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江河潮流

    網路語言的利:

    a、標新立異,詞彙五花八門。

    b、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濃郁渾厚。

    c、 用位元組儉,表達簡潔明瞭。

    d、 幽默風趣,讓人忍俊不禁。

    網路語言的弊:

    a、 粗俗氾濫,內容粗鄙膚淺。

    b、 過度盛行,影響空前絕後。

    c、 語意模糊,解釋成千上成。

    d、 更新過快,新詞層出不窮。

    e、 代溝問題,網語隨處可見。

    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2008年2月公佈的調查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1月17日,中國上網使用者人數已達到2.1億人。這個龐大的數字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什麼是網路語言?

    網際網路的廣泛使用,促進了新的表達語言的產生:

    網路語言。網路語言包括編輯網頁和程式設計所使用的計算機語言,與網路設施、技術有關的術語,與網路有關的特別用語。

    人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詞語和符號。但其最具影響力的還是人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

    高的有博士後,底的可能初小,高小。

    程度低的可能在語法修辭上,遣詞造句上真的可能有些不懂,的,地,得有時候真的搞的不是很清。

    二、是與文化程度關係不是很大,但可能缺少認真負真的寫作態度。

    沒有逐字遂句的進行校對把關,更沒有再回收視力來檢查,即使明知有錯別字,有病句,也懶得去修改糾正。

    三、有時,為了操作簡單快捷,乾脆直接寫別字。

    如將跳舞的舞寫成午飯的午。

    四、是與年齡大,手笨拙,老眼昏花有一定的聯絡。

    寫個自字,常常跳出個白字,寫個的字,常常跳出個偽字。

    因為眼睛不好也沒看出來就釋出出去了。

    五、還有這樣的情況,有時剛寫了個開頭,不小心碰到了釋出,就釋出出去了,也不知道如何重新再寫,更不知道如何糾正,鬧出了很多尷尬和奇葩的事情。

    這種情況更是司空見慣。

    現在的媒體,不同於往日媒體,有校正。自媒體人素質參差不齊,各人打字也容易忽略錯別字。

    a、根本沒在意其他的事情,也不去關心錯字還是白字、句子通順與否、有沒有病句等等,就隨便釋出了。

    c、期間,還得到了一位網友的批評,說句子不順,就不要釋出了,弄得他不好意思。

    d、自從別人批評以後,他有了很大的改進,從此以後,在回答問題釋出之前,就對草稿做了反覆的校對,覺得確定無誤了,再發布出去。

    f、面對的是無數的網友,裡面不乏有眾多的文人、學者,本來就寫作水平有限。 g、如果再不認真,將錯字連篇、語無倫次的文稿釋出於眾,豈不是對朋友們有失尊重,自找難堪嗎?

    h、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堅持就有效果,長久堅持就有收穫。

    b、文章裡邊出現錯別字,大部分都是為了回答問題,基本上都是一次性過,誰讓要回答四個優質呢?

    c、剛開始我們會檢查一下自己寫的文章,久而久之,四個優質一個都不過,就沒有剛開始的耐心就是一次性回答。

    d、而且自帶的那個文字糾錯,像有時候拿語音輸入的時候,好多自己讀出來通順的句子,他們都是識別不出錯別字,都得要作昔自己再去檢查檢查,文通字順,沒有錯別字後再發表才對。

    f、文章本來就沒有營養,還有錯別字,這種文章麻煩就不要推薦了,好不好?

    a、有高小直至教授學者,有普通人到著名人士,文化水平從高到低穿插不齊,有些還用方言表達。

    加之發表時沒有加以認真查核,這也許是網路上文章,出現錯別字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b、上文章錯別字分兩種,一種是作者真的寫錯了,可能是太匆忙了,然後也沒有再稽核一遍,就釋出出去了。

    c、另外一種的話,其實是一種營銷手段。他故意把某個字或某段話的意思扭曲,讓觀眾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錯誤。

    從而產生一定的言論性,這樣大家就會踴躍地糾正,提出自己想法,可以達到迅速傳播的作用。現在網路上的寫作門檻都是比較低的,各行各業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可以在網路平臺上釋出自己的想法。

    這時候不排除有一些文化水平較低,或者文學審美存在侷限性的作者出現,造成釋出的文章當中有錯別字而自己沒有發現。

    d、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在大城市,一切講求效率,甚至效率的快慢決定生活水平的高低。

