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些歷史要讀

    1.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漢朝騎兵深入大漠,大敗匈奴。

    衛青和霍去病兩位漢朝的頂級名將,想必也不用小編多說了,大家必定也都耳熟能詳。這兩員漢軍的無雙大將,率領著漢朝騎兵橫掃草原大漠,將強大的草原帝國徹底打服。

    公元前119年春,為進一步追擊退入漠北的匈奴主力,漢武帝決定遣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及數萬步兵,兵分兩路深入漠北,主動尋求匈奴主力,並將之徹底殲滅。此戰,不僅是漢匈雙方的關鍵決戰,同時也是漢軍作戰距離最遠,戰鬥最艱鉅的戰役。

    漠北之戰漢軍取得徹底的勝利,共殲滅匈奴九萬人。經此一戰,匈奴的有生力量基本被殲,匈奴單于從此不敢再在大漠北緣立足,不得不向西北方向遠遁,因此出現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

    2.定襄之戰,唐初名將李靖與徐世勣合力擊敗東突厥。

    定襄之戰,是唐滅東突厥之戰中至關重要的一役,此戰由唐初的兩名頂級名將李靖和徐世勣領軍。他們兩人與侯君集一道,並稱唐初三大名將。

    公元629年(貞觀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以東突厥進攻河西為藉口,詔命兵分六路出兵剿滅東突厥,唐滅東突厥之戰就此打響。

    次年正月,李靖率三千驍騎自馬邑出發,進屯惡陽嶺,乘夜奇襲襄城。頡利可汗未料唐軍會突如其來,認為李靖敢孤軍深入,定有主力隨後,於是慌忙將牙帳撤至磧口。之後,由於心腹大將康蘇密降唐,頡利可汗被迫率所部退往陰山,最終遭到兵出雲中的徐世勣所部唐軍截擊,突厥軍大敗。

    頡利可汗在定襄之戰被李靖和徐世勣的大軍擊敗後,倉皇由雲中向西逃竄,想投奔吐谷渾國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國王麴文泰。結果半路上,部眾大多叛逃,最後身邊只剩數十騎,走投無路的頡利可汗最終被李道宗所部大軍擒獲。

    3.抗倭戰爭中的平海衛之戰,戚繼光俞大猷兩位抗倭名將通力合作的大捷。

    在明朝中葉東南沿海的抗倭戰爭中,湧現了眾多抗倭名將,如戚繼光、俞大猷、胡宗憲、譚綸、唐順之、楊文等等。而這其中又以戚繼光和俞大猷最負盛名。

    抗倭戰爭中,最為艱鉅的一戰便是著名的平海衛之戰,而此戰的勝利正是戚繼光與俞大猷通力合作的成果。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明朝當局為搗毀盤踞平海衛倭巢,命譚綸為福建巡撫,指揮福建總兵俞大猷、浙江副總兵戚繼光、廣東總兵劉顯三路大軍會戰平海衛。

    針對平海衛三面環海,易守難攻等特點,譚綸決定採用水陸聯合,中間突破,左右夾擊之戰法,以戚繼光擔任中軍,劉顯為左軍,由陸路正面進攻倭巢;又以俞大猷為右軍,率水師經由海路進攻,以斷倭寇逃路。

    平海衛一戰,在三路大軍的互相配合,戚繼光首先從中間突破,劉、俞水陸夾攻,進而一舉攻克平海衛,斬倭2200餘人,救回被擄男女3000餘人,隨後明軍更是乘勝收復興化府,進而掃除了侵擾閩地沿海的倭寇。

  • 2 # 小司馬講史

    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匡義親率10萬大軍北伐,宋軍很快便突破了遼軍在沙河的阻截,繼而圍困幽州。幽州守將遼耶律奚底初戰失利,便退兵至幽州城北清河。他急忙派人把情況報告給了遼景宗。遼景宗知曉情況後,不敢怠慢,急命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與惕隱耶律休哥分別率軍去解幽州之圍。耶律斜軫率援軍在幽州城北故意打著耶律奚底軍青色旗引誘宋軍追擊,以分其攻勢。同時,惕隱耶律休哥也率援軍趕到高梁河。

