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實說歷史

    看到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要分清楚什麼是下九流。正所謂三教九流,不過是古代人對於社會階層和各行各業的一種區分,按照農業社會時期的封建制度以及普世價值觀來進行判斷的。三教和九流原本指的就不是同一種分類方式,三教是我們所熟知的儒釋道,九流則是社會階層的劃分,而且有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的不同分類。很明顯下九流是其中最末端的一個判定標準,至少在古代社會,下九流這三個詞語說出來,就是一種很貶低的語氣了。

    常規意義上,人們所謂的下九流就是:巫,娼,戲子,販夫,走卒,媒婆,乞丐,剃頭,更夫。這是九種職業的大類別稱呼,細細分下來,每一種裡面還有更多的行業工作者。三百六十行,豈是小小的三教九流就可以區分完的。且不論囊括不囊括,今天我們要來分析的,只是下九流在今日社會究竟為何。

    1、下九流中的巫

    正是古代社會不發達時期,人們對於無法理解或者解釋的問題而衍生出的鬼神崇拜的附加物。這巫又不同於道教和佛教中的道場法術,只是一種有神論的傳達者,或者說傳遞鬼神與亡靈的資訊的人。現在社會已然沒有巫的存在,不過最初的巫是與醫一家的,只是在日漸成長起來的醫學發展過程中,巫固守了自己通達天地的神鬼之術,而醫則發揚了自己的治病救人理念。

    2、娼

    這個不言而喻,當今社會是不允許出現這一職業的從業者的,不過如果有另外的帶著面具混跡其中的從業者就另當別論了。在古代娼也有著詳細的分類,官家娼,軍中娼,私家娼等,大多有著一定的藝術素養,經過一定的訓練,不只是簡單的出賣身體的工作。

    3、戲子

    在古代其實也是地位低下,我們經常說“戲子無情,婊子無義”。

    古代的戲子其實就是曲藝者,唱戲演戲十八般武藝樣樣都在臺上舞得出風聲。現在也有曲藝者,像傳統的京劇,崑曲,越劇,粵劇等如今依然有文化傳承者在發揮曲藝行業的特色。而戲子的另外一個分類,就是當今的明星了。他們大多有著不同於普通人的姣好相貌,也有著一般人所不具備的唱跳特長,更有著絕佳的演技傍身。雖然其中不乏混進去的無才無能者,但是整個行業代表的都是與一般普通民眾所不同的人群。很多時候人們在對明星的隱私進行挖掘和某些事件作為談資時,總會在對他們身份評價時用上一句耳熟能詳的貶低話語來彰顯自我身份的高貴。

    實際上無論是天價片酬,還是不菲收入,都是現今社會的發展造就的,明星們的地位和收入與社會程序不無關係。現代明星這一職業的發展,完全可以歸功於電影工業和唱片行業的發展。古代也有像現在一樣能夠獲得地位與不菲收入的明星,不過她們大多出身青樓,即前文所說的娼。明星效應的存在,就是不同社會發展時期的通俗文化現象彙總。

    4與5、販夫走卒

    後面一般還會跟著一句,引車賣漿。古代的城市中大多有小商販沿街叫賣,無論是家中所需還是日常物品,多有販夫售賣。提供這些服務的人,不一定大富大貴,只是餬口的營生罷了。而今的販夫屬於漸漸消失的一個類別,隨著市場經濟一體化越來越完善,各類大型商超普及,網際網路購物便捷和深入,很難在大城市再看到沿街叫賣的小販了。不過偏遠地區和郊縣以及鄉村,還是有小販出現。像孩子們喜歡的麥芽糖,爆米花,小餈粑,公園裡節日會出現的販賣氣球和流動即食麵小推車的都屬於這一類。雖然現在越來越少,但是,只要有需求,就永遠不會消失。

    走卒是另外一個類別,主要出現在舊社會,隨時派出門幹活購買東西主要供主人差遣的。現在社會很難看到誰家裡還會有這樣角色的人了,就算某些人物有這類隨時供自己差遣的人,但是也是另外一個稱呼了。

