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女士的生活
-
2 # 綏格格
答:不必多想。
1、首先友情告知:不是每一位老人都不能自理。
2、我外祖母112歲那年,自己擦身,穿新衣服,明晨安然無恙走向天國
3、前輩們說:“外祖母一生行善積德,傾其所有支援外祖父為老百姓鋪路搭橋。”
4、所以,蒼天眷顧發自肺腑的善良真誠者。
5、醫生說:“全自理老壽星的共性—— 心態好,心眼好,從不八卦,人前欣賞人,人後誇讚人,時刻充滿Sunny燦爛笑容”
-
3 # 蘭蘭思語
雖然養老離我還很遠,但我想應該是去養老院吧。中國養老機制在逐步完善,我想再過20年應該跟家一樣了吧。
同事斌是獨生子,年初的時候媽媽走了,斌爸爸嫌一個孤獨便去了養老院,人家還不肯回來了,說那裡生活裝置齊全,環境挺好,有專人服務,還不用自已做飯,每頓四菜一湯,關鍵是人多可以聊天,可以寫字,還可以下棋。
目前時興的抱團養老,我覺得也挺好的,約上幾個家庭,大家租住在一起,費用平攤,家務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喜歡吃什麼大家一起動手,也挺好的。
不管什麼樣的養老方式,都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作支撐,真的生活不能自理了,不僅自己沒有質量,也拖累辛苦孩子。
所以呢,要想高質量的活著,平時多注意鍛鍊身體,保持樂觀的心態,凡事想開點,不要斤斤計較,不糾結。
世界那麼大,趕緊去看看!
-
4 # 大獎冠軍
敬老院當然也應該是老年人去的地方,可是中國還是老百姓的中國,敬老院盡是私人開的,那裡的條件知者讓人恢心,死心。
-
5 # 我是好老譚
有兒女的居家養老,身邊有親人,不孤獨不寂寞。如果兒女拖不開身,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可請保姆照護生活。無兒無女無親人的,入住政府養老院養老。
-
6 # 陳燎原776
首先寄希望於社會化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若到時候這塊養老服務發展成熟了,則首選居家養老。否則,到醫養中心養老。老兩口感情好,離不開那就一塊去,否則不能自理者自己入住醫養中心,不給家人添累贅,也減少點費用。家人時不時探望一下就行了。
-
7 # 歆歆面試輔導師
由於我自己就是腦梗患者,經過兩年多的鍛鍊已經能夠出去走步騎腳踏車,所以就有條件接觸一些生活上自理很困難的人,比如說最近我發現有一名老人有一輛非常高階的電動殘疾車,無論前後左右活動,還是上比較矮一點的馬路牙子,都非常方便,休息時還可以把腿向前伸開,把後靠椅傾斜一下,對我的啟發就是老年人在喪失一些自理功能的時候,可以輔助一些現代化的工具為自己服務。雖然我還沒有對這些工具進行系統的研究,但是如果你細心的話,在街上可以看到各種型別的殘疾人代步車,我想在那些殘疾康復的地方,會有更多更好的工具,能為失能老人服務的先進的工具。
老人完全不能自理的時候怎麼辦?真是不好說了,也不好想,但是有一部分治理能力的時候,完全可以利用比較先進的工具,或者一些個性化定製的工具來輔助自己的生活,這是必要的,它能夠減輕子女的負擔。也使自己減輕一些勞累的強度,我特別介意年齡比較大的人應當關心這些事情,在人沒有什麼毛病的時候注意這些幹啥?我沒有患腦梗的時候也很少注意這類殘疾人失能能用的工具,但是當我有病以後就特別注意這些東西。因為不知道哪天自己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可以出去走步騎腳踏車了,要考慮到今後的事情。
另一個我就考慮到老年人在完全不能自理之前應當交一些已經退休,但年齡不是很大的朋友,因為他肯定比你的身體好,當你有了困難的時候可以求助於他們,特別是離子女比較遠的人,更應當在自己所住的樓內、自己的小區交一些這樣的朋友,平時你要樂於奉獻,你當你有了困難時,他們也會盡自己的努力照顧你,比如你能打電話讓他們在什麼時候幫你做一點什麼?他們不會拒絕的,中國有句俗話:遠親不如近鄰,在人老了的時候這句話顯得更加有道理。
要學會利用社會資源,現在社群的發展越來越好,社群的服務功能也在不斷地增加,最常見的是社群裡出現了一些志願人員。他們對各種有困難的人都能夠進行幫助。這是老人們年齡大了,就要注意的一個問題,要提前把自己的情況向社群介紹清楚,需要哪些服務,自己有哪些親屬可以聯絡,甚至是自己的病情。 都向有關的人員交代清楚,以便有了問題,他們能夠及時幫助。
現在我也不敢想得太多,自已完全沒有自理能力了怎麼辦?那是今後的事,現在的事就是研究怎麼能在現有條件下,使自己生活好,不給別人增加負擔。
以上這些就屬於雜談了,供網友們參考,不對的地方請批評。
-
8 # 馬振如
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還是建議請一個保姆,居家養老,再有兒女經常回來看看,讓老人心裡舒服一點。因為兒女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一大家子爛攤子事,不是不孝順,能力有限的,出錢給老人請個保姆一樣的是孝順父母。
-
9 # 阡陌裡
最善良的辦法就是去養老院。要轉變觀念,去養老院沒有什麼不好的,養老院畢竟是專業的養老機構,可以提供專業的服務保障,同時也可以減輕兒女的負擔,何樂而不為。
我只有一個孩子,以後他的生活壓力會非常的大,作為父母的不想給他們增添太大的壓力,等我們老的時候,正是孩子工作創業的艱難時期,他們的生活重點應該放在工作上,不想讓孩子為生活所累,既然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了,為什麼不去找專業的服務呢?
