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三星推出的語音助手為 S Voice 。上市之初,號稱可以秒殺 Siri,但推出多年來,並不被使用者所熟知和使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智慧程度和體驗與 Siri 以及 Google Now 等競品相差較遠,而且其語音技術由 Nuance 提供,核心技術並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使得其在供應商中間處於被動地位,處處受限。為此,三星開始發展自有語音和語義處理技術,聯合 VoiceBox 開發的 NLP 演算法以提高 S Voice 的“智商”。但由於使用者對 S Voice 的固有印象和固有的產品屬性,儘管在多個方面有所提高,但 S Voice 的啟用率仍舊較低。
這時 S Voice 的地位就顯得十分尷尬。三星在收購 Viv 後,三星的語音助手功能是繼續沿用“不智慧、老舊、落後”的 S Vioce 這個品牌呢,還是使用 Viv 這個“別人家”的品牌?一個艱難的問題擺在它面前。此次此刻,三星基於 S Voice 已有的架構,再把 Viv 的技術整合在全新的產品中,很好的做到了互補,化解了這一尷尬。
智慧機市場可謂是一片血海,疲軟的創新,眾廠商包括蘋果在內甚至都在圍繞著手機顏色大做文章。人工智慧時代,AI作為一種新的生產力,眾廠商紛紛佔坑。三星作為全球智慧機的頭部廠商,自然不會錯過這波技術賦能浪潮。
智慧機廠商進軍AI領域,目前比較常見的姿勢莫過於語音識別,也是就是我們平時所看到的蘋果上的Siri助手。據外媒最新訊息,三星電子近日宣佈,將給S8手機推送Bixby語音助手,不過還需要加一個形容詞——“預覽版”。
在S8釋出之前,三星稱自行開發的語音助手將是該手機的一大賣點,但是後續發展,卻令人感到驚訝。在S8釋出和開售時,其並未提供Bixby。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Verge報道,在S8發售兩個月後,三星電子日前宣佈將會推送一個預覽版的語音助手。三星表示,只有一定數量的S8使用者能夠獲得語音助手軟體的推送,另外預覽版的功能並不完整,使用者使用語音指令僅僅可以傳送簡訊、設定手機,或是打電話等等最基本的功能。
作為三星的宿敵,蘋果公司早在2011年釋出的iPhone4S上已經配備語音識別技術。國內方面,語音識別更是是炒得很熱,科大訊飛、出門問問等一些列語音識別技術提供商,錘子等四線手機廠商也已經開始引入語音識別技術。不止智慧手機領域,今年釋出的眾多智慧電視無一例外不引進語音識別技術。
那麼,問題來了:科技巨頭強如三星為何就遲遲未推出語音識別技術那?三星S8好不容易搭配語音識別技術,可為什麼還是個預覽版的那?在語音識別上折戟的三星S8,何時才能正式進入AI陣營?
拿來主義與自主研發齊飛,可依舊不能望行業項背
人工智慧火熱,科技巨頭三星自然不會毫無防備,為了讓智慧機早日進入到AI陣營,三星兩條線齊頭並進。
一條是,奉行拿來主義,大肆收購。
也許你沒有聽說過 Nuance,不過你應該聽過 iPhone 的 Siri,而 Nuance 正是這名蘋果語音助手背後的技術提供商。這家位於美國麻省伯靈頓的 Nuance 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語音技術提供商之一,在電腦、移動裝置、電視甚至 GPS 上都能看到其身影。為了增強自家的語音識別技術,彌補軟體短板,當年業內紛紛傳言三星欲用 60 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直接收購該公司,可最後不了了之。儘管無果,可也從側面表明了三星要做好語音識別技術的決心。
三星確定收購的語音助手公司為Viv Labs。去年10月7日三星以2389.3億韓元收購該公司,按照每韓元合0.0009美元計算,協議金額約為2.15億美元。Viv Labs公司位於美國加州聖何塞,他們的團隊曾開發了蘋果的Siri虛擬助手,現在成為三星美國研發的子公司。
另一條路是自主研發。
早前三星推出的語音助手為 S Voice 。上市之初,號稱可以秒殺 Siri,但推出多年來,並不被使用者所熟知和使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智慧程度和體驗與 Siri 以及 Google Now 等競品相差較遠,而且其語音技術由 Nuance 提供,核心技術並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使得其在供應商中間處於被動地位,處處受限。為此,三星開始發展自有語音和語義處理技術,聯合 VoiceBox 開發的 NLP 演算法以提高 S Voice 的“智商”。但由於使用者對 S Voice 的固有印象和固有的產品屬性,儘管在多個方面有所提高,但 S Voice 的啟用率仍舊較低。
這時 S Voice 的地位就顯得十分尷尬。三星在收購 Viv 後,三星的語音助手功能是繼續沿用“不智慧、老舊、落後”的 S Vioce 這個品牌呢,還是使用 Viv 這個“別人家”的品牌?一個艱難的問題擺在它面前。此次此刻,三星基於 S Voice 已有的架構,再把 Viv 的技術整合在全新的產品中,很好的做到了互補,化解了這一尷尬。
