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許白

    成為一個高效率的人,肯定是要做好時間管理的,可是怎麼管理時間就是門學問了

    1、首先說下計劃的重要性

    做好時間管理,離不開計劃,做好計劃才知道要做什麼,要把時間花在哪裡,都有哪些工作要做。有了目標,才能制定計劃,才懂得怎麼來規劃合理運用時間。這樣才能不盲目的忙碌。所以要做時間管理,一定要先做好規劃。

    2、說下四象限法則

    這是一個方法,就是把要做的事情,按照輕重緩解的不同程度來劃分,這樣就知道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後面有時間再做。這樣效率就會提高不少,而且也不用擔心重要的事情沒有時間做。因為重要的緊急的都是優先去完成的。

    經過實踐證明這個方法是很好用的,尤其是領導安排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說明領導重視這件事,所以工作時理當應該優先去做。

    3、番茄時鐘法

    這個法則的好處是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事情。拿出30分鐘的時間來,專門做一件事情,其他的都放著,先做眼前的事情。這種方法還有個好處,就是你不會拖延。因為制定的時間就是30分鐘的,完成了之後才能做其他的工作。可以結合工作清單來,清單也儘量採用優先順序的順序來排列下,這樣再根據番茄時鐘的方法,依次完成會更好些。

    4、合理的作息很重要

    很多人覺得時間管理,就是在如何使用時間,其實合理的作息很重要,只有休息好了,才有好的精力,工作起來才能提高效率。時間管理不是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做的事情越多越好。其實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如果把很多的時間都有了安排,那麼就沒有空閒時間了,也就沒有了思考的時間,還有就是,如果前一天休息不好,第二天白天的工作就很受影響,效率就無從談起了。

  • 2 # 夏夜聊職場

    大家好,我是一位時間管理的長期踐行者,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最實用的時間管理方法:

    1、四象限法則

    你可以按照事情是否重要或者是否緊急的標準,把你要做的事情分為以下四類:

    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馬上去做;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有計劃地去做;

    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不要去做;

    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儘量交代別人去做。

    2、列出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

    我們每天其實都把很多時間浪費在了一些繁瑣的小事上,如果我們在前一晚或者每天起床時就把一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想好,那麼我們的時間分配會更高效一些。

    3、番茄工作法

    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然後調個25分鐘的倒計時,除非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這25分鐘就一直做這個任務。做完這25分鐘後,休息一下,又重複這個過程。

    這個方法看似平平無奇,但是因為做到了專注,這能夠極大地提高一個人的工作效率。

    4、重複工作流程化

    大部分的工作崗位都有一些常規的固定工作。既然要經常做,那我們就最好把它弄成一個規範的流程形式,用書面文件寫清楚每一步的操作規範,這樣可以大量減少無效時間。

    5、每天只回復2-4次郵件,並在郵箱簽名中註明。

    很多職場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看郵件上,實際上大部分郵件並不是那麼急的。因為如果太急的話,發郵件的人會打電話催你的。

    不過,出於禮貌,你最好還是在郵箱中註明:為了高效工作,本人每天只檢視2-4次郵件。如有急事,請打我的電話*********

    6、同一主題、同一地點的任務放在一個批次做完

    人在完成不同型別的任務時,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切換狀態。因此,把同一主題的任務安排到一個時間段內完成,會比分開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總時間要短一些。

    同一個地點的任務也要一次性做完。如果我們剛好要外出,那就順便把要拜訪的客戶,或者其他事項一併完成了,省得多跑幾次。

    7、各種需要做的瑣事一次性做完

    其實瑣事的話,儘量交給別人去做或者乾脆就不要做。如果一定要自己做的話,那就一次性全做完了,省得之後又被這些瑣事所困擾。

  • 3 # 穿插游擊隊

    你在工作中,是不是會經常覺得工作內容很多,時間又不夠用,經常忙中出錯。可能在給老闆、給客戶彙報時拿錯了材料,可能有一筆重要的費用事到臨頭才發現沒走申請。你可能會覺得,這些都是小事,再認真、仔細一點就能解決。

    但事實上,像這樣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我們不夠細心導致的,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才能把手頭工作組織得井然有序,或者說,我們缺乏一套指導自己如何做事、如何工作的體系,以至於顧此失彼,忙中出錯。

    那該怎麼做呢?《精益工作法》這本書的作者,建議我們不妨學習一下世界頂級大廚的經驗。你看,頂級大廚的餐廳一般口碑都很好,從來不缺人流,每天要處理數以百計的訂單。再有,吃飯這種事,客人都是踩著飯點扎堆來,餓著肚子等上菜,菜上得稍微慢點,就會提出抗議。

    所以,大廚要面對的任務量之多,時間壓力之大,放到職場上其實是非常罕見的。考慮到後廚不富裕的人手、侷促又嘈雜的環境、容易過期的食材這些眾多不利的因素,當大廚的還能讓所有的客人,都及時地吃上精美的飯菜,讓人們慕名而來,滿意而歸。這裡邊值得我們學習的太多了。

    也正因為後廚工作這樣的特點,這個歷史悠久的行業,發展出了一整套堪稱精緻的工作哲學,叫做“精益部署”。既然是工作哲學,那就註定了精益部署來源於廚房,又超脫於廚房。它包含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範,完全可以用來指導其他行業的人們,尤其是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依然能夠像世界頂級大廚那樣遊刃有餘,不僅少犯錯,還能把工作做到卓越。

    第一部分

    我們先看第一部分,精益工作法的時空觀,也就是說,該如何利用好我們的工作時間和工作環境。

    先來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對於一個大廚來說,他把哪項工作職責幹好最為重要呢?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那肯定是做菜好吃最重要。但實際上,在大廚眼中,在他眾多的工作職責中,烹飪工作只能排第二,誰排第一呢?準備工作排第一。

    因為餐廳的選單中,隱含著大廚對顧客的一個重要承諾,那就是“按需供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選單上邊的東西隨便點,你能點我就能做。要履行這個承諾,做到“按需供餐”,大廚一般在頭天晚上工作結束後,就會讓所有助手們,著手製定第二天的計劃。否則,等顧客點了菜,你發現這兒缺了個食材,那兒缺了個調料,留到跟前兒現準備,那是絕對來不及的。

