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OT黑槍汪

    因為有聯合國

    標題其實並不準確,準確來說應該是:因為有聯合國的成員國!

    雖然以色列在歷次戰爭中都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以奠定今後這塊地區我就是老大!但不難看出,以色列是越戰越勇國家板塊是越來越大的。

    這直接導致了今天的以色列的幾乎佔據了整個巴以地區!

    中東地區共爆發過五次戰爭,但只有第二次算是真正失敗了。

    勝利的先不說,先來看一下第二次為什麼失敗!

    第二次中東戰爭的主要原因是英法想要重新佔據蘇伊士運河,而他們與以色列一拍即合就開打了。

    從圖片來看,這次的戰爭的前期順風順水、中期摧枯拉朽、最後目標達成,那他們根本就不應該輸啊?

    他們的確沒輸!但他們忘記了在那時,誰才是這個世界上的老大!

    為什麼最終輸了?

    因為英法聯軍最終迫於美蘇的壓力撤軍了,而以色列見大哥們(暫)撤軍了也就只好撤軍了。這次戰爭其實並不是單方面的失敗這麼簡單,這意味著老牌帝國正式的沒落了,也是從那時起美國又多了一名門下客。

    雖然美國暗地支援以色列,蘇聯支援中東(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的)

    但是你倆打來打去我們也懶得管,可是蘇伊士運河這塊蛋糕我們都還沒碰呢,你們碰啥?這就是第二次中東失敗的原因!

    第二次說完了,那剩餘的四次以色列為何都沒建立絕對的優勢呢?

    還是因為聯合國!

    第一次——險勝(無法建立決定性優勢)

    以色列險勝,這差點都輸掉的戰爭,不見好就收?

    第三次——為了巴解組織(師出無名就無法擴大戰果建立決定性優勢)

    贏了就行了,也無力在做其他。

    第四次——聯合國調停(無法建立決定性優勢)

    上面發話了,再怎麼樣也無法打了。

    第五次——聯合國又調停(無法建立決定性優勢)

    這次以色列猛地一塌糊塗,然後聯合國就調停了,再打下去你地盤又要更大了。

    這就是原因

    前期以色列沒這能力,後期有人制約!

    畢竟那時美蘇認為,這個世界上有美、蘇就夠了,其他國家哪怕是自己陣營的也不能太過於強大!

    戰爭的主要原因:民族、信仰、領土的衝突。

    戰爭的持續原因:蘇聯支援中東,美國支援以色列。

    雙方使用沒有毀滅對方的原因:蘇聯支援中東,美國支援以色列。

    總的來說就是美蘇只希望彼此打來打去,用以驗證一下我的最新武器裝備的實戰效果並於對方俺暗地裡較一下勁,但是誰要建立決定的性的優勢,那以後我豈不是沒得玩了?而且這地方還多了一個難以控制的地區霸主!

    有些陰謀主義了,還望海涵!

  • 2 # 幸福地帶2

    在巴以衝突中,以色列最終並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其主要原因還是以色列國力過小,而以色列周邊全是巴勒斯坦的支持者。

    以色列作為借住的方式,佔領了巴勒斯坦領土,當然就是一個外來者,喧賓奪主,鳩佔鵲巢的典型事例。在道德上,人情上,法理上,都是站不住腳跟的。再加上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是以色列為強盜、侵略者,所以,所以遭到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集體攻擊。

    以色列雖然有美歐等國的大力支援,但是常言說得好,一虎難敵群狼,面對著整個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後路,所以他不能夠全力的對巴勒斯坦進行攻擊和圍剿,他要抽出很大的精力來對付域外國家。

    戰爭不是一瞬間就結束的,他有很長的時間來作準備的,所以對經濟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另外戰爭就標誌著屠殺。常言說殺人3000,自損800,對人口的要求也是非常之高的,以以色列的國土和人口而言,已是明顯不足以對抗這場戰爭的能夠取得決定性勝利。

    雖然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戰爭,完全是由歐美的支援的。以色列知道自己國力較小,國內虛弱,所以不得不以維護自身的安全為主,以免將戰事擴充套件過大而遭來滅頂之災。

    所以以色列釆用了蠶食政策,以逐步蠶食的方式來對巴勒斯坦進行功擊。表面上看,以色列並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是以色列的策略卻是非常的正確的,並且以很長遠的目光來制定規劃。

    也就是因為它採用了蠶食的方式。即佔領一個地方,盤活一個地方,穩定一個地方。從而最終達到吞併整個巴勒斯坦的目的。誰能說,亦或許難道說他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嗎?

