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下春秋
-
2 # 取網名老重複
鴻門宴,是范增要殺劉邦,項羽當時沒有這麼齷齪的想法,當時項羽軍力幾倍於劉邦,項羽若想殺劉邦,就不會有鴻門宴。至於項伯,他並沒有看出以後的趨勢,他只是為了報答張良的救命之恩外加收點禮。
-
3 # 日慕鄉關
按照史記的記載,項伯因為欠張良人情,擔心殺劉邦殃及池魚,所以偷偷跑到漢軍軍營中搭救張良,而張良對劉邦忠心耿耿,趁機把項伯引薦給劉邦,項伯心一軟,把劉邦給救了。原文如下:
從“史記”記載可以看出,張良對項伯是有救命之恩的,“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據史書記載,正是當年張良隱居下邳的時候收留過項伯,才讓項伯躲過一劫,也正因為有這層關係,項伯救張良這件事情是說的通的。
但是換個角度,此時的項羽和劉邦的關係十分微妙,從大形勢上看,雙方依舊是抗秦盟友,從具體形式來看,雙方已經隱隱開始分道揚鑣,而 項伯和張良,各為其主,此時項伯偷偷見張良是十分不合適的。
張良的智商明顯高出一個檔次,他充分抓住了這個好機會,把項伯發展成“無間道”,利用項伯的特殊身份在鴻門宴上保住了劉邦的一條命。
在項羽自盡、漢王朝建立後,劉邦還算守信用,感念項伯當年救命之恩,不但沒有追究項伯的責任,還賜予項伯劉姓,冊封為射陽侯(射陽今江蘇揚州寶應射陽湖鎮一帶)。但雙方之前約定的和親一事早就煙消雲散。當時有“同姓不通婚”的說法,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取消婚約。
項伯受封三年後死去,其嗣子項睢因罪沒有繼承爵位。
-
4 # 鄺斌3
集團的崩潰通常都有內部因素,部分源於首領的個人素質。當一個不稱職的首領存在時,自然就有一群貌似牛鬼蛇神的屬下存在。。。這群人有些是看不見未來,於是想棄暗投明,心在曹營。。。有些本來就是自私自利,置大利不顧營小私。。。有些是個人妄為失人心。。。首領如果沒有首領屬性自然就會容忍這些人存在甚至不自知。。。有些首領也會暫時放過這些人因為有更大需要,但對於項羽而言實在是無謀無斷,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對項伯這樣的劉邦親戚也放任縱容,實在是取敗不冤。。。即便他不知項伯收賄,即便他不知項伯結親,但就憑項伯現場阻止這事不暴起殺劉,也註定項羽集團前途暗淡,杳無希望了。。。
-
5 # 月日兮
俠義精神是中華文明很重要的核心,是祖先們於千難萬險中形成的華夏族自然規則;抱不平/敢擔當/勇犧牲/重情義/報恩情……這些慢慢凝聚成了我們為華夏族。張良於項伯有恩,救過他的命,項伯報恩是自然之事;而項羽殺劉邦在當時其實不可能,他們屬同一陣容→楚軍,鴻門宴可能為杜撰,項羽/劉邦要對付的是其它五國諸侯。
-
6 # 二鍋頭餃子哥
鴻門宴為何項伯要掩護劉邦?因實在人項伯,重哥們義氣,被劉邦忽悠了。
項伯,名纏,字伯,出生於下相,周王族姬姓項國後代,戰國末期的楚國流落貴族,也是項羽最小的叔父,項伯的父親就是楚國大將項燕,二哥就是項梁。
項伯這個實在人極為重視哥們感情
一是項伯殺人,為了義字。劉邦曾問張良與項伯的關係,張良說:“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受父親和哥哥的影響,項伯從小就非常有正義感,嫉惡如仇,體恤百姓,做人實在,頭腦也比較簡單,那麼項伯為什麼殺人呢?史料沒有任何記載,只說項伯殺了人。殺了誰?我想肯定是欺壓百姓的人,或者地主豪強,或者達官顯貴,總之不是一般人,要是一般人至於跑到下邳去藏著嗎?再說張良和項伯之前也不認識,為什麼就甘願幫助項伯呢?要知道張良可是南韓貴族,是一個曾經在博浪沙刺殺過秦始皇的人,已經有案在身,何必再去救項伯呢?據此推斷,張良是十分認可項伯此次殺人行為的,項伯殺人應該是為了伸張正義或者是出於豪俠義氣、一時衝動殺人,總之是為了義字,張良這才願意幫助項伯,將他秘密藏了起來。
二是出於情字,營救張良。當項伯知道項羽要攻打劉邦以後,“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為了哥們感情,為了救張良,馬上從楚營跑出來告訴了張良。其實項伯壓根就沒想讓劉邦知道,劉邦生死跟他也沒半毛錢關係。令項伯沒想到的是,張良居然要告訴劉邦,要知道這可是軍中機密大事啊。項伯這個人也是實在,你讓張良跑,你編個別的理由也行啊,就這麼實實在在的把軍中機密告訴了張良。可為什麼張良決定告訴劉邦以後,項伯沒有阻攔呢?而且還跟著張良見了劉邦?