    寫文章也是一樣,網路上的作者追求效率,講速度快,更多時候寫完自己都沒有時間精力去重新審一邊遍。

    f、透過軟體自動生成的文章會存在語法邏輯的錯誤,錯別字就更不在話下了。

    g、雖然網路環境言論自由,但每個人對自己的作品還是要有標準,追求更加完美一點,這樣有利於網路環境的正規化。

    相信編輯和總編會接受建議,落實、改進的。

  • 2 # 嚴師說字

    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由原來的先學拼音,再開始學習識字,變為先識字再學拼音。可能教材編者意識到,拼音識字的不足,想恢復到從前的先識字,再學拼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小學課本雖有拼音,可多數語文老師不會拼音,教學生識字還是傳統的直接讀音的方法。用會讀的字,來標註生字的讀音。普通話中字的聲調更沒有進入學生的課程中。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讀音及其音調逐漸被重視起來。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小學語文教材把拼音放到了教材的開始,用拼音識字成了法定的方法。相隔幾十年,大多數人們對傳統識字的方法逐漸淡忘。現在的年輕人離開拼音識字,已經不知道還有其它識字的方法。在他們的記憶中拼音是唯一的識字方法。卻不知這種西方式的識字方法讓他們對漢字當成英文符號對待,影響了他們智力的發揮和創造力的提升。尤其是計算機的使用,用拼音輸入已成為常態,更加影響了他們對漢字音形義的理解。

    當那些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語文老師,快要結束自己的教學生涯的時候,反思一生的教學過程,和社會出現的種種名人讀錯字的現象,悟到了語文教學出了問題。開始明白我們的語文課程有問題,用拼音識字,不利於漢字的掌握。都在探討新的識字方法。這種所謂的“新方法”實際是傳統的識字方法——字源識字。從“新文化運動”經歷了近百年的西洋文字影響,和五十多年“漢語拼音”推廣,人們對傳統的識字方法已經知之甚少,推出了五花八門的“識字方法”,加以“創新”二字,實際是對傳統文化確實造成的。現在的年青一代似乎對文字學不感興趣,瞎編亂造些“不倫不類”字母或網路符號。充斥著社會生活中,是對華夏文字這個社會公器最大玷汙。我相信隨著計算機中央處理器晶片的漢化,程式語言總有一天也會漢化,漢字輸入法也會有更先進的方法發現,輸入速度更優於“五筆輸字形入法”的更先進的方法會誕生。何況“五筆字型”輸入法的問世,漢語輸入計算機的速度已成為世界第一語言。

    一、用拼音識字不符合漢字的認知規律,字源識字有助於學生掌握漢字認知規律

    漢字是有認知規律的。從傳說倉頡造字,到秦始皇統一文字,再到漢晉時期漢字的正書“楷體”的形成。人們對漢字音形義的認識規律的研究和總結始終沒有間斷過。《中華字通》的作者劉冰泉老師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三十餘年,孤燈黃卷,遍稽群籍,摩頂放踵,野外考察,潛心研究漢字及其認知規律。所幸天道酬勤,終有所獲。從《易經》的思維方式與表達方法中,從“舊六書”中發現了漢字的認知規律:天人合一,散點透視;構形會意,諧音補義;形聲相生,音義相轉。筆者以之作指導,編撰《中華字通》。這部字典借鑑甲骨文學、金石學、訓詁學成果,對15000多漢字一一作了音、形、義通解:對於為什麼要這樣構形、讀音是從哪裡來的、意義是如何引申的等均作了簡明扼要的疏理與考證,揭示了漢字中隱含的標識、歷史、人文、哲學意蘊,能使認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漢字是表意文字,是多維時空的意象組合。音、形、義三位一體是漢字最本質的特徵,只有將三者聯絡起來理解,才能正確運用漢字記錄與表情達意。

    它(擬音tā)是蛇的初文。它是由宅或穴的省形“宀”和匕組合而成的字。“宀”指示宅或洞穴;匕(bi)是各獨體文,“乚”指蛇靠身體尾巴扭動臥地伏地而行,“丿”指示蛇向內用力,如蛇的吞食,纏繞勒殺動物。也可引申為“匕首”,取蛇頭似匕首作參照,這裡指示蛇,蛇襲擊動物類似匕首刺人。由於蛇不會自己掏洞,總是搶佔其他動物的洞穴,或寄生在破房子內,又叫“宅蟲”。這也是“他”借“它”聲的原因。讀音模擬蛇的尾巴在爬行過程中拍打東西的“嗒嗒”聲。它作為偏旁部首組成的多數與蛇有關,如砣、坨、鉈、咜、駝、鴕、陀、佗、沱、跎等。它的本義為蛇,後加歸類符號“蟲”來特指蛇,就把它指示所有動物或人以外的所有事物,歸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之一。如,它罪(別的罪名)、它腸(它心,二心)、它人(別人)、它年(以後的某年或某一時期)、它名(另外的名)、它所(其他地方);虛指,如干它一場、吃它一頓。

