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籃網資訊

    老闆:今年銷售要做到1個億

    財務人員出動了!

    銷售層面:

    如何考核?按會計確認考核還是按現金收入考核?如果按會計確認考核,銷售是否理解會計確認的規則?

    收款流程:

    收款流程是否考慮充分和恰當?銷售人員和出納對接是否流暢?雙方資訊交換是否充分和準確?

    銷售條款和會計確認:

    會計確認方法是否滿足公司目標?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更好的服務於公司目標?這些方式法律上是否合規?合同條款應該如何設定?

    資本層面:

    1億銷售可以給公司帶來什麼?資本層面上如何合作?是否有合適的投資機會?

    財務人員既然已經不叫會計了,就不要拘泥於做賬理髮票了。提高自己看待業務的高度,看待公司的高度,和看待資本的高度。

  • 2 # 龍少俠的英雄夢

    要有財務自由的思維,就要知道實現財務自由的三大核心工具

    1,企業

    2,股票

    3,房地產

    三個輔助工具

    1,分級基金A

    2,逆回購

    3,貨幣基金

    一個保障型工具:保障型保險

    要知道以下幾點讓自己有財務自由的思維:

    1,淨現金流的正和負是循往復的

    2,資產價格的漲和跌是迴圈運動的

    3,資產的買入和賣出是要看時間的

    4,實現財務自由的過程是曲折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四大準則

    1,正向現金流

    2,制定投資標準

    3,全球化配置

    4,長期投資

    我們要知道的五項禁令

    1,不違法

    2,不投機

    3,不預測趨勢

    4,不單打獨鬥

    5,不執著於投資工具

  • 3 # 一手起金

    所謂財務思維就是用經濟效益來衡量一項決策或者選擇是否合理,用財務語言解釋業務邏輯,用數字量化分析過程和結果。因此作為一名財務人員財務思維在工作中異常重要。那麼作為一名財務人員應該具備哪些財務思維呢?

    企業的目標是獲取利潤,利潤是收入扣除費用後的差額。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同時資金鍊不能斷。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三者很難同時做到最好,必須有所側重。財務人需要不斷在三者之間尋求最符合企業目標的平衡。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也體現了會計的平衡思維。等號右邊代表資金的來源,借來的資金是公司的負債,歸屬於股東的資金包括股東投的錢和企業利潤,有多少資金的來源就有多少資產的使用。有相對低的負債和足夠多的利潤,才是企業的健康狀況。

    會計算利潤的公式為:收入-成本-費用-利息-稅負=利潤。

    讀書要從頭看到尾,管理利潤表正好相反,從要的結果,也就是從利潤開始規劃,然後集中一切力量去實現它。一個企業的盈利狀況如果低於期望時,有三種辦法可以提高利潤:

    1、提高銷售額,透過增加銷量提高利潤。這種方法需要時間,因為你必須尋找新的市場或者從競爭者手裡搶奪市場。

    2、減少產品成本。減少產品成本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研究生產流程,找到效益低的環節,改善流程和工藝,與原料供應商進行曠日持久的談判。

    3、減少日常管理費用。關於減少日常管理費用最常見且最容易見效的辦法就是裁員,這就是為什麼大公司遇到困難時,許多CEO最先想到的就是大刀闊斧地裁員。這種改善利潤表的辦法速度最快,但負面影響也不小。長遠看消減費用和降低工資,會動搖員工對企業忠誠的根基。

    通常情況下,會計加工出來的資料建立在眾多假設上,很多資料並不是十分精確的,但近似的正確好過精確的錯誤。

    以鐵路企業為例,其固定資產特別多,比如火車、鐵軌,這些都屬於固定資產。日復一日的貨物運輸,會導致火車和鐵軌出現嚴重磨損,逐漸失去運輸能力。

    固定資產損耗的部分未來顯然是不能繼續產生收益的,所以這部分就不再是鐵路公司的資產了,而是應該當成費用,從當期利潤中扣除。

    雖然工程師能算出火車和鐵軌總共能使用多少年,但是無法預知運輸過程中的損耗什麼時候會發生,損耗對應的費用何時扣除。這時候就需要用到模糊思維。

    假設每天的損耗是一樣的,預估火車的使用年限,然後用火車的價格除以預計使用天數,就是每天的折舊費用。雖然實際上,火車由於每天搭載的貨物不同,行駛的路段路況不同,損耗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用一個合理方法,能近似正確地估計損耗,比完全不考慮這個問題顯然還是更貼近鐵路公司真實的經營情況。