就是因為項伯也同樣看重了張良的朋友義氣啊。項伯是為了哥們感情來告訴張良的,張良呢?正是因為哥們感情才要告訴劉邦的,同樣都是為了哥們感情,所以項伯才沒有阻攔,並且跟著張良見了劉邦。
其實項伯也沒想那麼多,實在人,覺得見見也無妨。只是沒想到劉邦太狡猾了,奉項伯為座上賓,十分尊敬項伯,解釋了誤會,表達了對項王的忠心,並好酒好菜好禮招待著項伯,還忽悠項伯說要結為兒女親家,弄的項伯十分感動,觥籌交錯當中,也認為劉邦是自己的好哥們了。項伯回去以後,就對項羽說劉邦極為忠心,自己甘願充當調解人。
鴻門宴中,項伯為什麼掩護劉邦?第一,因為項伯自己覺得劉邦是他邀請來的,就要負責好劉邦的生命安全,這是做朋友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第二,單純以為劉邦這個人還不錯,喝了一頓酒,就是自己的好哥們了,並且以後還是兒女親家。第三,也是出於對張良有個交代。假如劉邦被殺,自己如何對得起好哥們張良?第四,項伯覺得項羽殺戮氣太重,劉邦又是對你項王十分忠心的,哪能宴會中就殺了他呢。事實上,當項伯以身掩護劉邦的時候,項羽雖然優柔寡斷,但也是默許項伯這種行為的。一是因為項羽還是相信這個叔父項伯所說的劉邦的忠心。二是因為自負的項羽也實在看不上這種暗殺手段,自己堂堂萬人敵,還需要用這種手段嗎?
因此,可以說項伯這個實在人,是被劉邦給徹底忽悠了。項伯這個人骨子裡絕對的是重情重義、並頗有同情心和正義心的,真真是被張良和劉邦給徹底利用了。劉邦幾句表忠心好話以及結為兒女親家之事,單純的項伯就信以為真了,哪裡知道那是劉邦的詭計,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罷了。
事實證明,後來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劉樂也確實沒嫁給項伯的兒子項睢,而是嫁給了趙王張耳之子張敖。項伯死後,自己世襲的射陽候爵位也被剝奪了。實在人有個缺點,那就是輕易把別人的話太當真。諸位覺得呢?
-
7 # 蜀山筆俠
看過楚漢爭霸這段歷史的人,始終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包括筆者。這個問題就是:楚霸王項羽的叔父項伯,他為什麼會在《鴻門宴》上背叛自己的親侄子,而幫助劉邦躲過一劫呢?因為這直接牽涉到項羽將來的命運!
鴻門宴——項伯
《史記》給我們的解釋是:項伯曾受劉邦的謀士張良的救命之恩,為報答張良的恩情,他才透露了鴻門宴的陰謀。但,顯然這種解釋難以服眾。以下三點疑問:
1、項伯的恩人是張良,項伯報答的人也應該是張良。而項伯報答張良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勸張良歸項羽,並請以高官厚祿;也可以在劉邦兵敗後,為張良求情,讓其免死。而項伯最終的選擇是為報答張良而幫助自己親侄子的敵人,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他這樣做,可以說不忠,也可以說不義。
2、姑且我們認為項伯是為了考慮張良的安危,而洩露項羽夜襲霸上的機密,這還可以理解。但在鴻門宴上,他從頭到尾,一力保護劉邦周全則有點過了,劉邦跟他壓根兒就沒多大關係,何況這樣就不會引起項羽的懷疑?即使你是他的親叔叔!
3、而鴻門宴之後,項伯就再也沒有幹出背叛項羽的事情,這就排除了項伯曾經想投靠劉邦的可能。
種種跡象表明:《鴻門宴》絕對另有隱情!項伯的洩密並不是為了報恩!
