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英法要火燒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
13
回覆列表
  • 1 # 天空之城孟託邦的情感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分別和英國、法國、美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黃埔條約》、《望廈條約》。英國透過《南京條約》從中國割走了香港島並取得了開埠通商、領事裁判、設立了租借、協定關稅等特權。西方列強由此相繼入侵中國,19世紀中期是世界自由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代。1848年加利福尼亞金礦和1851年澳洲金礦先後被發現,以及殖民地市場的不斷擴大,使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新的工業高潮。此時的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進入主要依靠機器生產和以機器生產機器的時期,成為世界工業中心,其工業生產在世界上處於壟斷地位。1855年英國的煤炭和鐵的生產量世界第一,美德法俄四國總和只有英國的46.9%和68.1%。擴大市場成為了此時歐美國家非常迫切的要求,擴大各自在中國的侵略權益成為資本主義列強此時強烈的願望。

    英國在報紙公開渲染:只要華人每人都加一寸布,英國工廠目前就已經供應不上了。但是此時的中國處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且西方事物剛剛進入中國一下子很難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導致英國棉紡織品和其他工業產品在中國銷量有限,英國資產階級認為是中國開放的口岸太少要求政府對清政府施壓開放更多的貿易口岸。因此,極力想要擴大其在中國的權益,力圖對外擴張中謀求出路。法國的工業革命雖然比英國晚,規模也比較小。但是自19世紀40年代下半期開始,伴隨其向工業革命最後階段的過渡,其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對外貿易額在1847年-1856年增長了百分之一百一。此時統治法國的是七月王朝和拿破崙三世建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代,兩者都極力推行對外擴張的政策。於是,英法美要求在之前的簽訂條約基礎上籤訂新的不平等條約,列強也在尋找機會再次發動侵華戰爭。而此時的清政府正在鎮壓南方的太平天國運動,咸豐皇帝推行對外避讓以和為主避免兩線作戰。列強認為這是侵入中國的機會,開始積極準備對中國的戰爭。

    英法聯軍入侵中國

    1854年英國政府對駐華公使發出訓令,要求力爭達到以下目的:1.中國沿海和內地全部開放至少要爭取長江能夠自由航行。2.鴉片貿易合法化,廢除英國進出口貨物的內地稅。3.允許英國駐華公司從廣州搬遷到北京,並保證公使館的安全和英國代表與中國政府公文往來的暢通無阻。同時法國和美國也要求分別修改條約,美國公使要求長江流域及其支流的任何口岸城市及港灣進行正常貿易往來;美華人可以自由進入中國內地任何地區進行貿易和傳教居住。法國公使除提出與美國相同的要求外,還要求釋放非法遷入西北進行間諜活動的法國傳教士。可見這絕不是對某些條款的修改實質上是要簽訂一個比之前的條約更加不平等的條約。事實上,在清政府中英《南京條約》及中英《虎門條約》裡都沒有任何修約的相關條文,但英國援引中英《虎門條約》裡所謂的片面最惠國待遇,認定自己可以“一體均沾”,聲稱必須同樣享受12年“修約”的權利。而中英《南京條約》是1842年簽訂的,那麼這就意味著,1854年英華人就可以修約了。英國為了給自己的修約壯大聲威,分別向法、美、俄等國發出了相關照會,希望在修約活動中通力合作。法國對此反應比較積極,指示其駐華公使布林布隆要加強法國在遠東的海軍力量。美國的反應最初比較謹慎,只是表示總統對英國的建議深表讚許,但是美國政府希望尊重條約規定,隨其駐華公使麥蓮對太平天國考察的歸來,認定太平天國不屬於文明世界範疇,於是明確修約之事。此時的沙俄在遠東的兵力不足,僅做了一些友善的言辭與籠統的保證。

