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345670wys888

    一、以經解論。

    二、以論解論。(互參)

    三、在實踐中解論。

    四、以新解論。(現代醫學)

  • 2 # 辰銳9

    剛開始可以看別人的註解。

    等看了很多註解,各家觀點相互矛盾的時候就需要自己對照思考。

    參考前人觀點對比思考最後就有了自己的見解,在後面就是不斷驗證你的想法了。

  • 3 # 武漢毛巾哥

    以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為底本,詳細解讀和了解古中醫的思維方式和用藥方法。

    中國曆朝歷代的醫學名家都是對此書推崇備至,這些醫學名家五一不是精研傷寒的,此書中的藥方屬於經方的範疇。什麼是經方?經方是指漢代以前的各類經典中醫學方劑,張仲景是漢代以前的經方的總結著和發揚者。

    所謂經方,大抵已經沿用了幾千年,理論上可以上溯到傳說中的神農時代。現在一提到經方,就會和元明清時代的醫學相背馳,一背馳就會有人出來說,經方否定了我們這幾百年的醫學成果。幾百年,相對於漫長的中醫歷史太短暫了。

    中國文化淵源流長,易理象數也好,文化哲學也好,青銅器也好,玉器也好,最高成就都是出現在春秋戰國之前,到漢代已經在衰弱了。何況近幾百年的中醫理論主要來源於文人的著作,空談多過實證,詭辯多過大道,且大多是文人為了博名而故意另闢蹊徑的東西,開宗立派的效果達到了,中醫學卻變得越來越混亂了。

    張仲景之所以是醫聖,首先他參透了漢代之前的經方之精髓,然後他在紛亂的辯證醫學體系當中,確立了最適合湯液學的六經辯證體系,用來指導運用經方。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裡講經方不為復古,更不為疑今,只為在雜說蜂起之世,追本溯源的發揚真正的古中醫,但求真耳。

    對於經方,自古就有這樣的說法,只要使用得當,就能有“覆杯而愈”的效果。所謂“覆杯而愈”,就是說病人喝完藥,把杯子洗了扣在桌上,病就好了。這個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從臨證經驗來看,此言不虛。只要辯證準確,外感病只需半劑藥,上午吃下午好,晚上吃早上好,該退燒的會退燒,該止瀉的會止瀉。慢性病也是幾劑藥就會有明顯效果,甚至是一劑藥治癒的也很多。絕對不是現在所說的中藥療效慢。

    歷代能夠參透這本書的寥寥無幾,原因是張仲景在這本書裡沒有系統的講述他的醫學理論。這就好比一本武功秘籍,只有招數,沒有詳盡系統的內功心法。加之又是一本殘書,經過歷代流傳還有錯簡,以及後人加上去的一些自相矛盾的東西,所以歷代能真正學通這本書的人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只能高山仰止。

    現今對《傷寒論》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依葫蘆畫瓢的階段。在臨證上,只要能夠與書中的方證對應上,就能有極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書中沒有提及的,或者那些似是而非的症狀,選方就沒有把握,自己組方又不理想。《傷寒雜病論》的行文方式是極簡的,不過寥寥幾萬字,而疾病的反應又千變萬化,哪能夠一一對應呢?

    胡希恕先生是一位很優秀的經方名家,他提出辯證的最高境界是方證對應,推崇原方原劑量。實際上,張仲景教的是加減變化之道,他用桂枝湯變化出幾十個方子來靈活醫治人體各種各樣的證和疾病。胡希恕當然明白這個,他之所以不贊成加減變化,是因為我們還沒弄清楚張仲景組方後面的原理。

    張仲景所傳承的經方醫學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是如何思考人體的?組方用藥的原理是什麼?這些藥物在人群體起到的作用是什麼了?只有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才能真正的學到“仲景之法”,而不是停留在“仲景之方”上,我們才能像張仲景一樣用簡單的幾十味藥辯證組方,以一驅萬。

    經方的哲學思想屬於道家思想的範疇,這是毋庸置疑的。中國的文化在漢代之前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導的,漢初以後才轉為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張仲景是東漢以前經方的集大成者,他和道家的聯絡自然不言而喻。

    要用道家思想來理解《傷寒雜病論》,我們先要了解兩個本體上的問題。

    1:人類到底有沒有治病的藥?

    2:古中醫和後世中醫的區別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麥有紅蜘蛛澆水管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