    6、媒婆

    這個角色,是任何時代都不會消失的,只要有待婚配的人,就必然會有媒婆的存在。不過古代媒婆多為各家奔走的大媽,現代媒婆形式更加多種多樣化起來了。不但有人,還有機器,包括網路時代某些平臺也承擔起了這個角色。與我們意識裡的濃妝豔抹嘴角點痣的媒婆不同的是,現代媒婆不需要這樣的形象出現,同樣能夠承擔起媒妁之言的重任。

    7、乞丐

    這個行當,古代多有,近現代也有,就算到了今日,我們依然能夠在大街上看到各種型別的乞丐。有的是傷殘人士在街頭苟延殘喘,期待能夠得到一點幫助;有的是四肢健全只想不勞而獲,寫上幾句話在地上就扮起了沿街乞討的樣子;還有的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兒童行乞方式。無論如何,乞丐這個行業是沒有消失的,無論真假,都會存在。雖然也有一些乞丐是假扮的或者拐帶兒童行乞的,從社會學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必然現象,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都有乞丐的存在的。

    8、剃頭

    這其實是一個大類,不僅是剃頭的,還有修面的,採耳的,搓澡的,都算這一類。古代的剃頭是剃頭匠,有的是開著鋪子,有的是上門服務,還有的就在街角支個攤子便了。現在的剃頭師傅,一部分開了理髮店,有的還成為了行業中的翹楚,設計出各種不同的髮型來引領潮流。一部分還做著傳統的營生,這類剃師傅活躍在社會中,多見於旅遊景點,老舊居民區內。在這些傳統手藝者身上,我們能看到那些過去歲月的縮影,就在剃頭師傅刀中,一起一落,保留著古老的技法。

    9、更夫

    更夫就是那些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街頭行走,喊著這句“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並順手敲上手裡的梆子的人。他們不但有著打更的作用,還充當了街坊鄰居的安全守衛,在古代這一角色很常見,雖然不夠高貴,但是也不能說完全可以沒有。現代社會是沒有更夫了,但是夜間巡邏的人是有的,只是與古代更夫角色大不相同,不能相提並論。

    結語:雖然說現代社會有著與古代不同的結構與形態,但是仍然有很多行業活躍,只是有的保留了舊時代的原樣,有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2 # 徐莫爭

    老師被稱上九流,戲子被稱下九流。古語:戲子當道,社會必亂。現在是人人平等,不管哪一行,行行出狀元。百花齊放,國民興旺!

  • 3 # 奔跑者55

    三教九流:

    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 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

    農家

    下九流是指:

    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時妖、盜、竊、娼

    高臺、吹、馬戲、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

    打狗、賣油、修腳、剃頭、抬食合、裁縫、優、吹手

    巫、娼、大神、梆、戲子、街、賣糖

    基本上可以總結為:

    一流戲子,二流推,三流王八,四流龜,五剃頭,六擦背,七娼,八盜,

    九吹灰

    上九流是指: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佛祖、天、

    皇上、官、閣老、宰相、進、舉、解元 佛祖、仙、皇帝、官、鬥

    官、秤、工、商、莊田

    佛祖、仙、皇帝、官、燒鍋、當、商、客、莊田

    一流佛主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員外六流商,七流當鋪八流匠,第九流是種莊稼的農夫,這都是正經的營生

  • 4 # 百家悅讀者

    古代以封建專制主義為中心,所謂的下九流純粹是為了符合統治者的需求才被下的定義。

    然而這個時代頗有些“笑貧不笑娼”的風氣……

    只要能活著,什麼樣的工作都會有人做的……

  • 5 # 超凡博弈

    一般來說,“三教九流”這個詞主要是用來形容形形色色的人。可這個詞最早出現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用來泛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

    所謂,“三教”就是指影響中國文化最大的儒、釋、道這三教。那麼“九流”呢?