由此也可以看出,三星為了提升語音助手功能,著實下了一番硬功夫,自發研發的同時,還不忘大肆收購,最後,又在收購後又不斷升級。可是儘管如此,拿來主義與自主研發齊飛,三星語音識別依舊難以望行業項背。
從目前的訊息來看,三星語音助手Bixby僅支援韓語。原本三星希望在五月份的時候正式支援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不過三星的工程師卻反饋由於英語的語法和構詞法過於困難,所以他們在研發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顯而易見的是,三星電子低估了智慧語音助手的產品開發難度,過早對外宣傳,結果卻造成了產品跳票的不利影響。
目前在全球語音助手市場,形成四強爭霸格局,分別是蘋果Siri、谷歌(微博)助手、亞馬遜Alexa以及微軟的Cortana, 老牌的谷歌助手以及後來者Alexa已經成為領先者,兩個助手正在進入越來越多的外部硬體當中。
目前,谷歌助手和Alexa在語音助手中,具備了比較高的智商,能夠理解使用者的上下文對話。外部公司的5000個問題測評顯示,谷歌和亞馬遜的正確率將近九成,蘋果Siri雖然表現是稍微差強人意,可是蘋果已經加大了對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研發投入,儘快提高Siri的智商水平。如果說同類科技巨頭在語音識別領域,已經會奔跑,而且跑的很溜,那麼三星只能說是尚處於蹣跚學步階段。根本不在同一個級別。
語音技術是盤活生態系統的畫龍點睛之筆
儘管三星S8在語音助手領域表現的差強人意,遠落後於老對手蘋果,但是在志剛看來,這並不會影響三星S8的銷量。要知道,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講,語音助手形同雞肋,即使蘋果手機自從2011年便開始引用該技術,可是實用性一般,噱頭成分大。
可是儘管語音助手尚處炫技階段,其未來戰略意義不容小覷,語音技術將成為盤活公司生態系統的關鍵一環。
透過語言交流獲取知識是人類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從PC時代的鍵盤滑鼠過渡到移動網際網路的觸屏操控,下一個AI時代,無疑將會是以語音、體感等多種感知融合的新的獲取方式,而語音互動作為天然的人機互動入口,勢必是對資訊生態與未來生活的一種重構。
比如最典型的,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百度語音搜尋的使用者量增長超過好幾倍,其中90後和00後的人群佔比超過一半,像一些遊戲中,以《王者榮耀》為例,已經基本上用語音識別代替了傳統的打字,語音搜尋和語音識別已經成為眾多年輕人移動網際網路的標配,這一點毫無疑問。
從家用電器到電視、電腦、平板,再到燈泡和智慧手機,三星產品涵蓋了家庭的每個角落。南韓電子巨頭並不滿足於全家桶式的獨角戲,藉助語音這種最先進的互動方式,可以盤活整個家居生態鏈,三星的,冰箱、洗衣機、電腦等等一些列智慧硬體都能徹底打通。比如,使用者的語音可直接作為ID被系統儲存,作業系統延伸可實現語音的多場景多智慧控制,比如智慧洗衣機,智慧冰箱,智慧空調等,都可以由語音為圓點做延伸。
另一方面,儘管語音識別尚處雞肋狀,但是智慧機發展式微已經成了不可逆的趨勢,人工智慧以後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購買點。在硬體走向極致,技術更新變慢和趨同時,如果別人有很好的以人工智慧等為基礎的軟體服務並以此構建差異化優勢,而且這些服務又能被使用者接受為“賣點”,形成新的競爭平臺,可以構築起來自己的競爭壁壘。
人工智慧可能會成為一個基礎的能力,成為隱形的服務。人工智慧基礎功能和手機的關係,就會像水電和房子的關係,人們不會因為有水有電大家就來買房,而沒水沒電大家肯定不會買。當然,軟體服務會不會成為手機賣點也是大家在研究的東西,大家有沒有可能因為喜歡某項服務而購買手機,比如因為喜歡Google Assistant所以來買臺Pixel手機。使用者想要和使用者想花錢買之間區別很大,不過軟硬結合然後讓自己的軟體和硬體都更有競爭力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案。
華為等智慧機廠商也在研發語音識別技術,畢竟在未來,人工智慧對對智慧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音識別技術不止在智慧機上面有著特殊意義,在眾多智慧產品上同樣適用。比如智慧電視為什麼要用人工智慧,引入語音識別?電視的最具價值前景的,客廳經濟的承載者,甚至是家庭物聯網的入口,智慧電視還不能完全勝任。如今智慧電視無論如何修正定義,其基本的應用場景基本仍侷限於“家庭娛樂”,但當人工智慧全面應用於電視之後,電視將成為以家庭為單位的“中控中心”。
人機互動和人工智慧的應用雖然未得以全面施展,而以人工智慧語音為切入,意味著智慧機行業將全面推向了真正的人工智慧時代。
從人工智障到人工智慧:三星智慧機AI化,任重道遠
