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白鶴乘風

    西醫認為骨關節炎需要消炎,有一種無菌炎症如肩周炎人體自身有自癒能力,不過不加治療週期會很長並且會很痛苦,還是應該先止痛。如果骨關節腫脹說明有寒溼之毒,需要適度刺血排毒和拔罐去寒。

  • 2 # dyuu104b6yev

      骨關節炎需要“消炎”嗎?

      許多朋友,尤其是上了一定歲數的朋友,經常在上下樓梯或者背東西負重的時候感覺腿腳發軟,這往往是骨關節炎的徵兆。

      接下來我們共同認識一下這個看似是病又不是病的骨關節炎。

      一

      無菌性炎症

      骨關節炎又名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等,並不是說骨關節真的發炎了,更多的應該稱為“無菌性炎症”。

      即是說,骨關節的炎症並不是細菌、病毒等感染導致的,當然也不用吃消炎藥或者抗菌藥。

      它主要表現為軟骨退行性變,即隨著年齡增長和人體關節的日復一日地使用,所謂“年紀大,機器壞”,關節軟骨不斷地摩擦受損、變薄,關節沒那麼潤滑了,自然就成了骨關節炎。

      最常見於膝蓋、臀部、手和脊柱,會伴隨疼痛、僵硬、腫脹等。有時還會伴有新骨的形成,即“骨刺”。

      從醫學調查的情況來看,60歲以上的人大概有一半都或輕或重的患有骨關節炎,而超過75歲的人得骨關節炎的比例高達80%左右。所以,骨關節炎並不罕見,而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

      就像機器用久了會有很多自身的毛病,人身上的零件用久了也會出現很多小問題,骨關節炎就是關節用多了或者平時不怎麼注意保護關節引起的。

      二

      引起骨關節炎的5大原因

      引發骨關節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個:

      1. 慢性勞損

      長期行走或者端坐姿勢不正確,以及過度負重。

      比如最經典的“挑山工”形象。平時我們生活中扛米袋、提油桶、提大袋麵粉等,都有可能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損傷。

      特別在上下樓時,膝蓋受力居然是平時的4倍!跟日常在平地行走相比,上下樓梯時我們相當於背了3個自己在走路!

      2. 肥胖

      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成正比。

      首先,肥胖者肌肉的承受強度低,肌纖維數量可能相對比較少,因此肌肉對關節的包裹保護作用較弱。

      其次,肥胖的人常常伴有動脈硬化,會造成關節軟骨及半月板的營養不良,不利於關節穩定。

      對於肥胖者而言,體重下降可以減輕甚至避免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症狀或發病。

      3. 骨質疏鬆

      當軟骨下的“骨小梁”變薄時,即發生骨質疏鬆,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下降,此時更容易出現骨關節炎。

      4.外傷

      反覆的膝關節損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尤其針對運動員這個特殊人群,非常容易出現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

      5. 遺傳和性別

      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不同種族的人,關節受累情況集中的部位不同。如在白種人中多見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但在黑種人及黃種人中少見。

      性別也有影響,膝關節的骨關節炎在女性中較多見。

  • 3 #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骨關節炎,有一個“炎”字,如果患者有症狀,我們要“消炎”,這樣才能幫助患者控制症狀,減輕疼痛,儘量保證患者的正常關節功能!但是醫生說的“消炎”和大家理解的“消炎”可能有很大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其實在很多人思維裡,一旦聽說骨關節炎以後,認為消炎應該使用的藥物應該是青黴素啊、頭孢啊這一類的藥物,相信現在很多老人還是有這樣的習慣,覺得身上哪疼就吃點青黴素維鉀片或者是吃點先鋒,說能消炎!