    恰好遇到了宋太祖親率的宋軍。耶律斜軫與耶律休哥分率援軍左右兩翼夾擊宋軍,宋軍大敗,死傷甚眾。遼軍乘勝追擊宋軍三十餘里,殺死宋兵一萬餘人。耶律休哥本人在高粱河一戰中也付出了慘重代價,他身負三處創傷。高梁河之戰後,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受到遼景宗的重賞,耶律休哥在此戰中出色的發揮,使得遼景宗對他加以重用。

    二位名將所選擇的戰術得當。耶律斜軫先是採取示弱誘敵,引宋軍北進,進而以分宋軍的攻勢,隨後等到耶律休哥率軍趕到高梁河,二人採取夾擊的策略,使得宋軍慘敗。此次北伐,宋太宗所選擇的時機不合時宜。由於剛剛滅掉北漢政權,宋軍還沒有來得及休整戰力,就開始揮兵北上,其結果只能是慘敗而回。
  • 3 # 歷史吐槽機

    布拉德利的兇猛

    1945年3月,在法國取得巨大勝利的盟軍開始向納粹德國領土進攻,大抵這世界上除了希特勒,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德軍輸定了。然而盟軍並沒有放棄對德軍的追擊,他們很清楚,一旦進度不夠快,納粹就有可能就地組織防線,屆時盟軍將面臨巨大的傷亡。

    然而這次布拉德利卻顯得異常兇猛,他甩開大部隊起碼3天的路程,直接衝到萊茵河畔的魯登道夫大橋前。3月7日到達當天就開始發動猛攻,不計代價的狂攻了足足10天后,美軍佔領了這座大橋,橫渡萊茵河。可布拉德利這次依然沒有停手,他下令繼續向德國腹地穿插。

    蒙哥馬利的穩健

    3月24日,英國元帥伯納德·蒙哥馬利率領的英聯邦第21集團軍(包含美軍第9兵團)也抵達了萊茵河畔的韋塞爾地區,對布拉德利的意圖蒙哥馬利心領神會,當即兵分三路強渡萊茵河,藉著布拉德利那邊吸引德軍注意力,穩穩的向德國腹地推進。

    蒙哥馬利是英軍在二戰裡少數能拿出手的名將,歷來以固執穩健著稱,讓他帶兵該贏的通常都可以贏下來,但該輸的也一定會輸掉。但這貨也同樣以缺乏機智和溝通能力而臭名昭著,連本國的紳士都不太待見他。

    蒙哥馬利大抵沒啥自知之明,在盟軍將領中著實沒少得罪人,比如西西里島戰役中他就命令過布拉德利讓出公路給英軍,轉而去打墨西拿。布拉德利雖然很不爽,但沒像巴頓一樣自作主張,還是服從了指揮,結果蒙大帥之後評價他為“愚蠢且盡責”。這也就是布拉德利,換成常隊長來都得噴他,合著老子聽指揮也不對?

    包圍魯爾的口袋

    其實布拉德利和蒙哥馬利這對冤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徹底包圍魯爾地區。這樣既可以切斷柏林的工業品供給(魯爾是著名的工業區,那時候也生產燃料),又能把莫德爾率領的B集團軍裝進口袋,40多萬大軍再不能參加柏林保衛戰。

    就這樣,布拉德利的橫衝直撞與蒙哥馬利的步步為營在魯爾地區一南一北形成了兩條鐵臂,這是一次標準而經典的鉗形攻勢。納粹防守大師莫德爾明知道如此,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發生。

    1945年4月1日,兩支鐵臂在利普斯塔特會師,這個愚人節沒有任何玩笑,魯爾被嚴絲合縫的裝進了口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德軍計程車氣就徹底崩潰,莫德爾無視元首“戰鬥到最後一人的命令”,就地解散了B集團軍,隨後飲彈自盡,32萬5千餘名德軍成為俘虜,搞得美軍都沒處安置。

    這次魯爾包圍戰雖然不像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戰役等一眾二戰名局那般著名,但兩個頗有心病的名將確實聯手奉獻了一次經典的鉗形攻勢,大大縮短了戰爭結束時間。順便說一下,雙方剛會師布拉德利就把美軍第9兵團給要回去了,別說老實人不會報復......