筆者在分析《鴻門宴》的所有當事人中,曾經找出過兩個可疑人物:曹無傷和范增。
曹無傷
范增
兩人作為楚懷王的監軍,聯手導演了這出一石二鳥的好戲。楚懷王可不容易,從被扶上楚王的位子,就沒輕鬆過。前有項梁、後有宋義,再有項羽和劉邦,凡是手裡掌握軍權的人都不好控制。所以,必須在他們內部安排自己的親信才能掌握主動。
楚懷王是怎樣部署的呢?劉邦軍中是誰?沒錯,曹無傷!項羽軍中是誰?沒錯,范增!兩人眼看項、劉兩大集團逐漸發展壯大,不受控制。於是想出了這出讓他們火併的好戲。計劃是天衣無縫,可是被項、劉二人的謀士集團識破!
但是,他們又不能從明面上反對楚懷王。於是,他們想出了這出聯合演出的方法,而且要演就要演好、演真,演得讓人看不出馬腳(最終還是被范增識破)。於是他們才上演了項伯洩密、鴻門夜宴、項莊舞劍等精彩橋段。而最終呢?大家都相安無事,虛驚一場,項羽和劉邦其實早就私下達成了協議,歷史,正在向著他們既定的方向發展。
鴻門宴
反而是離間劉邦和項羽的曹無傷,被他們聯合給做掉了(現在知道項羽為什麼會供出曹無傷了吧?)。
而此次事件最失落的人是誰呢?當然是楚懷王和他所代表的楚國老貴族派,他們正度日如年,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正在被楚國新貴族派逐漸取代!
楚懷王熊心
-
8 # 江天曉3
如果記載屬實,那麼關鍵並不在項伯保護劉邦,而是項羽並無殺劉邦之心。試想如項羽真想殺劉邦,一個項伯攔的住嗎?記住,立意絕殺劉邦的是范增,不是項羽。據此而推測,鴻門宴的結果,是項羽集團內部兩條戰略路線鬥爭的結果。哪兩條?一是項羽的,一是范增的。歷史上關於范增記載不多,但零星記錄可以判斷,范增目光深遠,狠辣老到,極具戰略意識,但性格也強硬執拗。從他的一些舉動可以推測,他或許是希望項羽集團佔據關中故秦之地的,所以他堅決要求除掉當時勢力影響並不拔尖的劉邦,可能不是看到了劉邦日後的威脅,更可能的是要推動項羽集團佔據關中,這一戰略可稱為西部戰略,是希望項羽以關中故秦天府之地久久為功,待關東諸侯相爭力竭再東出函谷平定天下。但項羽不這麼想。雖然千年來都說項羽婦人之仁,中了張良之計信了劉邦之言誤了天下,但做為當時天下義軍之首,項羽不可能沒有對天下戰略格局的個人判斷。從其行事來看,他的選擇判斷恰好與范增背道而馳,他定下的是先東後西的東部戰略。他更年輕,更具有翻手定乾坤的勇力自信,他不覺得平定天下需那麼長時間,一句話,美食在前,他等不了。相較於劉邦,他認為東方的魏趙齊諸侯更具威脅,雖然對他而言也只是土雞瓦狗,所以在幹掉劉邦之前,更重要的是籌劃好對東方諸侯的戰略。這個時刻,重要的是項還需要一些時間準備,最關鍵的是不能讓那個沒有任何貢獻卻腆顏坐在天下至高位置的放羊小兒楚懷王找到藉口,整合東方那群貨色來對付他。項羽是不滿的,項家從羊群裡捧了他當王,可他對項家呢?項梁甫死,軍權便被交予了大言無能的宋義!所以,項羽放過了劉邦,是因為他堅信待他東定諸侯,回頭就能將劉邦捻死,但這個時候還不能小不忍,否則必然引起楚懷王和東部諸侯疑懼反彈。至於亞父的判斷?亞父老了,銳勁已不足,總想穩妥為上,何必呢?你這時殺劉邦是一時痛快換長年隱忍,我這時放劉邦是一時隱忍萬世痛快啊!還不放心?沒事,將劉邦放到漢中,再封三秦王堵住他!怕三秦也為患?沒事,讓他們燒了關中搶了關中,秦人必然恨死三秦,必不附之為患!這就是項羽的抉擇!他不是婦人之仁的無能,他也是心懷大志制霸天下的霸王英雄,只是太年輕太順利太心急,三十歲不到就天下第一的項王還是看輕了天下英雄,做錯了選擇題!至於項伯,只是天下爭雄大戰略格局中的路人甲,但他私人義氣的一次所為卻因緣際會地使他在歷史中留下了濃重一筆。也或許,項伯是東部戰略的支持者甚至骨幹……
-
9 # 葉之秋
高一課本當中節選了《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一段,學生經常會有一個疑問,作為項羽唯一的叔叔,和項羽關係最近,卻為何要在鴻門宴上保護劉邦呢?這不是出賣自己的侄子,做了內奸嗎?