  • 3 # 銷售的思考

    誰在巴以衝突上談正義!誰就是小孩!這樣就沒得談,當年橫行天下的英華人二戰傷了元氣,殖民地大起義,殖民主義日落西山,大背景下英華人撤出了中東,可有不甘心白送,就又故技重施,留下種子,當年全球流散猶太人無處安置,就被英美安置到了這個地區!阿拉伯世界當時屁都不敢放,當年的巴勒斯坦還和鄉鎮黨派一樣弱小,外來戶可是全球精英組合,不是老兵就是各國工商人傑科學家,當以色列建國,阿拉伯人感覺不妙時,一切談判都是多餘!巴勒斯坦建國路漫長曲折,也凸顯出中東的阿拉伯世界內部矛盾太多,利益太分散,教派種族,無數借口也掩蓋不了五次中東戰爭的失利!這時候,以色列人已經教育出新一代把這裡當家園的接班人!正義公理?誰的領土?領土屬性?國際政治就是強權政治,地緣政治!現在以色列人生活在恐怖襲擊中怡然自得!現在中東越分裂,動盪不安!越顯現出宗教的負面影響!宗教遺害無窮!伊斯蘭世界的教派內鬥才是禍亂根本!全世界都怕阿拉伯世界統一!世界越分裂破碎!大國越強大!

  • 4 # 安睿

    這就要看對決定性勝利的定義了。如果把決定性勝利定義成徹底在巴以衝突中終結巴勒斯坦人的反抗的話,那麼以色列確實沒有達到這種程度。在巴以衝突中,以色列在實力上佔有優勢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以色列並沒有獲得決定性勝利。

    結束巴以衝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雙方的矛盾徹底解決,一種是其中一方徹底退出。這兩種方式都不可能。雙方在領土,宗教、難民等方面的問題不可能得到徹底解決,巴以也都不可能退出。那麼對於以色列來說,決定性勝利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採取強力壓制,一種是徹底將巴勒斯坦人趕出去。

    首先,如果以色列人採取強力壓制,強到巴勒斯坦人不敢採取一點反抗措施也是不可能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其次,以色列人將巴勒斯坦人“趕盡殺絕”也是不可能的,這不符合國際道義,違反基本的國際規範,會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

    最根本的原因是,這樣做的成本太高了,作為理性的國家行為體,以色列沒有必要這麼做。徹底的武力壓制需要很高的軍費開支,經濟成本太高。巴勒斯坦人背後還有廣大的阿拉伯國家,這是以色列不得不考慮的。至於說“趕盡殺絕”這樣的瘋狂計劃就更不可能了,沒有一個主權國家會考慮這樣的愚蠢計劃,那無異於希特勒法西斯與整個世界為敵。在國際社會中,主權國家並不是為所欲為的,國家會受到國際體系的限制。

    所以,對於以色列來說,保持當前的優勢就是最合理的戰略選擇,沒有必要去追求所謂的決定性勝利。以色列現有的主導政策是,以自己的優勢在維護自身的安全的情況下,不斷分化侵蝕巴勒斯坦的領土,修建猶太人定居點造成對領土佔領的既成事實。這是最理性、最經濟及國際阻力最小的政策。

  • 5 # 照影吹笙

    1.不知“決定性的勝利”指什麼?2.歷屆美國總統都“站中間”當和事佬,令以色列縮手縮腳。例如,在加沙的控制權易手(原為巴解控制,後為哈馬斯控制)後,以色列第一次襲擊加沙,把哈馬斯武裝打到鑽地道,地面已經完全被以軍佔領,以向美國要鑽地彈,要把哈馬斯武裝消滅在地道里,但小布什不給,以軍只好撤退,給了哈馬斯武裝以喘息之機,過幾年又“東山再起”;3.巴勒斯坦地區原為猶太人聚居區,後為巴勒斯坦人聚居區,以色列根據聯合國《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循規蹈矩在該“分治決議”劃分的區域內建國,但巴勒斯坦人卻不“循規蹈矩”在劃分給巴勒斯坦國的區域建立巴勒斯坦國,而是“坐一望二”想要獨佔整個巴勒斯坦地區,要“重返家園”把猶太人趕走。如果猶太人也要“重返家園”,把巴勒斯坦人趕走,獨佔巴勒斯坦地區則“彼此彼此”扯平了(但也是不了之局)。綜上,以色列是“君子”,巴勒斯坦人是“小人”,“君子”和“小人”鬥不能“講理”,只能“力排眾議”,用武力把哈馬斯徹底消滅,這是唯一解,其它都是“無理解”。