    財務是企業的財務,是商業的財務,是每個人的財務。財務思維是實踐的智慧。在企業管理中,很多時候決策要面臨複雜的矛盾關係,比如是選擇集權管理還是分權管理,是收購兼併還是自然成長,是股權融資還是發債借款,是在景氣的時候大量僱人,在蕭條的時候大量裁人,還是走折中路線。這些都需要運用平衡思維,探尋平衡點,雖然不那麼精確,以結果為導向,讓近似的正確好過精確的錯誤。

  • 4 # 苕國土魚

    財務思維並不是什麼好東東,我從事財務工作20多年,我所做的努力就是儘量要克服“財務思維”,這樣才能和公司裡經營團隊的其他成員在思維上保持相對的一致,以免引起重大的誤判。

    你可以說“財務思維”是什麼嚴謹、條理之類的東西,但我要說,財務最典型的思維卻是“謹慎,無限的謹慎”,這幾乎可能是財務思維最精髓的東西了。這種思維的根源來自“謹慎性原則”和“合理懷疑”的假設。

    謹慎難道不好嗎?謹慎當然好,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公司倒閉的原因都是沒有保持應用的謹慎,有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的,有的是盲目冒進擴大規模的,還有貿然進行新行業的。如果他們團隊中的財務人員起到應有的作用,好多這樣的公司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無限的謹慎必然導致很多風險其實不高的專案被否決或者放棄了,那麼公司是要有業務的,好的壞的都否決了怎麼辦,只有再找新的專案,最終可能是找到財務團隊已經疲勞了,這時就定下來一個,而這個可能還不如前面已經否決的。

    另外太過的謹慎,必然導致和業務部門的關係緊張,業務部門為了減少工作的麻煩,必然就會選擇性的遮蔽掉一些資訊再與財務交流和溝通,那麼風險就被隱藏起來,小的隱藏大的也隱藏。最終在一個公司內部可能就形成財務一套資訊系統,非財務一套資訊系統。財務做個不知道心安理得,非財務的部門整出問題後,大家一起找工作的局面。

    我是主張謹慎、合理懷疑、全流程的思考業務和其中的收益和風險等問題的財務思維的,而且希望業務上的同事也懂一些的,但財務人員也要學習業務上的一些思維,共同來面對複雜的經濟活動,找到結合點,在給公司帶來收益的同時把風險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 5 # 詩的小雅515

    1.工廠經理談好了一種重要原材料的一筆好買賣,要求大量購買。

    經理思維:反正原材料一直都用得著,不如趁著價格好多買一些。

    財務思維: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增加,應付賬款一項也應增加同樣的金額,最終企業不得不用現金彌補這些應收賬款(很可能是在這些原材料能產生收入以前),同時,企業還必須支付存貨的倉儲費,而且可能需要借款來彌補現金的減少。計算是否購買這批原材料需要更詳細的分析,以確保在作出這類決策時考慮了所有的財務問題。

    2.銷售經理希望增加收入和利潤,決定把小企業作為客戶。

    經理思維: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財務思維:小企業可能不像大企業那樣信用良好,應收賬款可能會大幅增加,因為這些客戶付款很慢。會計可能會增加“壞賬準備“,這會降低利潤,資產,從而減少所有者權益。財務人通常會分析差別定價的可能性:是否可以透過增加毛利潤來補償因為向小企業銷售而增加的風險。

    3.公司經理作出一項決策,要購買一套新的計算器系統。

    經理思維:新系統提高生產力,從而會增加盈利能力。

    財務思維:購買新裝置的款項從何而來?如果公司槓桿比率過高,即如果相對於所有者權利而言,公司債務負債過高,那麼借款來支付這套系統的款項則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當然,公司也可以發行新股增加所有者投資。財務人通常會根據公司現金和債務情況綜合考慮來作出一個合理的決策。