有的學生讀書比較細緻,就引用書中的話“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認為,原來是項伯和劉邦結成了親家,於是背叛了項羽。這個理由貌似有理,其實不然。
確實,項伯在得知項羽即將攻打劉邦的時候,選擇去劉邦大營通風報信,。但是,項伯找的並非是劉邦,而是張良。項伯“素善留侯張良”,而在後文,張良向劉邦解釋項伯為何會甘冒奇險,來為自己通風報信時,說“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還在秦朝時期,項伯曾經和張良交往,項伯殺了人,是張良設計救了項伯,因為對於項伯來說,張良有救命之恩。此時,項羽決定攻打劉邦,劉邦一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張良必然性命難保。項伯為了救自己的恩人,於是前往劉邦大營,希望張良和自己一起悄悄離開。
從這點趕來,項伯是個重情重義,為朋友甘願兩肋插刀的奇男子。
那項伯怎麼和劉邦搭上關係的呢?還是因為張良的引薦。
當張良聽聞項羽即將在第二天發動對劉邦軍隊的進攻,大驚失色。張良第一個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劉邦的存亡。張良說:“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張良此話不過是個託詞。當年在韓王手下,張良就很不得志,一旦韓王派遣張良陪送劉邦,就趁機離開韓王。可以說,張良和韓王之間根本沒有什麼恩義。但是,張良不能直接說自己必須幫助沛公,那樣的話必然引起項伯的不快。張良是何等人物,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對項伯性情也瞭如指掌,他深深明白,項伯此人,只可以以情義動之,無法以利益引誘,是以強調自己必須告知劉邦,獨自逃生是絕對不符合道義的。
項伯一聽,果然不再強求。
於是,項羽準備發動奇襲的絕密情報,就讓敵方主將劉邦知道了。
可以說,當時的項伯心情肯定忐忑不安,自己這麼做究竟是對是錯呢?會不會對侄子項羽造成傷害呢?
劉邦此人,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確實一個天生的政治家。張良向劉邦彙報情況,劉邦大驚,詢問“如之奈何?”在劉邦一生中,估計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如之奈何”了。不過,我倒不覺得劉邦多麼沒有主見,反而可以看出劉邦對張良的絕對信任,既然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屬下,不如親之信之,藉助他人的力量成自己大事。
張良告訴劉邦:“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劉邦舉一反三,發揮出色,讓人讚歎。劉邦首先是親自捧起酒杯,為項伯祝酒,然後“約為婚姻”。然後對項伯說:“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然後,劉邦提出希望“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這個時候,文中才寫到“項伯許諾”。
也就是說,打動項伯的並非是什麼劉邦祝酒,給項伯面子,也不是什麼約為婚姻,給項伯一些誘惑。在當時項羽已經成為天下諸侯盟主,鉅鹿一戰威震天下。劉邦確實是漢末諸侯中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在當時無論是從兵力,還是從影響力來說,都遠遠不能和項羽相比。於是,當張良問劉邦:“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劉邦自己也只能沉默。那麼,項羽如此強大,劉邦如此弱小,項伯有必要捨棄項羽的大腿,而選擇劉邦的細胳膊嗎?何況,項伯在項羽手下本就