  • 4 # 度度狼gg

    1945年3月31日,在蘇軍總參謀部作戰室,斯大林親筆塗掉了總參給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劃定的戰役分界線,而改在了柏林東南60公里的呂本,這就意味著斯大林原來的想法已經變卦了。

    (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

    在攻取希特勒德國老巢的戰役準備中,斯大林本來打算讓“最高副統帥”朱可夫負責主要破城,畢竟朱可夫在當時的蘇軍那是“第一名將”。但是垂死掙扎的德軍,還能在柏林和外圍防線集中100萬兵力負隅頑抗,單憑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110萬人又顯然力不從心。

    所以科涅夫同樣擁有110萬人馬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投入作戰成為必需,那麼其實也簡單,讓科涅夫受朱可夫節制和指揮不就完了?但是斯大林並沒有下達這樣的命令,畢竟兩位蘇聯元帥都是戰功赫赫,面對如此巨大的榮譽,直接圈定攻克柏林的戰果完全歸於朱可夫,也是不合適的。

    (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

    於是斯大林改變了主意,決定讓兩位元帥既合作又競爭,所謂合作,就是兩個方面軍共同撕開柏林東邊最堅固的奧得河防線,所謂競爭,便是之後從兩個方向分別向柏林市區突進,什麼總理府或者國會大廈等巢穴,誰先攻下來就是誰的功績,等於在柏林戰役最後階段將搞起“雙雄競爭”。

    蘇軍內部稱之為“展開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斯大林當面對科涅夫說:“倘若敵人在柏林東接近地上進行頑強的抵抗,以致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進攻受阻,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應準備以各坦克集團軍從南面突出柏林”,這就算是給科涅夫授予單獨進攻的尚方寶劍了。

    於是從1945年4月16日起,兩個方面軍同時投入作戰,朱可夫(77個師)一口氣打出123萬發炮彈,許多德軍被炸的精神崩潰,而科涅夫(70個師)甩的炮彈超過150萬發。蘇軍用炮火開路發起猛烈進攻。果然,由於德軍防禦重點就是在城東,朱可夫的部隊遭遇瘋狂抵抗,推進十分緩慢。

    朱可夫在回憶錄中不無酸溜溜地寫道:“奪取柏林的任務完全可以交由一個方面軍,即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但至少要給它的左翼加強兩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兩個坦克集團軍、一個空軍集團軍以及相應的炮兵和工程兵部隊”。。。這等於把他一個方面軍的兵力翻番,其實還是想指揮科涅夫。

    (希特勒負隅頑抗)

    柏林戰役打到4月21日的時候,根據朱可夫的請求,斯大林打電話給科涅夫,說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進攻受阻,詢問是否可以把朱可夫手下的兩個坦克集團軍調過來,從科涅夫開啟的缺口向柏林突擊。科涅夫當即表示了拒絕,認為這樣會造成部隊建制和作戰的混亂,並表示自己有能力單獨突破。

    1945年4月22日,科涅夫的兩個坦克集團軍從南方突至柏林城郊,三天後與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第4坦克集團軍在柏林以西的波茨坦會師,從而完成了對柏林的合圍。在柏林以北地區德軍,也被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擔任助攻任務)合圍,柏林陷落只是時間問題了。同一天,科涅夫的部隊在易北河與美軍會師,爭得了第一個榮譽。

    (科涅夫元帥)

    不過,斯大林還是有點偏袒“勝利的象徵”的朱可夫,隨後要求科涅夫所部在柏林西南圍剿德軍溫克將軍的第9集團軍,而將攻佔柏林核心區的作戰任務仍然交給了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4月28日,朱可夫麾下的第3突擊集團軍和近衛第8集團軍,聯手逼進柏林德軍最後一處支撐點蒂爾花園區,兩天後佔領國會大廈,德軍宣佈投降。

    因此,柏林戰役的勝利是由朱可夫和科涅夫兩大名將共同完成的,蘇軍總計付出了304000人的傷亡,俘虜德軍480000餘人,但最終的榮譽卻被朱可夫摘得,並且代表蘇軍接受德軍投降的也是朱可夫,為此,兩位蘇聯元帥後來出現了一定的裂痕。