  • 6 # 龍南歡喜會計—王老師

    首先,說說財務思維,個人覺得這是個很泛的叫法,不是一個專有名詞,比較難給它定義。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分工日益細化,財務工作包含的內容被分解到各個不同的崗位:收銀崗,資金崗,融資崗,應收會計,應付會計,總賬會計,報表會計,還有分析崗,稅務崗,成本崗,費用崗,甚至專門的開具發票崗,稽查崗,等等不一而足,都是財務工作範疇,這麼多的不同崗位,很難想象他們會有一致或者雷同的思維。

    當然,泛泛而談,財務思維也是可以給個定義:財務思維的人應當有成本概念,有資金和稅務風險意識,並牢記資產=負債+權益,這是財務工作管理的明確範圍。 財務思維可能會是企業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非常需要的一種思維或習慣,但絕非全部,就像使用電腦和開車一樣,如果你僅僅侷限於使用電腦或汽車,那可能你就只能是個操作員或者司機了。

    第二,再說說從事財務工作的人有哪些思維慣性。在我還是個會計的時候,每面對一筆業務,我的想法是應該怎麼做賬,應該借什麼,應該貸什麼,科目明細是否會有錯誤或重複,輔助科目是否恰當,月底是否需要結轉或者分期,對資產負債和損益會有什麼影響。

  • 7 # 財資一家

    在公司經營的日常中,公司的財務管理人員扮演著一個管錢、管預算、做賬、出報表的角色,這不是一個真正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或者說一個優秀的CFO應該體現出來的價值。

    CFO需要把財務的思維和公司經營,或者是公司的業務有比較好的結合,這才是財務管理人員能夠真的給企業發揮價值的地方。

    現在的企業更需要一個幫助企業成長,幫助企業進步的CFO,而不是僅僅幫助企業做一次上市,幫助企業做一次融資的CFO。

    怎麼能夠把財務思維跟公司的運營結合在一起,怎麼讓我們從財務的角度真正幫助公司成長。我這裡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公司需要採購一批藝術品,藝術品的價格是不確定的,我們無法判斷這個價格合不合理,那怎麼辦?那麼就可以由財務部門主導,帶領業務部門去做一個公式,公式的大概意思是把很多的變數放進去,比如作者是誰,經濟走勢如何,往期類似產品價格以及相應的很多變數放進去。我們把這個公式當成採購藝術品的輔助。

  • 8 # 致會計

    財務思維我的理解是因為長期從事財務工作,形成了一種財務管理能力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管理能力的體現。你會發現自己對事務往往會產生懷疑的態度,對待公司發生的每一個經濟業務,你都想透過現象看本質,並且想方設法的把其前因後果追究到底,分析其成本的合理性,考慮其費用是否是可以避免。總是能站在公司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而真正成為老闆的內當家。

    比如:在銷售與應收賬款管理中,銷售人員只管自己往前衝,成交是他們的目標。但是財務會考慮的更加多一點,比如要考慮客戶的資信能力,銷售的收益及成交的成本和費用,應收賬款的管理,以及透過交易對客戶如何進行客戶關係管理。並且還要考慮發票管理,倉庫及出貨流程,一筆業務從頭到尾會思考一通。這個是一項閉環管理系統!也是一項綜合思考能力。

  • 9 # 澤稷網校CPA

    財務工作包含的內容被分解到各個不同的崗位,這麼多崗位每個人的財務思維就很難相同。

    泛泛而談,財務思維也是可以給個定義:財務思維的人應當有成本概念,有資金和稅務風險意識,並牢記資產=負債+權益,這是財務工作管理的明確範圍。 財務思維可能會是企業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非常需要的一種思維或習慣,但絕非全部,就像使用電腦和開車一樣,如果你僅僅侷限於使用電腦或汽車,那可能你就只能是個操作員或者司機了。

  • 10 # 康愉子

    在蔡千年老師的新書《財務思維—如何成為財務高手》這本書裡,他給財務思維的定義是這樣的:財務思維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習慣的模式,也是財務決策的流程化應用。

