的人對你是不是友好……對於孩子來說,上幼兒園的感覺可能比這段假設的情景還要糟糕。所以,分離焦慮,一方面來自孩子不確定能在新環境中掌控好自己,也就是不確定自己的吃喝拉撒能夠像在家裡一樣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來自情感層面的失落—我信任和親近的人都不在這裡,他們是不喜歡我了,還是不要我了?

      父母要做的:

    ● 確定孩子的“自我掌控感”

    經多位幼兒園老師反覆驗證的一條“真理”是:那些在家裡自理能力強、父母包辦比較少的孩子適應幼兒園更快,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掌控感更強。所以,緩解分離焦慮的基礎工作是確定孩子在幼兒園對吃喝拉撒的掌控,確定孩子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需求。

    ● 管理好我們大人自己的情緒

    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應該儘量保持平靜,因為,如果大人表現出無措、不安、焦慮,孩子就會更加沒有安全感。此時你最需要做的是蹲下來跟孩子說:“我知道你不願意離開媽媽,你可以傷心一小會兒。”然後適時轉移到老師身上,最後果斷地和孩子說再見,可以強調一下:“吃過晚飯後就能見到媽媽。”

    ● 重新強調你們之間的親密與聯結

    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是擴大信任圈的過程,由開始的只信任家人到慢慢信任老師、信任朋友。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且後面的信任是建立在前面信任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孩子和家人建立起的信任關係越牢固,孩子越容易與別人建立信任關係。剛剛入園時,孩子會對之前的信任關係產生懷疑,所以一定要反覆強調:“爸爸媽媽像以前一樣愛你,是因為你長大了,要去做自己的事情。就像爸爸媽媽上班一樣。”另外,不要忽略幼兒園之外時間裡的高質量陪伴,多陪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情。

      父母不要做的:欺騙和恐嚇

    用“出去玩”把孩子騙出家門,把幼兒園描述得天花亂墜,說“不上幼兒園就有人來把你抓走”這樣恐嚇的話……這些欺騙只會讓孩子不信任父母,不信任環境。重新建立起信任關係,需要更長的過程和更多的耐心。

    你最放心不下的:吃喝拉撒睡

    到底是孩子適應幼兒園,還是幼兒園適應孩子?

    初入園時,我們通常會跟老師提一些個性化的小要求,比如睡覺需要陪,吃得太慢需要喂,大便後要用溼巾擦屁屁……通常,為了幫助孩子們適應新環境,老師會盡量滿足這些小要求,但我們不能以此為藉口,讓這些小要求變成常態。想想孩子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呢?一是因為孩子可以和這些同齡人一起學習,建立起居常規,熟悉生活常識,掌握交往技巧,鍛鍊體能和技巧。二是學習他們這個年齡段能夠領悟的各種能力……好吧,既然這樣,我們別糾結在這些小事兒上了,你覺得呢?

    父母要做的:

    ● 幫助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很多剛入園的孩子都會尿褲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告訴老師自己想去廁所。所以,可以讓孩子在家裡多學習一下“我想……”“我要……”這樣的句型,表達自己的需求。

    ● 儘量和幼兒園保持一致的生活節奏

    初入園的時候,要儘量和幼兒園保持一致的生活節奏,這樣週末後迴歸幼兒園就不會演變成“終點又回到起點”。另外,獨立吃飯、入睡、如廁這些能力,也都需要在家裡幫助孩子練習。

    父母不要做的:把所有任務都推給幼兒園

    建立好的日常起居習慣和自理能力是孩子在幼兒園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比如開始自己吃飯、自己入睡,到後來的正確洗手、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老師會定期公佈最近孩子們需要學習的新本領,目的是希望父母能夠在家裡配合學習和堅持。不要覺得在家裡練習僅僅是配合老師工作,它是在幫助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更自信,也是在幫助孩子成就“習慣”。

    你最拿捏不好尺度的:和老師相處

    我們要理清的關鍵問題,老師不是保姆,也不是法官,而是你的合作伙伴。

    和老師相處,不能高高在上,也不必唯唯諾諾,營造平等、尊重的氣場遠比具體的相處技巧更重要!

    父母要做的:

    ● 尊重、合作是溝通的前提

    如果你總是挑戰老師的權威,那麼孩子肯定也很難遵守課堂紀律。不要以“審問”的口吻問老師“為什麼讓孩子學這個?或者“為什麼要制定這項規則?”,這會讓老師覺得你根本不信任她。

    ● 遇到問題要冷靜客觀

    如果孩子帶回來一些負面資訊,比如“老師批評我了”“小朋友欺負我了”,我們先不要過於緊張或激烈,先傾聽完描述,如果孩子很委屈,先肯定和理解他的情緒,給他適當的安慰,然後及時和老師建立溝通,看看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一起想辦法解決。當然,如果有確鑿的證據顯示老師的處理不當,我們也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孩子。