擔任楚國的左尹,也就是丞相級別的高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更不會在意什麼和劉邦的親家關係了。
真正打動項伯的還是劉邦言語中的所謂真相。
當初,項羽之所以決定攻打劉邦,就是因為曹無傷的告密和范增的建議,兩人的說法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劉邦意圖自立,對抗項羽。但是,畢竟只是一面之詞。此時,劉邦親口說明自己並沒有像曹無傷說的那樣搶佔財寶,而之所以派遣軍隊駐守函谷關,以至於范增認定劉邦意圖爭霸天下,是因為自己要阻止其他的諸侯進入函谷關。也就是說,劉邦所做的一切,都是謹守本分,甚至是為了項羽的。
項伯心動了,於是告訴劉邦第二天早一點來見項羽,親自向項羽解釋。這也就表明,項伯回到楚營,會向項羽解釋,放棄第二天的進攻。
果然,項伯回到大營,就勸說項羽,“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項伯的第一句話是強調劉邦的大功,當然,項伯也有誇大劉邦本領,貶低項羽的成分,即便劉邦攻破咸陽,其實也是仗著項羽鉅鹿大戰的威名。不過作為叔叔,就算是說話有幾分蠻橫,項羽也無可奈何。而項伯強調不能進攻劉邦的重點是“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也就是攻打劉邦不符合大義。
於是,項伯在鴻門宴上幫助劉邦的動機就清楚了。當時,雖然說項羽是天下諸侯的盟主,但是即便是項羽行事,也應當遵循最基本的有功則賞,有過則罰的基本原則。絕不能因為一己之私而任意殺害有功之臣。
加上在第二天的鴻門宴上,劉邦一番言辭,強調自己和項羽曾經並肩作戰,表態絕對不會背叛項羽。而“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也就是說,項羽心裡已經放棄了殺掉劉邦的念頭了,雖然還有些疑慮,項羽性格極度自信,留下劉邦性命,以觀後效,又有何不可呢?
於是,當范增拿出玉玦一再示意項羽要下決心殺掉劉邦,項羽“默然不應”。項羽其實已經放棄了殺掉劉邦的計劃。於是,當范增沒有經過項羽的同意,擅自召項莊入大帳,刺殺劉邦之時,項伯也拔劍護衛劉邦。
項伯這麼做,正是執行項羽的意見,保護項羽的名聲和大業的行為啊。
-
10 # 路遙lgy
謝謝邀請!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在項羽安營在霸上時,劉邦攻佔了咸陽!此時劉邦有個手下叫曹無傷想投靠項羽,他跑到項羽那說,劉邦這次進咸陽相當漢中王!項羽大怒,謀士范增也生氣的說,這個劉邦進咸陽不要美女財產,野心不小,一定的消滅他!項羽就下決心要殺劉邦! 項羽的叔父項伯平時與張良交好,怕兩邊打起來對張良不利,於是連夜去找張良,勸他逃脫!張良與劉邦久了,不想離開。連忙去找劉邦,劉邦知道後,大吃一驚!又急忙找來項伯,一直解釋自己沒有稱王的心,也不敢稱王!並答應項伯結為親家!項伯交代劉邦一定要親自去解釋一下!回去後,項伯對項羽說:《史記項羽本紀》沛公不先攻破漢中,你難道敢進來嗎?如今人家立了大功而攻打他,是不道義的,不去籍他來請罪的機會好好待他!(不道義,感覺是說到項羽的痛處了,項羽何等英雄,是道義的領導者啊!)第二天,鴻門宴上,范增安排項莊舞劍,項伯看了出來,於是也上去對舞!……最後劉邦得以逃脫!至於項伯為何要偏袒劉邦?想是張良曾經救過他的命,由於張良不肯逃,所以得以報恩!再有就是劉邦能說,又做了親家!只能為親家說話了!後來項伯被劉邦封侯!