-
10 # 大海一滴水
眾所周知,中國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而國民則未富先老,養老問題將會更加突出。二十年後,當生活不能自理時,期望有更好的生活方式出現,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是夢想而已。尤其是我們這些養老金低的企退人員,現在養老院住不起,保姆請不了,二十年後照樣如此,現狀難以改變。
不過,出現新的養老模式還是有可能的。如生活不能自理居家養老的,由社群統一管理,組建老人護理專業隊伍,實行定點、定時、定人上門服務,24小時值班;一日三餐由社群老年食堂配送。同時,建立遠端呼叫系統,以備急用。
-
11 # 羅佔光
生活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如果我們老了,功能機能退化、衰老了…一般應以精神意識力、與反映反射條件作為終老過程,需要解決與實用性,有二型別。提供參考。
1.高度發展人文性科學技術系統系列:互動自動、動態形體,變化感應資訊的監控、監測功能系統。為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自適應、穩定調節服務…。
2.多功能中醫藥一體化,生命、生活機能活力,食、藥物二用品。以生命精神意志功能為主代表。大發展精神意識力為主方向。高意識力就有高質量生活水平。
-
12 # 炮灰史億
題主說再過20年當我們老了,生活不能自理,該怎麼更好的生活。目前我們養老機制還不是太健全,但還有20年時間呀,足夠你賺到養老的錢了。到老了可以花錢僱人照顧自己呀,也可以趁現在年輕趕緊生個子女來養。俗話說養兒防老,但我覺得對子女不公平,因為沒有足夠的條件給他,條件允許的話要麼就領養一個子女吧。
平時多鍛鍊身體,保持良好的心態,老年的生活也可以美滋滋。無慾無求,每天都是在享受生活。每個人都會老去, 一個人生活不能自理也不會太長時間吧。如果是生病常年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那也太痛苦了。人還是要一個好身體呀,多去鍛鍊吧!
-
13 # 若你三冬
生活不能自理了,活著是別人的負擔,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老伴還健在倒還有所依,如果老伴先走,活著是孩子的拖累,孩子們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家庭,會很累。沒有好的生活方式,這時只是為活著而活著,沒有任何價值地活著
回覆列表
老了,只能去養老院,這就是我的觀念。
我用非常理智的心態說,不能拖累兒女,他們也有一個家,他們也要生活,尤其是當今社會,打拼事業多不容易,別拖孩子的後腿。因為咱們也老了,都幫不上兒女的忙,只能靠自己有個好身體,不拖累她就是對她的支援,除非你是富豪,那樣的又有幾個呢。至於說什麼是更好的方式,我就認為是養老院,因為那裡裝置齊全,環境挺好,一切生活上的需求,院裡都有專人服務。
雖說我還沒到那個年齡去養老院,但我看到我們鄰居大媽有在養老院生活的人,她們都說養老院才是最好的選擇,比在家僱保姆強,人多熱鬧,又都是同齡的老人,大家都有共同語言,和他們聊天就像和老伴聊天一樣開心。
現在社會上,還有一種抱團養老的形式,就是幾家組合一個大家庭,在一起生活,共同拿伙食費,租一個比較合適的房子,大家輪流做飯,有菜譜,喜歡吃什麼做什麼,但這種情況都是年齡在六七十歲的老人,而且還是要有高工資的,否則一切費用也承擔不起。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我們還沒有老到那個年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多保重身體,攢點養老錢,再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天天都要美滋滋的活著,別求太多,有些事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行,不和兒女生氣和較真,更別從牙縫裡擠錢給他們,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只要把自己照顧好就行。人生規律每個人都會老,真到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就是兒女的負擔,活著也就感覺沒有意義了,但如果老伴還健在,那還能老有所依。
所以說,人活著要講質量,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要做到知足常樂,你就會沒有煩惱,心裡才能感到輕鬆,這樣的生活才是高品質,高質量的活著。
願我們每個都要步入老年的朋友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吃好住好,穿暖玩好,別看我們沒住別墅,沒開跑車,但我們更要活得有價值,更要開心快樂每一天,把自己的身體養好,這就是生活中最好的心態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