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多魚12138
-
2 # 楓糖的影客空間
提名《上海堡壘》
看第一遍的時候,不到十分鐘我就開始懷疑人生了。
當時坐在電影院裡,我始終想不明白自己的到底怎麼就這麼想不開,竟然為這種電影買票。
看完後我想寫文吐槽一下這電影,但我寫得語無倫次,根本不知道該從哪寫起,這部電影徹底打敗了我。
這電影我是不敢看第二遍的。
再看我怕自己情緒崩潰會砸了電影院,畢竟影院的裝置挺貴,咱也賠不起。
-
3 # 蘇小落1
不敢看的電影無非有兩種:一是虐心。涉及到家庭倫理,道德,隱私等。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有些讓看客反思對照的魅力,觀影時讓人不自覺代入。當觀感體驗與現實一致或衝突時,“不敢看”的效果凸現。二是虐眼。比如畸形,斷肢殘腕,虐殺動物以及諸如激烈的殺戮,反人類,反道德等等。個人認為,任何藝術作品體現出的思維是傳播價值,分享理念。包括目前國內的一些禁片,不敢看是生理和心理雙重因素決定。
-
4 # 思無愛電影
不敢看第二遍的電影是由麥叔主演的《狩獵》。一部寒冷刺骨的電影,平靜無波瀾的敘事,沉穩冷峻的鏡頭之中醞釀著近乎絕望的虐心,壓抑,冰冷。這部丹麥電影就像北歐的冬天一樣寒冷。
站在弱者角度分析所謂的正義和憐憫心,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孩子是純真無邪的代言人,孩子不會說謊,孩子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沒有保護自我的能力,所以一旦發生傷害孩子的事,社會群體總是會毫不猶豫的站在孩子的這一方群起而攻之,不會去深究事情的原委,這是人們一種下意識的先入為主。在矇蔽了雙眼表露出來的“正義感”和“憐憫心”是盲目的,是不公正的。
謠言猛如虎,當謠言傳播開來,它會不斷被誇張被放大,謊話說了一千遍就會成真。當慌言來自天真的孩子,這種破壞力則更加猛烈,影片中,在各種謠言面前,社會群體的反應逐漸變得清晰而猛烈,從開始的將信將疑,到最後完全相信。
眼見,都並非為實,更何況道聽途說。所謂的“真相”不過是幼兒園大媽想象出來的,是孩子父母對孩子無異議的盲目信任,是無關路人們的口口相傳。
人性如此可怕,毀滅一個人如此簡單孩子是無知的,但作為一個成年人,你不可以無知盲目,帶有虛偽偏見的先入為主,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自詡衛道士,聯合起來欺壓否定一個冤屈的人,牆倒眾人推,人性不該如此令人顫慄。
人畢竟還是群居動物,一個人離開了社會這個大群體是無法單獨生存的,當一個人被孤立和異化的時候,這種隔閡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他的社會性被抹掉,被動的被社會驅除,對於一個人來說,這是一種變相的謀殺。
信任,一個沒有一絲可信度的詞當事情發生後,男主角眾叛親離,只有至親兒子無條件的堅信陪伴自己。學校的同事老師不信任他,並且還誇大虛構了謊言,正在交往的女友也離他而去,最讓男主角崩潰傷心的是朋友的不信任,在教堂質問朋友時主角哭了,20多年的朋友經不起一絲絲的考驗。
影片的最後一槍是誰開的並不重要。貌似大家都相信了男主角,認為這只是小女孩無心的一句謊話,大家和好如初,大家齊座在一起,有說有笑,給主角的兒子主持了象徵成年的授槍儀式。
但之後槍聲就響了,主角真的得到大家的信任了嗎?並沒有,信任和聲譽一樣,一旦破壞就無法被修復,更別提遺忘了,你放下了,但別人偶然一次見到你,沒準他恰好偶然間就想起來了。
-
5 # 喵先生音樂
這部電影從側面來說不是簡簡單單的恐怖故事,而是對人們恐懼形成的形象再現,是心理學上的分析,因此顯得誇張怪誕。
