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三爺說故事
-
2 # 蛙蛙愛生活
神筆馬良故事背景發生在三國時期,那時人們穿的是漢服。那時漢服的特徵是:大襟、交領、右衽、繫帶、寬袖、博衣裹帶。分享《神筆馬良》動畫片,裡面有白鬍子老人。
-
3 # 文字旮旯
有關馬良的故事,流傳最廣的是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洪汛濤先生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的《神筆馬良》,根據原文(附後)有關關鍵詞“縣令”“駙馬”可以推斷,故事發生在戰國之後封建社會,白鬍子老頭應該為道教神仙,穿的應該是道教冠服,也就是道教日常穿用的大褂。
理由:
一,縣令。縣令是戰國時期設立的官職,意為一縣之長。總的來說,從秦漢到隋唐,一縣之長的稱呼為“縣令”。故事發生期限,也應在這期間。
二、駙馬。駙馬都是指古代皇帝的女婿,但女婿就是女婿,怎麼又叫駙馬呢?其實這個稱呼是因一個官職而得名。漢武帝時設定了一個官職叫駙(副)馬都尉,駙,即副。駙馬都尉,掌副車之馬。這個時候還是跟皇帝的女婿沒有關係的。到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以後又有晉代杜預娶晉宣帝之女安陸公主,王濟娶司馬昭(晉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駙馬都尉。然後好像就形成了慣例一樣,魏晉以後,帝婿照例都加駙馬都尉稱號,於是逐漸地就把皇帝的女婿以“駙馬”替代了,非實官。
綜上,可以認定馬良故事在秦漢至隋唐間。
《神筆馬良》中白鬍子老頭顯然是為神仙,而這期間為道教發展期,可以推斷為道教神仙,他的服飾也應該是道教冠服,應該是我們常說的道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道袍
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
得羅:藍色,大襟,寬袖,長及腿腕,一般道人袖寬一尺八寸,當家袖寬二尺四寸,天師之前的監院與當家可以穿三尺六寸寬袖,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
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繡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鬱羅蕭臺、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
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繡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白鬍子老人應該穿的是日常穿用的大褂。
附:《神筆馬良》原文
從前,有個孩子名字叫馬良。父親母親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割草過日子。他從小喜歡學畫,可是,他連一支筆也沒有啊!
一天,他走過一個學館門口,看見衙門裡的縣令,拿著一支筆,正在畫畫。他不自覺地走了進去,對師爺說:“我很想學畫,借給我一支筆可以嗎?”縣令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啐在他臉上,罵道:“窮娃子想拿筆,還想學畫?做夢啦!”說完,就將他攆出大門來。馬良是個有志氣的孩子,他說:“偏不相信,怎麼窮孩子連畫也不能學了!”
從此,他下決心學畫,每天用心苦練。他到山上打柴時,就折一根樹枝,在沙地上學著描飛鳥。他到河邊割草時,就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學著描游魚。晚上,回到家裡,拿了一塊木炭,在窯洞的壁上,又把白天描過的東西,一件一件再畫一遍。沒有筆,他照樣學畫畫。
一年一年地過去,馬良學畫從沒有一天間斷過。他的窯洞四壁,畫上疊畫,麻麻花花全是畫了。當然,進步也很快,真是畫起的鳥就差不會叫了,畫起的魚就差不會遊了。一回,他在村口畫了只小母雞,村口的上空就成天有老鷹打轉。一回,他在山後畫了只黑毛狼,嚇得牛羊不敢在山後吃草。但是馬良還沒有一支筆啊!他想,自己能有一支筆該多麼好呢!
有一個晚上,馬良躺在窯洞裡,因為他整天地幹活、學畫,已經很疲倦,一躺下來,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窯洞裡亮起了一陣五彩的光芒,來了個白鬍子的老人,把一支筆送給他:“這是一支神筆,要好好用它!”馬良接過來一看,那筆金光燦燦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他喜得蹦起來:“謝謝你,老爺爺,……”馬良的話沒有說完,白鬍子老人已經不見了。
馬良一驚,就醒過來,揉揉眼睛,原來是個夢呢!可又不是夢啊!那支筆不是很好地在自己的手裡嗎!