-
11 # 閒壇故事匯
用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他被“騙”了。當然,上不上當,要看騙子演得好不好。無疑,劉邦這個老戲骨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演員的自我修養》。
當項伯急匆匆的跑到劉邦大營,想救張良於危難之際時,張良卻悄悄的給劉邦報了信。劉邦問張良:為之奈何?張良說:騙!於是,一出好戲就正在上演……
劉邦在項伯面前又是委屈又是冤枉,對項伯吐了一堆子的苦水,然後賭咒發誓的保證沒有背叛項羽。再加上張良在一邊煽風點火,項伯迷迷糊糊的就有點信了。然後,幾杯酒一下肚,又鬼使神差的跟劉邦接了親家。
其實不要低估了劉邦的演技,他不僅忽悠住了項伯,甚至還在鴻門宴當天忽悠住了項羽。最後劉邦當了皇帝,倒也沒虧待過項伯,依然封了大官給他做,只是親家這個事,劉邦再也沒提過了。
-
12 # 瓊林夜話
項伯這個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在他得知項羽和范增要在宴席上殺了劉邦時,他想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張良在劉邦陣營,害怕明天項羽殺了劉邦之後,把張良也給殺了,於是,他選擇當即去劉邦陣營找張良。可是,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按道理他不應該對這件事保密嗎?即便要救張良還人情,他完全可以給項羽說饒了張良。畢竟項羽和范增想要幹掉的是劉邦。
到了劉邦陣營找到張良告訴了他這件事之後,他本應該立即離開,兩軍雖然是兄弟部隊,但項羽已經想要幹掉劉邦,兩軍是敵對的。但是,他沒有走,而是等著張良把劉邦叫來了。
為什麼項伯要反其道而行呢?因為他要接近劉邦。項伯深知自己的侄子成不了氣候,而當時劉邦在滅秦之後,約法三章使他的長者形象更加高大。並且,江湖傳言劉邦有天子氣,既如此,不如和劉邦結交,如果劉邦稱帝,那他也跟著沾光,如果劉邦失敗了,那也沒關係,自己的侄子是楚王。
項伯跟著劉邦進了大帳之後,三人把酒言歡,最後劉邦決定跟項伯結成兒女親家,還給了很多好處。項伯滿口答應,心滿意足的回到了自己的陣營。然後跟自己的侄子項羽說情。
所以,在鴻門宴上,項伯處處維護劉邦。後來項羽要烹了劉邦他爹,也是項伯在旁邊給項羽做工作。劉邦稱帝之後,感念項伯的恩情,給他封了個侯爵。
-
13 # f紅望
這個問題暴露出一個資訊,項伯對自己的侄子有不同看法,只是小輩是王,老叔是王底下的權貴,說白了項伯看清了自家侄子和劉邦相比較太嫩了!侄子根本成不了大器。於氣扶一個不成才的侄子倒不如服務一個有帝王才能的劉邦!這樣以後劉邦成了事自己可好處大大的有,這從劉邦與項伯一面之交結為兒女親家再明白不過了。其實項伯比范增精明多,在大事大非項伯更勝范增一籌,兩個人的結局是范增讓項羽給氣死了,而項伯被劉邦封了侯享盡榮耀後壽終正寢!至於和張良私交是表象。在鴻門宴上為何項伯極力保護劉邦?!
-
1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只能說項伯是一個重情重義,卻不懂政治的人。
項羽進駐關中時,因為劉邦派人守函谷關,導致項羽大怒,派兵奪取了函谷關,又收到劉邦手下司馬曹無傷的告密,說是劉邦準備在關中稱王,並且讓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為丞相,這讓項羽大怒,並決定第二天一大早就發兵消滅劉邦。
當天晚上,項伯得到項羽第二天要發兵攻打劉邦的訊息,連夜快馬去見張良,告訴張良項羽第二天的行動,勸張良離開劉邦,為什麼項伯要救張良?因為張良曾經救過項伯一命,項伯知恩圖報,所以說項伯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當天晚上,張良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劉邦,劉邦一聽,嚇得跳起來,馬上讓張良引見項伯,劉邦先是極力討好項伯,向項伯解釋項羽誤會自已的原因,後來又當場發揮,準備和項伯結為兒女親家,劉邦為什麼要這麼做啊?因為想拉攏項伯,讓項伯在項羽面前說好話,讓項羽放棄攻打劉邦的軍事行動,當時劉邦的勢力遠遠不能和項羽相抗衡。