  • 5 # 歷史微點

    解放戰爭時期,眾所周知的太原戰役,就是我們的兩位開國元帥徐向前與彭德懷聯手合作,打跑了山西‘土皇帝’閻錫山,取得了太原戰役的勝利。

    1948年7月,重病在身、躺在擔架上指揮戰鬥的華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徐向前,率部結束晉中戰役,殲滅閻錫山主力10萬餘人,一月之內解放了14座縣城,收復了晉中的大部分土地,並乘勝直逼太原城下。

    統治山西38年的土皇帝閻錫山當然不甘失敗,他仗著城內的15萬守軍和經營多年的城防設施負隅頑抗,並叫囂太原是‘可抵150萬軍隊的碉堡城’。

    1948年10月5日,因敵情有變,太原戰役提前打響。正在西柏坡參加會議的徐向前馬上抱病返回太原前線指揮戰鬥。

    雖然閻錫山的工事堅固,武器先進,但在我軍的堅決打擊下,外圍陣地盡失。至11月中旬,正當徐向前準備發起總攻,打下太原時,接到軍委來電:‘為配合平津戰役的進行,暫停攻擊,就地休整,待時機合適時再攻取太原’。於是徐向前率部進入圍城休整階段。

    到1949年4月初,太原被圍近五個月,平津戰役己勝利結束,軍委又調集我六個軍及兩個重炮團馳援太原前線,準備對太原城發起總攻。

    也就是這時候,彭德懷受主席委託,從西柏坡回西北途中,到達太原前線看望病中的徐向前。此時徐向前的病情嚴重,胸背疼痛難忍,他請彭德懷留下來幫助他指揮攻城,待拿下太原後再回西北。

    彭德懷見徐向前病情嚴重,便一口答應了。14年前長征時,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見到的第一個紅四方面軍的將領就是徐向前,自那時以後,他們就始終互敬互重。

    後來徐向前回憶太原戰役時說:‘那時下命令、寫佈告,仍用我的名義簽署,實際上是彭老總在挑擔子,他新來乍到,對敵我情況都不熟悉,但慷慨允諾,勇挑重擔,實在難得’。

    彭德懷留下後,親自深入前沿主要陣地,檢查部隊作戰準備,檢視地形,殫精竭慮的指導攻城工作,病中的徐向前這時候不能走路,常躺在擔架上與彭德懷研究作戰部署——有彭德懷在,他對取得勝利很放心。

    4月20日,我軍對太原發起總攻,至22日晚,已全部掃清城牆外的守敵。24日晨,在炮火的支援下,我軍以優勢兵力全面突擊,勢不可擋,破城而入,在付出一定的代價後,太原城勝利解放。於半月之前找藉口逃往南京的閻錫山聞訊後,急火攻心,如喪考妣。

    太原戰役中,因徐向前重病在身,所以才有了與彭德懷雙劍合璧的機會,這也是我軍戰史上少見的兩位元帥合作攻打一座大城市,而兩人的相輔相成也確實威力倍增,使太原戰役取得了勝利。

  • 6 # 九頭鳥漫談文史

    一場大的戰役,涉及到數萬乃至數十萬軍隊,即使是名將帶兵,也需要和同僚協同作戰,互相之間的配合確實很重要,這樣的範例很多,下面以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戰列舉例:

    徐晃,呂蒙,陸遜聯手,關羽大意失荊州

    這是三國期間一場很重要的戰役,直接導致了蜀漢的衰落。戰役過程是關羽在劉備拿下漢中後,獨自率部攻打襄陽、樊城,曹魏樊城守將曹仁不敵,曹操派遣于禁、龐德救援,但被關羽擊敗,曹操一度準備遷都避讓,但在司馬懿等的勸阻下,再此派遣大將徐晃領兵救援,同時,聯絡孫權,試圖引誘孫權偷襲荊州。

    孫權一方,本來和關羽對峙的是呂蒙,這是個鐵桿的對關羽主戰派,幾乎是公開的覬覦荊州,關羽對他當然是防之又防,在關羽和曹魏對戰時,呂蒙早就蠢蠢欲動了,但他知道關羽防著他,這個時候還沒有怎麼出名的陸遜出主意,以自己代替呂蒙,對外稱呂蒙生病,陸遜還給關羽寫信,不停的表示對關羽的敬仰。