第一個故事,來源於童年的記憶,對於令我們恐懼的事物,比如昆蟲,如果令我們害怕的昆蟲在我們眼皮下逐漸離開我們的視線,則當時的恐懼感就會消失,而若我們也像害羞男孩那樣不知昆蟲的去向時,那麼昆蟲的影像就會潛伏在我們的腦海中、意識中、記憶的最深處,總覺得它並沒有遠離我們而去。這樣,對於其他令我們恐懼的事物,比如與異性的交往,這種曾植根於腦海裡的昆蟲情結就會轉移到與異性的交往上,於是他的女朋友就變成了昆蟲的異體。
第二個故事小女孩在其中一個恐怖的世界裡被恐嚇以致發瘋,而在令一個世界裡被醫生不停地打針治療。而那個醫生正是恐怖世界中的鬼魂武士。她在兩個世界中難分真偽。這又不禁讓人聯想到精神分裂,讓我們從小女孩的視角體驗了這種難辨真實與虛幻的意識混亂。
第三個故事,我沒有想的太明白,也許恐懼來源於黑暗,來源於未知,消失即代表一種未知,按照佛洛伊德的理論解釋為,窗戶不僅僅是一個建築物的開口,也是人整個身體,或者意識的通向另外領域的開口,是個界限,徘徊在這裡的情景是讓人緊張的。 此外,關於懼怕黑暗,也是人類最原始的恐懼,黑夜、窗戶與他朋友的經歷自然構成了一種緊張。
第四個故事,也就是在“恐懼之父”被自己的狗侵襲之後,恐懼就是恐懼本身,更多的來源於自己對腦海中凌亂碎片的拼湊。那個男人在起初進屋時並沒有絲毫恐懼,雖然一切是如此黑暗與未知。他毫無忌憚地喝著酒,放著音樂,開啟相簿翻看,而正是從此刻起他逐漸形成了恐懼的意識碎片,看著相簿中主人的照片,他為這所房子的經歷以他的角度勾畫出一幅幅畫卷。我們來看他的夢,起先剛進屋子時捏走的小蜘蛛成了夢中女主人迫害男主人的工具一隻大毒蛛,起先扎進他手裡的小刺也變成了夢中很長的扎進他胳膊裡的長長的暫且說是鐵絲,相簿中的女主人則成了夢醒之後一切恐懼的根源,貌似人臉的花簇、與女主人衣服相似的桌布,電影裡清晰地展現了這一切。夢,來源於清醒時不自覺的意識,而清醒時心理上不自覺的心境由來源於夢。
當初看這部電影就是被它簡單的黑白畫風和獨特的故事敘述所吸引,可沒想到看過之後真的有那麼一段時間都感覺內心非常壓抑和不安連晚上睡覺都做噩夢。之後推薦給了身邊的朋友們,他們看過之後同樣表示不會在看第二遍。假如你有興趣的話不妨晚上關了燈自己一個人靜靜欣賞吧
回覆列表
《盲山》李楊導演
該片講述一名女大學生被人販子拐賣至某法盲山區,多年後才被解救出盲山的故事。 片子主角白雪梅,誤信老鄉一杯水下肚她的命運就此改變。一個被拐賣的婦女,不屈從的她在新年夜被婆婆和老公扒開了衣服。寫了一封又一封的信殊不知郵遞員為了三包煙轉頭就交給了老公,村委會主任不會理睬你,說著幫你的小叔子也只是垂涎你的肉體。第二次逃跑眼看就要成功了,一根菸,司機就讓那個男人上車了,你所有的淚水和努力又煙消雲散。你懷孕了,孩子似乎讓你徹底死心,
當奇蹟般的父親出現帶你逃出魔窟時,村民們拿著鋤頭,開著摩托追趕你們,他們連警察都不怕,父親被楸出來,被你男人和村民圍打,你終於操起了一把刀,刺向了那個你恨的不能再恨的人。
這樣的電影,真的是把真實的事件拍出來給人看,我真的沒有看第二遍的勇氣。
該片是一部令人憤懣,怒火中燒的電影,也是一部讓人倍感無力,心生絕望的電影。因為它幾乎不是電影,就是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實。它徹底打破了我們對這個世界“淳樸善良”的幻想,把黑色的罪直白地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無地自容。《盲山》是一種真正的電影,它可以告訴後來人,真實的電影,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的。
盲山的盲,就是村民的盲。這群人既有幾千年來的懦弱和保守,又保留著原始的野蠻,同時,還有對現實的無奈。真心希望隨著社會發展中國農村這樣的事件不再那麼隨處可見,更感謝李楊導演拍出這樣真正中國的電影。
你以為你不在盲山,你以為你在城市,其實沒有什麼區別,枯燥、愚昧、麻木還是在身邊,只是以其他形式出現。這樣的令所有女人難受的片子,居然還能有異樣的美感,只是絕望又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