    第二天的計劃都包含哪些東西呢?這裡邊會寫清楚明天需要用到的工具、食材,供餐前用到哪些,供餐中又用到哪些。由於後廚中的灶位分很多種,有燒烤、炒菜、煎炸、甜點、開胃菜等等。對於每個灶位來說,他們都需要做哪些操作,這些操作的先後順序是什麼,每一步操作大概需要多久。如果是準備宴會,會具體到幾點幾分切片、幾點幾分裝盤,這些都需要寫清楚。精確到這個程度,一個合格的行動計劃才算是完成了。

    這是大廚們做的計劃。相比之下,反倒是很多高學歷、高收入的白領,在開啟新的一天工作時,沒有任何計劃可言。每天早晨匆匆趕到辦公室,臨時做決定,矇頭就幹,幹到哪兒算哪兒。其實,很多人都曾經嘗試著制定每天的工作計劃,打卻很難嚴格地去執行,最後不得不放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他們陷入了一些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把工作計劃,等同於列清單。很多人在做計劃時,只是單純地把要做的事情,逐條記錄下來,形成一個流水賬一樣的待辦事項清單。問題是,越忙的人,清單越長,一眼望過去幾十條、上百條記錄,頭都大了。它不僅不能起到任何計劃的作用,反而會增加你的心理負擔,恨不得永遠不想再開啟它、面對它。實際上,你列好的那些工作清單、待辦事項,充其量只是一個毛坯。想要嚴格執行,你還需要對清單進行深加工,最終形成一個精確的行動時間表,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工作計劃。

    你可能會說,我也知道每天的工作計劃應該是一個時間表的樣子,問題是清單裡那麼多記錄,我先幹哪個後幹哪個呢?好像挺為難的。這就是第二個誤區,我們很多人,會把清單裡的事項,混在一起進行排序,特別容易混亂。

    我們不妨來看看大廚是怎麼做計劃的。前邊我們提到了,大廚會把待辦事項,分配到後廚的每個灶位上,燒烤這邊的待辦事項組成一個排序,煎炸的待辦事項又組成另一個排序。我們也可以想象自己手下有若干個灶位可以利用。比如說,對於一名銷售來說,他擁有的三個灶位,可能就叫做內部溝通、拜訪客戶,還有學習產品。三個灶位幾乎可以承接他所有的待辦事項。這就相當於把待辦事項分成了三類。分類之後再排序,哪些客戶要優先拜訪,哪些產品要優先學習,這個邏輯就容易理清了。

    接下來,你只需要把每個灶位上,排在最前的幾件事放進時間表裡就可以了。這意味著,你的關注範圍一下從幾十條、上百條記錄縮小到十幾條,局面豁然開朗。不過,把這十幾件事放進時間表的時候,有不少人也會感到很糾結。放在哪個時間段呢?每件事都需要琢磨半天。這是我們要說的第三個誤區,缺少時間慣例的指導。想要提高工作的效率,有必要讓自己擁有這種“時間慣例”。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比如說,你在晚上9點後受到的外界干擾較少,有利於你將頭腦沉浸在一些創造性的工作中,那麼你就可以把它作為一個工作慣例。但凡遇到寫作、閱讀的事情,你會優先考慮把它們交給這個慣例來執行,安排在9點之後這個特定的時間段。相反,有些時間段,你覺得更適合完成一些,需要和別人協作的工作。一般來說,每天剛上班的頭30分鐘,最適合處理一些合作類的事情,比如,轉發客戶郵件給你的老闆,請他安排相關人員跟進;把需求發給合作方,請合作方出設計方案。在上班的第一時間輕輕推動一下,然後等待結果和反饋就可以了。

    如果把制定計劃的範圍擴大到生活中,你還可以設定親子時間,設定做家務的時間等等。當然了,慣例的設計沒有固定的型別,完全取決於你自身的需要。當你的時間表上確定了大量的慣例,你就有了一個可以重複使用的框架,判斷哪些事適合放在哪個時間段,會變得非常簡單。

    除了時間安排之外,大廚們的精益工作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對於工作空間的管理。

    當一位廚師面朝灶臺,準備做菜的時候,他站立的位置,其實大有講究:食材一般擺放在廚師的右側後方,按照入鍋的順序或者裝盤的順序排列。而做菜的工具,一般擺放在廚師的左側後方,擺放的位置每天都要保持不變,閉著眼也能找得到。廚師站在灶位、食材和工具這個三角形的中心,一旦烹飪啟動,他可以保持雙腳原地不動地把菜做完,中間沒有任何不必要的停頓。

    不但如此,這樣安排空間,還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工具用完後放回到它們應該在的位置上,做菜時產生的廢料,會及時出現在垃圾桶中,手上的汙漬,會在第一時間清理乾淨。總之,大廚會要求自己邊幹邊清理,始終把工作環境保持在最佳狀態上。

    我們平時在辦公室處理的那些工作,它們並不像做菜,有那麼多的重複性動作,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讓我們低估了空間的價值,甚至平時根本就不去認真地考慮這一點。花上幾分鐘尋找一件重要的物品,花幾個小時重寫某個丟失的檔案,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就是缺乏空間管理的表現。工位雜亂往往意味著頭腦混亂,這會讓你時不時犯一些低階錯誤。相反,整潔有序的空間,會帶來愉悅和平靜,讓你在應付各項工作時更加從容。所以,辦公室的空間管理絕不是可有可無的。

    具體怎麼做呢?舉個例子,你工作時用的電腦,可能是辦公室最重要的工作空間之一。我們都知道,要把不同的檔案、資料,存入不同的硬碟,不同的資料夾中,方便下次找到。這是我們都會做的。

