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官渡之戰把曹操和袁紹的差距展露無疑!!

    先回答問題,袁紹為何敗於曹操,強弱如何轉換?我認為主要和曹操與袁紹兩個指揮官差距有關,官渡之戰中曹操和袁紹的表現看,他兩個不在一個檔次上。

    官渡之戰開始了,曹操與袁紹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很多人都叛變以響應袁紹,軍隊乏食。曹操給荀彧寫信,商量準備回許昌以引誘袁紹深入。荀彧認為:袁紹集結全部兵力聚集在官渡,想和曹操決一勝負。曹軍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袁紹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因此對曹操說:今軍糧雖少,但也不是像楚、漢相持在滎陽、成皋之間那樣少。當時,劉邦和項羽都不肯先退,是因為先退的一方在形勢上會陷於不利。公以十分之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曹操不是太放心,又問賈詡計謀。

    賈詡說:“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賈詡勸他不能太穩,要抓住關鍵問題,打擊對方的要害,大事立馬就可以定了。曹操聽從了,反過來看袁紹的表現。

    袁紹派遣大將淳于瓊領兵萬人北迎運糧車,沮授建議袁紹,應派遣蔣奇帥一支人馬,防止曹操對運糧部隊的騷擾。袁紹不聽。淳于瓊夜宿烏巢,離袁紹軍四十里。

    許攸對袁紹說:不要急於和曹操相攻。應該趕緊分兵,一方面和曹操相持,一方面徑從它道迎天子,則大事立馬就成功了。袁紹不聽,說:我要在這裡先戰勝他。許攸怒。

    這時,恰巧發生了許攸家屬犯法的事,袁紹準備治許攸的罪,於是許攸來降。

    許攸對曹操說: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急之日也。現在袁紹有輜重萬餘輛,在故市、烏巢,屯軍沒有嚴密的防守;今用輕兵襲擊,出其不意,把他的糧草燒掉,不出三日,袁紹就會不戰自敗。

    眾人都懷疑許攸說的話,只有賈詡勸曹操聽從許攸的建議。於是,曹操留曹洪和荀攸守大營,選精銳步騎,打上袁軍的旗幟,人銜枚馬縛口,夜裡從間道出兵,人抱束薪,路上有問的,就回答說是袁紹怕曹操抄後路,派去防備的。聽到的都信以為真。

    曹軍到烏巢後,立即開始進攻,淳于瓊看曹操來的人少,於是出戰,結果被曹操打敗,退回營中。曹軍開始放火,營中驚亂。袁紹派遣騎兵救淳于瓊。曹操的左右對曹操說:“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曹公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大將樂進陣斬淳于瓊。袁紹的都將眭元進、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叡全部戰死。將軍淳于仲簡被俘虜,割掉鼻子後押到曹操面前,曹操對他說:怎麼會這樣呢?淳于仲簡說:勝負自天,何用問乎?曹操不想殺他,許攸說:明天他照照鏡子,他是不會忘記是誰把他的鼻子割掉的。於是,曹操就殺了他。曹操再一次聽從謀士的建議,在看看袁紹。

    袁紹聽到曹操攻擊淳于瓊的訊息對長子袁譚說:就算他打敗瓊等人,我把他的大營拿下,他回來也沒地方去了。於是派張郃、高覽攻曹洪。張郃、高覽攻曹洪不下,又聽到了淳于瓊兵敗的訊息,於是就投降了。袁軍崩潰,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單騎渡過黃河。袁紹的軍隊七八萬人投降,曹操把他們盡數活埋,並繳獲了大量的輜重、圖書、珍寶。

    當初,袁紹向南進攻曹操,田豐對袁紹說:“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脩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袁紹不聽從。

    田豐進諫的懇切執著,袁紹非常憤怒,以為田豐是在沮眾,就把田豐戴上了鐐銬,抓了起來。袁紹軍敗了之後,有人對田豐說:這次你必然會得到重用了。田豐說:如果軍事有利,我必然得到保全,今天軍隊敗了,我就要死了。