    至(止zhì )是由土和育的省形結合而成的字。土指示地面;育的省形“ ”是子的倒立之形,折“ ”表示園或弧,這裡指小孩子的圓頭,出生時頭向下先出;加點“ 丶”指示孩子的頭已經離開子宮,出來了;橫“一”指示嬰兒出生後橫躺於產床上。至可表示孩子從出生到落地的過程。借“止”聲來補充“至”字的意義,說明孩子落地妊娠過程終止。至是個偏旁部首字,如到、倒、致、侄、郅、臻等。至的本義指孩子出生的過程。可引申為1.到來,到達,如至旦(到天明)、至竟(到底,畢竟)、至止(到達,到來)、無微不至、至於(到,達到);2.形容事物的盡善盡美,猶言最好、最高、最大,如至心(極為誠懇的心意)、至意(極深遠的用意)、至理(極深的道理)、至德(最高尚偉大的德性);3.深,如至慮(深思熟慮)、至戒(猶深戒)、至契(交情極深的朋友);4.親近,如至戚(最親近的親屬);5.真摯,誠摯,如至誠、至友;6.大,如至賢(大賢,指極有賢德的人)、至碭(極廣大);7.極,最,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極充足)、至大無外(大到極點,外無以加)、至公無私(公正到極點,絲毫沒有私心)、至清(極其清澈)。

    辰(成伸切chén )的筆畫釋義為:撇“丿”表示萬物出生、生長之意;三表示天上日、月、星,地上萬事萬物;三下“”為長的省形,表示萬物生長。合體會意為依據天上日月星的執行位置知道地上萬事萬物的出生成長的時間。所以辰可指天上日月星,地上人的出生日如誕辰,一天分為12時辰,辰時為上午七到九點。讀音來源是成(cheng)和伸(shen)的切音(cheng+shen)。成寓意為日月星在天上的成象(如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天狼)可以確定時間,來推測地上萬事萬物出生的時間。借伸(申)之音寓意為地上萬物伸張,草木繁華,蓬勃向上,動物繁衍成長。辰作偏旁部首字有振、辱、唇、宸、晨、蜃等。辰的特徵為龍。龍能上天,騰雲駕霧、行雲布雨、雷聲隆隆,在地上為多種動物化身,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辰是依據天上日月星和地萬事萬物之象造的字。

    以上三字可以看出漢字音形義三者之間的關係。由“它”作為音源字,可以明白第三人稱“他和她”讀音(借“它”的聲音)所表現出來的意義;由“至”可以推測“到和倒”的本義,明白“至、到、倒”還與妊娠有關,裡面也蘊含著接生的操作過程;由“辰”的本義可以明白“辱、振、晨”等本義。使用拼音無法找到漢字之間的關聯關係。

    二、用 拼音識字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用時的延長,字源識字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漢字是建立在形音義三者有機結合的基礎上的文字。讀音蘊含著字義,不像英文字母想拼而成,而是透過模擬自然發音、借音補義、或借兩字聲韻相切,都有一定意義指向。破解漢字也必須從字形和字音去破解,不可只從單獨的字形去判斷字義,譬如:泊、差、長、朝等,這些多音字僅從字形你就無法破解。由於現在的語文老師不明白漢字讀音來源,就只能參照外文的組詞方式來記憶這些多音字。告訴學生和那個字組詞讀什麼音,如湖泊(po)、停泊(bo)、首長(zhang)、長(chang)短、昆蟲(chong)、蝮蟲(hui)等、不是從其讀音來理解其意義。當用這些拼詞的方法識字時,學生的思維就會和字義理解之間產生理解過程的時間差,延長學生的理解時間,造成思維慢半拍。

    泊(波bó 、潑pō)泊中三點水“氵”指水,白表示白色,是水折光看到的顏色。《集韻》:“泊,水白貌。”泊讀波浪的“波”,借“波”聲表示波浪運動的景象,象波浪運動樣,到處流浪,比喻人無居處,漂泊。波浪運動到岸邊,受岸邊阻擋,就終止,又可表示船靠岸,停泊。《玉篇》:“泊,止舟也。”白色還可作為空色,表示純潔,如淡泊名利。水在潑灑的過程中看到水的貌相也是白色。借“潑”聲表示水潑地,形成的是一灘水,如水泊、梁山泊,做比喻如血泊等。泊和水道不一定是連通的的,可以理解水只進不出,單向流動,起不到保護水道的作用。湖和泊的區別在於能不能保護水道,和水道中的水雙向互動。能者為湖,不能為泊。