  • 6 # 世界歷史唯物觀

    以色列可以建國就是決定性的勝利,以色列在理虧的情形之下,硬是蠻橫的將巴勒斯坦的國土不斷蠶食,一直到現在,以色列還控制著戈蘭高地這個儲水池。可以說以色列在中東,按照聯合國法律來說,其建國是不合法的。

    在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都獲取了美帝的支援,可以說以色列就是美帝扶起來的,雖然猶太人這個民族十分值得同情,但是他們在中東的所作所為,對巴勒斯坦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令人感受到了霸權主義的影子。

    如今的中東局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以色列而引起的,以色列的歷次介入,加上以色列的擁核,都導致中東變為了各種問題相互衝突的區域。如今的中東越亂,越符合以色列的核心利益。就拿以色列拆除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的居住點這件事情說,以色列同巴勒斯坦的矛盾,不可能可以和平解決了。

    如今巴以矛盾的解決,雖然有聯合國在托盤,但是以色列的所作所為卻是要求巴勒斯坦退出耶路撒冷,這對於巴勒斯坦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因為那是他們的首都。然而就是這種矛盾的存在,使得巴勒斯坦徹底同以色列沒有了和平談判的可能,因為和談的條件就是一方放棄耶路撒冷,但是誰又會呢?

    簡單來說如今巴以問題若是能解決,那麼中東其他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但是美國也失去了在中東存在的必要。中東這局棋,估計只能等美帝霸權衰落之後,才會有更加智慧的人來解決。

  • 7 # 道中道道而道

    決定性的優勢很難,只能是階段性的勝利。原因如下:

    1.宗教。以色列作為猶太教國家,在中東地區算是異族,中東或北非所有的穆斯林都看他不順眼。宗教已經深入人心了,並不像政治課本上說的:宗教等到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自然消失。我並不贊同這個觀點。十幾億的穆斯林,你們也知道穆斯林對於他們自己的信仰是有多火熱。就算以色列在前幾次戰爭中取得了很大的戰績,但不能從這些說他要幹翻穆斯林世界了。中東地區的強國還是比較多的,他們是不會容忍以色列連續做大的。歷史上因為宗教出現了好幾個大帝國,卻沒有一個是猶太教的。

    2.政治實力。說到這一點,你可能會說,美國在後面給他撐腰了,這些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戰略平衡點。有一天為了利益,很有可能犧牲掉它來換取利益。中東幾個國家地區的的實力不容小覷。前幾次戰爭是因為各個國家心懷鬼胎,軍隊沒有完全協調一致。就像中國秦朝時,韓趙魏燕等多次攻秦,卻無功而返。寡不敵眾這四個字還是挺有意義的

    3.軍事。不得不說,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很強,科研絕對是世界前列。但中東還是蠻可怕的。不怕敵人多,就怕敵人擰成一股繩,同仇敵慨。

    4.資源。沒有一個充分的資源,怎麼才能不斷進步呢?但以色列面臨的就是醫院問題,中東地區的氣候大家知道,以色列的是地中海氣候(如有錯,歡迎大家指正),還是比較乾旱的,國內又非常缺乏資源。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因為海上生命線不在自己手上,所以不斷髮展新的戰略,你看,修鐵路連線到東南亞出海口,然後又新建中巴走廊。西邊了就是亞歐大鐵路。現在的一帶一路又何嘗不是更好的從外引進資源呢。全世界主要的石油在中東,而中東又是穆斯林的天下。

    在巴以衝突中,以色列最終並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其主要原因還是以色列國力過小,而以色列周邊全是巴勒斯坦的支持者。

    以色列作為借住的方式,佔領了巴勒斯坦領土,當然就是一個外來者,喧賓奪主,鳩佔鵲巢的典型事例。在道德上,人情上,法理上,都是站不住腳跟的。再加上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是以色列為強盜、侵略者,所以,所以遭到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集體攻擊。

    以色列雖然有美歐等國的大力支援,但是常言說得好,一虎難敵群狼,面對著整個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後路,所以他不能夠全力的對巴勒斯坦進行攻擊和圍剿,他要抽出很大的精力來對付域外國家。