    關於,“九流”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漢書·藝文志》,它指的是先秦時期著名的九家學術流派,也就是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陰陽家、縱橫家。

    後來,隨著社會的變遷,時間的推移,“九流”這一詞,又成為了不同等級社會角色的代名詞,按照身份地位的尊貴與否,“九流”有了新的定義及排名,它們分別指:帝王、文士、官吏、醫卜、僧道、士兵、農民、工匠、商賈,這九個社會階層行業。

    再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分工的細緻化,單純的“九流”已經不足以很好的劃分現存的行業了。於是,就又衍生出了“上九流”、“中九流”、及“下九流”的說法。

    其中,“下九流”指的是古代比較卑賤,被人看不起的九種行業,我們來看一下。

    所謂的“下九流”,具體有下面:

    一流巫(一般指的是透過鬼畫符,唸咒語驅鬼的一類人,主要活動在中國南方一帶);

    二流娼(妓女,分為明娼、暗娼);

    三流大神(指的是那些透過跳舞唱歌,請神上身附體的一類神棍);

    四流梆(打更的更夫);

    五剃頭(以前挑著擔子走四方的理髮師);

    六吹手(從事吹奏樂器的人,一般是指吹嗩吶的人);

    七戲子(形形色色的演員);

    八叫街(討飯的乞丐);

    九賣糖(吹糖人的)。

    當然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下九流”的說法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有略微不同,這裡所說的是民間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

    不過,從現代社會來看,把職業劃分為上、中、下九流顯然是不合適的,這裡面有著太多的不合理,以及歧視因素。

  • 6 # 鑫時空剪輯

    古人對社會人群的劃分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古代社會將人分為4個等級“士農工商”慢慢職業細化就有了九流,之後五花八門越來越多,就形成了上、中、下三個九流,上九流自然就是社會最上層的人,而下九流說的就是最下等的人。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排列呢?這些人都是生活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古代封建帝王制,皇上自然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聖賢是十分讓人尊重,而隱士都是特別有才華又看不慣世俗紅塵的,在古代最尊重的就是努力讀書,透過科舉出人頭地,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入上九流。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書生、琴棋、僧、道、尼

    中九流指的是有一技之長並且很高雅,但是又沒有達到殿堂級別的職業,像書生就是潛力股型的,如果稍微努把力的話,完全可以混一個上九流。

    下九流:巫、娼、大神、梆、剃頭、吹手、戲子、街、賣糖

    我們可以看到下九流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而且這些職業都是社會底層人士才會去做的,沒有辦法,大家也都是為了混口飯而已,至於名次什麼的也不重要。

    一流巫:顧名思義就是巫師,古代是一個封建迷信的時代,所以人們普遍都很封建,沒事就會請人到家裡畫個符,看看風水,驅鬼消災。

    二流娼:明娼暗妓,這裡的娼指的是歌伎,這些女子都是賣唱的,而像這種地方一般都是富家公子哥來的地方,也只有這些風流文人才能還能跟賣唱的姑娘們玩。

    三流大神:在北方地區有專門跳大神為人治病的神棍。而現在所說的大神都是某個行業裡面很牛的。

    四流梆:就是我們常在影視劇中看到那些晚上敲著鑼大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人,他們叫做更夫。

    五流剃頭:古代的理髮師他們都是挑著擔子到處走街串巷給人剃頭的,並不像現在一樣有著門面。

    六流吹手:當家裡有什麼紅白喜事的時候,就會找這些人去吹拉彈唱。

    七流戲子:古代人是很瞧不起戲子的,所以做這個行業也非常的讓人瞧不起,登臺獻藝的戲子並不被人尊重,在眾人眼裡,他們就是下等人。

    八流街:泛指那些丐幫兄弟。

    九流賣糖:這是一門傳統的手工藝,也漸漸失傳,賣糖就指那些賣糖人兒的,他們可以用一點點的糖就能吹出各種形狀各異的小動物,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以上所述這些下九流的職業,在當時那個年代,如果不是為了能夠填飽飯,斷然不會去做這些行當。有誰願意做娼妓、戲子、乞丐呢?但是現如今,人們的思想意識得到逐漸的提高,知道了行業是不分貴賤的,每一個行業都值得被人們所尊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是肯踏實的去做,可以在任何一個行業裡大放光彩,受人尊敬。