    但問題是,一旦出現了新的物品、新的文件、新的資訊,隨著這些內容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混亂,你應該怎麼辦?最好的處理方式,當然是該歸檔的立刻歸檔,該刪除的立刻刪除,該扔掉的立刻扔掉。但很多時候我們不能這麼做,因為這些東西往往和我們近期的工作有關,有的暫時處理不了,有的還得之後覆盤。這就導致,我們的工作空間,會在很大程度上被打亂。

    怎麼做呢?精益工作法給我們的建議是:為每個空間都指定一箇中轉站。比如,辦公桌上放一個專門承接新物品的盒子,電腦中指定一個專門存放新文件的資料夾。如此一來,新進來的物品和文件就不會被你隨手亂擺亂放,打亂原本設計好的空間佈局。除了這兩個中轉站,你還需要用到,咱們前邊提到的“待辦事項清單”。每天下班前,你都應該抽出時間,挨個檢查你的記錄本、郵箱、微信、釘釘甚至是手機相簿,看看空間裡有沒有新增加的待辦事項,是不是已經不重不漏地轉移到清單裡。待辦事項清單就是一個通向工作計劃的中轉站。

    所以,中轉站起的是收集和封存的作用,保證空間本身始終處在整潔有序的狀態中。接下來,你的注意力只需要放在這幾個中轉站的身上就可以了。那中轉站會不會越來越龐大呢?其實也不會啦。隨著待辦事項清單的內容不斷轉化為工作計劃並得到處理,中轉站裡存放的東西會被逐漸消耗掉。

    第二部分

    以上講的是精益工作法的時空觀。當然,“精益工作法”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你可能會覺得,“全身心投入”,我們每天都會說,聽起來也挺空泛的。但事實上,想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精益工作法”在這方面,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首先,想要做到“全身心投入”,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恰如其分的覺知。

    所謂的“覺知”,說的是透過你的五種感官“眼耳鼻舌身”從環境中收集資訊。這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做的事。那為什麼要強調“恰如其分”這四個字呢?我們還說後廚的情況,通常菜鳥廚師在覺知上可能會遇到兩種障礙,一種是過於敏感。想想看,眼前火苗翻騰、人來人往,耳邊金屬碰撞、叮叮噹噹,空氣悶熱潮溼,還要承受調料氣味的衝擊,讓人感覺腦袋都要裂開了。另一種呢,是過於麻木。只顧手頭的事情,忘記了自己是整個後廚系統的一部分。烤箱完成工作的滴滴的聲音,其他廚師喊他的聲音,他經常感受不到、接收不到。這些有用的資訊淹沒在了一片嘈雜中。

    這兩種都是很正常的反應。但是有經驗的大廚能夠克服這些障礙。他能夠遮蔽干擾,對亂七八糟的資訊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專注地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與此同時,他還能在多個感官、多個頻道上及時、準確地捕捉到真正重要的訊號。他需要聽到印表機“吱吱”地送來新的訂單,來自前廳服務員的緊急呼叫。他還需要用味覺判斷菜裡會不會少用了一種規定的輔料,用嗅覺發現空氣中是不是瀰漫了不正常的氣味,用眼睛監督廚師的操作是不是規範。這就是恰如其分的覺知。

    要培養這樣的覺知力,一定是長年累月訓練出來的功夫,回到辦公室的場景,辦公室對覺知力的要求和後廚相差甚遠。不過,在辦公室你同樣需要這種恰當篩選資訊的能力。

    你可以盤點一下,你在哪些方面需要增強覺知?比如,有沒有因為你禁止了郵箱的彈窗提醒,遲遲沒看到老闆給你發的郵件?那麼你可能需要給老闆設定成VIP郵件,讓他享受隨時隨地在電腦和手機上同時彈窗的待遇。再比如,有沒有在用微信的時候發現聊錯了群,帶來尷尬和損失?那麼你可能需要給重要的微信群設定成特殊的背景圖片,給你足夠的視覺提示。這些都是你提升覺知力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想一想,有哪些方面你應該減少覺知的,或者說你平常都會遇到哪些干擾?可能是手機的APP通知,可能是電腦上的網站,也可能是辦公室裡大聲說話的同事,或者是你內心對某件事的憂慮和幻想。

    你需要看看這些干擾中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如果是可控的,你可以採取什麼措施。我們平時工作的時候,最常見的干擾源,主要是手機和電腦這些電子裝置,你可能總是忍不住拿出來翻一翻,看看有沒有新的郵件、新的熱搜、新的訊息。對此,你可以試試下邊這個名叫“潛水艇”的方法。首先,在手機上設定一個每小時響一次的鬧鐘,之後建立一份檢查清單,列出所有你忍不住想翻看的內容,微信、微博、郵箱,但凡平常讓你欲罷不能地開啟看一下的軟體全都寫上。下一步,關閉手機和電腦的網路連線,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一小時後鬧鐘響了,好,拿起清單,挨個檢查這些內容,是不是有了新的推送。如果有,給自己5-10分鐘時間做出快速的處理,過後再次進入斷開網路連線的狀態。這個方法就像是在模擬一艘定時下沉、定時上浮的潛水艇。如果你覺得一小時的間隔有點長,也可以設得短一點,總之,目的是讓你既有排除干擾的時間,也能和外界保持資訊上的連線。透過這種方式,幫助你朝著恰如其分的覺知前進。

    大廚全身心投入方法,還有一點,那就是“務必完成”的心態。

    一道菜,只要開始加工,大廚會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它做完,送到顧客的餐桌上。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道菜的工序進行了一半,停下說我先做下一道。下一道菜還沒裝盤,哎,又把前兩道菜晾在一旁跑去做第三道菜。聽起來很可笑對嗎,哪個大廚要是這麼幹,可能當天就被解僱了。事實上,我們有很多人幾乎每天都在幹類似的事情。一封郵件寫了一半,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說,存成草稿,回頭有心情了再寫;一個方案有了初稿,需要找幾個人一起把方案定下來,算了,手頭專案那麼多,先忙點別的,下週再組織研討會不遲。這就是欠缺了“務必完成”的心態。

    雖然辦公室的表格、文字不像食材那樣存在腐爛的風險,但是欠缺“完成”的心態仍然有嚴重的危害。不妨回憶一下,有多少工作是撂下之後再沒撿起來的?直到你的老闆、你的客戶忍無可忍地來提醒你,或者約好的時間節點馬上就要截止,你才慌慌張張地把那個半成品調出來走完剩餘的幾步。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你已經做了多少不重要,90%和0%沒有太大區別,都屬於未交付、未完成的狀態。再有,如果這項工作只是你個人的一個想法,沒有人來督促你完成,會不會就永遠擱置了呢?

