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皮最搞笑

    要說《少年的你》三觀不正,最不正的應該是,這個結局不符合現實。

    劇情都已經推到這境地了,所有的原生家庭都挖掘得如此乾淨,竟然還能獲得好結局,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1

    關於小北。

    因為是千璽弟弟演的小北,而且千璽弟弟身上有一種非常高潔的氣質,所以,怎麼看他都該獲得好的結局。

    然而現實中,小北這個人是不可能有好結局的。

    十三歲以前,她跟著媽媽,媽媽的婚姻混亂,感情關係混亂。

    而人對親密關係的學習就是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對成年人的學習和模仿。

    所以他對感情的理解多半就是,能好了,咱們就在一起,不能好了,我們就該分開,不要糾纏。

    加上他十三歲就被母親拋棄,他內心裡是非常非常缺愛的。

    這樣的孩子,和他在一起的人會被他強烈控制,一定是非常窒息的你死我活的愛法。

    可是一旦真的得到了對方,那就是去找下一個目標的時候了。

    他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愛來填滿空虛,是不會甘於平淡生活的。

    安心、甘心和對另一個人堅定的守護,或者說是婚姻,那是雙方都有很高意識的結合。

    意味著小北高機率是渣男。

    加上,小北沒有文化,沒有學習,也沒有進步的空間,一直都在做非法勾當。

    這些非法勾當來錢快是會培養壞習慣的,類比來說就是,妓女很難安心於開飯店賺辛苦錢的意思。

    沒有穩定收入,戀愛中很多關係都是會變的。

    為什麼大齡女性更看重對方的經濟實力?

    因為只有穩定的經濟才是穩定感情的基礎。

    2

    關於陳念。

    陳念是一個被母親深刻控制的女孩。

    她沒有父親,而母親沒錢的時候還選擇了裸貸,也是個沒有愛的能力的女人。

    陳念一心讀書,讀書的目的是賺錢,是解脫,是帶母親一起解脫。

    陳念母親看到陳唸的成績非常好,不是去考慮學費、壓力等等的問題,而是抱著女兒說,我們終於熬出頭了,好日子就要來了。

    考個好學校就能獲得好日子嗎?

    是不是押寶太單一了?

    如果沒有犯刑,陳念應該是一個好好讀書,成績很好,但非常低自尊的姑娘。

    她會好好讀完本科,也可能還讀個研,甚至還找到好工作。

    然後,就開始面臨母親的吸血。

    這位母親可不是省油的燈,被人騙了又去騙人,本身沒什麼底線,只看利益。

    明知道產品不好,還要繼續用這個不好的產品可不僅僅是為了省錢,更深層次說,是習慣了底層規則,為了目的,什麼都可以將就。

    那會把女兒逼到什麼路上,真是不好想象。

    3

    社會不寬容前科犯。

    工作和學業穩定的你,身邊有前科犯嗎?

    就連資源豐富卻犯了刑的明星,想翻身的都幾乎沒有,身處社會邊緣的兩個犯刑小孩靠什麼能獲得好的結局?

    鄭警官這樣非要把兩個孩子都拖下水的行為,在現實中,真的也是犯罪了。

    我總在想,讓一個本來就在社會底層混跡的男孩,在監獄中有吃有喝有穩定的作息幾十年,真的就是件壞事嗎?

    關幾年放出來,他沒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他能做什麼呢?

    現實應該是,上移了的事情,警察並沒有時間和精力多過問。

    現實還應該是,人們自然會對小混混不屑一顧非打即罵,總覺得他已經皮了,不用極端手段和方式,你什麼都審不出來。

    而學霸陳念會自帶光環的,誰都要蹭學霸的光環不是沒有道理的。

    魏萊在警察局的遭遇,很可能就是陳念在警察局的遭遇,那就是,警官們就算質疑,就算討厭,也無能為力。

    這種對比下,自然會更偏向給學霸好出路,而讓小混混破罐破摔。

    懷孕女警的反應會比較真實,我不相信你的時候,用盡一切惡毒的話語逼你說出真相,你已經洗脫了罪名,那麼我們就沒有什麼可講的了。

    我隱隱認為,在真實環境中,能在如此極致的囚徒困境逼問中,達到小北和陳念兩人這麼高的默契,本身就是最優解了。

    4

    因此,要說這部電影三觀不正,是沒有把真實情況呈現出來。

    會誤導姑娘們寬容一個帥氣無敵一臉正氣的小混混,並且太輕看了犯罪的成本。

    當然,現有機制下,電影已經很突破邊界了。

    起碼說明了父母缺位,孩子就會無助,就會走向失控的因果關係。

    也說明了極端情況下,請相信法律和正義的力量,不要自己做決策。

  • 2 # 人生如戲cp戲如人生

    一句話或者一個情節永遠不能判斷劇情本身的三觀問題,比起三觀正不正,更重要的是一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社會現實反思?