  • 7 # 天涯史館

    古人所說的上中下九流,是對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從事職業和社會地位的區分,是從三教九流的概念中引伸而來。

    三教九流最早指的是社會上的宗教和學術流派:

    三教:三大宗教,分別是儒教,釋(佛)教,道教

    九流:指學術上的九大流派,分別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也有一種說法叫九流十家,也就是九流再加上小說家。

    兩宋以後,九流又引伸出新的外延概念,即用來形容社會上的九種身份地位,按社會地位尊卑高下依次為: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賈、醫卜、僧尼、士兵、農民。

    元明以後,九流作為區分職業和社會地位的概念進一步細化,又產生了所謂上,中,下九流的說法。

    上九流泛指的是生活在封建社會金字塔頂端的人,即統治階層,包括:一流佛祖(如來佛祖,彌勒佛祖等),二流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八仙等等),三流皇帝(封建帝王,皇親國戚等),四流官(大小官吏),五流燒鍋(酒廠,古時的暴利壟斷行業),六流當(當鋪押店),七流商(行商坐賈,泛指生意人),八流客(門客,謀士等),九流莊田(莊園主,地主等)。

    中九流指的是有一技之長並且比較高雅,但是能力和水平又沒有達到專業級的職業,算是潛力股和中間階層:一流舉子(尚未透過科舉考試的讀書士子,算是儲備官吏),二流醫(郎中、大夫等從醫人士),三流風水(風水先生、陰陽先生等),四流批(卜卦推骨的算命先生),五流丹青(書畫界人士),六流相(推演命理八卦的相士),七流僧(和尚尼姑沙彌等佛教從業人士),八流道(道士道童等道教從業人士),九流琴棋(古琴和圍棋,代表著不入科舉,不務正業的文人)。

    下九流泛指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種種低賤職業,一般由社會底層人員從事,主要包括一流巫(畫符看風水捉鬼的巫師),二流娼(歌舞伎,賣唱賣藝的),三流大神(跳大神的神棍),四流梆(打更的更夫),五流剃頭(挑著擔子穿街走巷的剃頭匠),六流吹手(紅白喜事上吹拉彈唱,算是民間樂隊),七流戲子(拋頭露面,登臺賣藝的戲子,古時地位很低),八流街(沿街行乞的乞丐),九流賣糖(走街串巷的小手藝人)。

    綜合來看,所謂下九流涵蓋了古代的幾乎所有服務性行業,均由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所從事,既被人鄙視又收入微薄,勉強養家餬口而已。

    時至今日,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上述行業有些已經消失,其他行業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也大大提高,"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只有社會分工不同,沒有人格貴賤之分。

  • 8 # 問道華夏

    九流之說起源於漢代,三教則較晚一些。

    三教九流的起源

    所謂九流,就是九種學術流派的簡稱。最早起源於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司馬談系統地梳理了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得失長短,按照政治主張和學術見解的不同,將當時活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鉅子名家劃分成了陰陽、儒、墨、名、法、道諸家,並將研究成果整理撰成《論六家要旨》,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學派名稱,在此之前,各家各派並沒有固定的名號稱謂。

    西漢末期,名儒劉向、劉歆父子以及班固等史學家,在司馬談“六家”基礎上,又添加了春秋戰國時期叱吒風雲,在歷史上留下豐富文獻的縱橫家、農家、雜家、小說家,成為“九流十家”。但他在《漢書·藝文志》中說:“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捨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所謂九家,即是: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家、農家、雜家,而將小說家剔除。至此,“九流”之說基本定型,後代人也有將農家換成兵家的,不一而足。

    儒道佛三教名稱確定較晚。佛教在東漢末期進入中國,經過長時期的融合發展,到了南北朝時期,出於競爭和融合的需要,佛教首先提出佛儒道“三家合一”的概念,梁武帝是三家合一的積極推動著,此後“暨梁武之世,三教連衡”,三教一詞才頻繁出現在文獻上。