    另外,欠缺完成的心態會讓你開啟過多的任務,造成工作空間的擁擠和混亂。同時它還會佔據你的思想,每次想到這麼多沒完成的事,心頭都掠過一絲焦慮,讓你承受額外的壓力。

    那麼,怎麼培養務必完成的心態呢?關鍵是要分析導致你做事難以完成的障礙是什麼。有可能是你過度自信,盲目樂觀,總是低估剩餘部分需要花費的時間。有可能是你野心勃勃,甚至是有點急功近利,喜歡把很多件事同時往前推進,認為這樣比一件件做來得要快。也可能是完美主義傾向,工作當然要追求卓越,但卓越不是完美,而是高質量的完成。除了警惕這些內在的心理障礙,外在的障礙也會有,比如你的領導經常不拍板、不回覆;你的同事經常請你幫忙,你礙於面子放下自己的事跑去幫助他們。這就需要你想辦法透過溝通,排除這些障礙,為完成工作創造一個好的條件。

    當然,很多辦公室工作不像大廚做菜那樣,可以在短時間內一氣呵成。假如你手頭的工作需要2個小時,距離下班只剩下1個小時,你該怎麼辦呢?這時候你需要提前做出判斷,考慮好是現在就停下來,還是再往前多做一點呢?如果這項工作可以分解成多個子任務,最好能在一項子任務結束後停手。注意,無論如何都不要忙活到最後一刻,匆匆忙忙地關上電腦拎包就走。正確的做法是在下班前留出足夠的時間,用來對工作現場進行鎖定。工作現場的鎖定包括這些方面:派得上的資料收納在一起,儲存在特定的位置,其餘的資料歸檔或者刪除;明確下次推進時要做的第一件事,放到待辦事項清單裡,進入第二天的工作計劃;如果你的老闆和客戶密切關注這項工作的進展,發訊息通知他們最新的情況;如果你有搭檔,告訴他接下來有哪些需要他配合的地方。做完這些,你會有更迫切的願望繼續推動這項工作,一直到它徹底完成。這才是“務必完成”的心態。

    總結

    好,這本《精益工作法》就為你介紹到這裡。

    為了適應餐廳後廚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特點,世界頂級大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範,我們可以將其借鑑到辦公室工作中,稱為精益工作法。如果用這種方法來指導日常工作,你的這一天可能會怎麼度過呢?

    在晚上離開辦公室前,你會整理你的工位,使用中轉站工具,把所有的工作空間恢復到最佳狀態上。這個過程會有一批新的待辦事項從郵件、微信、記錄本等各處彙總到你的清單中。根據自己的工作內容,你對待辦事項進行了排序。緊接著,你從中選取了排名比較靠前的10件事,放入了第二天的時間表中。到此為止,你花了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已經擁有了最佳的工作空間和詳細的工作計劃。

    第二天早晨,你從容地來到辦公室,按照工作計劃的安排,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先是用了30分鐘,完成了一些需要與別人合作的工作,處理了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之後,你採用潛水艇的方式,設定了一小時的鬧鐘,關閉了手機和電腦的網路連線,保證自己的覺知不受到過多的干擾,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項任務中,比如專注書寫一份專案方案。一小時後鬧鐘響起,你暫時從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中浮出來,快速地收拾了桌面,檢查了郵箱和手機,把兩封剛收到的郵件加入了待辦事項清單中。

    10分鐘的快速處理後,你回到剛才的任務,專注工作。距離約定的部門會議只剩下半小時的時間,專案方案還沒有完成,你決定把工作的斷點就設定在這裡。帶著務必完成的心態,你花了點時間用來鎖定專案方案的工作現場,著重記錄了你當下的思路,以及接下來的注意事項,這讓你在下午可以堅定地繼續推進這項工作。下午下班前,你終於順利地完成了這個專案方案。

    清點今天的工作計劃,你發現10件事完成了9件。這個完成的情況還是很令人滿意的。剩餘的那1件怎麼辦呢?沒關係,你已經開始再次清理工作空間,著手製定下一天的工作計劃。

    這就是“精益工作法”的一天。如果你對這種工作方法感興趣,覺得還挺實用,不妨也實踐一下。

  • 4 # 益菲讀書

    現在市面上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很多,其中的方法和工具都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其實總結起來也就是三點,只要做好這三點,就可以成為時間管理達人。

    一、要事第一

    無論是博恩崔西的時間管理法,還是時間四象限法則,實際上都是要事第一。

    什麼是要事第一呢?其實也就是找到對自己最有影響力也最重要的任務。然後首先攻克要事,你就能夠掌控時間。

    但是找到最重要的任務並不那麼容易。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尋找。

    1、目標

    先給自己制定一個長遠目標,可以是你一生的願景。然後再思考一下,想要實現這個願景,那麼五年之內自己必須要做到什麼成就。然後再拆解,想要實現五年願望,那麼今年我必須要做什麼。想要完成年度計劃,我每個季度應該做什麼,每個月應該做什麼。最後再拆解到每一週和每一天。

    2、排除法

    有的人可能沒有辦法一下子找到自己的人生願景。那麼就可以先把一年內非常重要的任務列出來。然後再刪除掉不重要的三分之二。最後再從三分之一的任務裡刪除掉不怎麼重要的三分之二。然後這樣一直刪除下去,直到找到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三件事情,然後按照重要性將三項最重要任務排序。

    二、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一種高度集中注意力並且能夠深度思考的工作狀態。也是一種能夠進入到心流的工作狀態。

