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人紅妹
-
2 # 西門白甫話三農
農村農民土地被徵收後,家庭人均土地低於0.3畝者算失地農民。
一、徵地補償有哪些?農民土地被徵收後,補償款分三個方面:一、土地補償費;二、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賠償費;三、失地農民安置費。
二、土地補償費都歸誰?農村土地所有權是村集體,也就是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成員,包括被徵地農民。有很多人以為土地補償費應該歸被徵地農民所有,但是,錯。因為農村承包地的所有權是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費應該歸村集體所有,也就是所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有。至於如何分配,要經過村民大會討論表決。一般情況下,村委會留一些供村集體公益性費用支出,其餘平均分配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包括被徵地農民。
三、地上附著物和青苗歸誰?這個根據物權法規定,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賠償費歸所有者所有。比如房子賠償費,歸房子主人所有,青苗賠償費也歸青苗所有者所有,比如,農民的被徵地已經租給其他人耕種,那青苗賠償費就歸土地經營者所有。
四、安置費歸誰,如何支付?這個安置費肯定屬於失地被安置人員。有兩種賠償方式,一、貨幣賠償。就是一次性付給失地農民一筆錢,然後,失地農民自己找工作。二、單位安置。就是徵地單位可以給失地農民安置穩定工作,解決今後的生活問題。那安置費歸安置單位所有。
第一種貨幣賠償會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失地農民大多數沒有其它行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自己找工作就業很難,所有,政府會給失地農民提供免費就業培訓。另外,還要解決失地農民今後的養老金問題。
總之,如果土地被徵收後,家庭人均土地低於0.3畝的就算失地農民,徵地補償費分配規定是:土地補償費歸村集體所有;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賠償費歸所有者所有;安置費歸失地農民所有。
嚴格意義上說,失地農民是指農民的土地被徵收後,農業戶口的家庭人均耕地面積少於0.3畝的統稱為失地農民。
這些年來,失地農民作為令人同情的一個新的弱勢群體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也出臺了許多扶持和保障失地農民權益的政策,諸如村集體代交醫保費用,財政代交養老費用,還有像題主描述的失地農民保障房,村集體土地徵用款等等。
這麼多的優惠政策,就給村集體帶來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界定失地農民?!出嫁女算不算,入贅男算不算,在校大學生算不算,還有題主提到的新生兒算不算,新娶的媳婦算不算,還有其他新遷入的人口算不算?
如果什麼都算,那有些原始老人口就不幹了!說二地土地延包的時候,這些人戶口都不在本村,他們本來就沒有分到地,怎麼能算是失地了呢?!
根據概念分析,失地農民確實是指原來有地,後來又被徵走了,徵得只剩下人均不到0.3畝,或者純粹沒有一點兒土地了!
所以有的村集體就進行村民自治,採取村民代表會議的方式,來確定村子裡面哪些人口才是真正的失地農民?這項工作類似於一些地方開展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進行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確認,不但看你的戶口在不在這個村,還要看你是不是在這個村實際生活居住,還要看你是不是在別的村有地,還有......
總之,是以村民代表會議的方式將失地農民的界限確定下來!
我們這裡有個村剛剛進行了城中村改造,村集體修了一批安置房,村代表會議確定有60歲以上的人口的家庭優先保障入住,其他人口就要等一等了。
所以這些,都是僧多粥少的緣故,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得已的辦法!
所以想對題主說的是,如果這個村子裡面一杆尺子量到底,所有一定年份以後的新媳婦和新生兒都不算失地農民的話,這就算不上不公平。如果只針對你一家,那肯定就是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