    關羽被呂蒙、陸遜聯手迷惑住了,放下了戒心,將防守東吳的部隊調遣了一部分去樊城前線,於是,呂蒙、陸遜趁著關羽在樊城和徐晃對峙,在孫權的任命下,分領兩路大軍偷襲荊州,呂蒙一路偷襲江陵得手,陸遜一路偷襲公安、南郡,直到秭歸枝江、夷道,徹底斷掉關羽西逃益州的道路,東吳偷襲荊州時,曹魏的徐晃也在樊城擊敗關羽,關羽最終在兩路夾擊下兵敗身亡。

    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場戰役中,因為共同的威脅,曹魏的徐晃和東吳的呂蒙、陸遜這三大名將在戰略上形成了默契的合作,徐晃救樊城、襄陽,呂蒙、陸遜偷襲關羽後路。在東吳襲取荊州的戰術上,呂蒙和陸遜也是配合的天衣無縫,從麻痺關羽到兩路分兵合計,呂蒙完成了一直以來幹掉關羽的夙願,陸遜也藉此戰出頭成為名將,曹魏和東吳都達成了戰略目的,只有劉備哭了。

    唐朝滅東突厥之戰,李靖和李績聯手奇襲陰山

    唐朝貞觀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以李靖為主將,共派遣六路大軍出擊突厥,這六路大軍全由名將領軍,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通漠道行軍總管李靖、金河道行軍總管柴紹為中路軍直擊突厥頡利可汗,恆安道行軍總管衛孝傑、暢武道行軍總管薛萬徹從幽州方向攻擊突厥東路,大同道行軍總管李道宗從靈州方向攻擊突厥西路,阻止頡利可汗西逃(防守突厥東路的突利可汗此前以向唐朝投誠)。

    李靖、李靖、柴紹、衛孝傑、薛萬徹、李道宗全是初唐赫赫有名的名將,六人聯手出擊,突厥無法抵抗,特別是李靖和李績,李靖偷襲陰山的戰術就是兩位名將商量出來的,當時李世民已經派唐儉去勸說頡利投降,可李靖和李績依然決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管唐儉的死活,打垮頡利就好,即使和他們在一起的張公謹反對,兩人依舊決定出兵,李靖率精騎在前,李績隨後接應,一戰徹底打垮了頡利,奠定了最終的勝局。

    淮海戰役,中野劉帥和華野粟大將攜手合作

    這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在對蔣軍戰場上規模最大,也是戰果最大的一次戰役,戰役開始之前,本來是準備由華野單獨打一個“小淮海戰役”,但經過粟大將的修正,軍委的認同,變成了後來的“大淮海戰役”,也因此,戰役必須要由劉帥(中野司令員)、陳帥(華野司令員兼中野副司令員)、鄧政委(中野政委)指揮的中野和粟大將(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譚政委(華野副政委)、陳上將(華野參謀長)、張中將(華野副參謀長,陳上將愛在一線帶兵,張中將實際負責野司參謀部工作)指揮的華野互相配合,並以鄧、陳、劉、粟、譚組成了總前委。

    劉、陳、鄧和粟、譚、張等在淮海戰役中合作默契,戰役一開始,華野圍住了蔣軍黃百韜兵團,校長趕緊派出黃維領一個兵團救援,中野配合華野打援,又把黃維給圍住了,給華野消滅黃百韜兵團爭取了時間,華野殲滅了黃百韜兵團後,回頭又派遣參謀長陳士渠帶五個縱隊去支援兵力較少的中野,配合他們一起殲滅了黃維兵團。

    淮海戰役我軍以60萬對蔣軍80萬,消滅和俘虜了55萬,中野和華野兩大野戰軍配合默契,劉、陳、鄧和粟、譚、陳、張等互相協作,共同完成了這一偉大壯舉,中野的實際指揮者劉帥和華野的實際指揮者粟大將在戰場上的互相配合不說,同時身兼華野和中野職務的陳帥在中間協調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反觀蔣軍,協同能力就比我軍差太多,甚至於杜聿明在南京商討戰術時,都不願意相信同僚,比起劉帥和粟大將的互相信任,蔣軍敗得不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典遊戲《暗黑》最兇殘的屠夫,在歷代版本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