    長(朝陽切cháng zhǎng)是長的簡化俗字。長的古文字像是一位長髮拄拐的老人。隸變楷化後,長體現了其意義,三橫“三”表示多毛髮;豎“丨”表示毛髮下垂;一橫“一”表示毛髮不僅下垂豎立的,也有橫至於頭頂的;豎鉤“”表示相對生長延長;橫八“”表示分合,指示毛髮分散於頭部也可辮在一起。簡化為長後,意義更加廣泛。,長是由“十”、鉤“”和橫八“”組成。“十”指示多,這裡指多種動植物;“”表示相對,這裡指相對本身、過去或其它同類;“”表示分合,這裡指示向上下左右延伸增加。長的意義為多種動植物相對本身、過去或其它同類的延伸增大。借“朝(cháo )陽(yáng)的切音(cháo+ yáng)”表示植物朝陽的葉子都長(cháng)於背陽的葉子,光線強的長(zhǎng)得快;借“朝(zhāo)陽( yáng)的切音(zhāo+ yáng)”寓意朝(zhāo)陽升起萬物開始生長(zhǎng)。長的本義為萬物生長靠太陽的景象。長 [cháng](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長髮之形,以具體表抽象,表示長短的“長”。本義:兩點距離大),如狹長(窄而長);2.時間久,如長宵(漫長的夜)、長律(長的音律);3.遙遠,如長解(押解犯人發配遠方的公差);4.高、高大,如長林(高大的樹林)、長壯(高大而強壯);5.優、是、正確,如長才(突出的才能)、特長;6.深長,如氣味長;7.深厚,如恩情長;8.長度,如:身長、波長;8.長處,如取長補短、揚長避短、一技之長、學有所長;9.長久、永遠,如細水長流;10.姓。 [zhǎng]1.老,年高,如長艾(老年)、長沒(年老而死);2.年長,年齡較大,如長君(年長的君主)、長賓(年長的賓客);3.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長,如長殤(古代男子未冠,女子未而死都稱殤);4.排行第一,如長弟(先後,先生為長,後生為弟);長庶(妾生的長子)、長嫡(正妻所生的長子或長女);5.輩分大、居高位者,如長吏(官吏中俸祿高、職位尊的人)、長爵(高的爵位);6.生長、成長,如長牙、長毛;、長肉、長胖;7.撫育、使…成長,如長育(養育);8.滋長、助長,增長,如長知識;9.做長官、為首領;10.升高(多指水位或物價)。後作“漲”,如長價、水長船高;11.首領、君長、領袖、各種組織的位高者,如科長、處長; 12.姓。

    蟲(重chóng虺huǐ)的甲骨文和金文為蟲蛇類的象形。隸變楷化後,繁體蟲是三個蟲,表示這類動物種類繁多。蟲是由“口”、豎“丨”、斜橫“一”和點“丶”組成的,筆畫釋義為:“口”表示蟲的圓形體徵;“丨”表示蟲類垂直圓形面的縱向為直線形;“一”表示蟲類在地面或樹枝上橫伏著爬行;“丶”指示蟲的頭部,只能向前爬行,不能後退。蟲借“重(chóng)”聲表示蟲體的各個肢節外表特徵重複;或相同類眾多,數不勝數。虺(諱huǐ)是一種毒蛇。虺是由兀和蟲組成。兀是指高而上平,指示蛇捕食動物時頭高高抬起,如眼鏡蛇、蝮蛇等都是頭昂起很高,用於突出蛇的襲擊動物的動作;蟲是歸類符號,表示蛇的外表形狀和爬行狀態。虺借“諱”聲表示遇見毒蛇要避諱,既迴避又要禁忌招惹它。後為突出毒蛇的兇猛的捕食特性,蟲加兀造一虺字。蟲是漢字的部首之一,從“蟲”的字多與昆蟲、蛇等有關,如蝦、蠎、螞蟻、閩、蠶、蚌、蚊、蚜等。蟲的本義為節肢類爬行動物,即昆蟲的通稱。蟲[chóng]如蟲豸(昆蟲、蟲子)、蟲蛭(小蟲子)、蟲天(百蟲能各自適應所處的環境)、蟲吊(蟲聲,其聲悽切,有如弔問)、蟲出(人死後數日則屍體生蟲,喻死後不得入土安葬)。引申為1.古代泛指所有的動物,如長蟲(大蟲,方言指老虎)、蟲蝦(指魚蝦)、蟲蝨(泛指蛀蟲)、蟲網(謂蜘蛛佈網);2.蟲災,如蟲霜水旱(指農四大害)、蟲妖(蟲類造成的災害,多指蝗災)。蟲 [huǐ]“虺”的本字,毒蛇名,如蝮蟲(蝮蛇)。

    從以上三字僅從拼音去了解它,勢必會造成字義掌握的過程中,還依託其它字關聯記憶,形意轉化過程中有時間的間差。如果學生掌握了漢字音形義,就不會存在思維過程造成的間差。直接由形音傳給大腦字義,不依託任何中間環節,縮短了思維過程的用時。