    看過影片的朋友們一定會被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和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感動,二人惺惺相惜,互相依靠,“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句臺詞也被網友們記在心裡。

    影片聚焦校園霸凌這一題材,引起了廣泛討論,相比劇情,現實更殘酷。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可謂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是一生難走出的牢籠。小孩子無知無畏,社會不能聽之任之。‘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少年意氣固然可貴,面對校園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切實有力的行動。”

    但是影片後半部分的劇情,比如周冬雨飾演的陳念過失殺了人之後,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去頂罪“我未成年,判得輕。”

    後面在警局裡警官也對周冬雨說,你未成年加上沒有案底,判的輕。

    這一部分情節出來後“未成年”、從輕觸犯、“殺人犯”這幾個詞,聯絡當下的熱點,不免讓人有疑惑:“這是孤立未成年犯罪嗎?”

    最後你在與她的爭執中,失手殺了人。

    從一開始,陳念都只是想被保護,或者是不被打擾,她沒有藉著未成年的機會去傷人。

    要知道,過失殺人之後考慮到未成年從輕處罰,和藉著未成年的機會傷天害理,是兩回事。

    並且電影是藝術,藝術源於生活,當這部電影出來之後,它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反思,才是最重要的。

  • 3 # 豆腐刀手混剪

    文藝作品不是一本行為守則,它不教你每一步怎麼走是最正確的。所以,抱著模仿作品中每一個人物的行事方式的念頭去看一部電影,無異於緣木求魚。

    文藝作品提出問題,提供思考的角度,卻不必要給出答案。答案需要文藝欣賞者自己去尋找,去思考,而往往並沒有一個所謂的終極答案,如果有,這個問題就不值得被專門提出,並加工成文藝作品。

    如果不懂得以上兩個道理,理論上沒有必要欣賞任何的文藝作品。

  • 4 # Hl影視剪輯

    有兩個問題,先說比較簡單的。

    1、

    現實中基本不存在小北這麼善良的“好混混”。現實中混混及和混混有聯絡的學生才是霸凌體系的基石。是的,這十幾年來中國社會安定,所以當前校園霸凌本身就是一個完善穩妥的體系。如果沒有大人的干預,最終很可能發展成一個穩妥安定“人人各得其位”的統治體系,也不需要打人見血,其實是大人的干預使混混頭目的權威會時刻面臨挑戰,才不時地需要找個人開刀樹立自己的權威。你要動校園霸凌體系,光從學校入手是沒有任何用處的,不過這扯遠了,在第二部分詳述。

    然而幾乎所有影視作品中混混都必然是好的。

    對混混的美化,是美國民主黨的特色文化,在80年代之前不存在的。道理在於美國底層無業或半無業階層是民主黨的統治基石。民主黨掌握美國文藝界,從而向全世界推行這個政治正確。你文藝作品必須這麼寫。

    80年代以前文藝作品的“站在弱勢群體一邊”跟我們時代有微妙的不同。他們支援的是有固定職業,固定人際關係,“向上的”價值觀的有業勞動階級,類似於美國共和黨的支持者(紅脖子)。我們支援的是無固定職業,無固定人際關係,“向下的”價值觀的流氓無產階級,類似於美國民主黨的支持者。

    2、

    公立學校與校園霸凌是伴生的。這是2.1和2.2兩個情況的疊加。

    2.0、

    本質上,霸凌是從平等社會向階級固化社會發展途中的產物,是表層道德與人們內心真實對“行為準則”的理解不一致的結果。

    一個“好的社會”,人人相信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世界不可能有霸凌,小孩不需要透過這種手法確認大人口中的道德在約束行為方面並不真的有效。

    一個完全“壞的社會”,完全階級固化的社會也不可能有霸凌,王謝子弟衣屐風流,他們去哪裡能接觸到天天擄起袖子打架的同學?

