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守口茹萍

    國學說到根,就是禮和音樂,詩詞實際上就是歌詞。喜歡音樂,學下管樂,笙,簫,笛。書呢,除開公羊派和陰陽的書都可以,推儀禮和禮記吧

  • 2 # 子曰平衡

    國學,其實是指中國傳統的文化,那麼,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中”是指以德為核心的前提下,中正、平衡、守恆的意思,而不單純是一個國度的名字。“傳統”是指中國傳統文化所“傳承”的思想,是來自於全人類的思想及文化匯聚之源泉,統一之本源,也就是說,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宇宙守恆的本源文化,是道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

    它以文載道、傳道,最終的歸屬是引領人心合於道。唯有人心合道的文化才是引領人迴歸本我的文化,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是道的文化。

    老子在《道德經》中描述萬物生成時寫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周易》中寫到“是故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說明道的文化也就是太極文化。因為,宇宙萬有皆始於太極。太極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太極拳,其實太極是宇宙萬事萬物的執行規律和法則。太極是宇宙原始的秩序狀態,涵蓋宇宙一切。微觀領域的量子理論、中觀領域的生命科學、宏觀領域的宇宙全息論,都能在太極中找到理論皈依和邏輯架構。

    中國傳統文化不應該只是理論和知識,讓人聽與看的時候頻頻點頭,用與做的時候茫然無措,而是要能落地指導和幫助每一個人和家庭,能夠運用到大眾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業財富、社會和諧中去。並且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內化成一種心智模式,外化成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國學不是指幾本書,而是生活中的運用!

  • 3 # 俯瞰天地

    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所領悟,開智,不在於讀書多少的數量,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結合現實最重要,國學最具代表性的書籍是諸子百家系列:莊子,老子,孟子,墨子,韓非子,荀子,列子,管子,鬼谷子,淮南子,孔子,鄒子,告子……。

    有興趣還可讀:詩經,楚辭,世說新語,古文觀止,幼學瓊林,增廣賢文,傳習錄,厚黑學,正經,反經,小窗幽記,圍爐夜話,格言聯璧,菜根譚,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紅樓夢,水滸傳,金瓶梅,西廂記……。

    另外還有些:素書,史記,資治通鑑,二十四史,近代史書,貞觀政要,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商君書,六韜三略,經世奇謀,永樂大典……。

    最後還有些:抱朴子,搜神記,聊齋志異,封神演義,西遊記,博物志,太平廣記,黃帝內經,溫病條辯,金匱要略,傷寒論,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山海經,水經注……。

  • 4 # 黃埔戰機

    國學的主要分類可以定為史,經,子,集。

    第一類:《史記》是最權威的,覆蓋單位也是比較廣的。《三國志》也是人人皆知,主要電視劇三國演義起了很多的作用,雖然內容上差別還是挺大的。《資治通鑑》可以以史為鏡。還有一些遠古類的史書也是很吸引人的,無論其真實性如何,都可以當故事典故看看,非常的快樂。

    第二類:《論語》,《詩經》,《尚書》等等,都是國家的瑰寶。很多都是現在中學生的教學素材,深入人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足為奇。

    第三類:《孟子》,《老子》等等,都有儒家學派的精髓和身影。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國家人民的精神生活做了很好的積累。

    第四類:《全唐詩》,《全宋詞》,《楚辭》,目前社會上都很崇尚。電視臺也有很多關於唐詩宋詞的節目,大家對詩詞的欣賞越發的濃重。

    總之,國學是古人傳承下來的瑰寶,我們應該發揚光大。

  • 5 # 神盾66329789909

    金罡經………………,不過說句廢話啊,我是啥書也沒有……自己跟著感覺走…………

    走到哪裡……那裡就是經……走到那裡也是我的家…………經就在腳下……經就在心裡……經就在天地之間…………諾………………

  • 6 # 養心堂主537

    第一類,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韓非子,管子。這是儒家道家法家三家。另外讀孫子兵法,墨子就可以了。

    第二類是唐詩三百首,唐宋詩舉要,花間集,宋詞三百首,近三百年名家詞選。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聊齋,金瓶梅。

    第三類,金庸武俠選集,古龍武俠小說選集。

  • 7 # 煮鶴仙人

    所謂國學,主要的的書籍肯定是“四書五經”了!還能有別的答案嗎?