    三、用拼音識字容易造成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下降,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拼音識字由於脫離了漢字的字形和字音所表現出來的意義,只是透過漢字的外延意義去理解,丟失了漢字的本義,用一種和字音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的外文字母去拼讀,脫離了漢字音源的土壤,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讓漢字變為一種死記硬背的文字。不顧漢字固有的邏輯思維,不明白相同讀音的漢字具有的“音同義近”的道理,以及字形相同“故事場景一樣”的基本規律。把漢字八畫當作無意義的符號,讓學生去強行消化。從小孩子學字開始,就影響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母(模mǔ)的甲骨文和金文看是在女人的胸口加兩點表示兩乳。隸變楷化後,是女變形為“”,屬於意義變形:表示女人懷孕生子後,體型發生變化,變肥胖。撇折“”變為“”釋義體型變胖,“丿”變“”失去了少女的溫柔苗條,變為胸部對稱的圓形的母乳;一橫的上下加兩點指示母親餵奶時可以外露的兩乳。讀音借“模”聲寓意生的孩子模樣象父母。毋(勿wú)的古文字和母相似,應是從母衍變而來。隸變楷化後,是母的省形“”和撇“丿”結合而成。母為哺乳期的女人,母中兩點指示母親餵奶的乳房,有乳汁,去掉兩點說明沒有乳汁;“丿”表示向下、向內、陰柔等,這裡指示沒有乳汁的乳房下垂柔軟的狀態。所以,毋表示哺乳期的女人沒有了乳汁,應是給嬰兒斷奶造成的,寓意禁止。借“勿”表示禁止孩子吃奶(斷奶),乳汁很快就沒有了。母的本義為母親給孩子餵奶。引申為1.母親,如母難(生日,意為孩子出生時母親要受難)、母以子貴(母親因兒子居官而顯貴)、母子(母親和兒子)、母道(為母之道);2.家族或親戚中的長輩女子,如母妗祖母、叔母、伯母;3.本源,如酒母、字母、工作母機、母金(本金);4.通“姆”。女師。古時以婦道教子女的女教師;5.雌性的,特指能生子或能下蛋的,如母大蟲(母老虎,常用作兇悍婦女的綽號)、母猴(雌性猴)、母蟹、母貓;6.事物據以產生出來的,如母國、母校、母音(母音);7.一套東西中間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如螺絲母、子母扣;8.姓。毋的本義為母親給孩子斷奶。引申為1.表示禁止的詞,相當於莫、勿、不要,如、毋或(不可)、毋多(不作他計)、毋己(不得,不能)、毋違(不得違誤)、毋令逃逸、毋自欺;2.不 。表示否定,如毋事(不事,不從事)、毋須(無須,不必)、毋庸諱言; 3.同“無”,沒有,與“有”相對,如毋害(無比)、毋幾(沒有希望)、毋何(沒有別的事)、毋我(無私見)、毋度(沒有節制); 4.姓。

    臣(誠仁切chén)的甲骨文字形象一隻豎立的眼睛形。人在低頭時,眼睛即處於低頭側視的豎立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從之意。楷化後,臣是由橫“一”、豎折“”和橫目“罒”的拆分變形組成的字。上橫“一”表示閉眼時的眼眶線;“”表示圓或弧,這裡表示眼睛睜開看到的圓形的眼珠;中間是橫目“罒”中的兩豎分置於上下,指示人一旦當了臣子,眼睛要仰觀君主的臉色,下視老百姓的疾苦,眼中就沒有了自己。臣的讀音是借誠(chéng)和仁(rén)的切音(chéng+rén)表示臣子要對君主忠誠,對老百姓要仁愛。臣的本義由甲骨文指奴隸衍化為楷體表示從政的官員。引申為1.男性奴隸,如臣妾(古時對奴隸的稱謂,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僕)、臣御(臣妾僕御)、臣宰(本指奴隸,後亦以稱輔佐帝王的臣佐);2.國君所統屬的眾民,如臣庶(臣民)、姓(群臣百姓);3.君主制時的官吏,如臣門如市(形容官宦門下鑽營者極多,竟像集市一樣熱鬧)、臣下(臣子,君主制時代的官吏)、臣人(臣下);4.君主制時的高階官員,如大臣、忠臣、奸臣;5.古人自稱;6.古代大臣對君的自稱,如臣下(古時官吏對君主的自稱);7.對父的自稱,如:始大人常以臣無賴。—《史記·高帝紀》;8.對一般人的自稱,表示自謙;如: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史記》;9.役使,如臣虜(奴役,役使);10.臣服,如臣優(聽命於人或屈服為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禮聽命行事,相當於臣服);11.指為臣,作臣子,如臣仕(為人臣而任官職)、臣臣(為臣者盡為臣之道)。