    2.1、

    我曾反覆強調,“壞孩子地位高”恰恰不是真貧窮,它是一種福利病(全民教育的存在本身就是現代的事情),中美俄都深陷於此,反而德國避免了這一點。為什麼?一句話足以說明白:很多人本來就是天生搬磚的,壞孩子混社會對搬磚有用,足以讓他成為搬磚界翹楚。受教育對搬磚沒用,試圖擺脫搬磚命運的人自然被當成書呆子。

    即使是在美國富人的學校,仍然會有“壞孩子地位高”這種事情。為什麼?一言以蔽之,名實脫節,知行脫節。PUBLIC SCHOOL脫胎於貴族教育體系,它提供的地理歷史語言知識對貴族統治者有拿來即用的現實用處。在宏大敘事時期,人民同樣渴求這些知識。然而,在宏大敘事退潮以後(這必將伴隨著底層上升通道被砍斷),“屌絲”們(這裡更多是指心理上而不是物質上)想要的知識變成:哪個車牌子好,如何在菜市場砍價,女生是否喜歡壞男人,怎樣走後門搶火車票,怎樣在春運人潮中擠上車……怎樣處理人際關係。到最高階變成PUA學,鄉射禮,士昏禮,士相見禮,毋投與狗骨。這都是公立學校裡學不到,而“壞孩子”卻擅長的事情。

    數千年來,年輕人關心切身事物情情愛愛,而長者關心宏大敘事,才是常態。近代這一點被顛覆了,但最終會迴歸正常的。所以,最終壞孩子才是主流。將來社會還會鼓勵年輕人都變成抽菸吸毒打架紋身說髒話的壞孩子。(前提是福利社會繼續下去)

    正常情況下,學到一個知識點,將它用到實踐中,這個週期一般不超過三年,否則就太沒有效率了。上學到博士卻要30年,從utility方向來看,“初中輟學的話到30歲都賺了幾十萬了”。如果從理論上說,檢查utility公式(公式可百度)可知有兩種情況:愈窮愈沒有明天的人,就愈重視當下,就愈會趨向於初中輟學而反對讀博士。另一方面,博士和紅脖子修車工的最終收入差距越小(福利或隱性福利越好),也同樣會鼓勵人趨向於初中輟學而反對讀博士。

    2.2、

    另一方面,英美傳統文化幾乎是刻意地鼓勵校園霸凌。克倫威爾和國王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用說了。其實這個故事是一個隱喻,不僅隱喻克倫威爾必然弒君,還隱喻這五百年來英美社會治理的手段與目的。伊頓公學的霸凌傳統臭名昭著,甚至大部分情況下包含(男性之間的)性虐待。誅心一點的話,可以說這種性虐待才是這個霸凌傳統的核心。香港所有大學的舍堂文化實際上都是官方公開背書的霸凌制度,這一點近幾個月也有很多人普及過。

    道理在哪裡?在於英美不同於法德等Continental國家,是寡頭政治。到了那個層次才算是人,這個層次的人手段才能對世界運作有影響。同一層次的寡頭在理論上起點是平等的,但政治經驗告訴大家,這個群體必須決出一個話事人,否則運作會混亂。這樣就透過霸凌各顯神通競爭,“鬥而不破”,費厄潑賴(fairplay)。你如果不爽這種競爭,你被人用拳頭毆打,要拿刀反抗,搞“總體戰”,你就是鄉巴佬,是規則的敵人,是德國法西斯一類的公敵。

    這個霸凌制度只有兩個方向推翻,一是被底層公敵推翻,二是頂層皇帝認為這個制度太丟臉取締掉。大家都不想成為公敵,這個情形很微妙。而英美寡頭制世界誰想成為皇帝就會被群起而攻之。所以導致這種霸凌制度十分穩定,可以傳承五百年。不出意外的話傳承千年都很容易。

    2.2.1、

    而2000年以來中國校園霸凌體系的發展,引爆點是古惑仔。說白了是香港塑造“合格的自由主義世界接班人”的一套成熟玩法。香港從哪裡學來?自然是從英美學來,香港學校都是繼承的英國學校校風。這種霸凌本質上是英美自由主義世界觀所喜歡的、鼓勵的。

    2.2.2、

    這也側面反映了英美的核心理念:雙層價值觀。

    在他們的社會,人人都不相信社會口中的表層主流道德,小孩需要透過這種手法確認大人口中的道德在約束行為方面並不真的有效。但另一方面,相對的核心價值觀卻無比堅固,人人都以這種雙層價值觀為常態,認為這種雙層價值觀才是對國家,對社會,對(每個人自認為的)自己階級有利的。歐洲諺語有云:“英華人的朋友只有他家裡那條狗”,誠哉斯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魚男和雙子女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