    四書:《大學》《論語》《中庸》《孟子》。

    五經:《詩經》《禮記》《周易》《尚書》《春秋》。

    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般亂世用“法家”重刑集權,初期用“道家”休養生息,盛世用“儒家”克己復禮。

    雖然“儒家”排最後,但是其地位卻是最高的,屬於“主流意識”。

    因此這三家之中,“儒家”一向被視為國學之基礎;想從政為官你必須把“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給琢磨透了,不然根本沒有機會。

    餘下兩家之中,“道家”是為人處世之道,講究“以柔克剛”,“以退為進”。“法家”屬於為官治民的“刑名之學”。

    雖然當了官以後“道家”和“法家”經典是必不可少的專業素養,但當官的基礎是你必須熟讀“儒家”經典。

    所以說“四書五經”基本算是國學最具代表性的書籍;畢竟是千年以來最主流的學說。

    至於《黃帝內經》和佛經一類,其實至少在古代屬於旁枝末節,業餘愛好之中都排不上號。

    儒家思想畢竟是最起碼的“面子”。

  • 8 # 陌上曉暮

    1923年,清華學校(1928年改為清華大學)的胡敦元等四名學生,在赴國外留學前,想加強自身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便請時任北京大學教授的胡適為他們開列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胡適欣然應允,開出了一份《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刊在《努力週刊》的增刊上,洋洋大觀共計184種,分為三個部分:

    一、工具之部,有《書目舉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15種。

    二、思想史之部,有《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二十二子》、《四書》、《墨子間詁》等共92種,其中包括《四十二章經》、《大藏經》等佛教典籍24種。

    三、文學史之部,有《詩經集註》、《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曲苑》等共77種,其中包括《水滸》、《紅樓夢》、《三俠五義》、《九命奇冤》等明清小說13種。

    胡適的書單開出後,就受到一些質疑,認為書單的國學範圍太窄,沒有民族史、經濟史等,而思想史和文學史部分太深,如文學史部分就至少有一千多冊,不符合“最低限度”的要求。

    當時梁啟超正在上海講學,寫了《評胡適之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文章給《清華週刊》,抨擊胡適“為想得一點系統國學知識的普通青年人”所開的書目文不對題,諷刺這個書目為“國學已略有根柢而知識絕無系統的人,或者還有一部分適用”。

    梁啟超批評胡適,第一不顧客觀情況,只憑自己的研究興趣開書目,青年不要做哲學史家、文學史家的,這些書十之七八都可以不讀;第二把應讀書和應備書混為一談,結果不是個人讀書最低限度,卻是哲學史、文學史類小圖書館的最低限度;第三若沒有最普通的國學常識,有些胡適列出的書就沒法讀,比如沒讀過《史記》,怎麼能讀崔適的《史記探源》?

    最為梁啟超所詬病的,是胡適把史部書一概屏絕:“一張書目名字叫做‘國學最低限度’,裡頭有什麼《三俠五義》《九命奇冤》,卻沒有《史記》《漢書》《資治通鑑》,豈非笑話?”

    梁啟超詰問胡適:“若說不讀《三俠五義》、《九命奇冤》,便夠不上國學最低限度,不瞞胡君說,區區小子便是沒有讀過這兩部書的人。我雖自知學問淺陋,說我連國學最低限度都沒有,我卻不服。”

    梁啟超認為青年人首先應該讀哪些書呢?他說:“我認定史部書為國學最主要部分,除先秦幾部經書幾部子書之外,最要緊的便是讀正史、通鑑、宋元明紀事本末和九通中一部分,以及關係史學之筆記文集等,算是國學常識,凡屬中國讀書人都要讀的。”

    梁啟超還指出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熟的,一類是涉覽的。

    梁啟超的書單分為五類:(甲)修養應用及思想史關係書類,有《四書》、《易經》等39種;(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獻學書類,有《尚書》、《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21種;(丙)韻文書類,有《詩經》、《楚辭》等36種;(丁)小學書類及文法書類,有《說文解字注》等7種;(戊)隨意涉覽書類,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世說新語》等30種,共計133種。

    在這張書單中,梁啟超又簡選出《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25種:

      《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宋元明史紀事本末》、《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其他詞典集隨所好選讀數種。

      梁啟超強調,這些書是務必要閱讀的,“以上各書,無論學礦、學工程、學……皆須一讀。若並此未讀,真不能認為中國學人矣。”

    胡適所開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受到批評後,給《清華週刊》寫了一封答書進行辯解,認為自己開的書不能再少了,但也部分接受批評說,“如果先生們執意要我再擬一個《實在的最低限度的書目》,我只好在原書目加上一些圈;那些有圈的,真是不可少的了。”

    胡適在原開的184種書中圈了38種,另加《九種紀事本末》一部,共39種,有:

    《書目答問》張之洞、《紀事本末》九種、《老子》、《墨子間詁》、

    《綴白裘》、《元曲選一百種》、《西遊記》、《淮南鴻烈集解》、

    《華人名大辭典》、《中國哲學史大綱》、《四書》、《韓非子》、

    《周禮》、《章實齋年譜》、《佛遺教經》、《阿彌陀經》、《宋元學案》、 《王臨川集》、《王文成公全書》、《新學偽經考》、《詩經集傳》、

    《左傳》、《樂府詩集》、《崔東壁遺書》、《宋詩鈔》、《論衡》、

    《法華經》、《壇經》、《明儒學案》、《朱子年譜》、《文選》、

    《清代學術概論》、《全唐詩》、《宋六十家詞》、《宋元戲曲考》、

    《水滸傳》、《儒林外史》、《紅樓夢》、《荀子集註》。

    梁啟超(1873-1929)是維新變法運動和護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之後潛心學術研究。1918年他到歐洲考察,看到西方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改變了維新變法時提倡全面學西方的看法,轉而認為拯救世界還要依靠東方文明,回來後就大力倡導發揚傳統文化,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國學導師。“中華民族”一詞,便是梁啟超首次提出。