    戰爭不是一瞬間就結束的,他有很長的時間來作準備的,所以對經濟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另外戰爭就標誌著屠殺。常言說殺人3000,自損800,對人口的要求也是非常之高的,以以色列的國土和人口而言,已是明顯不足以對抗這場戰爭的能夠取得決定性勝利。

    雖然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戰爭,完全是由歐美的支援的。以色列知道自己國力較小,國內虛弱,所以不得不以維護自身的安全為主,以免將戰事擴充套件過大而遭來滅頂之災。

    所以以色列釆用了蠶食政策,以逐步蠶食的方式來對巴勒斯坦進行攻擊。表面上看,以色列並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是以色列的策略卻是非常的正確的,並且以很長遠的目光來制定規劃。

    也就是因為它採用了蠶食的方式。即佔領一個地方,盤活一個地方,穩定一個地方。從而最終達到吞併整個巴勒斯坦的目的。誰能說,亦或許難道說他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嗎?

  • 8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以色列為什麼不能在巴以衝突中獲得決定性的勝利?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對巴以衝突進行比較全面的瞭解:在過去的兩千多年間巴勒斯坦一直是一個地區的名字——綜合百度百科和漢語辭海的定義:巴勒斯坦地區是指位於地中海與死海、約旦河之間,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事實上古代的巴勒斯坦地區比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起來還要大:至少還包括今天的黎巴嫩南部地區、敘利亞西南部地區、約旦、紅海北部地區和埃及的西奈半島東部等地。早在公元前1200年猶太人就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定居並曾在此建立以色列王國,然而公元135年因羅馬人在鎮壓了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暴動後將猶太人逐出該地區並以非猶太居民移入,從此開始了猶太人的流浪生涯。自從古代的以色列王國被羅馬帝國所滅以來猶太人就一直在世界各地漂泊,一直未能建立自己的國家。在長期的漂泊過程中猶太人遭遇到的是歐洲各國的白眼、迫害,甚至是屠殺,於是從19世紀末開始猶太復國主義思潮興起。1897年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第一次世界錫安主義組織大會把猶太人復國的目的地定在以色列故國即巴勒斯坦地區。一戰後昔日的中東霸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為戰敗國被徹底肢解,這時的巴勒斯坦地區成為英國的託管地,大量猶太人趁機湧入巴勒斯坦。1933年納粹黨上臺後大肆迫害猶太人,於是越來越多的德國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1919年猶太人剛開始大規模向巴勒斯坦遷徙時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只生活著65000名猶太人,然而到了二戰爆發時的1939年就陡然上升到45萬人,隨著二戰爆發後納粹鐵蹄肆虐歐洲各國,一時間大量歐洲猶太人為逃避納粹的魔掌而逃到巴勒斯坦。

    二戰之後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普遍對猶太人遭受納粹屠殺的慘狀報以同情並承認以色列復國的合理性,但這並不意味著阿拉伯人就願意拿出自己的土地供以色列復國,在他們看來:既然屠殺猶太人的是納粹德國,那麼理當從德國割出一塊土地供以色列復國。然而這時猶太復國主義得到了已崛起成為世界霸主的美國的支援:古以色列所在的迦南地區恰恰是中東的核心關鍵地帶——這裡地處西亞、北非交接地帶,控制了這裡就可以將伊拉克、敘利亞等西亞阿拉伯國家同埃及、利比亞等北非阿拉伯國家分隔開來,從而避免阿拉伯國家形成一個統一的強勢地緣政治實體。以色列選擇在此建國正符合美國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的既定策略。1947年聯合國大會透過決議規定當時由英國託管的迦南地區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人的以色列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國(約1.15萬平方公里)。猶太人順應了聯合國的決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在聯合國劃定的地盤上正式建立了以色列國,而阿拉伯國家聯盟斷然拒絕聯合國這一分治方案,阿拉伯國家聯盟委員會還下令對以色列的猶太平民展開為期三天的暴力襲擊,隨即猶太人組織的地下民兵部隊展開還擊,雙方的衝突愈演愈烈。到了1948年5月15日凌晨由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組成的阿拉伯聯軍就向前一天才剛建國的以色列發起戰爭。阿拉伯聯軍面對才剛建國一天,甚至還沒來得及組建正規軍的以色列可謂佔盡優勢。這時在美國的建議下聯合國安理會要求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自以為佔盡優勢的阿拉伯聯軍同意暫時停火。以色列恰恰正是利用這段寶貴的喘息時間擴充兵員、採購武器,而阿拉伯聯軍方面卻陷入到互相推諉扯皮的處境。1949年3月10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由以色列取勝而畫上句號。