    心流在心理學中是一種某者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如藝術家在創作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當人們處於心流狀態時,通常不受外界環境所影響,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

    想要進入深度工作狀態,必須先給自己找到一個沒有干擾的環境。然後可以在工作前進行一段時間的冥想,幫助自己儘快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任務當中。然後再有計劃的展開工作。

    三、時間管理工具

    其實時間管理工具也有很多,但是最常用也最具影響力的就是番茄工作法了。

    所謂的番茄工作法就是每25分鐘為一個番茄鍾,時間到了之後可以休息5分鐘。每完成四個番茄鐘的工作之後,可以休息20分鐘。

    其實番茄工作法並不僅僅是一個鬧鐘工具,而是一個可以幫助人們建立秩序感的工具。而且番茄鐘的時間建立也非常具有科學意義,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進入到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並且幫助大腦在兩種思維之間有序的切換。

    其實只要掌握了以上三點,就可以讓自己的時間被高效的利用。

  • 5 # 葉偉

    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根本無法在手機旁邊認真的去幹完一項工作,太多的誘惑令我們無法專注、無法沉浸、無法全身心投入的去完成一項工作,在這個智慧時代專注力成了一種稀缺能力。

    在即將到來的智慧時代,它帶給我們的是處理事情越來越高頻、越來越大量的資訊流。資訊被空前的武裝起來,變成追逐使用者的定向廣告,按照上癮而設計的應用,小紅點堆積的資訊湍流,沖刷著我們的焦點和耐心。

    智慧手機以精準的判斷完成了對我們極具個性化的吸引,武裝後的資訊流帶走了處理事件流和時間流的時間,更壟斷了我們寶貴的精力和注意力。手機上的每一個應用都在搶奪著我們的時間,他們要的不是點選,而是我們的一部分生命。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智慧時代與以往全然不同,想要做到有效的時間管理,就要充分意識到並培養自己的兩種能力:

    第一種能力:應對、處理和關閉資訊流的能力,對時間的覺知和應用能力。

    一個人每天24小時,8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剩餘8小時則是用於超越他人的8小時。此時將這8小時關閉資訊流,覺知時間對我們的價值,並且高效應用,才能夠真正讓我們在時間的流失中受益。

    經常看到這句話:“你如何度過一天,就會如何度過一生”。每天對時間的有效利用決定了我們一生的質量。那些偉人和成功人士由於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令他們對時間惜時如金,以更超出常人的時間管理方法令自己快步如飛,他們才是真正掌握時間命脈的人。

    第二種能力:找到可支配時間,管理自己的人生秩序,不受資訊流和他人預期干擾的能力。

    時間的有效利用取決於我們對時間的熵增管理,即將每天繁雜的工作,按輕重緩急、優先順序排列,將其秩序化,從而在緊張有序的忙碌中,讓工作有條不紊,讓自己淡定從容。在混亂中理出頭緒,是有效管理時間的關鍵。

    在足夠長的時間線上,一個人才有能力看清過程中的行為和時間是怎樣作用於整體的。成長中最大的成本是戰略成本和時間成本,要分清什麼是真正的節約,什麼是真正的浪費,如果是真正想做的事,就要充滿耐心。人生的本質是對時間綜合管理後的結果。

    【總結】總之,智慧時代讓我們在事件流與資訊流中不停徘徊,不斷掙扎。我們每天都在被手機上的各種應用要去一部分生命,而此時具備:關閉資訊流,產生對時間的覺知和應用能力;找到可支配時間,管理自己的人生秩序,讓其不受資訊流及他人的干擾這兩種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好時間管理,從而提高人生效率。

  • 6 # 華余文化

    一:目標的重要性

    目標決定方向,目標決定策略,目標決定一切!大多數人感覺迷茫,是因為人生沒有目標,失去方向。

    十年後,我是誰?

    二:目標是什麼?

    1、是一個人一生的追求!

    2、是我們人生的指南針、方向盤

    3、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三:目標的設定

    1、全方位的目標設定:分為十點

    (1)使命目標

    (2)事業成就目標

    (3)學習成長目標

    (4)領導力目標

    (5)人際關係目標

    (6)財務投資目標

    (7)身體健康目標

    (8)兩性關係目標

    (9)瘋狂人生享受目標

    (10)家庭目標

    2、全方位目標設定的Smart原則

    S=Specific 明確性

    M=Measurable 可衡量性

    A=Attainable 可達成性

    R=Relevant 相關性

    T=Timel-bound 時限性

    3、銷售目標的設定

    (1)收入目標

    (2)晉升目標

    (3)業績目標

    (4)客戶目標

    (5)邀約目標

    (6)名單目標

    4、銷售目標設定的7大原則

    (1)明確

    (2)具體

    (3)數字化

    (4)可實現

    (5)有時間限制

    (6)視覺化

    (7)公開承諾

    四:目標的分解

    1、全方位人生目標分解

    目標分為:

    (1)終極目標

    (2)長期目標

    (3)中期目標

    (4)短期目標

    (5)年度目標

    (6)季度目標

    (7)月目標

    (8)周目標

    (9)日目標

    (10)時段目標

    2、銷售目標的分解

    制定月、周、日計劃,月初填寫工作日誌:

    (1)每日填寫工作計劃

    (2)拜訪客戶計劃

    (3)轉介紹計劃

    (4)老客戶再銷售計劃

    (5)編寫行事曆

    (6)每日填寫工作日誌

    五:如何快速達成目標的四大發寶

    1、目標公眾承諾

    2、做夢想版

    3.做目標確認帶

    4、學會公眾演說

    六:自我管理

    1、心態管理——積極樂觀

    2、目標管理——達成目標

    3、時間管理——抓住重點

    4、學習管理——持續改進

    5、行動管理——養成習慣

    七、自我激勵

    1、人生不同階段的明確目標

    2、做夢想板和目標確認帶

    3、不斷出去跟高人學習、充電

  • 7 # 愛分享的90後

    時間對於而言,重要嗎?當然非常重要,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公平,唯獨時間,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但是每個人利用時間的方式都不同,有的人每天堅持長跑、寫作,最終成就了小說家的身份;而有的人則在懶癌、拖延症的路上越走越遠,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好。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好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於讓我們掌握高效工作的技巧,透過對於時間的靈活應用,幫助我們完成既定的目標。在商業管理教育中,時間管理能力是對企業管理者的一項基本要求。同時,時間管理對於每一個追求高效生活的人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做好時間管理呢?