    1854年4月13日,英國新任駐華公使包令給兩廣總督葉名琛發來照會,其主要意思包括:我們要修約,中英之間的糾紛得有個說法,最後,警告說,英國已通知法國和美國了,暗示其修約是英法美三國的統一行動。葉名琛對於英國提出的修約問題避不答覆,以此來避免同侵略者發生衝突。對於所謂糾紛的問題,只是說了兩句“和好”“相安”之類的權作糊弄;對於三國統一行動,沒有做出反應。但是對於包令要求的總督衙門會晤,則強烈地反對,說這是萬萬不行的,不過可以在城外的商館或者虎門相見。包令再次照會葉名琛:修約很重要,你如果置之不理,那麼我會將之視為預設。對此,葉名琛仍是置之不理。之後,包令第三次照會,仍提出在總督衙門會晤。葉名琛當然還是說不。於是,包令帶著武裝艦隊到了上海。葉名琛一聽說包令北上了,馬上向咸豐皇帝彙報。對於英法美三國要求修約的事情,咸豐帝要求葉名琛設法開導,堅持遵守已簽訂的條約,絕不容許憑藉十二年變通的說法,讓他們再有新的圖謀。英國的照會里特別註明:希望先在廣州城內或者香港與葉名琛見面,然後再談修約之事。廣州城內,葉名琛是絕不會容許外國公使進入的。至於香港,葉名琛也是不願意去的。他指定了兩處:珠海炮臺或者廣州城外的英國軍艦上。但是他預先宣告:他只按舊條約來,如果稍有更易,他就不當家了,得跟皇帝打報告。包令在看了他的回覆後很失望,和其他公使一商量,決定直接跟北京的清政府打交道。三國公使直接率領5艘軍艦到了天津的大沽口海面。1854年11月3日,雙方見面。英美公使各自亮出了自己的修約條款,也就是先前提出的一些要求。其中,英國十八條,美國十一條,法國代表雖沒有遞清單,但英美獲得的,就是它獲得的,不遞也無妨。在英美提出的修約條款中的第一條就是外國公使駐京,這對於咸豐皇帝來講是萬萬不行的。最終從所有條款中挑出三條咸豐認為無關緊要的予以回覆,同時告訴這三國公使,讓他們回廣東去,將他們的修約摺子返還給他們。三國使者回到了廣東。1856年,《望廈條約》屆滿12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援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條約的要求。此時美國的駐華公使已換成伯駕,而美國給他的訓令是:可以用軍事示威作為修約的後盾;與英法兩國協同合作;外國公使駐京;無限制擴大與中國的貿易;取消對外華人一切人身自由的限制。咸豐皇帝對此堅決反對,列強為了強迫清政府在條約上簽字;蓄意製造了馬神埔事件和亞羅號事件。

    1860年2月英法組成聯合遠征軍發動了新的侵華戰爭,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8月1日英法聯軍在北京北塘登陸,沒有遇到任何抵抗;8月21日英法聯軍水陸夾擊最終攻佔了大沽口炮臺。

    大沽口炮臺成為廢墟

    清政府本無抵抗的決心,命令守衛天津的軍隊撤退到通州一帶。咸豐立即派出使者到天津議和;英法提出,除必須全部接受《天津條約》 外,還要增加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賠款以及各帶兵千人進京換約。咸豐認為城下之盟自己已經放下面子了,再加上賠款真是欺負我大清沒人了嗎?9月18日英法聯軍向北京進犯,10月13日英法由永定門攻入北京。進入北京之後英法聯軍直接向北京西郊的圓明園奔去大肆搶劫之後,1860年10月18日圓明園這個由康雍乾嘉道五位皇帝一百多年精心修建的皇家園林被英法放火焚燬;圓明園匯聚了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精華,在世界園林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同英法分別簽訂了屈辱的《北京條約》,美國也根據“一體均沾”的條款分享各項特權。在中英《北京條約》中主要規定:一是《天津條約》繼續有效;二是增開天津為商埠;三是中國對大沽事件表示“惋惜”;四是賠款數額由《天津條約》規定的四百萬兩增加為八百萬兩;五是英國公使如何駐京、是否駐京,以後由英國自行決定。六是割讓九龍司歸於英屬香港界內;七是中國皇帝要頒佈諭旨給各省督撫大員,將《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刊發各地,讓大家都知道。在上述條款都實現後,英國從北京和舟山撤兵。在中法《北京條約》中同樣規定,《天津條約》繼續有效,並即日起施行;而大清皇帝對上年大沽事件表示“悔惜”。同時,在條約中規定中國退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堂和教產,法方還擅自在中文約本上增加“並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而賠償數額則由《天津條約》時的兩百萬兩增加為八百萬兩。此外,在《北京條約》中還規定,准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卹金英國50萬兩,法國20萬兩。至此,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代位繼承可以和叔叔爭奪住房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