    他認為,建立良好的財務思維,可以將篩選、解讀財務資料資訊的過程標準化,從而降低自身對資料的認知成本,提高反饋速度和準確性,讓資訊得到更好的接受、吸收並最終分析輸出結論。

    舉個簡單的例子,4月1日剛調整了增值稅稅率,有財務思維的會計主管,首先想到的是,稅率調整對公司整體稅賦的影響是多少,產品利潤空間有沒有變化,如果客戶要求,能否給客戶降價。

    財務人員怎樣建立和養成自身完整的財務思維呢?在《財務思維》這本書裡,蔡老師認為有三個核心因素:

    框架結構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識體系結構。每個領域都有本領域的知識地圖,財務同樣如此。在深入地學習財務知識之前,一定要先搭建好自己的基礎知識結構,然後用這個作為索引,將各個知識模組串聯到一起。

    知識定位

    這是要理解某一個知識模組在整個財務知識體系裡,大概是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哪個層次,知道他們在整個知識框架中是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功能。

    邏輯主線

    這是要了解知識模組之間的內部邏輯關係,知道不同知識模組是如何聯絡在一起的,是透過怎樣的方式組合在一個知識框架裡。

    比如,財務的知識框架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公司估值四個知識模組,和一個應用工具:財務分析。

    其中,財務會計是對企業經濟業務的一種靜態記錄和反映,是企業管理的基準線。

    而管理會計模組是衡量企業績效的工具,是在核算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的需求。

    財務管理則是在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之上的,對企業資本管理的需求,關注企業資本結構、資本成本和資本效率。

    公司估值則是從公司當下的靜態視角轉變為對公司未來的動態視角,看公司未來的價值。

    而財務分析則是財務體系中的一個應用工具,它不是獨立存在,而是需要以前四個知識模組為基礎,再從企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作為切入點,進行全面的財務剖析。

    在對財務的知識地圖有了比較清晰的瞭解之後,就是確定自己的目標,比如,未來你要成為哪個領域的高手,然後可以以目標為導向,確定自己的學習路線,逐步去完善屬於自己的知識地圖。

    財務思維,最後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用財務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了專業知識,並能將專業知識應用到業務中,也就具備了財務思維。

  • 11 # 財會小童

    個人認為,財務思維是一種將財務的基礎知識和業務邏輯相結合的思維。是一種“蜘蛛網”似的連線性思維。

    具體說來,可以包括財務的基礎框架、全場景的應用以及邏輯思維和敏感度幾個方面。

    1. 財務的基礎框架。

    要具有財務思維,首先要有財務的“深度和廣度”。精通財務相關的專業知識是基礎。需要了解哪些財務的專業知識,註冊會計師考試的科目,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很多人考注會,關心的問題往往是考出來以後能漲多少工資,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你建立起一整套財務的基礎知識框架,而在將來的工作中,你會發現,這些基礎的知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做出職業判斷。

    當然,這個體系只是最基礎的。如果是在外資企業工作的,建議可以將其拓展至國際會計準則和投資國的會計準則與稅收規定,如果是做企業成本相關工作的,建議單獨再深入學習成本會計,如果是在企業做分析的,那麼需要再單獨瞭解管理會計的知識。

    2. 全場景應用。

    有了基礎的財務知識,只是有了思維的依據。如果在這一步淺嘗輒止,那麼只能紙上談兵。在具體的財務工作中,需要將這些工具與企業具體的業務相結合,形成“全場景應用模式”。

    在這些業務中,財務的思維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是基礎的財務核算,第二個是財務管理,第三個是對企業運營和戰略制定的支援。

    基礎財務核算:包括票據、稅務、賬務處理和資金排程等等。這也是會計工作的主要內容。由於工作量大和時間緊,也由於知識更新非常快,很多人都把範圍侷限在了“賬”這件事情上。其實,這個思維是全方位的,票據合不合規?這直接又關係到了“稅”能不能扣。進而又關係到了企業的稅務風險,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因此,財務人員做的是賬,但要放眼於賬以外的“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常常大家都在說,傳統會計要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管理會計。但是,管理會計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堂課,而是一種思維。