在整體市場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全球智慧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儘管今年第一季度三星仍佔據了全球手機市場22.8%的份額,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從20%以上跌至不足5%,岌岌可危的市場地位,加上語音識別的重大商業前景,三星攻克下該領域,減少與蘋果、谷歌的差距勢在必行。可是三星智慧機AI化,並非坦途,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幾年前三星曾開發過一個語音助手服務,稱為S語音。這款服務配置在三星智慧電視和其他產品上。然而,三星的消費者對這款語音助手服務非常反感,因此三星將這款服務束之高閣了。所以,這也成為三星需要克服的一個障礙:將AI整合到三星產品並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亞馬遜就沒有看到任何反對其Echo智慧音箱的消費者,可能是因為Alexa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語音助手服務。但是,Alexa和Echo的例子並不能成為三星的榜樣,因為其他產品類別,如智慧手機、電視和洗衣機可能會不同。
三星的人工智慧技術要趕上亞馬遜、蘋果、谷歌和微軟,還有很多挑戰。三星正式收購了美國的Viv人工智慧實驗室用於自家人工智慧的研發,而Viv工作室就是由蘋果的Siri語音助手的創始人達格·吉特洛斯創辦的。三星此舉的意圖很明顯,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安卓手機制造商,三星不願意把自己的前途都捆綁在谷歌身上。
但是,三星試圖衝破谷歌的包圍圈的同時,三星還必須克服使用Google的解決方案所帶來的緊張關係。三星的智慧手機使用的是谷歌的Android系統,這意味著三星手機上可以使用谷歌的人工智慧服務,但是如果三星要想將自家的人工智慧技術整合到智慧手機上,那就必須和谷歌協商一致。對於三星來說,這不是一個新的困境,因為它已經解決了內部解決方案的問題,而在智慧手機、可穿戴裝置和電視等領域,三星仍然面臨著谷歌的問題。
三星早期人工智慧技術示範已經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沒有實際機會在產品中推廣和使用該功能。雖然,三星有著產品種類繁多、分佈範圍廣的優勢,這給三星帶來豐富的使用者資訊,但其競爭對手則有時間的優勢。而且,谷歌得益於Android在全球智慧手機作業系統市場的主導地位;亞馬遜也有著廣泛的消費者基礎。
另一方面,硬體廠商做軟體,思維方式還需調整。
硬體公司非常強調控制,硬體廠商強呼叫流程來控制,在硬體上不能犯錯,因為返工和替換的成本非常高,回收的成本也非常高。但軟體公司強調快和發散,可以快速迭代,放鬆流程控制,可以犯錯,和硬體公司截然不同。硬體的工作週期長,因此傾向於做預算,通常一年為一期的預算,包含具體專案的計劃,通常是在行動之前要花至少幾個月的規劃期,而軟體公司很少做如此長期的具體預算和計劃。
三星電子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廠商,能夠生產電腦、晶片、智慧手機、快閃記憶體等各種產品,但是軟體是三星電子的軟肋業務,在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的知名APP中,沒有任何產品來自三星。過去幾年中,三星電子已經關閉了大量遭到失敗的移動軟體和內容服務,並承認了谷歌在安卓軟體和內容服務中的領導地位。
我們拿作業系統來講,近幾年積極參與合作開發開源作業系統Tizen,可是市場佔有量一直不高,甚至三星自己的硬體也並非全部配備Tizen系統,這個晚熟的專案之所以名義上維持到今天,是因為三星發現,沒有自己的軟體平臺,在全球競技場上就處於不利地位,可眼下又沒有找到什麼方法能幫自己改變這一不利處境。
今年的4月3日的卡巴斯基安全分析師峰會上,三星自家系統Tizen被炮轟,史上最爛純業餘。以色列安全研究人員Amihai Neiderman表示:三星產品主流作業系統Tizen存在40多個0day漏洞,這些漏洞能讓駭客非常容易遠端攻擊和控制三星裝置,Neiderman也計劃陸續公佈這些漏洞。
所以目前的觀察是,硬體廠商做不好軟體,軟體廠商做不好硬體。這是由企業基因決定的:管理,流程和文化上有鴻溝。目前來看,能夠同時把硬體和軟體都做好的公司,都是把軟體和硬體在管理,組織,流程和文化分開來的。比如IBM就是把軟體和硬體分開來做,分成單獨的集團,用不同的流程甚至不同的文化來管理。
軟體公司和硬體公司這裡面確實存在物理世界的一個必然的規律,就是管理、流程和文化的差異。必須要清楚意識到軟體世界和硬體世界是有很大區別的,必須有意識的去規避這兩個世界之間的碰撞。很多硬體公司想做軟體轉型沒成功,都因為沒有意識到這個區別。因此,三星電子要實現“軟硬領域通吃”,不是收購幾家語音識別公司那麼簡單,而是管理上、思維方式的轉變,未來,語音識別技術越來越完善,三星能否跑贏時間差,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