項伯答應了劉邦,在項羽面前說好話,並讓劉邦第二天一大早,去項羽軍營賠罪。然後又連夜回到項羽軍的營中,向項羽告知此事,從項伯口中說出來的話,項羽至少會相信,項伯可是項羽的叔父。項羽當時就決定,暫時不軍事行動,第二天看劉邦的表現。
第二天就是鴻門宴,劉邦一大早,帶了張良、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及數百名隨從來到項羽的軍營,項羽就準備了酒菜來招待劉邦,劉邦在鴻門宴向項羽示弱,並極力向項羽解釋,讓項羽相信了劉邦沒有自立為王的心思,只是間諜曹無傷的陷害。
於是項羽決定不殺劉邦,但是坐在一邊范增卻不服氣,私下找下項莊舞劍,讓項莊找機會殺了劉邦,於是項莊就進來宴席舞劍,這個時候,項伯發現不對勁,就挺身而出,以和項莊共同舞劍為由,擋住項莊可能刺殺劉邦的機會,要知道這個時候,劉邦和項伯可是兒女親家。
項伯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卻完全不懂政治,他沒有意識到項羽與劉邦在秦朝滅亡後,已經成為了政治上的對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對手。而項羽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項羽在意的是劉邦是不是臣服自已,項羽自認為是個項天立地的英雄,是不會幹在宴席上殺害劉邦的事,項羽很在意自已的名聲,就算是要殺劉邦,也會在戰場上,而不是在自已的大營偷偷摸摸的殺。
項羽不殺劉邦的決定,影響了項伯,項伯見項羽如此,而自已又和劉邦是兒女親家,於是在鴻門宴上就偏向劉邦,也就不足為怪了。
-
15 # 徐軾
項伯是項羽親人,他沒有背叛項羽,是在幫項羽,或者是在幫項羽和劉邦兩個人。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鴻門宴,不必一樣,我想說一個不一樣的鴻門宴。
其實鴻門宴是一件頗具爭議的歷史事件,我們熟知的是《史記》中的鴻門宴,然而細細推敲,有很多疑點。
《史記》中的記載:【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沛公從百餘騎,驅之鴻門,見謝項羽。項羽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歸,立誅曹無傷。 】
第一,楚軍的高階幹部深夜探訪敵營就很值得懷疑,能出項羽大營本就是個奇蹟,再回來更是個奇蹟,除非項伯本就是項羽派去聯絡的。
第二,項伯回來後,說服項羽不再進攻劉邦,項伯為什麼替劉邦說話?如果說先前種種不能說明項伯偏向劉邦,那麼在鴻門宴上項伯為劉邦擋劍,傻子都能看出來了吧?己方高階幹部私通外敵,就算項羽得勢的時候可以原諒項伯,被劉邦打得鼻青臉腫的時候,就不會拿項伯出氣?這些仔細想想,很不像話。
第三,項羽再不濟,也不會出賣曹無傷吧,他是萬軍之首,怎麼這點信義都沒有,如果是隨口說說的,這麼沒腦子的人能率領千軍萬馬?
我們不說其它,就先說說這些,我們綜合各種已知條件,提出可能性比較大的假說。
首先,假設當時的背景,軍中實際領袖是范增,項羽是掛名的領導核心,范增代表楚王,當時楚軍中大部份人聽范增的,范增又是項羽亞父,項羽也聽范增的,但是和以前不一樣的是,項羽能打仗,打了幾個大勝仗,軍中威望節節上升,有取代范增之勢,最關健的是項羽心中,己早就不服范增,這歷史上是有記載的。
其次,我們假設,項羽和劉邦是一夥的,項羽派項伯去和劉邦商量事情的,這些事是瞞著范增的。
第三,劉邦去赴鴻門宴是和項羽說好的,肯定沒事,整個鴻門宴是劉邦和項羽演了一場戲給范增看的,范增是真心要殺劉邦,鴻門宴後是項羽安排好送劉邦出的大營,憑劉邦帶著幾個人能出楚軍大營,用腳想想可能嗎,要知道上上下下都知道要殺劉邦的啊,這是項羽送劉邦出去的,也只有他有這個能力。劉邦這個人大半輩子都在逃命,項羽不保證,他絕不會去冒這個險。
果真如此,我們來看看一個和《史記》不一樣的鴻門宴。