他十分高興,就奔了出來,挨家挨戶去敲門,把夥伴都叫醒,告訴他們:“我有支筆啦!”這時才半夜哩!他用筆畫了一隻鳥,鳥撲撲翅膀,飛到天上去,對他唧唧喳喳地唱起歌來。他用筆畫了一條魚,魚彎彎尾巴,遊進水裡去,對他一搖一擺地跳起舞來。他樂極了,說:“這神筆,多好呀!”馬良有了這支神筆,天天替村裡的窮人畫畫:誰家沒有犁耙,他就給他畫犁耙;誰家沒有耕牛,他就給他畫耕牛;誰家沒有水車,他就給他畫水車;誰家沒有石磨,他就給他畫石磨……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訊息很快地傳進了鄰近村裡一個縣令的耳朵。這縣令,就派兩個家丁來把他抓去,逼他畫畫。
馬良年紀雖小,卻生來是個硬性子。他看透有錢人的壞心腸,任憑縣令怎樣哄他、嚇他,要他畫個金元寶,他就是不肯畫。財主就把他關在一間馬廄裡,也不給他飯吃。
傍晚,雪紛紛揚揚地落著,地上已經積起了厚厚一層。縣令想,馬良這一下不是餓死,也準凍死了。他走過馬廄門口,只見門縫裡透出紅紅的亮光,還聞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他覺得奇怪,湊近眼去,往門縫裡一張,啊!馬良不但沒有死,而且還燒起了一個大火爐,一面烤著火,一面正吃著熱烘烘的餅子呢!縣令知道,這火爐和餅子,一定是馬良用神筆畫的,就氣呼呼地去叫家丁來,要他們把馬良殺死,奪下那支神筆。十多個兇猛的家丁,衝進了馬廄,卻不見馬良,只見東面牆壁上,靠著一架梯子。馬良趁著天黑,攀上這梯子,翻牆走了。縣令急忙攀上梯子去追,沒爬上三步,就摔下來了。原來,這梯是馬良用神筆畫的。
馬良出了縣令的家,他知道在村裡是不能住了,他向自己的村莊揮了揮手,默默地說了一句:
“夥伴們,再見啦!”馬良用神筆畫了一匹大駿馬,跳上馬背,向大路上奔去。沒有走出多少路,只聽見後面一陣喧譁,回頭一看,火把照得通明,縣令騎著匹快馬,手執一把明晃晃的鋼刀,帶著一二十個家丁,追上來了。
眼看就要追著了,馬良不慌不忙,用神筆畫了一張弓,一支箭。箭一上弦,“颼”的一聲,正射中縣令的咽喉,縣令翻身跌下馬去了。馬良拍拍大駿馬,大駿馬像飛一樣地向前馳去了。
馬良連日帶夜地在路上跑了幾天,到了一個市鎮裡,看看離家鄉已經很遠,就在這兒住下來。他畫了許多畫,拿到街坊去賣。因為他怕別人知道,便不讓畫活起來,畫成的東西,不是少嘴便是斷腿的。
一天,他畫了一隻沒有眼睛的白鶴。一不小心,在它臉上濺上一滴墨水,白鶴便眼睛一睜,扇扇翅膀飛上天去了。
這一來,整個市鎮都轟動了。當地的官員,馬上把這件事奏給了皇帝。皇帝就下了一道聖旨,派人來召他到京都去。馬良不肯去,他們把他拉去了。
皇帝拿到神筆,就自己來畫了。他先畫了一座金山。貪心不足的皇帝,畫了一座又一座,畫了一座又一座,重重疊疊地畫了許多。畫好一看,哪是金山!卻是一堆堆的大石頭;上面壓得太多,就塌下來,差一點把皇帝的腳也打傷。
皇帝還不死心。他心裡想,畫金山不成,就換金磚。他畫了一塊嫌小,畫了一塊嫌小,最後畫了長長的一大條。畫好一看,哪是金磚!卻是一條長長的大蟒蛇,張開血盆似的大口,向他撲來。幸虧衛士們救得快,不然,皇帝早被大蟒蛇吃掉了。
皇帝沒有辦法,只得把馬良放出來,又假惺惺地對他說了一些好話,說什麼要給他許多許多金銀,還說什麼要把公主嫁給他,招他做駙馬。
馬良一心想奪回神筆,他裝作答應下來。皇帝見馬良答應了,十分高興,就把神筆還給了馬良,要馬良給他畫畫。皇帝想,畫金山、金磚都不成,那麼畫株搖錢樹吧!搖錢樹上,長的都是錢,輕輕一搖,就能掉下許多錢來,這有多好啊!他就叫馬良畫搖錢樹了。
馬良心裡打定了主意,不說什麼話,提起神筆一揮,一個無邊的大海,出現在眼前了。藍藍的海水,沒有一絲波紋,亮閃閃的像一面大玉鏡。皇帝看了很不高興,臉一板,罵道:“叫你畫搖錢樹,誰叫你畫海!”