    1.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如果你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那麼你是無法做好時間管理的。因為時間管理本來就是要克服阻礙的,沒有目標很容易讓人迷茫,難以克服自己拖沓的習慣。

    忘情投入時會產生“心流”

    所以,你要做的是找到你的興趣,發現你擅長做的事情,確立出一個人生目標。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是很有必要的。面對你沒有興趣的事情,你可能會花掉40%的時間,卻只有20%的效果。而面對你感興趣的事情,你可能花100%的時間,得到了200%的效果。興趣能夠給予我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力量。

    在你進行時間管理之前,寫出你的人生目標清單,它可以是考研的目標大學、升到管理層、攢錢買一套自己的房、環遊世界等等。

    2.記錄時間

    “只有對時間流逝的高度敏感,你才能成為一個高效的時間管理者。”大家不妨回憶自己過去的72小時是怎麼度過的。我想,大部分人根本記不清自己大概花了多長時間做了什麼事情。你可以在接下來的三天,記錄自己在每一件事上大概所花的時間,比如你在睡覺、吃飯、看影片、刷朋友圈等這些專案上花了多長時間。

    時間的流逝

    為什麼要在這裡強調要記錄時間?因為我們其實被一群爭奪我們時間與精力的“小偷”包圍著,比如路經街邊,每個商店都在用大大的廣告牌吸引著我們的注意,企圖把手伸進我們的錢袋。而我們的手機裡的軟體也在想盡辦法搶走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如果你選擇被周圍的環境控制,那麼不僅你的錢財會散盡,你的時間也會不翼而飛。

    記錄時間讓你知道你的時間究竟去了哪裡,而這個行為本身也是一種驚醒,當你意識到自己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時,你還會心安理得嗎?你的時間記錄也是研究自己如何高效利用時間的一項參考資料,你可以看到自己在哪些事情上花的時間過多,接下來進行逐步調整,以停止止損。

    3.優先做重要的事情

    當你手頭攢了大量的待辦事務時,把它們分成緊急且重要、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既不重要也不緊急,按輕重緩急排好事情的優先級別。在每天工作之前,把各個待辦事項有序排列,能大大提高你一天的工作效率,減少失誤。

    時間管理優先矩陣

    最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一出現你就要及時處理,但是你可以思考如何將事情精簡。這裡要強調的是最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它是你每天都要做的,儘管短期內你看不到它對你生活帶來的變化。但從哲學的觀點來看,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發生質變,就比如你每天堅持有效率的學習英語,一年後你的能力自然會得到顯著提升。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要學會適當放棄,或是請求他人幫忙。對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儘量就不要做了。

    總而言之,在我們所要做的事情中,首先做最有價值的事情。人的價值一般是透過他所做的事情的價值來體現出來的。

  • 8 # 王道演說

    設定目標計劃,分階段分批次。

    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遠。

    看得見的,夠得著的,那只是目標。

    知道的,做到的。才會有用!

  • 9 # 七奇百圈觸

    時間管理的方法在於規劃,而時間管理的執行在於自律。

    其實前人在時間管理已經有過研究,最著名的當屬,數學家華羅庚的“時間統籌法”,其核心就是多項任務共同進行,這需要合理的安排,和規劃。就其實每個人平時的事情其實都是雜而零碎者居多。這必須更加細化自己的行動內容和範圍統一。也就是你必須有一個清醒的大腦,有條不紊的進行各項工作。

    而第二點,時間管理的執行在於自律。指的是,計劃的目的在於執行。光計劃,沒有執行力是紙上談兵。如果時間都已經規劃好了,但沒有行動與之匹配,填充其內容是毫無作用的。簡單點說,時間規劃決定了你的上限,而自律決定了你的下限。

    最後,我想單獨提出一點是效率問題。這個既可以總結於時間的規劃,也可以總結於執行的自律。做事效率可以更有效的壓縮你的時間,讓你的時間比別人更有分量。

  • 10 # 大馬鹿seafood

    觀點有點奇特

    因為我覺得人很難自律或是管理好時間

    我能得出的想法是就儘可能揮霍時間

    揮霍到你自己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你會開始感到不安 感到惶恐

    你會開始想要改變

    這就是一個開始

    天生自律的人 因為一開始就有了自己的目標

    想要改變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跨出了第一步

    每天多做一件事並堅持下去

    就會開始潛移默化的完成管理時間

    人沒有目標或是安逸的話是很難自律的

    即便管理了時間 也預測不到未來的突變

    所謂管理時間只是在你有了真的很想要的人事物時的那段專注的感覺而已。

  • 11 # chemtiger1970

    如果想提升效率,讀下面這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_5NLt7pH52yVbFoWSIsX1g

    如果想提升效能,讀下面這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2T7FHf_qvR-1eu71vx-nuw

    如果想知道兩者之間的不同就讀這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Vht4gHlgUQQm20tVuk5toA

  • 12 # 理財規劃師慧慧

    感謝提問!我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可是我們每天在八小時的工作時間內,經常會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或是同事朋友間的打擾而影響工作進步,迫不得已熬夜加班。工作之外也經常刷刷手機上上網,無形當中的浪費了很多的時間。那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我有三點個人的心得體驗。

    首先精力管理:看似管理的是時間,其實我覺得可以說是管理的個人狀態。我們提前列出第二天或是當天的任務,儘可能調整好心態,集中精力做好每天最重要的一件、兩件或是三件事。

    其次善用番茄鍾。番茄工作法大家都很熟悉,也就是集中25分鐘工作學習,休息五分鐘,以此類推每工作四輪休息半小時。剛開始大家可能堅持不下去,但要想實現高效的人生還是需要可以練習的。