項羽殺宋義成為楚國上將軍後,因范增和楚懷王是一條心,項羽不能完全掌控軍隊,始終心中不忿。劉邦滅秦後,項羽並不想和劉邦開戰,是楚懷王和范增組織人兩邊挑唆,到劉邦這兒說項羽要來進攻劉邦,致使劉邦到派軍隊到函谷關設防,然後和項羽說劉邦自恃功高,不把項羽放在眼裡,唆使項羽打下函谷關,入關和劉邦決戰,剛開始楚懷王和范增是成功了,但進關後,項羽很快明白過來了,他的敵人不是劉邦,是楚懷王和范增,他要滅掉范增和楚懷王,自己做西楚霸王,為了這個政治目的,劉邦不但不能打,還是最重要的盟友。這時他派項伯去聯絡劉邦,項伯去是帶著他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去問劉邦,就是他劉邦是否擁護他項羽做西楚霸王,劉邦當然答應了,項羽和劉邦合謀一個鴻門宴,演了一場戲給楚懷王和范增看,劉邦去送了一塊皇帝才能用的玉壁給項羽,意思很明白,項羽心花怒放,至於項莊、項伯、樊噲、張良等人物的出場,都是做秀演戲,項羽有意說出曹無傷,讓劉邦殺了曹無傷,以警告范增,因為范增和曹無傷都是楚懷王的人,是一夥的。
項羽護送劉邦回營後,劉邦帶頭並串聯各方勢力,擁護項羽為西楚霸王,項羽完成了他的政治理想。范增眼看無力迴天,鬱鬱而終。
如此解釋上面的問題也就說得通了。
鴻門宴是項羽召開的楚國遠征軍的總結會議,而項伯是項劉的接頭人,項伯會見劉邦是項羽安排的,這次會議對項羽來說非常成功,他掌握了實權,成了西楚霸王,達到了人生的顛峰,也體現了項羽除打仗以外,還具備非凡的政治才能。
所以說項伯是在幫劉邦,更是在幫項羽成就大業,他對項羽老忠了,你放心。
-
16 # 煮酒君
熟悉歷史的讀者對"鴻門宴"都不會陌生,這場劉邦和項羽的飯局到今天仍被人津津樂道。鴻門宴上的跌宕起伏,和它背後表達的含義使得這個詞在現代也被廣泛應用。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鴻門宴的關鍵人物——項伯。
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從這個角度來看項伯並沒有理由背叛項羽。項伯並不是在鴻門宴上臨陣倒戈突然保護劉邦的,在此之前項伯就明確和項羽表示劉邦不能殺,項羽當時也同意了。這也是為什麼劉邦能從鴻門宴上安然離去的原因,不然在項羽的地盤,項羽真心想留劉邦,劉邦是走不掉的。
在當時的情況下,劉邦不能殺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劉邦手下有十萬精兵,這十萬人不同於項羽的部下,這可都是正經八百的劉家軍。加上已經進入關中休整了兩個月,正在灞上以逸待勞等著項羽。再看當時的項羽,帶著四十萬人風塵僕僕趕到函谷關,關鍵這四十萬人一多半不是項羽的部下,只是各路諸侯臨時湊起來的。
第二,劉邦現在的身份是項羽的下屬,也是一路諸侯。如果項羽這時候擺個鴻門宴把他殺了,項羽手下的其他諸侯必定會感到寒心,畢竟劉邦的功勞在那擺著。如果項羽擺開陣勢和劉邦爭奪天下,這些諸侯未必不會死心塌地跟著項羽。可要是劉邦在鴻門宴上死了,這些諸侯直接反水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三,劉邦帶兵進入關中,秋毫不犯在當地獲得了一定的聲譽。再相比於項羽的大屠殺,在關中百姓的心中一定會有一個反差,這對項羽未來入主關中會產生很大阻力。同時根據楚懷王的約定,劉邦率先攻入關中,這時項羽對劉邦下手完全不佔理。
以上就是項伯要阻止項羽殺劉邦的原因,這完全是為了項羽好。在鴻門宴之前,劉邦已經知道了項羽要殺他,但還是決定赴宴。項羽也知道了項伯給劉邦送了信,甚至被項伯成功勸說放棄了在鴻門宴擊殺劉邦的計劃。
鴻門宴上之所以會出現驚心動魄的一幕,主要是給項羽出主意的范增不甘心,讓項莊去舞劍伺機刺殺項羽。(在自己地盤上殺人還要用舞劍來掩飾?顯然沒有得到項羽的首肯,準備先把劉邦殺了再說。)不然的話鴻門宴將會是一片和諧景象,即使之後依然會有楚漢之爭。
現在很多人願意把項羽最後的失敗安在鴻門宴的心慈手軟上,但其實項羽最後的失敗主要原因是後來楚漢之爭的四年真沒打過劉邦。如果鴻門宴真把劉邦殺了,有上面幾點原因,項羽成功統一天下的機率並不大,到最後項氏家族可能都會有滅頂之災。
劉邦徹底打敗項羽後,因項伯在鴻門宴救了劉邦一命,劉邦封項伯為射陽侯,並赦免了所有項氏家族。
從結局來看,項伯用實際行動成功保護了自己和整個項氏家族。
回覆列表
首先搞清楚項伯的為人,項伯和張良交好,張良是為劉邦服務的,項伯這個人不能說是背叛項羽,而是項家人都是比較重義氣的。當得知項羽要在鴻門宴上除掉劉邦,項伯是怕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到沛公軍中通知了張良,讓張良和自已一起離去,但是張良相幫劉邦,所以沒有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