    其實做法是完全錯誤的,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青黴素、先鋒,這類藥物其實應該叫抗菌素,如果身體存在著感染,有紅、腫、熱、痛,甚至有膿液產生,而且明確有細菌感染的時候,才可以使用這一類的藥物。

    而像骨關節炎這種疾病,雖然也帶著炎字,但是此炎非彼炎,這是一種無菌性的炎症。控制無菌性的炎症使用的藥物一般是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或者是激素。

    骨關節炎作為一種無菌性炎症,有哪些症狀呢?

    其實骨關節炎是一個比較大的範疇,在我們身體多個部位都可以發生骨關節炎,常見的是脊柱、身體的大關節以及手指。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內軟骨的改變,當軟骨發生了磨損以後,會因為關節不穩定而逐漸產生大量的骨贅,這些骨贅主要是目的是為了穩定關節,在早期骨髓比較小的時候起到的是非常好的作用。

    但是當關節的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關節會變得越來越不穩定,骨贅形成的也就越來越多,那麼當增生的骨贅刺激到了周邊的軟組織、神經或者是血管的時候,會誘發患者出現疼痛,那麼此時骨贅就變成了刺激身體產生症狀的罪魁禍首,,此時稱骨贅為骨質增生或者是骨刺。如果嚴重的膝關節或者是髖關節的骨關節炎,可能會導致關節的畸形,導致患者出現長期的疼痛,有一些情況會繼發關節腔的滑膜炎症,保持關節腔反覆的積液。

    發生在脊柱的骨關節炎可能會隨著骨贅的增長,有可能刺激到椎管內的神經了,導致神經方面的症狀,比如麻木、疼痛、甚至嚴重的會導致肌肉萎縮。

    而手的指關節炎是非常常見的,很多老年男性或者是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超過60歲以後,手指甲就會開始出現明顯的改變,有一些變形或者有一些小疙瘩,這些通常情況下都是骨關節炎的表現,這些小結節我們也稱之為赫伯登結節!患者主要表現出來的是慢性的手指的疼痛、不能碰涼水,有些患者還會出現明顯的晨僵,但時間不會超過30分鐘,變形有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骨關節炎是否需要消炎,主要還是看患者是否有症狀!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炎的發病機率會越來越高,有研究顯示年齡超過65歲以後,有80%的人群會在x線上表現出骨贅的形成,也就是骨關節炎的表現,但是我們也要關注另一個數據,那就是65歲以上的人群有關節炎症狀的,佔60%左右。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這說明很多人雖然有骨關節炎的x線表現,但只要沒有症狀,那麼這就不能算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老化,所以我們不需要治療。

    真正需要消炎治療的是那些存在著骨關節炎的x線表現、又有症狀,同時結合醫生查體三種情況結合在一起,確定患者需要治療的那部分人群,這樣的朋友我們才能稱其為骨關節炎患者。

    那麼如何消炎呢?我們拿膝關節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會明白了!

    ●如果患者存在著膝關節的骨關節炎,但是症狀並不是特別的重,對於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並不大,那麼此時並不需要藥物治療以控制體重,適當的減少運動的量和時間,儘量不要長時間的爬坡,反覆的爬樓梯,反覆的蹲起,儘量的保護膝關節就可以了。

    ●如果膝關節存在的症狀比較重,患者屈伸關節的時候,甚至能聽到骨磨擦的響聲,在上下樓梯或者是走平路的時候,會有明顯的關節疼痛,此時就是應該用藥物治療了!

    第一、對於有症狀的膝關節,我們首先還是要考慮進行外用藥物治療,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非甾體抗炎藥膏,可以起到很好的幫助控制疼痛,減輕炎症的作用。

    第二、如果外用藥物不能幫助患者減輕症狀,那麼可能要口服非甾體抗炎鎮痛藥,但是這一類藥物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胃部的黏膜刺激比較大,有一些患者服藥以後會出現胃痛,不建議長期服用。