馬良在大海中央畫了塊小島,島上畫了株又高又大的樹,說:“這不是搖錢樹嗎?”皇帝看見那株樹,發著耀眼的金色光芒,喉嚨裡嚥了幾口唾水,就嘻嘻地笑了起來,急巴巴地對馬良說:“趕快畫只船吧!我要到海中央去搖錢!”馬良畫了一隻很大很大的木船,皇帝就帶了娘娘、太子、公主和許多大臣、將軍,都上船去了。
馬良又畫了幾筆風,海水掀起密密的波紋,大木船就開動了。
皇帝心裡癢滋滋的,嫌船走得太慢,在船頭上叫:“風大些!風大些!……”馬良就加了幾筆粗粗的風。海動盪起來了,白帆鼓得滿滿的,木船急速地向海中央駛去。
馬良又加上幾筆大風。大海不安地吼叫起來,捲起滾滾的浪濤,大木船搖搖晃晃了。
皇帝心裡害怕,向馬良搖手,大聲地喊道:“風夠了!風夠了!……”馬良裝作沒有聽見,不歇手地畫著風。海水發怒了,浪濤撲上船去了。船傾斜了,船上亂起來了。
皇帝被海水打得渾身溼漉漉的,抱著船的桅杆,不住地叫喊:“風太大了!船要翻了!不要再畫了!……”馬良不去睬他,還是不住手地畫風。風更大了,吹來了許多厚厚的烏雲,又鳴雷,又閃電,還下起暴雨來。浪更猛了,海水像一堵堵倒坍的高牆,接連不斷地往船上壓去。船翻了,船碎了,皇帝他們都沉到海底去了。
皇帝死了以後,《神筆馬良》的故事就傳開了。但是,馬良後來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大家都不清楚。有的說:他回到自己的家鄉河南,和那些種地的夥伴在一起。有的說:他到處流浪,專門給許多窮苦的人們畫畫。
回覆列表
《神筆馬良》的故事從誕生起,經久不衰,家喻戶曉,成功的塑造了馬良,神仙爺爺,縣令,皇帝等人的鮮明的人物形象,渾身充滿正能量!故事講述了有個孩子叫馬良,他喜歡畫畫並且畫什麼像什麼,他的家裡非常窮,買不起筆。一天,神仙給了他一支神筆,結果畫的都變成真的了。財主和官老爺知道此事,想讓馬良為他們畫金山,馬良畫好後又畫了大船,趁官老爺高興時畫巨浪打翻了船,懲治了那些壞蛋。從此馬良專替窮人作畫窮苦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這裡要抓住一個關鍵詞“神仙”!神仙,指的是“非凡”、“超凡”的存在,是人類中擁有“超自然力量”的生命體。神仙可以說是中國所獨有,在民間神話、道教、仙教中指的是超脫世俗、超凡脫俗、跳出三界、不在五行、長生不老、永恆存在的“神仙人物”。許多時候,神也是仙,仙也是神,兩者可以相互調和。佛教的都不稱神仙:而是叫羅漢、菩薩與佛陀!所以不一樣的!
神仙有哪些體系呢?大類來分分為:道教神仙,儒教神仙!
道教對“身體”的看法實是從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裡吸取養分。大體上講,從儒家哪裡吸收“中和”的思想,從陰陽家哪裡納入天人相符的思想,從道家哪裡承襲“道”的宇宙理論,從醫家哪裡採擷養命之術,此四者再揉之以道教獨有的宗教靈魂,構成了道教對自身生命獨特的看法。所以老爺爺蓄鬚實是人與自然珍視融合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思想的外在表現!所以老爺爺應該是個長鬚著儒裳或是道袍的老神仙!
儒裳多指古代儒者服飾,已漢代儒者服飾為正統。儒服的上衣與下衣連在一體,下襬不開衩,向後面擁掩,衣長至足背,袖子寬舒,可覆蓋肘部,腰部稍收縮.用長帶束腰。在四川成都的漢墓中,曾出土過浮雕磚畫像《漢代講經圖》.上面有經師講經的情景,只見一個經師身著儒服,頭戴高聳的粱冠,正在講學;其餘幾個人也身著儒服,分別座在席上,恭敬聽講。由於儒服比較肥大,行走時衣角容易拖地,需要經常提著衣服。
道袍形制為通裁製(上下通直,不別衣裳),直領,右衽大襟,內襟多為直領斷衽,袖型窄袖大袖皆有。領子常鑲白色或素色護領,收袖口,以繫帶繫結,衣身兩側開叉,從外襟左側和內襟的右側開叉處分別接出一片布,打三道死褶或不打褶,納入後襟至中脊處,謂之“暗擺”。
但總結一下就是老爺爺是一個著漢服的老神仙!衣服應該是素色,所以作者沒有對衣服多做描寫,衣服上也沒有太多的圖紋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