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鼻流清涕,未必就是過敏所致,而且即便是過敏性鼻炎我們中醫從整體來調,不用透過抗過敏也可以調好。
那麼來看看中醫是怎麼認識鼻流清涕的問題。《黃帝內經》說,肺心有病,鼻為之不利。五臟之中,鼻子歸寸脈所管,屬上焦,左寸為心,右寸為肺,肺主氣,心主血,心肺氣血不足,雙寸弱的人,頭面部陽氣就偏虛一些,風邪一來就會受到襲擊,或流清涕,或頭暈。
流清鼻涕要從最原始的角度來看,說白了就是鼻子在流水。上焦應該如霧,為什麼會凝成露珠變成水呢?肯定是陽氣不夠或遇到寒冷。
中醫認識疾病是越自然越好,越原始越接近疾病本質。就像鍋裡的水,熱氣騰騰如霧,但它到鍋蓋時,遇到冷空氣就會形成水珠流下來,水珠多了它還會滴水。
所以小孩子流鼻水,老人流口水,婦人帶下清稀入水,都是同一個機理,就是陽不化氣,只是在不同部位而已。
在鼻子是心肺上焦陽不化氣,在口腔是脾胃,中焦陽不化氣,帶下量多色清是下焦腎陽不化氣。這樣運用中醫思維,從最原始最自然的角度來看鼻流清涕或過敏性鼻炎,一下子治療思路全出來了。
陽氣輸送達腦的三天路線
明白是腦袋陽氣不夠時,治療就簡單了,我們一下子就可以想到,起碼有三條路線從臟腑把陽氣送往腦袋。
第一是心臟,心其華在面,心跟腦血管相連,桂枝湯把心臟強大,腦袋陽氣自足,它能從左寸脈把陽氣往大腦上灌。
另一個就是肺主氣,開竅於鼻,麻黃附子細辛湯能將右路肺命門之陽氣從寸脈灌入腦中。
第三個就是走督脈路線,督脈直通腦部,鼻三藥中的蒼耳子就是直接通督脈入腦的,即《藥性賦》上所說的“蒼耳子透腦止涕”。這樣腦袋陽氣足夠後,鼻水這些陰濁立即被氣化掉了,人也清醒,鼻子的通氣量也變大了。
比喻說,這好比太陽昇起來地面的水就會被蒸發,離照當空,陰霾自散。Sunny明媚,陰溼的環境自然就沒有了,腦袋陽氣足,熱乎乎的,迴圈通暢,鼻水馬上就氣化了。
所以中醫治病絕不是被病名牽著鼻子走,而是透過調理臟腑氣化功能恢復陰陽升降,反過來卻能牽著疾病的鼻子走。有人說,西醫非常科學,能夠研究出是什麼過敏,但我們卻說,中醫非常實學,能夠實實在在把病痛解除。
鼻炎,只要體質沒有明顯提升,肺“氣”不能養起來,就不能根治。醫藥基本沒用,實話。而且體質變差就必然反覆、加重。所以開始重視吧。
所謂的鼻流清涕,未必就是過敏所致,而且即便是過敏性鼻炎我們中醫從整體來調,不用透過抗過敏也可以調好。
那麼來看看中醫是怎麼認識鼻流清涕的問題。《黃帝內經》說,肺心有病,鼻為之不利。五臟之中,鼻子歸寸脈所管,屬上焦,左寸為心,右寸為肺,肺主氣,心主血,心肺氣血不足,雙寸弱的人,頭面部陽氣就偏虛一些,風邪一來就會受到襲擊,或流清涕,或頭暈。
流清鼻涕要從最原始的角度來看,說白了就是鼻子在流水。上焦應該如霧,為什麼會凝成露珠變成水呢?肯定是陽氣不夠或遇到寒冷。
中醫認識疾病是越自然越好,越原始越接近疾病本質。就像鍋裡的水,熱氣騰騰如霧,但它到鍋蓋時,遇到冷空氣就會形成水珠流下來,水珠多了它還會滴水。
所以小孩子流鼻水,老人流口水,婦人帶下清稀入水,都是同一個機理,就是陽不化氣,只是在不同部位而已。
在鼻子是心肺上焦陽不化氣,在口腔是脾胃,中焦陽不化氣,帶下量多色清是下焦腎陽不化氣。這樣運用中醫思維,從最原始最自然的角度來看鼻流清涕或過敏性鼻炎,一下子治療思路全出來了。
陽氣輸送達腦的三天路線
明白是腦袋陽氣不夠時,治療就簡單了,我們一下子就可以想到,起碼有三條路線從臟腑把陽氣送往腦袋。
第一是心臟,心其華在面,心跟腦血管相連,桂枝湯把心臟強大,腦袋陽氣自足,它能從左寸脈把陽氣往大腦上灌。
另一個就是肺主氣,開竅於鼻,麻黃附子細辛湯能將右路肺命門之陽氣從寸脈灌入腦中。
第三個就是走督脈路線,督脈直通腦部,鼻三藥中的蒼耳子就是直接通督脈入腦的,即《藥性賦》上所說的“蒼耳子透腦止涕”。這樣腦袋陽氣足夠後,鼻水這些陰濁立即被氣化掉了,人也清醒,鼻子的通氣量也變大了。
比喻說,這好比太陽昇起來地面的水就會被蒸發,離照當空,陰霾自散。Sunny明媚,陰溼的環境自然就沒有了,腦袋陽氣足,熱乎乎的,迴圈通暢,鼻水馬上就氣化了。
所以中醫治病絕不是被病名牽著鼻子走,而是透過調理臟腑氣化功能恢復陰陽升降,反過來卻能牽著疾病的鼻子走。有人說,西醫非常科學,能夠研究出是什麼過敏,但我們卻說,中醫非常實學,能夠實實在在把病痛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