    另外如果有胃潰瘍或者是心臟曾經做過支架,正處於肯定期的患者,請不要服用此類藥物。

    第三、可以給予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潤滑關節控制炎症,增加關節內軟骨的彈性,幫助患者減輕症狀。也可以考慮對於關節內注射富血小板血漿因子,也就是prp,來觀察能否幫助患者控制炎症,減輕症狀。第四,如果患者的症狀比較重,經過以上措施並不能很好的控制疼痛,那麼可能關節內軟骨磨損的比較重,關節腔內的無菌性炎症也比較難纏,那麼此時我們可以考慮給予關節腔內少量的進行激素注射,但是一定要控制量,一般我們建議一年之內儘量不要超過注射兩次。

    ●消炎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一些物理治療也可以幫助患者消除炎症,但是效果可能會比較慢,比如常見的有超聲波治療、干擾電治療,這些都有一定的消除炎症的作用。

    總結

    骨關節炎,我們通常也稱之為骨關節病,也稱之為退行性骨關節病,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老化、體重、過度的使用等。

    如果您在體檢的過程當中發現存在著骨關節炎的表現,請不要害怕,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有這些表現,而且現在越來越有年輕化的趨勢,40多歲左右的人群體檢發現有骨質增生的人群太多了。

    發現骨關節的改變以後我們需要做的是判斷是否存在症狀,如果沒有症狀,我們可以暫時不用特殊治療,只需要嚴格的控制自己的體重,減少對於身體的過度使用,比如長時間的承重,長時間的爬山,這對於我們的軀幹以及關節都是刺激比較大的,儘量要延緩疾病的進展,或者是儘量使疾病不進展。

    如果發現了骨關節炎的表現同時存在的症狀,也諮詢了專業的醫生,那麼可以考慮進行藥物治療,但通常我們建議要採取階梯治療,先以外用藥物為主,之後再考慮口服,最後考慮關節內注射,儘量一步一步的來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也請有骨關節炎的朋友,千萬不要一聽說有骨關節炎,這個炎字就開始靜點或者是口服一些抗菌素,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而且有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等真正需要使用抗菌素的時候,可能就不好使了。

  • 4 # 使用者朝夕是金

    病理性骨關節炎一定得看醫聽醫生的對症下藥。

    風溼性骨關節炎就得注意保暖去溼。常用艾條灸一灸。用不作吃消炎藥

  • 5 # 骨科醫生王明傑

    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 發病率極高, 有些關節炎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而被忽視, 等到症狀明顯時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甚至導致殘疾。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 共有100多種型別, 其中最常見的有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引起的關節炎等。

    組織學、分子生物學領域研究關節炎, 我們所指的“炎症”主要指“炎性細胞因子”。 現已證明, 關節囊、半月板、軟骨、滑膜等均能產生炎性介質, 炎性細胞因子產生關節炎,,同時,關節炎又刺激各種炎性細胞因子生成, 互為因果。比如最常見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1 (IL-1) 、白細胞介素-2 (IL-2) 、白細胞介素-6 (IL-6) , 腫瘤壞死因子 (TNF-ɑ) 、環氧化物水解酶 (COX) 等等。因此,這些“炎症”跟老百姓經常遇見的感冒、發燒、化膿感染的炎症是由本質區別的。所以不要隨意亂買消炎藥服用!!!一定要在專科醫生的明確診斷下指導用藥!!!!!

    關節炎發作時是可以吃消炎止痛藥 (比如布洛芬, 雙氯芬酸鈉) 的, 布洛芬是可以緩解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原發性痛經症狀, 減輕發熱, 緩解輕、中度疼痛的;而雙氯酚酸鈉則適應於急性或慢性類風溼關節炎或骨關節炎的症狀和體徵。對於不同的關節炎型別, 應該服用對應的關節炎藥物:

    類風溼關節炎臨床上用藥有: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美洛昔康、萘丁美酮、塞來昔布、金諾芬、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

    骨關節炎臨床上用藥為:卡馬西平、對乙醯氨基酚、乙醯氨基酚、布洛芬、扶他林、芬必得、樂松、優妥、西樂葆、萬絡、莫比可;