    此後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之間一共爆發了5次中東戰爭,結果以色列屢戰屢勝,阿拉伯國家屢戰屢敗。阿拉伯國家見打不過以色列,於是紛紛轉而與之和解,以色列逐漸成為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認可的主權國家。看著其他阿拉伯國家紛紛認可了以色列,巴勒斯坦當地的阿拉伯人也試圖改善和以色列的關係,這時他們想起了當初聯合國的巴以分治決議——按該決議的規定: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一樣是獲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只是當時阿拉伯人覺得自己能將以色列完全趕出去,所以才拒絕承認該決議。如今一看趕走以色列人不現實了,那麼儘管地盤小點也總聊勝於無,於是巴勒斯坦當地的阿拉伯人表示自己也願意像其他阿拉伯國家一樣承認以色列,然後按當初聯合國的分治決議在屬於他們的1.15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巴勒斯坦國。誰知在中東戰爭中接連取勝的以色列變卦了——當初巴勒斯坦不承認分治決議,不承認以色列國;如今輪到戰勝後的以色列不承認巴勒斯坦國了:以色列不承認巴勒斯坦是獨立的主權國家,還一步步蠶食當初按聯合國分治決議劃分給巴勒斯坦的領土。此後巴勒斯坦武裝力量為實現獨立建國的目標而和以色列持續對抗了數十年,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正面對抗之外巴勒斯坦的一部分極端勢力也透過策劃恐怖襲擊的方式打擊以色列。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透過《獨立宣言》,宣佈在巴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宣言明確巴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透過的第181號決議(分治決議)。巴的邊界問題留待以後透過談判解決。1988年12月巴解領袖阿拉法特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秘密談判之後以巴簽署了和平協定,提出了巴自治計劃。聯合國大會於同年12月15日透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內正式以“巴勒斯坦”的名稱代替原先使用的“巴解”的稱謂。1993年以色列同巴勒斯坦方面簽訂了《奧斯陸協議》:正式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但以色列國防軍依舊佔據著31%的加沙地區和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目前巴勒斯坦實際控制面積只有6220平方公里,這僅相當於當初聯合國分治方案中劃分給巴勒斯坦領土面積的45%左右,還被以色列用隔離區、公路網分隔成小塊。

    縱觀巴以衝突這幾十年的歷史:以色列儘管一再蠶食巴勒斯坦領土,但始終無法真正實現與巴勒斯坦的和解。在以色列人的構想中巴勒斯坦地區只能存在以色列一個國家。由於以色列將自己定義為“猶太國家”,這實際上意味著對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國的拒不承認。最開始以色列國試圖構建一個囊括阿拉伯人在內的多民族的大以色列國家,然而如今的以色列基本已為極端民族主義者控制。事實上在以色列內部一直存在呼籲與巴勒斯坦實現和解的聲音,然而這種聲音註定不為以色列民族極端主義者所容:致力於巴以和解程序的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就因此被極端主義者刺殺。在以色列民族極端主義者看來:實現巴以和解的唯一辦法就是以色列徹底吞併整個巴勒斯坦。如果題目中的決定性勝利指的是這個的話,那麼其實是無法實現的——對此曾因推動中美關係改善而為華人民熟知的美國政治家基辛格曾有過這樣一番評論:以色列的軍隊很強大,不可能在軍事上打敗他;而巴解組織在國際上有太多的支持者,不可能在政治上打敗他。這一評價可謂恰如其分:以色列由於在軍事力量和綜合國力上的強大而在巴以衝突中佔據上風,然而國際政治的因素又使其始終無法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完全隨心所欲。由於題目問的是以色列為什麼無法在巴以衝突中獲得決定性勝利,所以我對以色列在軍事力量和綜合國力上的優勢就不進行過多分析了,我們只需要從五次中東戰爭以及巴以衝突的現狀中就不難得出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在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結論。接下來我們重點分析導致以色列不能在巴勒斯坦問題上隨心所欲的國際政治因素。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問題上面對的第一制約性政治因素來自於伊斯蘭世界:如果以色列要徹底吞併巴勒斯坦,那麼所面對的絕不僅僅只是巴勒斯坦而是來自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抵制。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之間已先後爆發過五次中東戰爭,雙方互相廝殺了幾十年,彼此之間的矛盾是很深的。即使並非阿拉伯國家的伊朗為追求伊斯蘭世界什葉派盟主地位也在敘利亞內戰後同以色列爆發過沖突。可以說遏制以色列是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共同目標。以色列在五次中東戰爭中的連續取勝固然證明了其軍事力量和綜合國力的強大,然而以色列始終存在一個無法克服的天然缺陷——缺乏戰略縱深:目前包括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以及戈蘭高地在內的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只有25740平方公里,整個以色列國土南、北長不過433公里,東、西最寬處只有五十多公里,而特拉維夫走廊的東西寬度也就10公里。缺乏戰略縱深的以色列卻一直身處在資源、人力等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儘管阿拉伯國家在五次中東戰爭中均落於下風,但對其整體國力並無太大損耗,然而以色列只要敗一次就有亡國之危。巴勒斯坦問題一直是伊斯蘭世界遏制以色列的重要契機——以色列蠶食巴勒斯坦領土的行動一直遭到伊斯蘭世界的聲討,如果說平時伊斯蘭國家還只停留在形式上的聲討層面,那麼如果以色列真要徹底吞併巴勒斯坦勢必招致伊斯卡世界的干涉。伊斯蘭世界甚至不一定非要訴諸武力——我們可以設想:在資源上佔據絕對優勢的伊斯蘭世界如果對以色列採取全面的封鎖遏制政策對以色列這個身處沙漠之中的缺乏淡水的國家意味著什麼。