    告(擬音gào)的甲骨文上面是牛頭形,下面是牛張口狀。隸變楷化後,告是由牛的省形“⺧ ”和“口”組成的字。牛省形“ ⺧ ”指牛頭;口指示牛張口嗥叫;“⺧ ”和口會意為牛張口發出的嗥(號)叫的狀態。牛嗥叫時頭上仰,引申向官告狀、向上報告,對上告知等對上說話。聲音來自牛的嗥叫聲,牛的叫聲有點淒涼感。古代開庭兵卒都發出牛一樣的嗥聲。告作偏旁的字有靠、郜、誥、鋯、勂、浩等。告的本義為牛仰頭吼叫。引申為1. 報告,上報,如告事(報告情況)、告報(報告、稟報)、告變(報告發生變故)、告荒(報告災情);2.把話說給別人聽,告訴,如轉告、電告、正告(嚴正地告訴)、告訟(告訴)、告稱(告訴、告說)、告託(告訴、囑託);3.揭發、告狀、控告,如上告(向上級機關或司法部門告狀)、誣告、控告、告首(告發)、告引(互相告發、牽連而出);4.請求,如告致(官員告老退休)、告飲(請飲)、告糴(請求買糧)、告請(申請、請求)、告命(請命);5.諭告,宣告,後作“誥”,如告誓(宣誓、禱告)、告教(告喻教誨)、告匱(宣告物質短缺)、告譴(宣示譴責之意);6.告別、辭行,如告訣(告別)、告行(告別、辭行);7.向公眾通知情況、事件、規定、法令等的書面形式,如文告、通告、廣告、告敕(委任狀)、告詞(委任狀上的文詞);7.通“皓”( hào)。光亮,潔白;8.姓。

    漢字的產生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社會、歷史的認識和發展,所以漢字也就蘊含著很多自然、社會和歷史資訊。學習漢字的過程就是掌握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歷史知識的過程。漢字從本義到演義的過程也是人們認識發展的過程,裡面有很高的邏輯思維。教授學生識字的過程也是讓學生從中領會自然社會奧妙的過程。如從“臣“讀音中,可以讓”臣子“明白自己應該具備的職業操守,對君主忠誠,對老百姓要仁愛。可以從”告“的本義中知道對上”報告“這些規範行文等。從學習漢字中讓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四、用拼音識字容易造成學生認識的模糊性,字源識字有助於學生思路清晰易於辨別字形相似的漢字

    拼音識字忽略了漢字筆畫的特定意義,學生不懂得漢字八畫的意義,更不瞭解變形筆畫變形增義的特性後和合體筆畫意義相加的特點。書寫都是照葫蘆畫瓢,造成了學生認識漢字的模糊性,在大腦中形不成清晰的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折、彎、鉤等八畫,具有特定原始的物理運動特性,以及引申出的引申意義。在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幾乎沒有涉獵,原因是這些筆畫最基本的意義失傳,小學語文老師根本不懂漢字筆畫的意義。甚至連漢字基本筆畫八畫都不知道是哪些?包括現在小學教材的作者也不知道漢字八畫的意義。有的漢字中的獨體文,你不瞭解漢字八畫,就容易讀錯寫錯,如夂、夊和攵,採和釆等,不仔細去看筆畫,很容混淆。

    夂(至zhì、終zhōng)是冬(凍dōng)和終(至冬切zhōng )的初文。從甲骨文 看是手工繅絲(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最後結束的圖形,下垂的兩個小圓點表示抽絲最後剩餘的蠶蛹;金文 增加了繅絲纏繞蠶絲的圓輪工具(圖1);篆書開始分化為兩個字冬和終。增加“糹”旁表示終;增加冰旁“仌”為冬。分化後意義延續了夂的意義。隸變楷化後夂的意義更加證明了是蠶繭繅絲最後狀態。夂中撇“丿”指示柔軟的蠶絲,折“ ”指示圓或弧,這裡指示抽出的絲纏繞在圓形輪上,捺“ ”表示從蠶繭上向外抽絲,所以,夂為繅絲的過程。借“至”聲表示繅絲最後停止的狀態。《說文》解“從後至也”,也是到最後停止的意思。分化兩字後夂一般作偏旁部首,如處、各、條、備、復、夏、麥、路、絡等。冬下兩點由“仌”變兩橫“二”,最後變“ ”是受“易學”影響,兩橫“二”為陰,指陰間,由最初的兩個死的蠶蛹,到冬天的冰凌“仌”,再到陰間的兩橫“二”,最後楷化後的“ ”,這兩點是“二”的變形,並非“八”點。冬借“凍”聲表示一年中最後最冷的季節(冬季)。終應是至( zhì )冬(dōng )的切音(zhì+dōng )表示繅絲的最後停止狀態即終了。終延續了夂的本義,是夂的繁化,所以夂還讀“終”聲。冬的本義為一年的最後季節。引申為1.表示時序終了,已進入寒冷季節,四季中的第四季,即農曆十月至十二月);2.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間的季節,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3月,農曆十月到十二月,如冬暖夏涼、冬釀(冬季釀酒)、冬溫(冬天所害的一種熱病)、冬計(寒冬的生計);3.冬月,陰曆十一月的俗稱,如適冬(陰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後,如‘窗外疏梅篩月影。—清· 林覺民《與妻書》’;4.最後,通“終”,如‘誥誥作事,毋從我冬始。—《馬王堆漢墓帛書》’;5.鼕鼕聲,形容敲門或敲鼓的聲音,如鼕鼕(形容敲門的聲音)。終的本義為繅絲的最後停止狀態。引申為1.末了(liǎo),完了(liǎo),與“始”相對,如年終、終場(末了一場)、終極、終審(司法部門對案件的最後判決、終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人們做事無不有開頭,而很少能堅持到底)’;2.從開始到末了,如終年、終生、飽食終日;3.人死,如臨終、送終;4.到底,總歸,如終歸、終究、終於、終將成功;5.姓。