    胡適(1891-1962)師從美國哲學家杜威,1917學成歸國後領導了新文化運動,倡導白話文,在思想、哲學、文學等領域做了開創性的工作,並以整理“國故”、實現“中國文藝復興”為己任。

    二人都積極提倡青年人學國學,這時便各自提出了青年人最應讀的國學書目。

    梁啟超和胡適的必讀書目,重合度最高的是思想史部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是中華主要學術思想的源頭,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諸子百家中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影響最大。兩位大師的書目中,都列入了這幾家的代表性著作。

    《二十二子》是先秦兩漢魏晉22位學者或學派的著作的合集,除儒、道、墨、法外,還有兵家、陰陽家、名家等的著作,更全面地反映了中華學術思想的源頭。

    儒家思想是二千多年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至深,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自然是國學的必讀書。但《四書五經》並不能單純看作是儒家著作,如五經中的《易經》,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的執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含有博大精深的辯證思想,是儒家和道家共同的經典;

    如五經中的《尚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的彙編,其中《大禹謨》中的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核心與靈魂。

    儒學在發展過程中,也吸收或融入了黃老、法、陰陽等家和佛教的思想。

    如董仲舒以儒家思想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道家、法家的“新儒學”,自漢以後成為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

    又如宋朝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一種新儒學,深刻影響了之後的中國社會。

    胡適書目中的《春秋繁露》和《朱子》,是董仲舒新儒學和宋理學的代表作。

    除了儒家、道家、法家,梁啟超和胡適都十分推崇墨家。

    墨家反對侵略戰爭,奉行捨身濟世的俠義精神,又非常重視自然科學,遭到秦、漢統治者排斥後已經中絕了二千餘年。

    在清末民初遭受列強侵略欺凌的狀況下,梁啟超和胡適都覺得儒家思想偏於“陰柔”,胡適還根據《說文解字》,將“儒”解為“柔”。為尋求救國強國之道,他倆不約而同地轉向墨學。梁啟超大聲疾呼“墨學救國”;胡適認為墨子“是一種高度發展的科學方法的創始人”。他們都認為俠義陽剛的墨家精神正可以彌補儒、道的不足,所以都將《墨子》列為了必讀書。

    梁啟超和胡適的必讀書單的思想史部分,主要差異是胡適列入了4部佛教經典。

    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國後,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道家都吸收了不少佛教的思想理念,典型如儒家的理學、道家的全真教。民眾生活中也常常是儒、道、釋三位一體,如唸書應試就去拜孔子,做法事可以請道士,也可以請和尚,甚至和尚道士一起請。

    所以胡適很重視佛教經典,但列的幾部佛經,對於一般青年人來說畢竟太專,倒是在前一書單裡的《佛經大辭典》,很適合青年人瞭解佛教的教義、概況、典故、制度等。

    梁啟超是有很高佛學修養的,在《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中也指出六朝隋唐間思想界最有光彩的為佛學,但不知為什麼在書單裡沒有佛教典籍。

    梁啟超和胡適意見不同,可以激烈爭辯,卻都十分尊重對方的學術成就,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學者風範——胡適的《實在的最低限度的書目》,仍選梁啟超的《清代學術概論》為必讀書;而梁啟超的書目中也特別說明:青年人在讀先秦諸子、四書五經等書籍前,宜先讀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和他本人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作為入門嚮導。

    一般認為胡適的《最低限度國學書目》較適合思想史和文學史專業的研究生,而梁啟超的《國學入門書要目》較適合一般的大學生。

  • 9 # 海力布

    1902年,梁啟超提議創辦《國學報》,幾年後,章太炎發起“國學講習會”,而後成立了國學振起社發行講義,全年六冊,分別是1.諸子學,2文史學,3制度學,4.內典學5.宋明理學。6.中國歷史。此後國學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就是指中國特有的文化、學術。和最早國學一詞的含義“國家設立的學校”特地脫鉤。

    尤其要注意成年人不是為了學而學,最好能學以致用。比如教育孩子要按孔子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說,等孩子經過冥思苦想,努力求索而不得時,再去開導他,啟發他。”不能整天嘮嘮叨叨。如此看來,國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並不是死的知識,而是能指導我們現實生活的。

  • 10 # 孫主權

    《儒》孫主權:《韋編三絕》《論語》《書》至聖《詩》《樂》《易》《禮》中中國上下《字》萬年孔聖光音耀《春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愚人節你被開過玩笑嗎?是怎樣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