    伊斯蘭世界正是基辛格口中所謂的巴勒斯坦在政治上的支持者,然而巴勒斯坦在國際政治中的支持者還不只有伊斯蘭世界,事實上目前絕大多數聯合國成員國均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目前已有137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為獨立國家。巴勒斯坦擁有自己的領土,儘管事實上存在法定領土被以色列佔據的客觀現實,巴勒斯坦也有自己的國民——截至2017年的人口統計資料為4684777,其中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以138票贊成、9票反對、41票棄權透過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員國地位的決議,至此巴勒斯坦正式成為聯合國官方承認的一個主權國家。事實上在以色列及其幕後支持者美國內心深處始終試圖否認巴勒斯坦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存在——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事其實就是這一心態的證明。由於美國和以色列的反對以及巴勒斯坦內部法塔赫與哈馬斯的衝突導致巴勒斯坦升級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訴求未能實現,目前巴勒斯坦在聯合國內沒有投票表決權,只具有觀察員地位。但這並不影響聯合國承認巴勒斯坦是主權國家的既成事實——從2015年起巴勒斯坦國旗就已飄揚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前。在當今世界公然吞併一個主權國家是會受到國際輿論的聲討的,即使是美國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後也沒公然吞併阿富汗和伊拉克。

    以色列受制於伊斯蘭世界和聯合國的制約而無法在政治上徹底戰勝巴勒斯坦,而巴勒斯坦又無法在軍事上戰勝以色列,目前雙方的對峙格局恐怕仍將持續相當漫長的時間。既然雙方都無法徹底戰勝對方,那麼實現和解的唯一辦法就是遵照1947年聯合國大會制定的巴以分治方案各自獨立建國並彼此承認,然而這也就意味著以色列必須返還多年來所侵佔的聯合國分治方案中劃分給巴勒斯坦的領土。以色列人顯然不願接受這樣的結果:他們已在這些地方投入了大量資源,生活了幾十年,這些地區已基本被以色列同化消化了,現在要吐出來又如何甘心?可如果以色列人不退出這些地區,那麼巴勒斯坦人同樣也是無法接受的。就此看來巴以和解程序依然任重道遠。

  • 9 # miaosiye

    巴以衝突中,以色列能在阿拉伯世界中心開花,並且能夠站穩腳跟,就已經是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當然,以以色列的力量繼續拓展國土,也有一定的困難,由於人口體量過小,周邊國家均處於敵對狀態,國家面臨的安全域性勢並不穩定。作為美國的棋子之一,也不允許他坐大從而難以控制,在美華人來說,目前的中東態勢,也就是中東的亂局,是符合美華人的利益的。

  • 10 # SJL66

    巴以衝突中,憑以色列實力的確能滅掉巴勒斯坦,但以不能這麼做,原因有二,1.會更加深阿以之間的仇恨,以能滅巴,但絕對不了阿,這樣滅巴之後,以將永無寧日。2.美國不答應,以是美的小弟,是美插入中東的一個重要栔子,以巴衝突存續對美有利,既能賣軍火掙錢,又能把以捏在手裡,牽制中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開機總是需要按F1,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