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幻現實2014
-
2 # 偶爾投機
價值其實就是你認為值不值。價值衡量一種是資產價值,常見的價值投資就是,公司資產價值大於市價,就所謂低價買入。其次就是預期價值,所謂的成長股,現在看似虧損,但是可能未來成長為巨頭。所以總結就是現有收益和未來收益的一個衡量問題。自己評估
-
3 # 平凡生活ABC
馬克思資本論裡面闡述的很清楚,價值是指商品的成本構成,比如,材料費用,人工費用,加工費用等,價格是隨著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商品的價值表現,價格隨市場供求關係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
4 # 富春惡水
一、我們傳統的理論認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對於一商品而言,其價值決定於生產該商品的平均勞動時間。
(具體來講,勞動,可以將其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價值。)而上面講的兩點,作為一種正確存在,必須要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商品具有供不應求的條件,就是說只有在賣方市場的條件下,原有的經濟價值理論才能夠存在,才是真理。一旦供過於求,就是說進入了買方市場,不管是凝結在商品中的平均勞動時間,還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都會受到懷疑,甚至都可以說是錯誤的。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只有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才可能保證由平均勞動時間作為變數來決定商品價值,能夠保證賣出去從而實現其勞動價值。如果市場供過於求,產品賣不出去,就無法實現產品的勞動價值。價值只有被市場承認,被買走,才能實現其價值,不被市場所承認,就不存在價值,稱為無價值,不管消耗了多少勞動時間,不被市場所承認,都是無效勞動。
買方市場是一個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品供過於求的市場,這種供過於求,實質上是生產該商品的生產能力的供過於求。當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價挌會下跌,就不能保證在市場上實現商品的價值。
二、我們的國家在97年由於東南金融風暴而開始進入買方市場,我們今天的第三產業已佔GDP的一半多一點,第三產業,或者說服務業,是一個在工農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上發展起來的產業,工農產業的特點是有產品,是相關於商品生產的產業,但服務業是以工農產品為基礎,而非一定唯產品不可,其是有產品而又不唯產品的一個產業,其是依託或不依託產品而進行服務的一個產業。從需求的角度講,人類先要實現有產品的需求,而後需要提升實現相關服務業的有產品和無產品的精神和物質服務的需求。
很明顯,服務業中很多業務是無產品的,或者講是沒有非正規產品的形式的,諸如旅遊、存貸、保險、證券、文化、資訊、傳媒等等,所有的這些服務的行檔,我們如何來定量它們的價值,所有這些服務行檔都是有價格的,但在這些價格中,我們如何用“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來定義,來解釋?
從這個角度講,“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是不正確的,因為服務業很多時侯不涉及商品。
三、在買方市場中,工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切不可供過於求,供於過求是對經濟的一種破壞,也不利於穩定持續地實現商品的勞動價值。
對於農產品來講,季節性比較強,但由於大棚技術的普及,農產品做到常年供應成為可能,於是也需要警惕供過於求的問題。對於工業品來講,更易存在或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而市場對付供過於求的方法,除了限產,主要是創新與技術進步。而限產和創新兩項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性,其對價值的實現,比平均勞動時間創造價值更重要,而限產和創新也屬於勞動的範疇,但其不是由勞動時間來決定的,而是由勞動的質量來決定的。於是由“平均勞動時間來決定商品的價值",在買方市場中產能隨時會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必會受到質疑。
買方市場的商品價值不是由“平均勞動時間來決定”,而是由勞動的質量來決定。
當抽象勞動形成價值,這個定義還是正確的時侯,我們可以去探索一下抽象勞動的一般情況:
抽象勞動可以有如下一些內容構成:1、時空摡念。時空摡念由時間和空間構成。從時間上講,每一勞動都存在歷史時點與勞動時長兩方面。從空間上講,每一勞動存在地點與空間狀態兩個方面,抽象勞動的地點是指每一勞動所處的方位;空間狀態有地面、地下、水下、航空與航天等的區別。2、質量摡念。這個質量摡念包括勞動技術、組織形式、勞動態度等方面。就技術方面講,包括科學技術創新,個人的知識與經驗,生產裝置的水平等等;從組織形式來講,包括勞動協作形式和經營方式等等;對於勞動態度包括個人與社會的價值觀念等枸成的勞動態度。
於是抽象勞動不僅僅只有平均勞動時間這個摡念,還有更重要的勞動質量的摡念,而在賣方市場中由於產品供不應求,才適宜於採用平圴勞動時間來簡化價值的來源問題,但在買方市場中,由於產能的隨時會有的供過於求,所以必須採用勞動質量的摡念來計量和定位價值的來源。
五、從需求的角度看,除了居民消費,與其相伴的還有國家和社會的需求,比如農業基礎設施,比如交通,公路、鐵路、航運、航空等,可以拉動經濟,實現更大規模的勞動價值的實現。所以勞動價值的規模性擴大,不是決定於與企業相關的平均勞動時間,而與勞動的質量密切相關,與經營勞動的決策、管理、科研、創新等相關,與“平均勞動時間決定價值"的相關性比較弱。或者更明確地講,買方市場的價值,不是決定於勞動時間,而是決定於勞動質量。
六、從決策層面講,我們原來的經濟理論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但當確定“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或者講“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勞動“,那麼在賣方市場中,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在理論上無法體現其價值產出,至少其與生產無直接關係。
而在賣方市場,經營勞動的範疇包括了企業與事業兩種社會全部的經濟與政治組織形態,於是事業單位中的工作者,他們也是勞動者,只是他們不是價值的創造者,他們是為價值創造服務的,是為價值創造服務的勞動工作者,而所有的價值創造者,難道就不是價值的服務者嗎?他們究其底也還是為需求服務的勞動服務者。於是在買方市場中的相關事業中的決策和管理者,他們是為價值創造者服務的服務者,這種服務為整個國家的經濟的穩定、持續、迴圈發展服務,其宏觀價值效益非常巨大,是微觀企業勞動價值產出所不能替代的。於是,所有的企業事業單位的勞動者,都是為各種不同需求服務的工作者,同時也是服務價值的創造者。
總體而言,涉及價值理論,在買方市場中,是一個很大的理論體系,而原有的理論,有的可用,比如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這個沒有變化還是要堅持。有的就不可用,比如由於市場供求的變化,價值不能完全由抽象勞動時間所決定,而由抽象勞動的質量所決定;價值也不完全是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勞動所構成,而更表現為為市場需求服務的服務價值,勞動者是服務價值的創造者,價值是為需求的服務,又或者講,價值是有關於勞動的服務。但總之價值來源於勞動這一點沒有變化。
回覆列表
價值,泛指客體對於主體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可視為是能夠公正且適當反映商品、服務或金錢等值的總額。 在經濟學中,價值是商品的一個重要性質,它代表該商品在交換中能夠交換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價值通常透過貨幣來衡量,成為價格。這種觀點中的價值,其實是交換價值的表現。 而古典經濟學則認為價值和價格並不等同。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商品價值。馬克思還將價值分為使用價值(給予商品購買者的價值)和交換價值(使用價值交換的量)。 經濟價值的本質是人類經濟產品、關係發展過程中的人類勞動作用。包涵創造產品的使用價值與創造生產關係的勞動價值。《資本論》中的價值概念特指交換價值,即資本關係下的本質。不能以區域性範疇的價值代替一般的價值形態,同時一般的價值形態不等於區域性的價值形態。價值的實踐必須以一定的範疇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