    強直性脊柱炎臨床上用藥如下:布洛芬、荼普生、雙氯芬酸、消炎痛、氯芬那酸、塞來昔布、羅非昔布、美洛昔康、氯諾昔康;

    痛風性關節炎臨床上則用:秋水仙鹼、依託考昔、非布司他、阿那白滯素、利納西普、康奈單抗、TNF拮抗劑。

  • 6 # 風溼免疫科趙劍醫生

    骨關節炎是關節炎類疾病中常見的一種,高發於40歲以後中老年人,可影響全身大部分關節,以膝關節最為常見。骨關節炎典型症狀包括關節的僵、痛、腫,病情不受控制,晚期可出現關節畸形,甚至失去活動能力,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如果我們扁桃體發炎,需要把炎症消下去病就好了,那麼骨關節炎也需要消炎嗎?骨關節炎從何而來?

    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破壞、缺失,並伴有關節邊緣骨質增生的關節疾病。骨關節炎的源頭在於軟骨病變,健康關節中軟骨起著“緩衝墊”的作用,避免骨與骨的直接摩擦,但骨關節炎患者因為老化、肥胖、關節外傷、關節過度使用等原因,軟骨磨損加劇,遭到破壞,軟骨下骨端直接摩擦導致骨贅形成,磨損脫落的軟骨碎屑遊離在關節腔內引發炎症,這就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早期軟骨磨損較輕,一般不會有疼痛或間斷性疼痛,有時候會有晨僵現象,即早晨起床後關節僵硬,像上了鎖一樣無法動彈,活動後逐漸緩解。而隨著病情進展,關節又時常處於活動狀態,頻繁勞損使軟骨磨損不斷加劇,磨損脫落的軟骨碎片遊離於關節滑液內,會產生三大症狀:

    關節摩擦音。這一時期關節內外都存在一定的不穩狀態,屈伸關節時裡面可有“卡擦卡擦”的關節彈響,即摩擦音。腫脹。滑膜吸收磨損脫落的軟骨碎片,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參與免疫反應,關節區域性會產生組織腫脹和炎症反應,表現為發脹、發熱。疼痛。因為炎症反應的存在,炎症因子頻繁刺激神經末梢,疼痛會比較明顯,且隨著勞損的加重,炎症和疼痛會不斷累積加重。

    早期的骨關節炎患者可以透過減輕體重、減輕關節負擔、鍛鍊關節周圍肌肉等生活護理以及物理治療、中醫理療等非藥物治療來緩解症狀和控制病情進展,但當出現以上三種症狀,則意味著骨關節炎進入中期,在堅持非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炎症的存在不僅會帶來疼痛,還會導致關節進一步的破壞,這一時期抗炎止痛治療十分關鍵!

    骨關節炎可以用抗生素消炎嗎?

    一說到消炎,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抗生素,常見的肺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等疾病,都可能用到抗生素來消炎。那麼骨關節炎是否也可以用抗生素來消炎呢?

    炎症是人體受到某種刺激(如外傷或感染等)後出現的一種免疫防禦反應,雖然同樣表現為區域性的紅腫熱痛,但根據刺激源的不同,炎症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之分。

    感染性炎症——當人體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時,免疫系統會產生防禦反應,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就是感染性炎症。我們熟知的感冒、扁桃體炎、中耳炎就屬於此類。非感染性炎症——如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疾病,和免疫系統紊亂有關,被攻擊的是自身細胞,和感染無關,則屬於非感染性炎症。

    像青黴素、頭孢、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藥物,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治療骨關節炎是不對症的。而對於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這些非感染性炎症,一般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和類固醇消炎藥(糖皮質激素)來減輕或終止炎性反應過程。

    骨關節炎該如何消炎止痛?

