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鳳凰修煉中

    先好好學外語,有一天你會讀到內容裡去了,捨不得放下書,也不需要在兩種語言間切換及轉化,那就差不多了。

    另外,我不覺得讀書有暢通無阻之說,讀中文書有時也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不是要一味地讀課文一樣哈。

    學到一定程度,讀得沒有太多牽絆就可以了,加油哦。

  • 2 # 遲元同志

    閱讀外文原版書有如下體驗:

    能原汁原味體驗外國文化,風俗習慣等。能瞭解原文的獨特的表達方式,畢竟外語的習語(即所稱之為的成語),諺語等和中國的不同,這些獨特的表達能豐富我們的想象力和表達方式。中國的很多表達也是吸取了外國語言文化的長處。

    如果用中文版閱讀,就無法體會這種獨特的文化和習俗,畢竟譯者會充分考慮中國的文化習俗和表達方式。譬如,有譯者把托爾斯泰譯成陶師道,把俄羅斯的“鐵流”裡的主人公譯成郭如鶴。這樣的翻譯會使中國讀者如墮雲裡霧裡,所以有時閱讀原文作品很有必要。

    再譬如,美國二戰後的一批作家很有文學創新意識,如果光閱讀中文版,很難體會其精華。美國的文學巨擘海明威的lean style(即簡潔的文體),需要讀者的參與(readers" participation),說通俗點就是不像中國的章回小說,作者留出遐想的空間,不是面面俱到的點明一切,而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去想象。

    無論英國的狄根斯,還是女作家喬治-艾略特的作品都有很多獨特的文化習俗和表達方式,用中文閱讀是很難體會的。狄根斯的霧都孤兒,雙城記中有些特定的歷史文化習俗,用中文閱讀很難體會其原汁原味。譬如,雙城記的一個章節“The stoppage at the fountain(噴泉邊堵塞)”中侯爵老爺飛馳的馬車把一個小孩壓死了,這小孩作者用了bundle一詞,如果用中文閱讀就是小孩,不可能譯成“包袱”的。侯爵老爺把小孩壓死了,馬車邊圍滿了人要討說法,可是侯爵老爺連頭也不伸出來,只是扔出一枚金幣,並輕蔑地說,“You rat”,我的一個同學把它翻譯成“你們這些鼠輩們”。當然他翻譯的很貼切,但如果用中文閱讀就體會不出這種原汁原味。

    艾略特的作品Silas Marner(以前譯成“織工馬南” )中用抽籤的方式決定嫌疑人的特定習俗用中文閱讀很難深入體會其獨特的文化習俗。

  • 3 # 雨中聞蕭

    能夠輕鬆讀原版書的時候,會發現很多不同想法的朋友,讓你腦洞常開,考慮問題角度更多元,會蔑視書店裡的二道販子(翻譯過來的書),凡是國外的感興趣的資訊第一時間是想找原文出處……,如果是技術研發人員可以檢視原版專利文字,比較其國際專利文字上的變化,比起只看其申請的中文專利會有更豐富的資訊。總之,你會更從容自信,知己知彼,唯一缺點就是原版書費銀子,需要先解決銀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曉慶有演技嗎?