    夊(隨)繅絲的添緒和接緒(夊):當繭子繅完或中途落緒時,為保持生絲的纖度規格和連續繅絲,須將備置的正緒繭的緒絲添上,稱為添緒。立繅用人工添緒,自動繅由機械添緒,由接緒器完成接緒。接緒的過程就是隨其它絲線一起抽出的過程,夊(隨)字指示抽出的絲和原有絲一塊行走的過程,捺和指示柔軟蠶絲的“丿”有交叉為夊(隨),用於區分“夂”。由於一粒繭的繭絲纖度粗細不一,為保證生絲質量,立繅添緒時除保證定粒外,還必須進行配繭,即每緒保持一定的厚皮繭和薄皮繭的數量比例。

    攵(撲pū )是攴簡化而來,筆畫釋義更能體現其意義。攵是由撇“丿”、橫“一”和“乂”組合而成,主要做偏旁部首,用在有些字中替代攴,如收、攻、改、孜、敬、敞、敦、數等。“丿”表示向下、向內、陰柔等,這裡指示向下輕輕用力;“一”指示教鞭或戒尺;“乂”指示治理適宜、合理得當;攵的總體會意為,手持戒尺或教鞭要輕輕用力敲打學生,不可往死裡打。讀音如攴,還是借“撲”聲指示手持教鞭的敲打的過程。

    教(校jiào)是孝和攵會意而成的字。孝(效)為上行下效,講明道理,讓學生信服;作出榜樣,讓學生有師法的標準。教借“校”聲表示校正人的不端的思想行為,長其善救其失。教本義以手持杖或執鞭施行他們的教育、教化,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民(教育人民)、教當(教唆)、教示(教導、訓誨)、教戒(教導和訓戒)、教告(教導教誨)、教演(教練、演練)、教閱(操演,檢閱)、教門兒(某種人,某類職業的人)。引申為1.叫、讓,如教令;2.宗教,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論);3.教育、教材,如教刑(古時學校裡使用的刑罰)、教席、教職(教師的職位)、教術(教法、教育的方法)、教澤(教育的恩澤)、教象(教育規則的條文);4.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別人,如教課、教書、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員)、教率(教授引導)、教書匠(對教師的謔稱);5.使、令、讓,如:曲罷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釆(辨biàn)是象形字,模擬獸爪留下的印跡,引申為分辨;也讀作biǎn,指獸爪。隸變楷化後,原始的圖形文字發生了意義的變化,不再用獸爪及其足印描述,而是用“米”和撇“丿”來會意“釆”字。米的本義為篩米,可以選出好米;“丿”表示向下、向內用力,這裡指示將稻米放在篩子中,用力旋轉震動,選出飽滿度不同的稻米。借“辨”聲表示可以辨別稻米的質量。釆的本義為分離和辨別出質量好的做稻種。釆極易與“採”弄混,“釆”是“丿”下面是“米”,而“採”是由“爫”和“木”組成。釆也是一個重要意符,(審)、番、悉、釋、釉都是以釆為意符的漢字。悉(細xī)是有釆和心會意而成的字。釆指辨別、分辨;心指用心、細心;悉指用心分辨稻米的質量。借“細”聲表示分辨物象要細心、詳細。悉的本義用心詳細辨別物象。引申1.詳細,如纖悉(詳細;詳盡)、詳悉(詳細而全面)、悉數(一一列舉);2.[一個個]全都,[一件件]全部,如悉知底裡(對事情的內情底細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備(齊備);3.詳盡地敘述,如:書不能悉意。—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4.詳盡的知道,瞭解,如欣悉(高興地詳盡瞭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來函敬悉、探悉、驚悉;5.盡其所有,如悉銳(盡其全部精銳)、悉甲(盡其甲兵)、悉索(盡其所有,蒐括)。