    對於有炎症反應的骨關節炎,要及時進行抗炎止痛治療。一般考慮到藥物的不良影響,骨關節炎的消炎治療也有階梯層次之分。

    區域性外用藥物。對於炎症較輕的骨關節炎,首先應考慮區域性外用藥物治療,如非甾體抗炎藥的乳膠劑、膏劑、貼劑,可以有效緩解輕疼痛、減輕炎症,且不良反應較小。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當關節區域性外用藥物效果不佳時,要考慮口服非甾體抗炎藥來消炎止痛,但這一類藥物容易傷胃、傷心、傷腎,要排除禁忌症,在醫生指導下短期服用。關節腔注射用藥。當口服藥物疼痛症狀依然強烈時,患者可選關節直接用藥。分為兩種:一種是注射玻璃酸鈉,改善關節潤滑效果,緩解疼痛、減輕炎症;一種是注射糖皮質激素,可快速消炎止痛,但考慮激素副作用和穿刺的感染風險,1年不超過4次,且應在正規醫院接受治療。針刀鏡微創治療。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關節受限嚴重的患者,還可以透過針刀鏡微創治療,清除關節腔內的軟骨碎片與軟骨表面的炎性物質,從而達到消除炎症與疼痛,緩解病情進展的作用。冷敷。在關節急性疼痛和腫脹時,也可以透過冷敷來緩解炎症症狀,可嘗試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處,每15分鐘休息25分鐘,防止面板凍傷。最後,提醒廣大中老年朋友,如果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對骨關節炎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骨關節炎越延誤治療難度越大,如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晚期有致殘的可能。另外,骨關節炎的抗炎止痛治療,不能濫用藥物,一是藥不對症,如用抗生素消炎,二是藥物禁忌症,如心血管風險者慎用非甾體抗炎藥。總之,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

    #健康科普排位賽#

  • 7 # 儒姐在北京

    當骨骼老化到一定程度,就會表現為骨質疏鬆,而關節軟骨老化,是從軟骨開始的。人體在活動的時候,相鄰兩個關節的軟骨面會發生自然的磨損,但軟骨很快會透過新陳代謝而再生。然而對中老年人來說,軟骨的再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跟不上磨損,當軟骨被破壞甚至磨光時,下面的骨質就會暴露在炎性的關節液中,引起疼痛、反覆腫脹、活動不能或活動障礙、畸形,嚴重時甚至會有關節積水、發燙、走路都不行的情況。

    最常見於膝蓋、臀部、手和脊柱,會伴隨疼痛、僵硬、腫脹等。有時還會伴有新骨的形成,即“骨刺”。

    因此,骨關節炎即關節退行性病變,是屬於無菌性的滑膜,而不是真正的細菌性的、有菌性的感染,所以是不需要進行消炎治療的。

    當然如果骨性關節炎,由於關節積液繼發的關節腔內的感染,或者是進行骨性關節炎較大手術的干預治療,比如膝關節置換,手術後需要常規的應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感染,或者是治療性的前提下是,需要相對的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

  • 8 # 象棋高人11066445

    從後面先回答吧,`消炎"一詞是現代醫學的名詞,現代西醫學發源於戰爭創傷救治,所以它的興起主要針對創傷感染及菌性入侵等炎症而言。很多人認為有疼痛就是炎症,其實是對炎症認識的概念初淺和不太嚴謹。

    骨關節炎也是西方醫學的名詞,它也是根據有疼痛這個概念而來,所以很多人用抗生素消炎骨關節炎,就帶有了誤導的性質。

    結論;西醫治不了關節炎,結果只能是延誤治病的最佳時機。古中醫只有溼症沒有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慢性病,是身體祛溼功能衰弱,變異造成為了骨痛疾病。中醫從修復祛溼功能入手可以治癒骨關節炎,但那要等中國現代中醫!(治療癌症巜中國創造》能治,只是沒有行醫執照,故不能展示) 舊中醫中沒有骨關節炎一詞,對應的古書也沒有。照夲宣科的醫學院中醫教材?治骨關節炎不行!能治骨關節炎的中醫在民間!肯定的說在將來的現代中醫之中,必有治癒的案例存在!