    這種思維體現在預算、成本、風險、效率、績效等方方面面。

    舉個例子,

    企業存在缺少發票的問題,而導致需要多交100萬的所得稅。這樣的支出,顯然是預算外的,也不符合成本控制的要求。那麼財務人員需要先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到各項成本票的構成、佔比,及缺口的位置。對上下游的供應商和客戶構成和佔比也進行分析,從而找到企業的“痛點”所在。最後如何去獲取這些發票,就需要綜合運用內部控制、上下游的管理、企業自身的改變以及綜合的稅收籌劃等方式。後期,還需要進行持續的監控和改進。

    這當中不可以割裂地去分析到底是用了哪種管理方式,財務管理是一個整體。

    公司運營與戰略:財務最終是要為企業的運營和戰略提供方向。具體涉及到的點比較多,可以有投融資決策、盈餘管理、兼併收購等等。

    比如盈餘管理,操作得好,那麼可以為企業帶來較大的收益,同時可以規避相關的風險,像泛華保險將收益性支出權益化,就是這樣的例子。而操作過度,那麼可能變成會計違規或者報表造假,這對企業來說,都是關係存亡的大事,因此這個時候,財務思維需要顧全大局。

    3. 邏輯思維和敏感度。

    這是貫穿財務思維所需要的能力。有了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更好地判斷與分析財務的各種場景,而有了對業務與數字的敏感度,才更容易識別問題和規避風險。

    當然,有位老師說過,這些能力都是可以透過培養與鍛鍊而習得的。因此,財務人員可以有意識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總的來說,財務思維是一個體系,而不是一些分散的知識點。要想形成這樣的思維習慣,唯有夯實基礎和不斷的學習與實踐。擁有較好的財務思維能力,相信大家在工作中都能事半功倍吧。

  • 12 # 註冊貓

    說說自己的一點體會吧。財務工作十二年,從會計到主管,到經理,到總監。

    首先,說說財務思維,個人覺得這是個很泛的叫法,不是一個專有名詞,比較難給它定義。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分工日益細化,財務工作包含的內容被分解到各個不同的崗位:收銀崗,資金崗,融資崗,應收會計,應付會計,總賬會計,報表會計,還有分析崗,稅務崗,成本崗,費用崗,甚至專門的開具發票崗,稽查崗,等等不一而足,都是財務工作範疇,這麼多的不同崗位,很難想象他們會有一致或者雷同的思維。

    當然,泛泛而談,財務思維也是可以給個定義:財務思維的人應當有成本概念,有資金和稅務風險意識,並牢記資產=負債+權益,這是財務工作管理的明確範圍。 財務思維可能會是企業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非常需要的一種思維或習慣,但絕非全部,就像使用電腦和開車一樣,如果你僅僅侷限於使用電腦或汽車,那可能你就只能是個操作員或者司機了。

    第二,再說說從事財務工作的人有哪些思維慣性。在我還是個會計的時候,每面對一筆業務,我的想法是應該怎麼做賬,應該借什麼,應該貸什麼,科目明細是否會有錯誤或重複,輔助科目是否恰當,月底是否需要結轉或者分期,對資產負債和損益會有什麼影響。當我做主管時,我面對一筆業務會考慮什麼時候需要資金,什麼時候收回資金,可能面臨什麼樣的稅務影響,對接的業務部門需要什麼樣的財務支援和資料反饋。當我做財務經理時,我在看財務報表是否與公司業務匹配,公司當前階段是否有不可控的資金和稅務風險,下屬是否及時完成了日常工作,他們的工作分工是否平衡協調,是否飽和,工作狀態是否穩定,是否還有潛力可以挖掘以提高工作效率,其他部門對財務部門有哪些看法和要求。當我是財務總監時,我開始要求財務經理和業務部門配合開分析公司的資金迴流情況,公司的經營狀況,銀行和稅務部門的關係是不是到了要去維護的時候了,部門以及公司的規章制度是否符合當下的業務工作需要,公司的架構是否有調整的需要…