    “下九流”來源於民間說法

    中國過去的各階層劃分,有士農工商之別,隨著商業的發展,到了宋代,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人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從事耕讀以外的職業,並且呈固定化趨勢,元明小說、說唱業也隨之發達起來,最早出現各行業總稱,是元代永嘉書會才人編的《白兔記·投軍》(又名《劉知遠白兔記》):“左右的,與我扯起招軍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願投軍者,旗下報名。”

    隨後,文人們參照劉歆給學術界三教九流的劃分法,給當時的中國各行業從業人員,按照地位等級的高下,劃分了上就留、中九流和下九流。如下:

    上九流:

    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員外六流客,七燒八當九莊田。

    中九流 :

    一流舉子二流醫,三流風鑑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工,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

    一修腳二剃頭,三從四班五抹油,六把七娼八戲九吹手。

    應該如何評價民間的九流之說

    除了佛祖、仙和皇帝外,各行業都給安排了祖師爺,比如:“客(商客)”行業的祖師爺是財神趙公明,有的說是范蠡;“燒(釀酒業)”行業的祖師爺杜康;娼妓業的祖師爺是管仲,等等。

    當然,民間劃分的 三教(與學術界三教同)、九流,有不同版本,但大致情況是一致的,即以當時的封建社會下,各行業的社會地位和道德評價系統作為劃分標準,佛祖和仙在當時是最高的信仰,排在前列是肯定的,接著是人間之王“皇帝”,他是天子,當然排在各行業之首,接著是各級大小官員。

    有意思的是,員外作為政府官員的的“補缺”,儘管後來可以“捐”得,但畢竟是離政治最近的行業。但接著就是商業,商業在過去的重農抑商時代,商是排在最後的,連穿衣服都要有限制,比如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下令:“賈人毋得衣錦繡綺縠罽”。

    明太祖朱元璋對商人的著裝規定更嚴格:商人不得衣綢、紗之服,家中有經商者,全家不得著稠紗。農民戴斗笠、蒲笠,商人不許戴。到明武宗時,又增加了一條禁令,商人與賤民、娼妓不得穿用貂皮大衣,直接把商人與賤民、娼妓劃入一類。

    被排在下九流的行業,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下九流中的“六把七娼八戲九吹手”,除了“把(即 搓澡工)”以外,都從下九流晉級到了上九流,至少是中九流,即使是末流的吹鼓手,在農村也成了香餑餑,為了趕婚期,很多人家的結婚日期都要由吹鼓手根據檔期來確定,而且還要先付給相當數額的定金。

    變化最大的可能就是“戲”了,曾經排在倒數第二的行業,一躍而為當今最火的行業,這是新華人民當家做主的需要,也是改開大形勢的必然。但是一個明星的弟弟,僅憑血緣關係就可以圈粉千萬,一張照片就可以賺得幾百萬,確實有點太不正常了。雖然身為上層,但是手段未免有點下九流。

    至於排在“戲”之前的“娼”,時明時暗,時盛時衰,紅火時,還有金牌銀牌之說,陪聊一次都要過萬。這個不好說,你說呢?

  • 9 # 二仨人

    什麼是下九流?

    下九流是指: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時妖、盜、竊、高臺、吹、馬戲、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打狗、賣油、修腳、剃頭、抬食合、裁縫、優、吹鼓手、巫、大神、梆、戲子、街、賣糖。這是百度百科給出的答案,我也不疑直接貼了來。總之這些職業所顯示的特性都是位卑服務性髒累表演性。

    社會流品觀念的形成

    古代西方社會和中國社會之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那就是流品和階級。“西方社會有階級,無流品。中國社會則有流品,無階級” 什麼是流品?流品本來指官階,後來泛指社會地位的不同,而流品觀念的形成亦有一番說道。因古代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所以貧的自然嚮往富的,反而看不起更貧的,這也是人的本性。財富不均,便會引起心理的不平衡,心理的不平衡便會形成分別的觀念 ,這種觀念無論是什麼社會都是有的。我們中國古代政治都有官和吏的區分,本來二者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做過吏的也可以做縣令,做太守,做九卿。這本沒有什麼,然而從元代起,蒙古人執政。因蒙古人不懂政事文字,便招攬中國計程車人在各政府部門做一個文字的書辦,從這開始便在這個社會種下了偏見的根子。明在元后,雖然沒有繼承元制,卻繼承了整個社會的思想觀念。如明代有了規定不準吏做大官,不準吏考科舉。於是吏的地位就變得低下,全國那麼多政府部門,那麼多衙門,這些多的吏被輕視,被剝奪一些權利,會造成怎樣的社會影響?吏所對應的便是地方,地方最多的也是吏,如此整個社會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而明清地方政治之腐敗,實在於此有大關係的。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下九流