    袁紹對逢紀說:冀州人聽到我們軍敗,都將懷念我,只有田豐先前曾諫阻我,與眾不同,我也慚愧見他。逢紀又說:田豐聽到將軍退兵的訊息,拊手大笑,他高興他說的話都得到了證實。於是,袁紹有害田豐之意。袁紹對左右說:我不用田豐言,果然為他所笑。於是就派人殺了田豐。袁紹為了面子殺了說對的謀士,他能不敗嗎。

    官渡之戰結束。曹操勝利,袁紹失敗,今後的天下就沒有老袁的事,只能看著曹操越走越遠。

  • 2 # 知天道應民心

    袁紹與曹操之間勝負成敗,強弱轉換,絕非只憑一場官渡之戰能夠概括,而是有深層次的原因內含其中。

    東漢末年,袁紹憑其黃金家族身份,在眾多割據政權中突穎而出,成為巨無霸,幾成東漢末年北方最強大的勢力,也是北方梟雄曹操的最強有力的對手。

    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起,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便於天下,勢力遠非其他諸侯能及。建安四年,袁紹戰敗勁敵公孫瓚,據青、冀、幽、並四州,河內之地盡歸袁氏所有,實力劇增,兵力號稱百萬。

    袁紹以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後方穩固,兵精糧足,地廣人眾,所轄百姓擁護,所能動員兵士甚多。

    官渡之戰袁紹兵敗之因,跋扈有之、,優柔寡斷有之,不善聽臣下忠言有之等等,可官渡之戰後,袁紹雖敗於曹操,然軍事實力仍強於曹操,為何一蹶不振,走向崩潰,最終斷送袁氏四代所創之基業。

    凡說起袁紹與曹操,首談官渡之戰,曹操用兵如神、善用人才、以少勝多、火燒糧庫等,其實勝敗乃兵家常事,曹操後來兵敗赤壁而後能重新崛起,歷史絕非一戰所能剖析。

    官渡之戰,曹操並不輕鬆,幾近面臨滅亡之險,加之劉備乘勢反擊,曹操面臨腹背受敵,兩線作戰巨大壓力。正當曹劉作戰正酣之時,謀士田豐諫言“舉軍而襲其後”,但袁紹以幼子生病而不予採納,錯過一次擊敗曹操的絕佳機會。

    建安五年,袁紹派陳琳主簿書寫檄文聲討曹操,千古一罵讓曹操忍無可忍,此時袁紹居強勢。對陣三月,曹操處境堪憂,糧草匱乏,將士意志消沉,曹操幾乎喪失堅守信心。

    史載,曹操一日見運糧兵士疲於奔命,吐口而出“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可見曹操非等閒,盡顯雄才偉略,但其底氣何來?

    曹操是樂觀主義者,能在絕境中振奮人心,能在潛移默化中轉換強弱角色。期間,許攸投奔曹操,並獻計偷襲袁紹烏巢,火燒其糧草輜重,曹操採納許攸計策,親率五千精兵借夜色偷襲烏巢,並依計一舉殲滅袁軍數萬。

    縱觀官渡之戰過程,曹操的勝利帶有歷史的偶然性,許攸是關鍵,他的意念直接影響此次戰役勝敗,歷史的偶然常能影響歷史發展程序。

    官渡之戰後,袁紹仍居強勢。袁紹戰敗,冀州發生動亂,袁紹平息叛亂,由於袁紹素有德政,河北百姓在袁紹去世之時悲痛欲絕,市井揮灑淚水,如同親人去世一般,可見袁紹在河北很得人心。

    官渡之戰只是被三國演義誇大作用,是有意為之,還是另有原因,隨著羅貫中的去世已被歷史浪潮所掩蓋。官渡之戰僅僅縮小了曹操與袁紹差距而已,並無發生實質性改變。

    袁紹去世,袁紹長子袁譚被立為繼承人,但袁氏集團內部矛盾突出,逢紀、審配一派與長子袁譚不和,私改袁紹遺命,改立袁尚繼位。袁譚不能繼位,自稱車騎將軍,駐紮黎陽,與正位袁尚形成火拼之勢。最終因內混,袁氏集團被滅。