    綜上,我要說的是不同階段和的財務工作者應當會有不同的思維慣性,才能與時俱進,並完成好相應的工作。當然,一路走來,我能感覺到自己這麼些年保持如下的一些習慣:

    1.關注資料,因為財務工作很多時候總是用資料說話;

    2.要求準確,因為資料是確定的東西,除非分析和評估,絕大多數時候,財務資料應該是準確的,這樣,才影響了財務工作者在工作之外對資料和準確率的要求,屬於副作用範圍,可好可壞;3.檢查,也源於資料準確性,面對資料和報告,總要檢查下資料的準確性和邏輯是否相符,否則,總覺得不踏實;

    4.分析,業務做的好或者不好,都要從財務角度分析一下,分析多了,就影響到生活了。在我看來,現階段,侷限於大資料收集和使用的有限性,很多老闆等真正的決策者並不最終靠資料來做決定。分析多是建立於過去的資料,而未來是是一個趨勢,不確定性非常大,如果一個財務人員過於相信自己的分析,那麼,犯錯的機率就大了。

    5.不夠了解業務前端,在預算做的不充分的情況下(即使預算做的比較細也難以避免)財務工作者很多時候是在與業務發生的結果資料相伴廝守廝混,真正全鏈條接觸和參與業務的財務工作者非常之少。而這,我估計是馬雲不希望找個CFO來做CEO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 13 # 商業案例分析2020

    新開快餐店簡單3步就能,輕鬆開啟市場

    一切為了更火爆的生意

    今天給各位分享一個案例是:一家新開的快餐店,使用一張小小的“卡片”,如何輕鬆開啟市場,相信各位看完後對自己的生意也會有啟發。

    張先生在寫字樓附近開了一家送外賣的快餐帶,他定位的目標就是寫字樓裡的上班族,外加附近門店的老闆。

    一般人外賣店開業後,都是直接在美團註冊一個賬號,然後把自己店子掛上去,先以低價促銷的形式開啟市場,後面就是順其自然。

    張先生就不一樣,他採取了競爭對手不一樣的策略,避開了剝削利潤的美團,迅速做開市場,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的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印製名片大小並且精美的PVC卡,併到附近的寫字樓和沿街商鋪發放(目標客戶聚集的地方),

    卡片的大致內容有以下3點:

    (1)“新店開業,2元送餐--持此卡,您只需要花2元錢就能享受價值12的美味午餐一份。(設計無法抗拒的高價值誘惑)

    第二步:給顧客送餐的時候,給顧客說兩句。

    (1)明天我們的活動更加精彩,您可以免費得到價值12元的美餐,您有沒有興趣加入到我們的活動!

    (2)只要您今天花12塊錢購買6張價值2元的餐券,明天您就可以不花一分錢得到價值12元的美餐了,並且餐券可以低現金使用。下次您花10塊錢,就可以吃到價值12元的午餐,非常超值!

    非常簡單的策略,優惠力度也非常大,大部分顧客都能成交!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這樣做老闆不會虧嗎?接下來我們就來算一筆賬;

    客戶買6張券至少能帶來6次消費,加上第1次的2元,總共能收到現金74元。一餐飯的成本為6元,一共會產生8次消費,總成本就是48元。那就是每鎖定一位客戶,就能淨賺到26元。所以說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還有一點,根據路徑依賴的原理,一個顧客在你這裡消費了8次,以後以原價12在你這裡繼續消費的比例會非常高,所以這個活動還能培養使用者習慣,鎖定顧客長期消費。

    接下來嬴政就給各位剖析背後的智慧。

    (1)以2元餐作為引流,獲取於大量客戶接觸的機會;

    (4)透過鼓勵客戶購買免費送餐券,可以鎖定客戶接下來6次回頭消費,其實這就是累積贈送的一種變相形式(消費6餐送一餐),但是效果比傳統方式更加吸引人,而且更能鎖定顧客。