    作為現代人來說,流品觀念雖深入人心,但我們實在不應該輕視任何勞動者。對某些職業,也不應該簡單輕鬆得在道德上譴責他。這是小學老師便已經教過的道理。

  • 10 # 七追風

    “下九流”的說法古已有之,只不過民間說法並不統一,無非就是根據職業分出個階級來,證明人和人之間的區別。

    (《霸王別姬》劇照)

    《霸王別姬》中,小時候的程蝶衣被他娘抱著送到了戲班子,老師父仔細一看,這孩子的右手多了一根小指,於是便不願意收留。女子一看這情況,立刻從椅子上起來,跪在了地上……戲班老師父說:“別介呀,都是下九流,誰還看不起誰呢?”

    戲子和娼妓,不管有錢沒錢,都是“下九流”。只要是下九流,你再有錢都是最卑賤的,一個快餓死的農民罵你一句“下賤”,你都無話可說。

    題主所問的,是現代人怎麼看“下九流”,這個還真不好回答。

    古代之所以非要弄出個三教九流,目的就是維持社會穩定。讓大家都在自己的階層好好蹲著,想改變命運,下輩子投胎的時候注意點。

    至於這輩子的事情,“三教九流”的就是讓絕大多數人明白:你不是最卑賤的,那些下九流的人物才是最讓人瞧不起的。

    但是諷刺的是,“下九流”的生活水平,不一定是最差的。

    (《柳如是》劇照)

    看《霸王別姬》,段小樓和程蝶衣混成角兒之後,滿大街都是粉絲,亮個相就贏得一片掌聲,那更是吃喝不愁了。再說娼妓,那些青樓頭牌、秦淮八豔,不僅日子過得瀟灑,身邊還圍著一群文人士紳。比如柳如是,身邊都是身份高貴的文人官員,最後還跟了朝廷高官、東林黨領袖之一錢謙益,能說生活水平不高?

    至於那些媒婆、裁縫、搓澡的、剃頭的、吹喇叭的,也是憑手藝吃飯,生意好的時候,小日子也能好好過下去。

    再舉個例子,乞丐,連下九流就進不了,應該屬於不入流。但是丐頭(各地的丐幫幫主)有自己的大宅子,吃喝不愁甚至還有一群僕人……

    可見,所謂“下九流”的低賤,並不是用貧富區分的。

    現代人當然已經沒有“下九流”的說法了。人人平等,人人努力即可獲得別人的尊敬。

    (以前的剃頭匠,就是下九流)

    當然,不管你承不承認,任何時代都會有“等級差”。比如社會上有些人“笑貧不笑娼”,貧富差距成了判斷人貴賤的標準——當然這是不對的,但確實有人相信這個。

    以前的下九流“戲子”,其實就是現在的“娛樂圈”,每到過年前後的藝考季,你看各大藝術院校門口,擠滿了報名的學生。這說明高曝光度高報酬的娛樂圈從業人員,現在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這種例子不勝列舉,說明現在並沒有“下九流”的說法了。現代人的觀念中,能在某一行業出人頭地,發家致富,就值得尊重——你是演員也好、商人也好,作家、網紅、外賣小哥、運動員、理髮師、廚師等等,不管什麼職業,你做出成績或者賺到錢了,就會得到別人尊重。

    所以,和以前有“下九流”的時代相比,現在好多了。最起碼不管什麼職業,都不會揹著“下賤”的標籤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漢名臣公孫弘為何成為漢武帝一朝最成功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