    父母不要做的:喋喋不休,沒重點

    雖然和父母溝通是老師的職責之一,但也不要抓住老師不放,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一定要事先想清楚,掌握好時機和時間,絕對要抓住重點。也不建議給老師提過多的個性化的要求,不僅會給老師增加負擔,也是在剝奪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

    你最手足無措的:小朋友打架了

    安全範圍內的衝突不是壞事。

    孩子在幼兒園中發展出的一項重要本領就是交往能力,正是在衝突中,孩子慢慢學會了如何體會別人的感受,如何用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父母要做的:

    ● 平靜和客觀很重要

    首先,你必須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可以引導孩子慢慢把當時的情況說給你聽,然後再結合老師提供的資訊,還原事態的原貌。無論是打了人還是被人打了,都需要讓孩子知道:打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對於打人的孩子,要引導和幫助孩子找到不傷害別人的解決之道。對於被打的孩子,可以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比如躲開。

      父母不要做的:打了別人沾沾自喜,被欺負了不依不饒

    總是打別人的孩子其實更值得擔心,因為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更好辦法。“被欺負了”更多是大人無法承受,其實孩子本身沒有受到多大傷害。當然,所有的前提都是客觀的事實。

    你最容易犯錯的:怎麼和孩子聊幼兒園

    我們要理清的關鍵問題,你到底想知道什麼?

    對於3~4歲的孩子來說,問問題的過程其實有很強的導向性。你是更側重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吃喝問題?還是更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情緒?另外,從孩子嘴裡得來的資訊可能會有片面性,所以最好結合老師提供的資訊,客觀地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

    父母要做的:

    ● 問題問得越具體越好

    尤其是對於入園不久的孩子,儘量避免“今天怎麼樣啊?”“今天都幹什麼了?”“今天都吃什麼了?”等籠統的問題,而是具體地問:“今天上午是喝牛奶還是酸奶了?”“晚飯吃的是麵條還是包子?”問得越具體,孩子回憶起來越容易。

    ● 問題儘量正面引導

    比如:“哇,你的手洗得真乾淨,是在幼兒園學的嗎?”“媽媽接你的時候看到你和一個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她叫什麼名字?是你的新朋友嗎?”“老師說你們今天玩小火車的遊戲了,是不是很好玩?”等等。

      父母不要做的:負面提問

    “你今天又尿褲子了嗎?”“有沒有人欺負你?”“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這些問題只能傳遞給孩子這樣的資訊:幼兒園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地方!

  • 3 # 小莉育兒

    孩子剛上幼兒園,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園焦慮呢?我認為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家長自己調整心態,減輕焦慮。

    家長的焦慮會傳遞給孩子。孩子一入園,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睡不好。這都是家長的焦慮。而孩子很敏感,他是能夠感知到的。所以家長自己要調整心態,保持心平氣和。

    2.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增加他的安全感。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入園焦慮,主要是離開了他熟悉的家庭環境,進入到一個陌生的幼兒園環境中,他感到沒有安全感,所以會非常焦慮,害怕分離。那麼這段時間家長可以在下班後或者是週末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增加他的安全感。

    3.幫助孩子認識老師,結識朋友。

    孩子到了幼兒園遇到的是一個嶄新的環境,老師和小朋友他都不認識,他會感到害怕和孤單,所以家長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幫助孩子去結識老師,去交新朋友,如果有可能可以給孩子準備一點小禮物,或者是小零食,帶到班上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這樣有利於他結識更多的好朋友。

  • 4 # 蒲公英娃娃時代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跟我一樣,在寶寶入園這個問題上有所糾結,也有焦慮,怎麼幫寶寶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順利度過入園焦慮,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先緩解作為家長的焦慮,切忌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比如孩子送入幼兒園後,孩子可能會哭,你也跟著哭,或孩子一哭,你就說不上了,不上幼兒園了。有的家長中午還會去幼兒園再看一趟孩子,這樣把家長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孩子更不能踏實在幼兒園,就等著父母去看她,把她接走。我們應該堅定的告訴她,上幼兒園,代表你已經長大了,爸爸媽媽小時候也像你一樣,上幼兒園,認識新的小朋友,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我們相信你在幼兒園能把自己照顧好。

    二、各種提前“預習”幼兒園生活

    即將上幼兒園前半年,就應該常帶孩子去幼兒園玩,到處參觀幼兒園,父母扮演老師,跟孩子玩些小遊戲。買些繪本,如《幼兒園的一天》《我愛幼兒園》《寶貝愛上幼兒園》,可以給孩子講講,讓孩子對幼兒園留下好印響,為將來去幼兒園做好鋪墊。

    三、培養孩子足夠的自理能力

    方法可以是“小步走”,1-2周專項訓練一個技能,比如扣扣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等。告訴孩子不要等著別人去送,而要主動去要,比如自己渴了要找爸爸媽媽要水喝,而不要等著爸爸媽媽給你送水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是廚師是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