    精彩的案例已經解讀完了,這個案例可以適用於任何行業,只要你懂得舉一反三,就能使其發揮更大的威力。

    實體生意表面是網際網路和競爭對手的衝擊,其核心原因卻是時代發展太快,而大多數生意經營者自身的思維太弱所導致。

    好了,今天的分享先到這。請注意,如果你把它當一個故事看了也許你將一無所獲,我們應該要深度的挖掘其背後的本質,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快的成長,這也將是我分享的價值所在。

  • 14 # 潘氏財經

    個人認為,財務思維是一種將財務的基礎知識和業務邏輯相結合的思維。是一種“蜘蛛網”似的連線性思維。

    稅務工作人員:是你對業務敏感,看一張憑證,你看到的不是分錄,是業務是資金流動。你知道之前發生了什麼,知道在之後會帯來什麼影響,知道這中間的涉稅環節,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樣選擇最有利。

    財務人員:合併報表會計拿季報的初稿讓她稽核,大約五秒鐘,她圈出了第一個有問題數字,接著是第二個.不到五分鐘,她開始跟會計說這些數字的問題。

    銷售會計人員:一個工廠月未結賬,報表的銷售成本和賬面有十幾萬差異,工廠會計核對了ー個上午,也沒找出來哪裡出錯了,只能向總部的銷售會計求助。她拿到工廠的資料,巴拉巴拉+分鐘後,告訴工廠,有一筆在途的成本小數點錯位了。

    《人人都要有會計思維》:“會計思維是為了在克爭中獲勝,產生利益留下現金,利用會計數字來思考的方法,'掌握頤客需求,培養企業員工,思考企業經營現狀,在做決策時經常利用會計數字問自己,這在會計上有利潤嗎、會留下現金嗎、這樣持續的投入會有成果嗎.”這就是會計思維。以上都可以說是財務思維的呈現。

    我想,財務思維首先是一種思考向題的視角,習慣於用經濟效益來衡量一項決策或選擇是否合理,習慣於用財務語言解釋業務邏輯,習慣於用數字來量化分析過程和結果。我想,這一習慣需要在日常中去培養,時時記著用財務的視角去看企業的問題,心中總是有損益結構,事事不忘問有沒有會計利潤。

    然後,是理解數字習後的邏輯關係,以及背後的業務含義。就像那位財務人員,能迅速發現報表數字的問題,警如那位稅務人員,透過一張憑證看到完整業務。這需要有專業知識和業務基礎支導。知乎有大V推薦的構建財務思維的書單,大多是財務領域經典的教材,用來補基礎理論很不錯,而業務則需要在實務中逐漸新打磨。

    最後是對數字的敏感。就像那位總部銷售會計,能迅速發現價格異常,就像《歡樂頌》裡的安迪,能秒殺下屬提交的分析報告。對數字敏感並不是要求財務人數學有多好,能解決多麼複雜的數學問題,而是對數字的快速反應能力,比如看到目標利潤,能知道大概的增長率應該是多少,再比如看到兩組工廠的對比資料,能很快發現差距。當然也要能快速地記憶數字,比如看到當月的資料,能迅速記起上月這個數是多少,而不是要等到再翻上個月報表才能看出來差異。像安迪這樣的天オ,天生就有超強的記憶能力,普通人很難望其項背,但刻意的鍛鍊也是可以補拙的。

    在《人人都要有會計思維》一書中,作者提到一個工具:PDCA迴圈管理,計劃(PLAN)執行(DO)、檢査( CHECK)、糾正( ADJUSI).不管是在企業管理領域還是個人自我管理頁域,都非常有效,因為它是一個持續迭代、持續改善的過程。藉助財務思維,可以用數字來檢驗執行結果,為下一步行動提供更有效的反饋意見,達到持續改善的目的。

    或者可以說,財務思維是無處不在的,因為財務語言本就是用來解釋所有商業活動的通用語。逐漸培養對數字的敏感和敏,藉助財務的工具和方法分析河題,也就可以在數字的世界裡走得更遠吧。

    總的來說,財務思維是一個體系,而不是一些分散的知識點。要想形成這樣的思維習慣,唯有務實基礎和不斷的學習與實踐。擁有較好的財務思維能力,相信大家在工作中都能事半功倍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臺式電腦裡的機械硬碟壞了該怎麼修復?硬盤裡的資料如何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