    另外有一點溫馨提示:工作學習的時候最好把手機和無用的網頁關掉,除非工作需要否則真的很受影響。

  • 13 # 七林林步履不停

    關於時間管理,能講的太多了,市面上也有很多時間管理的書和課程。這裡分享幾個我實踐過並且因此變得更有效率的方法。

    1、記錄時間花銷

    這一步是為了清楚自己把時間花在了哪裡,瞭解自己到底有多少時間是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的。《奇特的一生》這本書的主人公柳比歇夫,一生堅持每日用筆記錄當日完成的每個事項並統計用時,進行分析總結,以此改進工作和計劃未來。

    你可以用紙質筆記本,也可以下載一些時間統計的APP去記錄每日時間花銷。其實連續幾天記錄下來,你基本就知道自己的時間用在哪裡了。這一步可以幫助你調整時間的使用方式。

    2、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清晨時,人的精力比較好,注意力比較集中,這段時間可以用來閱讀和思考,做一些費腦的任務。

    晚上這段時間,人工作了一天下來,比較疲勞了,就好好休息或者做一些不怎麼費心神的事情。這段時間看書的話,很容易犯困,效率低很多。可以去散步、跑步、跳舞、健身,或者趁機處理好生活瑣事。

    好好了解自己的精力狀況,不要在精力充沛的時候懶散拖延,在疲憊無力的時候勉為其難。

    3、合理利用碎片時間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時間被碎片化,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等車,等人,排隊,坐車等等,每天把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就是一筆不小的時間財富。

    每天能在碎片時間做的,就在碎片時間搞定,等有難得的大塊時間了,就能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這樣也不會浪費了大塊時間。

    4、懂得借力

    “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我曾經就是被這樣的念頭弄得疲憊不堪。所有事都想自己搞定,也拉不下面子去尋求幫助,這其實挺自戀的,可能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有能力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想要向別人證明自己很能幹。但是這樣往往得不償失,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憊不說,還沒法利用好時間去完成重要的目標。

    後來看了一本書:《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有了一點小啟發,那就是要懂得借力。這本書的作者吉田穗波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名婦產科醫師,她下班回到家,所有家務事親力親為,覺得不自己做的話就不盡職。後來因為想擠時間準備哈佛大學的考試,於是仔細考慮之後,跨過了心裡的檻,花錢請了鐘點工幫忙,給自己多爭取了一些學習時間。

    借力,除了可以花錢請人做之外,還可以請求家人朋友同事幫助,事後對他們表示感謝,請吃飯或者送禮物,或者在他們需要你幫助而且你有能力提供幫助的時候也幫人家一把。借力的關鍵在於,找到別人也能幫你做的部分,然後請求他們的幫助。這樣子你就可以省下時間去做那些得靠你自己完成的重要的事情。

    5、利用2分鐘原則

    如果一件事能在2分鐘以內搞定的,那就無論如何立馬去做,這是戰勝拖延症、避免浪費更多時間的一大辦法。

    比如,我正和朋友吃飯,她需要一個購物連結,我立馬把碗筷放下,拿起手機立刻把連結發給她,而不是過後再發。

    發個連結只需要2分鐘的時間,要是我當時說,等會兒再發給你,那我過後可不一定會記得這件事,而且潛意識裡老是覺得有什麼事沒做,有點兒費心神,但這件事又很小,不值得花時間記錄到備忘清單裡,因此我還不如立馬搞定它。而且,很多隻需要2分鐘就能完成的事情積累得多了,你會覺得好像很多事情還沒有做,不知不覺就給自己增添了不必要的壓力。

    自從養成這個習慣之後,我做事也沒那麼拖延了,行動力強了很多,無形中就提高了時間管理效率。

    想要管理好時間,成為一個高效率的人,其實需要我們自己多去嘗試一些方法,並選擇一些對自己有用的,堅持執行並且不斷調整。

  • 14 # 小謝職場指南

    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做好時間管理可以讓你的工作“事半功倍”。

    每個人每天只有24個小時,無論貧窮或者富有,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同時也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東西。有的人善於利用時間,懂得規劃時間,讓自己在職場中“脫穎而出”,而有的人卻把工作幹得一塌糊塗,這裡面就牽涉到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時間管理”。

    那麼什麼是“時間管理”,怎麼才能在職場中做好時間管理?

    我們所謂的“時間管理”是現代管理學的一個分支,一般是指透過事先規劃或運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和工具用來實現對時間的靈活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的過程。要想做好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強時間管理:

    一、集中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任務:

    有了目標後,就要制定完成目標的任務。把每天的工作按“輕重緩急”來劃分,優先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二、遵循二八定律:

    時間管理需要了解工作效率二八定律,就是做了最重要的事情你花了百分之二十的力量,但是對你的結果是非常有用的,而你做百分之八十無用的事情,對你的結果是非常糟糕的。

    三、保持自律: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做一個自律的人,為自己制定獎罰制度,努力遵守。畢竟我們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所以要改變工作狀態,就要自律,畢竟自律者得自由。

    在平時的職場工作中要學會多取總結如何在有效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不斷完善自己,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個人人都喜歡的“職場達人”。

  • 15 # 職場卡哇伊

    卡哇伊觀點:你怎麼對待時間,時間就會怎麼對待你。著名生物學家赫胥黎曾說“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一天24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一天24小時。”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如何有效的管理時間、高效的利用時間、合理的掌控時間。

    時間管理第一條——不要遲到。

    遲到是許多職場人尤其是管理者特別討厭的行為,卻又是許多職場人最愛觸犯的。幾乎每個單位都有這麼一類人,每天掐著點到單位或者遲到個三五分鐘,且屢教不改,死豬不怕開水燙,尤其是一些考勤制度不是特別健全的單位,拿這種行為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是放任自由,這樣只能是人越來越散漫,工作作風越來越差,最終的結果不會太好。

