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待花開

    喪葬和婚禮被並稱為紅白喜事,其實,說白了,原來辦的熱鬧,也是給活人看的。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喪事要三天流水席,並且晚上還要子孫跟著哭喪的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哭,繞圈,跪拜,賞錢。還時常聽說有子孫因為辦喪事出錢不均鬧矛盾的,愛面子的多出,多賞,結果兄弟姐妹就也得跟著多出。三天的大操大辦,除了擾民,勞民傷財,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意義,畢竟死者也就屍體配合參與一下,再風光的葬禮,都不如安樂的晚年。

    對於為什麼葬禮不再大操大辦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原來子女眾多,喪禮上披麻戴孝的也多,從場面上看起來自然大些。現在子女少,親戚少,特別是大家族意識日漸淡薄,親戚很多都走動很少,自然顯得比較蕭條冷清,畢竟無論喜喪,都是靠人撐起的場面。

    2.現代人都關起門來過日子,真的是除了關係密切的三兩朋友,走動頻繁的幾個親戚,同事外,沒多少禮尚往來的人。所以,擺再大排場,走再多形式,也沒多少人參加,或者說很多人是不情不願被請來的,大可不必。

    3.人生來即赤條條,誰不孤零零?你再吹吹打打,再多子孫親屬哭哭啼啼,怕人閉眼那天,也是看不見。如若看見,不如看到你們保重,走的更加安心放心。更不要提有些還是靠演技,恐怕聽著假哭,更是心裡涼涼。

    4.活著時候善待,不留遺憾,就不必大操大辦。活著時候忽視,大操大辦就也大可不必,糊弄鬼的事兒,做了更噁心人。

    所以,善待眼前人,真愛活人,而不要昧著良心彌補死人

  • 2 # 老七35341

    謝邀:這個不見得!在雲南劍川洱源一帶,如老人七八十歲去世,那必須在家最少辦四五天!多則十天半月!靈樞停放於祖房堂屋之中。高放於八九十釐米桌上,前置照片,靈位,供品,彩紙喪傘數把,招魂幡等。香燭燃燒不停。地上輔草簾草蓆,孝子男左女右打座於上,有弔孝親友來跪下還禮!至發喪日不可無人!院子內外數十張飯桌。幫忙做廚做飯燒茶水招呼來客管事採買等鄉鄰數十人!吃飯時來者即食。如家中兒女多,人緣好,一埸喪事辦下來,吃四五頭豬,一兩百斤酒,千把斤米。客總計四五百桌屬正常!至今照樣如此!像我雙親去世,(都近九十歲)也因兒女多,人緣好,兩次客都辦了四五百桌。都是第七天發喪。

    六六老翁。

  • 3 # 從林開史

    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封建意識逐漸淡化,人們對後世的操辦程式也簡化了不少。比如以前在老人去世後,兒女必須身穿孝衣佩戴孝套,親自到所有戚家跪拜報信,現在基本上是在電話上通報請一下就行了。以前在沒有活到60歲就老去的人,出山時要過火橋以減輕死者罪孽,現在把這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程式基本都省去了。

    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經濟意識的提高,生活節揍的加快。為了生活,親戚之間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地奔走。相互距離甚遠,工作又抽不開,老人去世後只有轉些禮金,以表心意。以前老人去世後,講究什麼家族宗族,孃家人等都要參加,現在也就是請些較親的代表參加就行了。現在人的交際寬,朋友多又廣,對不是直系血親的都看得很淡,自然交往就少了。老人去世,後事操辦也就相互邀請的少了。

    再次,隨著社會的發展,打工潮和城鎮化建設的興起。以前左鄰右舍家裡有什麼事都相互幫忙,相互支援很是熱鬧。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有錢的人都在外面買了房子安了家,在家裡的沒幾個人,都是些老年人和小孩,也沒法怎麼熱鬧。

    最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級政府對殯葬制度的改革,要求一切從簡,禁止大操大辦,搞形式主義。人們為了響應和服從號召,老人去世,後事操盤也就沒以前那麼熱鬧風光了。

  • 4 # 心情驛站德力

    我認為老人去世不必大操大辦,見過很多人平時對老人惡言汙語。街坊常有人形容不孝子“活著不孝,死了幹鬧”。拿老人去世大操大辦撈錢的人不少,活著讓老人開心,死了早日入土為安才是正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廚房牆磚用什麼顏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