    現在再說治骨關節炎要用抗生素消炎?那就是狗帶咬子。

  • 9 # 唯醫骨科

    骨關節炎又稱為骨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關節表面受到損傷(急性或逐漸磨損),周圍組織發炎,關節軟骨惡化。

    隨著軟骨表面的磨損和變薄,症狀逐漸發展。最終,在關節炎的末期,關節軟骨完全磨損,並且發生骨骼接觸骨骼。絕大多數被診斷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法確定其病因。

    對於骨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保守治療主要依靠家庭療法,自然療法和生活方式改變相結合。藥物可以治療疼痛,但長期服用可能會有副作用。

    家庭療法,自然療法和生活方式改變可幫助控制骨性關節炎的疼痛且副作用更少。某些方法甚至可以防止骨性關節炎的惡化。

    家庭療法

    包括:冷熱敷,溫水鹽浴,外用消炎止痛貼膏,借用輔助裝置(如柺杖、緩衝鞋墊)等;

    自然療法

    包括:適當飲用綠茶(綠茶中含有多酚,這些化合物可以幫助減輕炎症),生薑水(生薑中的薑黃素是一種活性化合物,具有抗炎的作用,它還可能有助於減輕骨性關節炎發作期間的疼痛和僵硬)等;

    生活方式的改變

    為了獲得更長遠的骨性關節炎症狀的緩解,改變生活方式通常是有效的。定期運動,健康飲食和保持健康體重可以幫助改善關節健康和功能。

    骨關節炎患者骨刺很常見。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其中關節軟骨開始磨損,導致骨骼與骨骼摩擦。最終身體可能會開始產生新的骨頭來防止這種磨損的情況,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骨刺。

    骨刺的症狀是什麼?

    有些人有骨刺,甚至都不知道。當骨刺侵犯到附近的神經以及摩擦其他骨骼或組織時開始產生症狀,患者會感覺運動時疼痛,尤其是經常運動的關節周圍,如膝關節,手指或腳趾關節。當骨刺長在椎體附近甚至會出現肢體的麻木和無力。

    如何診斷骨刺?

    如果沒有症狀,您可能會在X射線或其他檢查條件下意外發現骨刺。

    如果出現了疼痛,僵硬和行動不便,透過查體以及測試關節的運動範圍和強度。也可以透過相應的影像學檢查包括X射線,CT掃描或MRI,來發現骨性關節炎、骨刺甚至可以識別韌帶或肌腱受損情況。

    骨刺如何治療?

    治療骨刺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減少疼痛並防止任何其他關節損傷。治療方法可能包括減肥(減輕關節和骨骼壓力),伸展運動(伸展運動可以減輕疼痛,改善運動範圍,並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物理療法,穿緩衝鞋墊,臥床休息和冰敷(減輕腫脹)。

    類固醇類試劑注射可以減輕炎症,並能夠長時間緩解症狀。也可以服用非處方止痛藥,如對乙醯氨基酚或NSAIDS,如布洛芬。如果非處方止痛藥不能緩解疼痛,則可以去正規醫院找專科醫師開具更強效的止痛藥,如曲馬多,甚至是阿片類藥物。

    如果經過一年的治療,症狀仍然持續存在,甚至出現了嚴重損壞和畸形的情況下,則可以透過手術去除骨刺。

    如何減少骨刺的風險?

    目前沒有哪種藥物可以讓長出來的骨刺長回去。除非您進行手術將其去除,否則骨刺不會消失。

    儘管骨刺通常在手術後不會復發,但在您身體的其他部位可能會長出更多骨刺。但是您可以透過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預防骨刺的發生和進展,比如保持身心健康,飲食要均衡、營養,保持健康的體重(以減輕骨骼和關節的額外壓力),保持良好的姿勢,透過拉伸和使用安全的運動技巧來防止關節受傷,不要過度使用關節,穿合適的緩衝鞋墊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班族早上除了吃包子饅頭還能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