    按時上班、認真工作,是每個職場人最起碼的職業操守,也是管理者最欣賞的行為之一。永遠不要遲到,也應該是每個職場人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儘量早點出門,給中途預留出足夠的時間。這個時間很好計算,方法也非常簡單,如果你到單位的時間是三十分鐘,那麼你可以提前十分鐘出門,以備路上的突發情況,如果十分鐘預留還能遲到,下次可以預留十五分鐘,如此反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出行時間。遲到難以避免,要以積極心態面對。如果確實已經無可避免的遲到,一定要記得打電話給領導說明情況,儘可能不要去編造理由,實事求是最好不過。切忌不要採取發簡訊或者微信的方式,容易讓人反感。遲到後少解釋,把精力花在實際行動上。遲到了就是遲到了,不要作無謂的解釋,虛心接受單位制度規定的處罰,然後長記性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口舌上,不如抓緊時間投入到當天的工作中去,把耽誤的時間給彌補回來。時間管理第二條——用好上班的第一個小時。

    這裡的一個小時只是個模糊概念,也可以是十分鐘、半小時等等,因人而異,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影響當日工作的雜質給祛除掉,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時間是最寶貴而有限的資源,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都不能管理。”思考未來一段時間工作並制定工作計劃。好的時間管理者,不會在上班後立即展開工作,而是拿出一點兒時間來思考一下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給自己定出合理目標,並制定簡潔的工作計劃,提高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清理昨天辦理事項清單,更新今天待辦事項。透過清理,確保昨天的工作已經按計劃完成。對沒有完成的工作,要納入到今天的待辦事項清單中統籌考慮,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時間管理第三條——善用碎片化時間。

    工作中,大多數習慣利用工作間隙閒扯淡或者打電話、刷微博等,這些看似碎片化的時間,其實積攢到一塊,也是相當可觀的一筆財富。愛迪生就曾在他79歲生日時宣稱自己已經135歲,可以看作是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典範。

    關於如何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這裡推薦一個叫做“瑞士乳酪”的方法,是由美國作家阿蘭•拉金在他的著作《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與生活》中提出來的,大致的意思就是瑞士乳酪有很多小孔,這些小孔就如同碎片化的時間,建議人們參考瑞士乳酪,在一個比較大的任務中使用“見縫插針”的辦法來利用這些零碎時間,而不是消極等待整塊時間出現再去開展工作。

    零碎時間雖然不起眼,但利用好並非難事,想要管理好時間,就必須把零碎時間利用起來。以下四步,可以參考:

    拿出紙筆,記錄你的碎片時間。堅持以較小時間單位做事。借用手機等工具合理利用碎片時間。利用碎片時間來放鬆休息。時間管理第四條——拒絕拖延。

    拖延症是造成時間浪費的罪魁禍首,既耽誤工作,又影響情緒,還破壞團隊協作,嚴重了還會影響上級對自己的信任,是很多職場人存在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關於拖延症的成因,已經做過多次分析,這裡再簡單贅述一下:

    能力不夠,喜歡逃避問題。完美主義,凡事要求過高。消極頹廢,不願積極工作。過度自信,錯誤估計進度。

    戰勝拖延,提供以下幾條建議:

    提高對時間的預測能力。可以在做某項工作前,預測可能花費的時間,然後做完事情後看實際花費的時間,不斷調校這個時間差,透過反覆不斷的練習,時間觀念就會慢慢樹立起來,才能有效的管理時間。制定靠譜的工作計劃。計劃至少要滿足四個條件:一是可觀察,界定是否可以完成;二是得具體,最好可以用數字來量化;三是分步來,每一步都要具體可觀察;四是起點小,確保第一步能夠在15分鐘內完成。嚴格限時完成任務。要不斷的給自己加壓,提醒自己時間有限,幹工作必須要專注,否則就可能完不成任務,慢慢激發自己的潛力,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時間管理第五條——學會統計時間。

    蘇聯作家格拉寧在他的著作《奇特的一生》中,曾提出了柳比歇夫的“事件+時間”的時間統計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每一天、每一週、每一個月乃至每一年的時間都花在了哪裡,透過統計,讓人增強時間觀念。

    這裡羅列一個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結果:基本科研——59小時45分鐘;分類昆蟲學——20小時55分鐘;附加工作——50小時25分鐘;組織工作——5小時40分鐘;合計:136小時45分鐘

    進行時間統計,可以嘗試做好以下三步:

    每天記錄,養成習慣。為了準確記錄時間,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記一下開始時間,當事情完成或者中途中斷時,要再記一下時間,最後把花費的時間記錄好。保持簡潔,方便攜帶。記錄不是寫日記,自己能看懂即可,否則可能會浪費更多時間。睡前統計,分析反思。每天睡覺前,看一下當天的時間統計,看看自己的時間是怎麼花的,哪些時間可以縮短,哪些時間可以省略等等。時間管理第六條——不要虛度閒暇時間。

    要確立閒暇時間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的概念,在閒暇時間的利用上,不要太過隨意和無序。

    週末是進行反思和對更重要問題好好反省的大好時機——斯賓塞•拉斯科夫

    每個人度過閒暇時間的方式各不相同,度過閒暇時間也沒有統一固定的標準,關鍵在於要把這部分時間給充分利用好,不要虛度。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陶冶式。比如旅行、繪畫、寫作、聽音樂、看演唱會、讀書等等,豐富精神生活,緩解工作壓力。結合式。比如在休息的同時,想想未來一週的工作打算、工作計劃等等,放鬆心情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能力。開發式。比如利用閒暇時間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讓自己成為一個工作之外的多面手。調劑式。比如腦力勞動者從事打球、跑步等體力活動,體力勞動者從事冥想、邏輯思維鍛鍊等腦力勞動,勞逸結合,愉悅身心。綜上所述,一個懂得管理時間的人,可以把24小時用成48小時,而一個不懂管理時間的人,給你再多的時間怕是這不夠用。正如阿蘭•拉金說的那樣“記住你一定可以有時間來做那些對自己重要的事情,這並非因為你比常人有更多時間,而是因為你能夠透過認真規劃來為自己製造出更多時間。”

    以上,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老人去世,後事操辦沒有以前那麼風光熱鬧了,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