    弁(辨biàn)是由撇折“”、點“丶”和“廾”組成的字。筆畫釋義為:撇折“”表示圓或弧,這裡指示古代皇、官員的圓形官帽;點“丶”有指示作用,表示頭上戴的官帽;“廾”表示雙手託舉,這裡指示雙手戴冠。弁借“辨”聲表示官員所戴的官帽不同,可以辨別職位的高低。弁也是漢字的偏旁之一,如拚、昪、棄等。拚(拼pīn攀 pàn 翻fān )是由手“扌”和“弁”會意而成的字。“扌”表示手,這裡指示動手摘帽;“弁”表示官帽;總體會意為徒手搏鬥,打掉官帽。借“拼”聲表示打在一起;借“攀”聲表示打掉帽子,攀持頭髮相互搏鬥;借“翻”聲表示打在一起翻來覆去。弁的本義為古時的一種官帽,通常配禮服用(吉禮之服用冕)。如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後泛指帽子。如:弁師(周禮官名,為夏官的屬官,掌管帝王的冕服及等制)、弁冕(古時的禮帽,吉禮之服用冕,通常禮服用弁,又比喻首領、魁首)、弁髦(古代貴族子弟行加冠禮時用弁束住頭髮,禮成後把弁去掉不用,後喻沒用的東西,或喻輕視)。引申1.古時指武官,因武官戴皮製的弁,後專指低階武官,如武弁、馬弁、弁目(清代兵士頭目的通稱);2.古時男子年滿二十加冠稱弁,以示成年,如弁丁(苦力,役夫);2.加冠頭,如弁瓊(指鑲在馬冠上的美玉);3.放在前面,如弁首(卷首,前言)、弁端(卷首)、弁語(弁言)、弁論(猶弁言);4.急,如:予甚弁焉。—《漢書·王莽傳》。拚 [pàn]:捨棄,如:不惜殘軀拚直諫,可憐血肉已成塵。—《封神演義》。拚 [pīn]:捨棄,後作“拼” ,如拚死(豁出性命)、拚捐(捨棄)、拚捨(割捨)、拚得(方言,捨得,不吝惜)、拚嬌(撒嬌)。[ fān ]古同“翻”,飛的樣子。

    字形相似的字有很多,由於裡面筆畫由差距,意義會有大的不同。如夂、夊、攵看似相同,夂和夊的筆畫相同,但位置不同,攵和“夂與夊”的筆畫不同,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釆和弁讀音相同,意義相近,都有辨別之意,一個是分辨稻種,一個是分辨官位官帽。如果這些字僅從拼音去識別,就容易混淆或忘記。

    字源識字附和漢字的認知規律,有助於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準確把握漢字的本義和演義,快速認識漢字。《中華字通》為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障,讓學生恢復傳統的識字方法有了可參考的詳實資料。對書中的15000多漢字作了音形義通解,或者說全解。從筆畫釋義,到筆畫會意;從本義到衍生義都一一詳解,是目前獨一無二的音形義通解字典。(點選下面的《中華字通》封面可以網上購買)

  • 3 # 素素粑粑

    文章裡邊出現錯別字,我覺得大部分都是為了回答問題,基本上都是一次性過,誰讓要回答四個優質呢?剛開始我們會檢查一下自己寫的文章,久而久之,四個優質一個都不過,就沒有剛開始的耐心就是一次性回答,

    而且自帶的那個文字糾錯,像有時候我自己拿語音輸入的時候,好多自己讀出來通順的句子,他們都是識別不出錯別字,都是會自己再去檢查檢查

  • 4 # 兩隻紫燕

    答.我來回答.第一.咱不是學生時代.有些字早已還給老師了.第二.寫答題時有的寫的比較長.大腦好累.有的字正宗的想不起來.就用白字替一下.字不同音同.白己感覺事情不大.能看明白就行.曰久天長.膽子越過越大.我已被老師評論過.哪對哪不對也指明.我現在懂了.老師苦口婆心的評論.是想叫我成為棟樑之才.我感謝老師的教導.以後的錯別字.可以難辦的有一個二個.不能再多了.我今天寫了好幾個答題了.錯別字好象沒有.我一定改。

  • 5 # 大源先森

    網路上文章有錯別字,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去考究:

    1、現在網路上的寫作門檻都是比較低的,各行各業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可以在網路平臺上釋出自己的想法。這時候不排除有一些文化水平較低,或者文學審美存在侷限性的作者出現,造成釋出的文章當中有錯別字而自己沒有發現。

    2、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生活工作的有些方面也開始進入快節奏的局面。特別是在大城市,一切講求效率,甚至效率的快慢決定生活水平的高低。寫文章也是一樣,網路上的作者追求效率,講速度快,更多時候寫完自己都沒有時間精力去重新審一邊遍。

    雖然網路環境言論自由,但每個人對自己的作品還是要有標準,追求更加完美一點,這樣有利於網路環境的正規化。

  • 6 # 舒香茶器

    網上文章錯別字分兩種,一種是作者真的寫錯了,可能是太匆忙了,然後也沒有再稽核一遍,就釋出出去了。

    另外一種的話,其實是一種營銷手段。他故意把某個字或某段話的意思扭曲,讓觀眾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錯誤,從而產生一定的言論性,這樣大家就會踴躍地糾正,提出自己想法,可以達到迅速傳播的作用。

  • 7 # 麥克燈

    我寫的短評也偶有錯別字。多數應該是沒有仔細核對過,就倉促發出。平時我畫圖紙和寫技術檔案,每個都至少仔細核對兩遍,重要圖紙和檔案核對三遍,近十年來差錯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音樂真的會對人造成負面心理影響嗎?有何心理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