    縱觀三國曆史,官渡之戰,曹操用時七年,經過艱苦作戰,最終消滅袁氏集團,曹操憑藉許攸的偶然投奔,加之袁氏集團內部混亂,曹操借力打力實現北方霸主地位。

    袁氏內部混亂,與袁氏謀臣之間鬥爭是分不開的,袁氏集團內部人員複雜,不同地域、不同派別之間的長期鬥爭傾軋是袁氏集團失敗的最終原因。

    袁氏集團謀臣武將主要來源兩大地域,一派是袁紹同鄉河南士族,包括穎川的荀諶、郭圖、辛評、辛毗兄弟、武將淳于瓊,以及穎川附近的南陽許攸等;另一派是河北本土士族,主要有沮授、田豐、審配以及武將張郃等人,袁紹初奪冀州,為平衡河南集團,籠絡重用冀州士族。

    袁紹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不能平衡內部勢力,內部勢力互相傾軋,鬥爭不息;在選定繼承人方面不能做到提前規劃,導致袁氏集團權力延續不能順利交接。加之曹操軍事能力強,樂觀,能聚攏人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的定位等等均是兩人勝敗的關鍵因素。

  • 3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袁紹與曹操)

    當興則興不論才,當敗則敗天運乖。

    時來萬方齊共力,時去內亂分離開。

    ——)集團,任何的一個集團,都有將才,帥才,全才……,此所謂人不滿百,文武俱全是也。集團,集團若壞,必生內亂,內亂起者,集團滅也,非外力也,外力者,付物也,其借勢也。

    ——)曹操,於三國鼎立之時,其也止步於此而不可興矣。其才,其智,其謀,其力……,俱皆無所用矣,彼當興之時已去矣。人之興,人之敗俱皆隨時,聖人,豪傑……,皆亦如此,不可更也。

  • 4 # 唯戀無名

    導語:在古代戰場上講究的是謀略,天時地利人和,一場戰鬥的成敗取決於很多決定性的因素,表面上看,當時各地豪強割據,袁紹作為一方霸主實力最為強大,但是硬實力並不是取勝的決定因素,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例比比皆是,那究其原因,袁紹為何會敗於曹操,我們來慢慢分析揭開原委。

    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名義還是正統的守護者,以漢室皇權名義征討天下諸侯,所謂出師有名。這點非常的重要,畢竟當時年幼的獻帝尚在,曹操與袁紹決戰,可以看做是正義與邪惡之戰,即便袁紹兵多將廣,在這個層面上已經輸了半截。

    二.袁紹剛愎自用的性格註定了他的失敗:袁紹雖然帳下謀士如雲,可惜他自己沒有主見並且多疑善變,導致能人智者離心離德,人才流失嚴重,最明顯的,謀士田豐在院上張賬下不受重用,反而被袁紹害死。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後受到極大禮遇,反而成為曹操滅袁紹的左膀右臂。此消彼長,良禽擇木而棲,能人志士都寧可跑到曹操處幫助曹操。

    三,曹操提倡任人唯才:手下文臣武將非常團結,曹操廣開門路,廣招門口,各地才子賢俊紛紛前來投靠,曹操對又能之士也是做到重要,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連袁紹手下有很多名臣武將,也紛紛投靠曹操。

    綜上所述,一場戰鬥的勝利,必須靠天時地利人和,謀略膽略軍事實力都要兼顧,袁紹雖實力強大確實敗絮其中,曹操佔了出師有名,且吸納了大量的袁紹部將謀士,偷襲了糧倉,此消彼長,註定了梟雄袁紹的失敗,袁紹死後,袁紹幾個無能的兒子更加無力對抗曹操,曹操由此奠定了成就霸業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載影音系統什麼牌子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